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外語思考問題會讓你更理性——怪不得馬爸爸英語這麼好

2020-12-11 姿勢分子knowledge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就要接觸外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外語課學的都是英語,也有一部分學的是其他外語。

對於學生來說,管他什麼語,反正我很無語:說好普通話,走遍全天下,學外語幹啥?

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會說:現在咱們和世界接軌啦!不學外語,怎麼和老外交流啊!

這麼老掉牙的理由,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上學時期的我們,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尾巴翹得老高,說:我以後肯定特別有錢,僱翻譯就行了。

長大後才發現,英國話還沒學會,笑話說得倒是挺6;翻譯僱不起,平時不翻車就不錯了……

好了,不開玩笑了。

其實,學外語的好處,並不僅僅在於和老外交流。近些年來,國外的學者們發現,學外語還有一個好處,可能會讓人終身受益:當你用第二語言去思考問題的時候,會變得更理性。

西班牙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科斯塔曾經做過三組實驗,分別從「損失、收益和風險」「成因和效果」「倫理」三個方面,對受試者進行了實驗。

損失、收益和風險首先,他的團隊給受試者一美元硬幣。然後,他們和受試者商量,是否願意賭一把。方式很簡單:拋硬幣。如果正面朝上,受試者要把一元硬幣還回去;如果反面朝上,受試者還會得到1.5美元。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高中數學題,受試者如果願意賭一把,那麼他的期望值將是1.25美元。如果放棄,那麼手裡只有1美元。

但是,當一部分受試者用母語來思考問題時,54%的人會出於感性的思考,不願意冒風險失去已有的收穫,這和大部分人是一樣的。而另一部分人的外語還湊合,他們被要求用第二語言來思考。結果顯示,這些人裡71%都選擇了賭一把。因為他們分析後感到:這個賭局總體上來說對自己是有利的。

成因和效果接下來,科斯塔繼續實驗,將受試者們關進房間裡。同時,科斯塔安排了工作人員,根據受試者的動作,來調節燈光。很快,受試者就發現,房間裡的燈光是和自己的動作息息相關的。

有趣的是,當受試者用母語思考時,他們會有迷之自信,認為這些燈光是被自己所操控的;但對於用第二語言思考的人來說,他們清晰地認識到,這可能只是個巧合而已。

倫理科斯塔又做了倫理問題的測試。這個測試,是著名的電車問題的改編版。說的是一輛電車軌道上,有五個人被綁在上面,很可能被電車壓死。這個時候,你有一個機會救他們,那就是在上面的橋上把眼前一個人推到軌道上,逼停電車,但這個人會死掉。

當受試者用母語思考時,和我們普通人想的一樣:這是謀殺,絕對不可取。而對於那些用第二語言思考的人來說,一命換五命,怎麼看都是合理的。

顯然,這個問題不只是倫理問題,看起來和第一個實驗有點類似,都是計算收益的問題。

其他實驗除了上述實驗外,科斯塔也做了其他幾個實驗,其核心其實也都是「損失、收益和風險」系列的問題,我們這裡就不贅述了。而結果,也和上面的一樣,用母語思考的人更加感性,另外一批人更理性。

那麼,這究竟是巧合還是二者之間確實有關聯呢?

至少我是相信後者的。就像科斯塔自己說的,當他用第二語言思考或者交流的時候,他不得不更加集中精神,或許這就是讓人理性的重要原因。的確,就像我們使用英語的時候一樣,不得不絞盡腦汁來尋找合適的言辭,這對於我們的思考是很有幫助的。當一個人情緒激動、口不擇言的時候,母語或者說自己家鄉的方言就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換句話說,感性和本能是相關的,理性和後天的學習以及人類的克制是掛鈎的。

這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也是有一些指導意義的。如果我們遇到兩難的問題需要思考的時候,如果選擇用第二語言來分析,可能會避免很多感性衝動所帶來的損失;而理性的判斷,則會在總體上帶來一些收益效果。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馬雲。眾所周知,馬雲的英語是非常棒的,和外國人交流完全沒有障礙,遊刃有餘。我有的時候也會思考,在決策的時候,馬雲是否也會用英語來思考問題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用外語撒謊更容易?科學家是這麼說的……
    大多數人沒覺得用外語撒謊比用母語撒謊更難,但會發現用外語講真話比用母語講真話更難。而根據情感距離假說,用外語撒謊比用母語撒謊更容易,因為撒謊與說真話相比,會牽扯更多情緒。說謊者通常壓力更大更緊張。他們被要求用母語和外語撒謊或真實回答一些判斷題。一部分是中性問題,例如:「柏林在/不在德國」;還有一部分是情緒性問題,如「你服用過違禁藥物嗎?」 或「你會做裸體模特嗎?」。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外語教學中,達到育人目的……這些讓不少老師一直在思考。「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
  • 讓孩子從小學起英語?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外語的關鍵期?
    由於環境的差異,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並不能通過習得來掌握,而是需要通過漢語的轉換。孩子用母語來幫助英語的理解,例如孩子們說蘋果蘋果apple。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把一些詞彙和句子用漢語說一遍,再用英語說一遍,漢語佔據了主導地位。
  • 如何讓自己更加理性地進行思考問題?
    要想達成目標,最重要的是擁有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用絕對理性的態度來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總結規律和提煉投資的規則,還有標準,那就要堅持把每一筆投資的交易邏輯記錄下來。對待生活要有科學家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精準地記錄時間的開銷,用主動而科學理性的方法去對待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感性的經驗變成理性的總結。一個企業想要成功,不是看創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資源,而是看這個企業能不能奉行「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
  • 《爸爸去哪兒》jasper三種語言輪番使用,用英語萌化爸爸
    《爸爸去哪兒》重磅回歸,第五季依舊受觀眾追捧.要問被哪位萌娃吸引,Jasper當仁不讓,粵語、普通話、英語三種語言模式輪番使用,並且用萌萌的英語「制服」了脾氣暴躁的陳小春!而除了Jasper小朋友以外,節目中其他幾位小朋友的英語也是秀翻全場,贏得觀眾們一片讚嘆。
  • 高喊「把英語踢出高考」的人,如果高考沒有英語,你會更難過!
    班裡一位同學的數學和理科成績數一數二,語文成績大家都差不多,外語成績卻只有七八十分。在高一入學時,只有五六十分。憑藉其他科目,他考上了一所省重點,如果英語能考得好一點,能平穩的進入985大學。 畢業後,「雙非」和「雙一流」的差距挺大的。
  • 【原創】​全球外語權力榜解讀:除了英語,哪門外語更有含金量值得孩子去學?
    你會說幾種語言?你的小孩應該從小起,多學一門外語嗎?該學哪門外語? 這個問題源自還沒有娃的掘金大師近期和一位盆友的對話。 友人的小孩在廣州就讀國際學校,學校要求學生選擇第二外語,有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這也是國內許多國際學校或外語特色學校的常態。
  • 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
    大家好,本屆在徐州召開的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歷時3天,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老師們共上了32節觀摩研討課,我現場觀摩了大部分授課。下面我做一個總評,談一談我對高中英語教學的一些思考。第一,中國的英語外語教學主要是教語言還是教人文,即我們外語教學主要是工具目的還是人文目的?
  • 英語聽力學習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現在我們學習外語的知識和方法很容易獲得,網絡和媒體中有大量的成功人士為大家講述和傳授知識,說的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這麼多的知識當中哪個是適合我的,哪個是可以為我所用的,卻不見的每個人都那麼清楚。現在這個社會我們輕鬆地獲取知識,卻少有變成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知識知道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建立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深入思考、應用實踐,沒用過永遠只是感覺會了,很多學習的內容不是知識而是一種技能,英語聽說能力就是。
  • 近期英語考試的取消,會不會降低未來外語「熱度」?
    6-7月份外語測試取消5月26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對外發布消息,確認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雅思、託福、GRE等外語測試全部取消,相關費用也會直接退回當初報名繳費帳戶。另外,原計劃在7月份舉行的日本語測試也確認取消。外語測試取消的原因是什麼?
  • 很努力,可是英語就是學不好?你的「英語觀」出了問題
    所以,啟程之前,要先想好一個方向性的問題,並且在行走的路上不斷思考、調整,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個問題就是:你把英語當什麼?你把英語當什麼來學,體現了你的「英語觀」。它能幫你撥開學習的表象,幫你看清自己學習的初衷,深入到你學習態度的本質去。可以說,你把英語當什麼,決定了你學英語的目的,決定了選擇什麼樣的學習策略,繼而影響到你英語學得有多好,你在英語的路上能走多遠。
  •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英語外語教學之路
    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走到今天,已經有25年左右的時間。這一教學法經過多年的沉澱,需要有一個總結。為了能讓大家聽得更明白,我用漢語講,儘管我準備的是英語。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內容,一部分是雙語,一部分是英語,主要是便於大家理解。我們走在英語外語教學的路上,但是幹擾太大,甚至目標模糊,偏離了航道,導致廣大教師對如何教學感到茫然。
  • 學外語一定要過聽力五個階段,你到底在哪一關?看完才恍然大悟
    我相信大家都想快速學會一門外語,再把它好好運用出來,享受快速提升外語的樂趣和喜悅~外語聽力的五個階段相信很多外語學習者遇到的問題都是多年的書面方式學英語,在學習過程中,聽英語的機會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背單詞和分析語法上
  • 用「母語習得法」學外語
    所以她順利地通過中考、高考、四級、六級、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英語考試,分數還都不低。但是,研究生畢業後,需要用英語實戰時,她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即便到了今天,她花了很多時間,還是沒辦法把英語用起來。因為一開始學習時發音有問題,所以越發不願意開口;因為不願意開口,口音問題一直得不到糾正。
  • 高考若取消英語科目,是外語教育的倒退!
    親愛的網友:你最關注的是什麼?你希望我們討論什麼話題?請你在此挖坑 ;你最想說的是什麼?你希望表達什麼樣的觀點?請你到此砸磚……你所關心的,正是我們所關注的!小編是個三觀正確、態度誠懇的好青年,一定不辜負大家對兩會的期待!……▼『獨家策劃』高考若取消英語科目,是教育的倒退!
  • 公立體制娃,學英語怎麼就這麼難!家長必須思考的5個問題
    他們之中有英語學得非常好的學霸,也有痛苦掙扎在英語學習之中的「學渣」。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對過程和結果都會有很大的區別,我在此談的,只是一些較為共性的分析。具體到每個孩子,還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再針對研究,此處僅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思考的方向。
  • 高中生會說三種外語,英語比賽全國特等獎,她是怎麼做到的?
    在走上國賽賽場之前,她曾問她的英語老師楊秀梅:需不需要突擊訓練?怎樣為比賽衝刺做準備?   楊老師回答:如果我說你根本不需要做準備,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在安慰你?但我認為,你真的不需要突擊準備什麼,平時的積累達到了,站上舞臺只要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就可以了!
  • 建立中國特色的英語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體系——崔剛教授訪談錄
    中小學外語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基礎教育的成敗,也關係到高校大學生的語言素質問題。現在英語教學的「一條龍」做得不好,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需要做好各個年級的銜接和統籌,否則解決不了我國外語教學的「費時教多,收效較低」的老大難問題。現在需要科學和理性,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現在首先要做的是縮小信息差,搞清楚別人到底在幹什麼,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 試論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外語教學理念
    一、引言以什麼理論來指導中國的英語教學?這是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我們高度概括英語教學實踐所蘊含的外語教學思想,這種思想可稱之為理念。理念是人們對某種思想、觀念和法則的詮釋。語言教學類型的選擇涉及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定位問題,而這種定位對英語教學實踐至關重要。英語外語教學這個定位,適合於中國人特定的英語教學的路子,適合於中國教師和學生。無論哪種教學法,如果沒有這樣的定位,都有可能用錯誤的理念和方法誤導教學實踐,而被誤導的教學實踐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 76歲奶奶自學11門外語,網友:會英語的人生,果然精彩
    Don't let words get in the way別讓語言阻礙你前行的腳步英語好的人,活得到底有多賺!因為會英語,老外客戶從小張那團購了16部手機,一個月業績高出同事6倍,惹來眾人羨慕眼光!聽說王總要內招一名英語翻譯,小李踴躍報了名,沒過2個月從普通文員直接晉升經理特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