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

2020-12-12 英山人餘夢雲

農村俗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農村老話雖然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放在不一樣的場合使用,就不矛盾了。表面看起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兩句話互相矛盾,但透徹的理解它,卻不矛盾。

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大家都知道,竹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編制工具的主要材料。比如:竹籮筐、箥箕、竹筷、竹椅、米篩、儲糧用的纏蓆,等等,在過去農村,使用廣泛。這些材質,主要是來源於高大的楠竹。

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的意思是:寧可吃飯時,沒有肉類作為美味佳餚而食。但居住的地方,不可無竹相鄰或相伴。實際上,可能存在誤區,這裡的竹子,一般是指矮小的叢竹類,比較有觀賞性的竹子。而且是一叢一叢的,絕對不是大面積的,或是高大的楠竹類。

由於竹子,四季長青。有高風亮節之喻,又用途廣泛,向來被人們讚美。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讚譽,更是將竹子的形象推至完美之境。比如:宋代一一王安石: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清代一一鄭燮: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自北宋文豪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於是對竹子的追捧,熱情高漲。便有很多人,在居所旁種竹,附庸風雅。應該認清的是:人們在居所旁種的竹子,是觀賞性的一叢一叢的。絕對不是成片的大面積的、高大的楠竹之類。

二、門前不栽竹,是指不栽高大的楠竹之類。高大的楠竹,既遮擋陽光。而且風吹竹搖,噪聲不停,影響安靜,破壞清悠的環境。再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並沒有說不可門前無竹啊。事實上,那些富貴人家的清雅小院中的竹子,也不是種在門前的。

總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裡的竹,是指觀賞性之類的矮小竹子。並不是高大成片的楠竹,而且不可居無竹,並不是種在門前的。所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與「門前不栽竹」,沒有矛盾。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留下寶貴意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探討三農問題,敬請關注三農創作者:英山人餘夢雲。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但是,農村卻有老話說「門前不栽竹」,意思是很明顯的,就是門前儘量不栽竹子。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這就會讓我們感覺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話?
  • 農村老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是「門前不栽竹」?
    但是慢慢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老話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如「車到山前必有路;一一不撞南牆不回頭」,又如「浪子回頭金不換;——狗改不了吃屎」。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乃是農村俗話「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與蘇東坡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間的PK。究竟哪個更有道理?一起來看。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俗語和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由於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叫做十句俗語九句真。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啥意思?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更是做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詩句,足以看出古人讀竹子的喜愛程度。不過一地一風俗,十裡不同音,有人喜愛竹子,有人就會討厭竹子,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這句俗語一樣。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啥門前不讓栽竹子呢?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種哪個品種的竹子當圍牆好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是最好的園林或圍牆植物,如果住宅四周有竹林,碧綠青翠,清幽秀麗,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那麼,種哪個品種的竹子可以當圍牆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②母竹選擇健壯的1-2年生竹,枝葉茂盛,分枝較低,無病蟲害的母竹,並選胸徑在2-3釐米左右母竹挖取,防止損傷杆基筍芽,鬚根應儘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撕裂杆柄、杆基,應儘可能多帶宿土。母竹挖起後,在竹杆約2米平切。母竹應隨挖隨運隨栽。如一時不能栽完,應放在陰涼避風處,或打溼後蔭網覆蓋,定時澆些水。遠距離運輸需帶土打黃泥漿包紮,防止根芽乾枯。
  •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那相比於居所無竹,東坡寧願不吃肉。可見,他更愛竹。那麼他是怎麼描繪的呢?下面是一篇很好的議論文,開篇亮明觀點,然後才解釋。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
  •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竹」自古作為一種特色文化載體,就肩負著傳承與發展歷代文化作品的重任。可以說「竹文化」是在人們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發展並逐漸興起的。因竹子特殊的生長狀態所以,內空、不易折斷、成活率高等生長特點。經常被世人比喻成美好節操,並在詩文中佔據一方沃土。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家裡養盆文竹,寓意家人節節高升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家裡養盆文竹,寓意家人節節高升文竹是「高雅派」的代表,也是家庭養花很常見的一種綠植,知道它的人很多,實際上養文竹的朋友是很少的,原因可能跟文竹不開花有很大的關係,文竹在較短的時間內是不會開花的,除非養了十多年,它才有可能開花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歷代名家畫竹清賞)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北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據《晉書·王徽之傳》記載,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馬上令人種竹。有人問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釋,但嘯詠(歌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便是藉此典。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當竹與泉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水花?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篇《桃花源記》,激起詩人千古傳誦,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片桃花源。世界不斷的發展,不斷的擠壓農村的生活空間,而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卻又開始嚮往起農村的生活,尋找那份久違的寧靜。看遍人間繁華,歸田攜酒伴花。
  • 竹 · 盆景
    宋代蘇軾在《綠竹筠》中詠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表達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脫俗的雅趣。▲《覓知音》鄭永泰作品竹子無牡丹之富麗,無松柏之偉岸,無桃李之嬌豔,但它虛心文雅的特徵,高風亮節的品格為人們所稱頌。
  • 居有竹食有竹,日常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竹子
    臺灣早年有許多村莊名「竹圍」,其四周種的都是刺竹。高山箭竹是極為少數的包籜矢竹,分布於高海拔一千八百至三千八百米之間,竹竿纖細堅韌,竹筍的籜葉到長大成筍都不脫落,靠地下走莖蔓生。陽明山的小油坑一帶也盛產箭竹,附近居民採摘箭竹筍販賣長達數十年,很受當地餐廳和遊客歡迎。陽明山的箭竹高度不及一米,筍子特別鮮嫩,後來雖有移到別處種植,但成長後比原有的粗大,筍子也比較硬,肉質無法跟陽明山上的比擬。
  •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雞柳不柴,為感至極,不俗又不瘦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是對「不可使居無竹」的進一步發揮。它富哲理,有情韻,寫出了物質與精神、美德與美食在比較中的價值;食無甘味,充其量不過是「令人瘦」而已;人無松竹之節,無雅尚之好,那就會「令人俗」。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先讓我們來談一談竹子,要知道中國古代人對竹子可是相當推崇的。一般形容一個人是君子的話,都是用竹子來形容的。
  • 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何意?房子前面不能種竹子了?
    農村人一般房子較大,房前屋後的空地也比較多,空在那裡也是浪費,於是人們就想著能不能種點什麼植物?不管你是種花呀草呀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農村諺語常說的「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因為房前的地基有可能被竹子的根莖給掏空。將來竹子可能會死,竹林可能會消失,但是在你看不見的地底下,房子的地基已經遭到了破壞。一旦遇到颳風下雨,或者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你的房子瞬間就可能倒塌。此外,我們都知道,竹子生長快,本身也有一定的質量,如果倒下來,砸在你的房子上,天長日久,對房子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 為什麼老輩人講究「門前少栽竹,房後少種樹」?學者:有一定道理
    例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等等,可見他們對於竹子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很多古代文人更是將「梅」、「蘭」、「竹」、「菊」總結為四君子。但是,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那就是「門前少栽竹,房後少種樹」。這句話的背後有何隱喻呢?讓我們來共同解鎖其中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