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是比較喜歡看書的,但是我總是讀完一遍了劇情之後就過去了,很少會讀第二遍。
而《皮囊》卻是個例外,讀第一遍的時候還是個學生,只是覺得寫得很感人,但當我現在再次讀這本《皮囊》,卻忍不住淚目。
皮囊是什麼,是軀殼吧?既是承載我們的東西,也是鎖住我們的東西。
書中的阿太就非常明白這一點,蔡崇達說,他的阿太,硬得像塊石頭。確實如此。
她讓自己兒子學遊泳的方式就是:把不會遊泳的兒子丟下海,差點淹死。被救上來沒幾天又丟下去。人人都說她沒良心。她卻毫不在意。
不僅是對自己兒子這樣,他對自己也這樣,切菜斬斷自己的手指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即使九十多歲也依然堅持出門步行,從來不坐車。
對這樣的行為,阿太的解釋就是:「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有點深奧的樣子,只是試著去理解這句話,但是當我再次讀的時候,卻是感觸很多。
關於親人,關於朋友,關於愛情,關於生死,作為一個個普通的人,這個皮囊承擔了太多,感覺每一天都在負重前行,相信這也是現在有「房貸、」「車貸」的中年人的常態。
所以看到總是忍不住淚目。
但是皮囊這本書不只是在帶給我們負能量,而是真正告訴了我們解決的辦法。
阿太就是明白這個辦法的,在去世之前,阿太給作者留了一句話:
「黑狗達不準哭。死了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看了這句話我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這句話的意義。
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一個人的皮囊,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意想不到的、猝不及防的,但他還活著,這時就讓我們的靈魂,深深感知到生命的重量。
我們要做的不是嫌棄自己的皮囊,而是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看完《皮囊》感觸特別深,不是說這本書寫的多麼優秀,而是它真的寫進了我的心裡。對於《皮囊》,蔡崇達自己的評價是「這本書裡沒有一句廢話。」
大家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偶爾真的需要撕開皮囊,看一看自己的靈魂走過的路。然後重新認識一遍自己,去思考未來的路,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走下去。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讀的好書,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達則是將自己的回憶撕開,毫不掩飾善與惡,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寫出這些文字,我想絕大多數作者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天色尚早,盡情折騰。
全書39.8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