北伐戰爭黃埔內鬥,蔣介石不孚眾望,為何卻能夠獨掌黃埔軍大權?

2020-12-16 青梅史觀

民國時期,黃埔系作為蔣介石心腹嫡系,一直都是蔣介石鞏固自身地位的最大依仗,而黃埔校長一職也成為了蔣介石最重視的職務。

但鮮為人知的是,蔣介石並非從一開始便獲得了黃埔系軍官的支持,在北伐戰爭時期,黃埔軍校教育長何應欽的人望要遠遠高於蔣介石。

北伐戰爭爆發後,蔣介石擔任北伐軍總司令,何應欽則以黃埔畢業生為基礎組建第一軍成為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蔣介石

然而蔣介石對於第一軍的掌控力其實非常差,真正能夠做到馬首是瞻的只有第一師,相反作為第一軍軍長的何應欽卻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寧漢分裂時期,李宗仁、白崇禧發動桂軍在南京發動兵變,迫使蔣介石辭職下野,身在現場的何應欽卻對此視若無睹,對白崇禧的逼宮保持了默許的態度。

在此之間蔣介石一直將何應欽視為心腹,但此事卻讓二人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蔣介石復出後曾表示,如果當時何應欽開口說話,自己必不至於被迫通電下野。

李宗仁和白崇禧

1928年初,由於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將領大肆擴張地盤,民國政府高層開始轉而聯合已經下野的蔣介石對抗桂系,蔣介石趁著桂系發起二次北伐之時入主南京。

1938年2月4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蔣介石重新掌握民國軍政大權,同時將北伐軍改編為四個集團軍。

四大集團軍司令官分別由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擔任,其餘不屬於四大集團軍的國軍部隊則直接歸屬民國政府指揮。

民國政要

會議結束後,蔣介石動身前往徐州,期間他讓陳立夫將一封親筆信交給了李仲公,邀請他到徐州一敘,信中提到如果能邀請王伯群同行則再好不過。

李仲公、王伯群二人都是黃埔系中的重要人物,而且均與何應欽關係密切,當年何應欽就任黃埔教育長便是因為李仲公的勸說,而王伯群則是何應欽的大舅哥。

陳立夫向李仲公表示,蔣介石已經找了一列專車在浦口車站等候,希望李仲公可以即刻動身,李仲公意識到此行必定與何應欽有關,連忙找王伯群商議。

北伐戰爭前線

就在李仲公與王伯群商議對策之時,何應欽氣急敗壞的趕到,身在徐州的蔣介石竟然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免除了何應欽的一切職務,調任北伐軍參謀長。

何應欽從手握重兵的實權將領變成了總參謀長,雖然職務上獲得了晉升,但實際上卻是明升暗降,何應欽這才意識到蔣介石已經不再信任自己。

其實對於蔣介石、何應欽之間的爭鬥,李仲公在蔣介石重返南京時便有預見,曾詢問何應欽是否有意全面掌控黃埔系部隊。

北伐戰爭前線

但何應欽卻表示自己根本沒有另起爐灶的能力和想法,如今何應欽即便後悔也是為時已晚,李仲公只得勸說何應欽接受總參謀長一職,不要和蔣介石發生正面衝突。

何應欽無奈之下只好同意,不過卻要求以養病的名義到上海休養,要求李仲公到徐州和蔣介石進行協商。

李仲公抵達徐州後,蔣介石馬上詢問是否見過何應欽,以及何應欽對調任總參謀長作何反應,李仲公表示何應欽「痛自引咎」,一切以蔣介石馬首是瞻。

何應欽視察部隊

然而蔣介石卻沒有就此放過何應欽,他再三警告李仲公轉告何應欽要認清局勢,李仲公則回應稱何應欽跟隨蔣介石多年,絕對是忠心不二。

其實此時李宗仁和白崇禧正在北方各勢力中四處宣揚,蔣介石已經無法掌控黃埔軍,唯有何應欽才是掌控黃埔一系的最佳人選。

但是在何應欽的妥協之下,蔣介石十分輕鬆的收服了黃埔系中的反對勢力,奠定了蔣氏權力構架的基石。

參考資料:《蔣介石自述》、《中國近代史》等

相關焦點

  • 汪精衛作為國民黨元老,他是如何被蔣介石取代的?
    蔣介石是國民黨中存在感最強的一個領袖了吧,我們都知道國民黨是孫中山創建的。事實上孫中山在世的時候,蔣介石根本就不是國民黨的核心班子。甚至他連孫中山的法眼都沒有入過,孫中山只是讓蔣介石當了黃埔軍校的校長。當時辦黃埔軍校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個學校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反正這個校長就給到了蔣介石頭上。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蔣介石手握重兵,為何卻被迫宣布辭職下野?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結義兄弟黃郛的協助之下於南京宣布成立南京民國政府,與汪精衛武漢民國政府徹底決裂。雖然蔣介石在南京自立門戶並未得到太多認可,但是因為其擔任北伐軍總司令手握重兵,汪精衛的武漢民國政府一時之間也是束手無策。
  • 軍閥混戰期間,全國各地軍閥,為何都鬥不過蔣介石軍事集團
    在蔣介石領導的北伐軍,連續取得第一次北伐戰爭與第二次北伐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家得到了基本上的統一,為何說是基本呢?蔣介石影視形象而這些各地軍閥也不傻,在得知蔣介石讓他們裁兵時,各個都反對,最後只能兵戎相見了。於是,在北伐戰爭勝利後,又進入了新一屆的軍閥混戰時代。
  • 北伐戰爭濟南慘案,蔣介石效仿袁世凱,為何卻因此痛失首席謀主?
    1928年2月,經歷了人生第一次辭職下野的蔣介石通過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成功復出,不僅再次擔任北伐軍總司令還從李宗仁手中奪回了民國政府的軍政大權。蔣介石復出後,馬上對北伐軍進行整編,將黃埔軍、晉軍、西北軍和桂軍改組為四個集團軍,原本在黃埔系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何應欽被徹底架空。
  • 蔣介石是如何用兩年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的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雲集,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蔣介石。1925年蔣介石只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到1927年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掌握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那麼他如何用兩年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的呢?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病死,國民黨群龍無首,國民黨內各派首領,都想成為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
  • 北伐戰爭蔣介石崛起之謎,黃埔系羽翼未豐,為何卻得到日本支持?
    1926年7月9日,廣州民國政府為了擊敗盤踞北方的北洋軍閥而發起北伐戰爭,蔣介石因身居黃埔軍校校長一職而成為了北伐軍總司令。但無論是因為得到蘇聯支持而上位的汪精衛,還是剛剛嶄露頭角的蔣介石,都萬萬沒有想到,北伐戰爭竟然會成為民國歷史以及蔣介石個人的轉折點。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李宗仁迫使蔣介石辭職,為何卻無法徹底取代?
    北伐戰爭時期,掌控北伐軍的蔣介石在南京另起爐灶,組建民國南京政府,與汪精衛的武漢民國政府分庭抗禮,民國進入寧漢分裂階段。當時蔣介石麾下有北伐軍第一軍、第七軍支持,汪精衛則有唐生智的湘軍和張發奎的粵軍支持,雙方實力不相伯仲。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在抗戰時期都能夠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蔣介石的五虎將,13太保,八大金剛,都是他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而且這些人都是位居國軍高官。尤其是大麾下五虎上將,都是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而且,也是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劉峙就是蔣介石五虎上將其中一位,他畢業於保定軍校,後到黃埔軍校任戰術教官。可能在黃埔軍校期間,劉峙表現並不是很突出,但是在北伐戰爭以及中原大戰時,他卻成為蔣介石集團中最能打的一位猛將,被稱為常勝將軍。可能在那個時候,蔣介石的五虎將中他最風光,據說排五虎將排名劉峙就是第一位。
  • 北伐戰爭時,蔣介石的第一軍擴編成三個軍,軍長師長都是誰
    現在我們都說,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是具有革命意義的,它畢竟打垮了腐朽的吳佩孚、孫傳芳等北洋軍閥。然而,蔣介石卻很快背叛了革命,篡奪了大革命的果實。 其實,從一開始,蔣介石就沒有什麼革命性,他領導北伐戰爭,並不是為了什麼革命,而是為了搶地盤,擴充自己的兵力。
  • 民國初年編遣會議,蔣介石稱最大得利者,為何卻令其舉世皆敵?
    民國初年北伐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召開軍隊編遣會議,宣稱為了縮減軍費開支,準備將現有北伐軍各部隊去粗取精,縮編為五十個師,老弱病殘一律裁撤。實際上蔣介石執意推行部隊編遣,是為了削弱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地方勢力的軍事實力,為此蔣介石還特意許以高官厚祿作為補償。
  • 軍統中統同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為何內鬥不止?蔣介石有意為之
    身為掌權者的蔣介石難道不管嗎?諜戰影視劇從歷史上來看,蔣介石基本上對雙方的明爭暗鬥採取放任自流的處理方式,很少插手「主持公道」。雙方爭鬥的現象,恐怕很可能是蔣介石有意為之!而「軍統」則源自蔣介石黃埔得意門生們成立的「復興社」下屬的「力行社」特務處。特務處和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整合後,組成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同樣成立於1938年。從二者的全稱中即可看出,「中統」隸屬於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為,主要集中在國民黨黨內的情報特務工作。而「軍統」隸屬於軍隊系統,主要精力集中在軍隊中。
  • 很多人認為黃埔系很牛,這是一個錯覺,黃埔系戰績實際上很一般
    事實上我們看看現在一些留下來的有關北伐戰爭的軍事資料就可以發現,真正在戰場上起重大作用的,壓根兒就不是這些黃埔軍校的學生。也許有人說,黃埔軍校學生學習的是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思想文化,所以能夠在戰場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蔣介石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擔任了黃埔軍校的第一任校長,這也是他日後發跡騰飛的重要資本。陳誠畢業於保定軍校,之後與蔣介石結識,是蔣介石最得力的心腹。黃埔軍校成立後,他出任炮兵科教官。後來在北伐戰爭、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中多次為老蔣立功,官也升至參謀總長。在國民黨高層中,有「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的說法。其中中正就是蔣介石的名,辭修是陳誠的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蔣介石不可一日無陳誠,足見陳誠對蔣介石的重要性。
  • 民國初年中原大戰,北伐戰爭大獲全勝,蔣介石為何卻成天下公敵?
    中原大戰又被稱之為蔣馮閻李戰爭,是民國初年在北伐戰爭結束後不久爆發的一場大規模軍閥混戰,昔日北伐軍四大巨頭因軍力編遣矛盾激化,進而爆發大戰。北伐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以減少民國政府軍費支出和財政赤字為由,要求對北伐軍中各派系進行編遣,將除東北軍外的所有國軍部隊編為五十個師。
  • 蔣介石辦公為何不在總統府,而要選在黃埔路官邸?
    不過,這種時候很少,119號房間幾乎成了象徵性的蔣介石辦公室。本來蔣介石在總統府辦公有著深刻的含義,因為這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所在地,也能暗示蔣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正宗繼承者。可是他為何後來就不常來總統府辦公了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 當年與蔣介石一起,競爭權力的四位國軍元老,後來都怎麼樣了
    說起蔣介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代史上風雲人物,依靠黃埔系將,長期把持民國大權,將民國打造成他的蔣家王朝。蔣介石能夠擁有如此大的權力,都是靠他自己努力一點點拼出來的。不像張學良一樣,直接繼承父親留下來的權利,年紀輕輕就成為40萬奉軍統帥。
  • 黃埔軍校「第二人」關麟徵,為何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
    「西北王」胡宗南畢業於黃埔軍校,並且在黃埔軍校中創造了「五個第一」,因此被稱為「天子門生第一人」。胡宗南創造的「五個第一」中就有第一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黃埔學生,1939年8月4日,胡宗南被任命為34集團軍總司令,他是所有黃埔學生中第一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人,胡宗南也因此被稱為黃埔軍校「第一人」。在胡宗南之後,誰是黃埔學生中第二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人呢?這個人就是關麟徵。
  • 鄧演達是黃埔元老,為何會被蔣介石給秘密處死了?
    鄧演達到各地考察,舉辦幹部訓練班,組織黃埔革命同學會,聯繫、分化黃埔系軍人。這些革命活動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對蔣介石構成很大的威脅,蔣極為忌恨,以30萬元懸賞捉拿鄧演達。出賣鄧演達的叛徒叫陳敬齋。1931年7月,陳為了賣黨求榮,向國民黨告密鄧演達的行蹤,並與特務暗中計謀,待機行動。
  • 蔣介石發家史,除了靠結拜,重用黃埔生,還得到了一個家族的支持
    講到蔣介石,就算是不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民國時期一位風雲人物,成為民國時期的大佬,掌握軍政大權長達三十多年,並且一手締造了屬於他自己的蔣家王朝。那麼,蔣介石是如何發家的?要知道,蔣介石並非是出生於官宦人家,父親蔣肇聰繼承祖業經營鹽鋪,說白了,蔣介石祖上幾代是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