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畢業於黃埔軍校,並且在黃埔軍校中創造了「五個第一」,因此被稱為「天子門生第一人」。胡宗南創造的「五個第一」中就有第一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黃埔學生,1939年8月4日,胡宗南被任命為34集團軍總司令,他是所有黃埔學生中第一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人,胡宗南也因此被稱為黃埔軍校「第一人」。
在胡宗南之後,誰是黃埔學生中第二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人呢?這個人就是關麟徵。關麟徵在胡宗南成為34集團軍總司令兩個月後也順利晉升為15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二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人。
最關鍵的是,關麟徵成為集團軍總司令時年僅34歲,而胡宗南雖然第一個成為集團軍總司令,但是他已經43歲了。從年齡上說,關麟徵比胡宗南更有優勢。從晉升集團軍總司令的速度來看,關麟徵被稱為黃埔軍校「第二人」一點都不為過。
黃埔軍校「第二人」關麟徵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深得蔣介石信任,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都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按理說,這樣能徵善戰的大將,蔣介石即使逃到臺灣也肯定會帶在身邊。不過,1949年國軍敗退臺灣時,關麟徵卻沒有跟隨蔣介石到臺灣,他選擇定居香港。關麟徵為何不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呢?
這主要與陳誠有關。蔣介石在敗退臺灣之前安排了後路,派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提前到臺灣布局。陳誠不僅是蔣介石的嫡系大將,更是蔣介石的心腹與「幹女婿」。蔣介石逃到臺灣後,陳誠成為蔣介石面前最紅的人,官至「副總統」,是臺灣的「二號人物」。
而關麟徵一直與陳誠不和,兩人結怨要從1928年說起。當時蔣介石剛組建十一師,這個十一師也就是後來陳誠的起家資本「土木系」中的「土」。十一師剛組建時,陳誠任副師長,曹萬順任師長。曹萬順不是黃埔嫡系,屬於舊軍閥,因此同在十一師的陳誠的同窗好友羅卓英便聯合關麟徵等軍官,準備向上級反映,趕走曹萬順,讓陳誠當師長。
羅卓英徵詢關麟徵的意見時關麟徵說了一句:「陳矮子並不見得比曹萬順好,有可能比曹萬順還壞」。陳誠個子不高,所以關麟徵稱呼他為「陳矮子」。後來,羅卓英把這句話原封不動地告訴了陳誠,自此之後,陳誠與關麟徵結怨。
兩人的仇恨還不止這一次,1943年,黃維被蔣介石免去54軍軍長,而54軍屬於陳誠的「土木系」,陳誠希望繼續把54軍掌握在自己手裡,不過,關麟徵卻推薦張耀明擔任54軍軍長,陳誠堅持用自己「土木系」將領,最終關陳二人拍著桌子吵了起來。
在爭吵中,關麟徵忍不住譏諷了陳誠一句,說:「辭公(陳誠的字為辭修),你將來是統領全國軍事的人物,怎麼能握著一個小小的軍長不放呢?這不是幹大事業該有的胸懷啊」。陳誠被關麟徵的這句話氣得當場吐血,兩人自此結下深仇大恨。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陳誠被蔣介石重用,成為臺灣「二號人物」,而關麟徵因為與陳誠不和只能選擇定居香港。1975年,關麟徵特意到臺灣祭拜蔣介石,這也是他離開大陸後第一次踏入臺灣,只是那時蔣介石與陳誠都已經去了。
參考資料:
《關麟徵回憶錄》關麟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