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哪怕對手再強,只要不是已方的問題,哪怕最終結果輸了,也會有輸得心甘的感覺;但如果對手明明不是很強大,但因己方「豬隊友」的原因,最終落敗,這種情況下,就會讓人覺得心有不甘了。
人人都不想要豬對友,怎麼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首先,要確定自己不是豬隊友。
境由心生,看人也一樣。如果你老是看對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得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認知系統出了問題。為什麼他人在你的眼中一無是處,究竟是他人的原因,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的觀念中,出問題的永遠是他人,永遠是對友,那麼大概率是這個人自己出了問題,有可能自己才是真正的豬隊友。
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很難改變。因為人往往受到自己認知能力的限制,如果他總是把問題歸結於他人,沒有自己反思的能力,那麼他就認識不到自己才是問題所在。改變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自我的覺醒,在於自己對自己反思能力的復甦。
這一點,除了自己,誰也改變不了。
其次,即便是真的豬隊友,也有他的可用之處。
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團隊中真有豬隊友,這種情況也並非「無可救藥」。俗語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怎麼樣的豬隊友,也還是有他的可用之處。
唐僧取經的四人中,豬八戒恐怕就是貨真價實的豬隊友了。他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所有豬隊友的特點,他一個不落,但即便是這樣,他也有他的「特長」,他能討師傅歡心,能在師傅和大師兄發生矛盾時進行調和,他也能在大師兄打妖怪的過程中幫一釘耙,最不堪,他能給師傅在大師兄外出化緣時一些陪伴。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全能人才,哪怕你強大如孫悟空,也需要豬八戒這樣的豬隊友一起去取經。善於發現和利用豬隊友的長處,是處理好團隊關係、完成團隊目標的關鍵。
再次,共同學習成長、進步,是改變豬隊友的最好方案
沒有人是永遠的豬隊友,只要能學習和成長,哪怕底子再差,也會有蛻變的那一天。
一個團隊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一兩個英雄人物有多強,而在於整個團隊的強大,而整個團隊的強大又取決於其最弱的一環,這就是所謂的木桶理論。因此,團隊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的成長都很重要。
團隊的領導和骨幹,不能把目光局限於團隊眼前的目標,更要關注整個團隊的成長,特別是所謂的豬隊友的成長。給他指引方向、給他創造機會、給他建議,通過實踐幫助他成長。他的成長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所得,更是整個團隊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事在人為,有了正確的認知能力和行動方案,不怕神一樣的對手,更不怕團隊中是否有豬隊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