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若非雍正皇帝繼位 中國歷史是何走向?

2021-02-13 北大清華講座

點擊上方藍字↑【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神聖的工作在每個人的日常事務裡,理想的前途在於一點一滴做起。 —— 謝覺哉

 引言: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受身後罵名滾滾來。公元1722年冬日的暢春園,如果繼任大清帝國皇位的不是雍正,而是八爺胤禩,沒有了清世宗力挽狂瀾的新政改革,大清一統江山的局面可能真的會變成滿、蒙、漢三足鼎立的割據。伴隨著英俄大角逐的世界大勢,裹挾著近世的歐風美雨,中國歷史可能會出現更加複雜和多元的走向。

 

公元1722年11月13日,做了61年零10個月皇帝的康熙在北京暢春園病逝,留下一個幅員萬裡、問題眾多的大清帝國。經歷了殘酷激烈的九子奪嫡皇位爭奪戰之後,昔日以老二胤礽為首的太子黨、以老大胤禔為首的大阿哥黨、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全都敗下陣來,繼承皇位的是四爺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不僅稗官野史中傳聞甚廣,直至今日仍頻繁出現於各類影視題材之中,無論是早年的《雍正王朝》、《李衛當官》,還是近些年的《宮》、《步步驚心》,一場場禍起蕭牆的宮闈奇變被演繹得神乎其神,令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真相究竟如何?雍正的皇位究竟是合法得來的還是非法篡來的呢?

九子奪嫡示意圖(來自網絡)

關於雍正皇位的得來歷來有以下幾種傳言:1、隔代繼承說。康熙皇帝喜歡孫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所以愛屋及烏,將皇位傳於弘曆的父親胤禛。2、改詔篡位說。康熙死前遺詔原為「傳聞十四阿哥」,卻被胤禛私下串通隆科多與年羹堯,改詔書為「傳位於四阿哥」。3、病榻投毒說。胤禛在暢春園病榻前目睹康熙病重,遂進了一碗參湯加速康熙帝歸天節奏。4、正統繼位說。康熙生前曾遣胤禛先後往盛京祭告祖陵、代皇帝南郊祭天,已有託付之意,現存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遺詔也曾明言「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九龍奪嫡影視形象(來自網絡)

以上很多說法有的被說沒有依據,有的被說是無中生有,有的被說缺乏技術手段支撐,有的被說不符合邏輯。但是為何自雍正繼位之日起,就有那麼多人鋪天蓋地地去黑他呢?這就要談談他的改革之路了。

康熙末年,大清帝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朝堂上自索額圖明珠黨爭過後,朋黨之氣愈發嚴重,九子奪嫡導致結黨之風更甚,凡事已不能秉公處理;西北長期對準噶爾蒙古用兵導致國庫早已空虛;地方士紳借天災兼併土地、隱匿人口,貧富差距已然急劇擴大,盛世浮面下的危機早已呈現。

帝國的危機不是人人都了解的,但是長期在一線處理各類社會問題的雍正卻深諳形勢、充滿憂患。早在23歲,他便跟隨康熙皇帝檢查京郊永定河工程質量,26歲又前去驗收治理黃淮工程,一生治黃河、清查京、通兩倉、整吏治,足跡遍步中華各地,深諳民間疾苦,按現在的話來講便是長期奮鬥在一線、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長期從事急難險重工作而養成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和務實不玩虛的工作思維也一直延續到雍正稱帝之後。興利除弊,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便成為雍正一朝為政的核心。

雍正帝影視形象(來自網絡)

正因為如此,雍正宵衣旰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在位一十三年間,他「凝坐殿堂,披覽諸處奏章,目不停視,手不停批,訓諭諸臣,日不下千數百言」,共處置各種題本192000餘件,平均每年達14700件,親自硃批41600多件奏摺,有的批語多達 1000多字,比奏摺本身字數還多。為充實國庫,他嚴飭各省清查虧空、丈量土地,同時改革主佃關係,推行耗羨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新政;為整頓吏治,他嚴厲打擊朋黨、壓制清流,設軍機處,建立密折制度;為防止九子奪嫡事件重演,他建立秘密立儲制度,一生打擊親兄弟、處置親兒子,將皇權置於親情之上。

清世宗改革(來自網絡)

整頓吏治,打擊了天下的官員;充實國庫,逼苦了天下的地主鄉紳;壓制清流,得罪了天下的讀書士人;稱親弟弟為豬狗,將親兒子削除宗籍,在家人中獲得薄情寡義、冷酷無情之名。官員恨他,親人冷落他,士人罵他,國人不解他,曾靜列他「謀父、逼母、貪財、好殺」等十罪,民間傳他養血滴子嗜殺、被呂四娘飛刀割首級。坐在軍機處天天加班的雍正寫了本《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正名,卻也堵不住世人悠悠之口,心裡的苦有誰知曉,這才叫「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如果公元1722年冬,坐在金鑾殿座椅上的不是冷麵王皇四子胤禛,而是素有賢名的皇八子胤禩,那麼大清會是什麼光景呢?

胤禩影視形象(來自網絡)

歷史上的胤禩17歲時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所有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足以見得其深受康熙帝的喜愛,其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有「八賢王」之美譽。因此在九子奪嫡中,八爺黨的勢力最為龐大。如果歷史當初選擇的不是四爺而是八爺,那這位八賢王會把大清帶向何方呢?

按胤禩的性格,繼位後的八爺定然會竭力將自己「賢王」之美譽普及天下,將康熙帝寬和仁厚之風繼續發揚進而更甚其父,默許鄉紳圈地,暗贊士人清議,以此博得四海歸心之稱讚,獲得盛世延續之虛幻景象。長此以往,朝廷吏治腐敗無法逆轉,各地土地兼併風潮也會繼續加重,鄉紳士人不當差不納糧、終日擺出「平時束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之勢。習慣作太平天子的賢皇胤禩自然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推行新政,不會狠下心來去革除社會早已叢生之弊病。

迷戀盛世的八爺胤禩(來自網絡)

這樣一來,貧富差距繼續拉大,底層貧民便會大量失去土地成為流民,他們或是會充實到各地的天理教、白蓮教教徒之中,或是會高喊「反清復明」口號加入天地會、哥老會等反清組織。不用等到李文成、林清攻入皇宮,也等不到洪秀全、楊秀清金田起義,洶湧澎湃的農民起義會提前在八爺在位期間爆發。便如同元末韓山童編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一般,孫中山所提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口號可能早早地便會喊了出來,寬仁和善的八賢王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元順帝,被新建立的漢族政權趕出北京城,滿清政權很有可能再度退出山海關,回到公元1644年順治帝入關前的模樣。

如果大清政權真的再次退至關外,那麼中國歷史會如何走向呢?

滿清政權將會在白山黑水繼續存在並重新穩定。借鑑元順帝北逃後,瓦剌和韃靼兩部在蒙古高原依舊強勢之例,滿清政權在退回東北龍興之地後,八爺及其繼任者會痛定思痛,總結失敗教訓,重整八旗軍務,恢復後金時代之政務,將滿清政權穩固在東北地區。

中原地區會形成新的漢族政權。「驅逐滿清、恢復中華」之後,中原各地定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便如同元末徐壽輝、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群雄逐鹿天下一般。最後再經過一番纏鬥,新的漢族皇帝將會重新統一大江南北,要麼恢復大明旗號,要麼採用新的王朝稱號。

後金時代地圖(來自網絡)

準噶爾蒙古將在西北、青藏高原形成新的蒙古帝國。歷史上,準噶爾蒙古自葛爾丹稱雄漠北後,一直是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康熙帝雖然親徵準噶爾擊敗葛爾丹,但是他的後繼之人依舊妄圖恢復昔日大蒙古帝國之版圖。如果中原動亂、滿清政權被趕至東北,沒人對其進行遏制,那麼準噶爾蒙古大汗的繼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定會乘勢而起,聯合青海和碩特部蒙古族首領羅卜藏丹津,控制西北,出兵西藏,最終會在新疆、青海、西藏和蒙古高原建立起一個新的蒙古汗國,恢復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昔日的偉業。

這樣一來,大清帝國原有的版圖則會一分為三:滿清王朝退回關外,在山海關、寧遠城一帶重新與漢族政權形成對峙局面;而準噶爾蒙古則會在西北、蒙古高原和青藏地區建立蒙古帝國,與漢、清政權鼎足而三,萬裡長城將再次成為分界線和軍事要塞。

歷史如果按照上述假設前進,那麼當公元1793年大英帝國馬噶爾尼使團來華,他們看到的將不是「康乾盛世」,而是大漢、蒙元與滿清三足鼎立的中國。

漢、滿、蒙三足鼎立(來自網絡)

相較蒙元與滿清政權,漢族政權一定會採取更加包容和開放的心態來迎接英國人的到來。迎接馬噶爾尼的將不是那個天天高喊「物產豐盈、無所不有」、驕傲自滿的乾隆皇帝,而是欣喜若狂、求之不得的漢族皇帝。面對蒙元與滿清在長城沿線的壓力,漢族政權一定會主動尋求與遠道而來的英國人進行合作,便如當年大宋王朝面對遼金政權一般。設立市舶司,開放沿海,重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引進英國先進武器裝備抵禦滿清與蒙元政權南下,便如昔日大明袁崇煥利用紅衣大炮擊退努爾哈赤一般。如此一來,漢族政權的近代化可能不用等到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的時代,洋務運動便早已開啟了,資本主義的浪潮將更早襲來,那將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馬噶爾尼使華(來自網絡)

那麼蒙元與滿清政權的繼任者呢?他們定不會甘心偏安一隅,蒙元大汗會天天對著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頭像立誓,滿清皇帝則會在盛京皇宮中懸掛努爾哈赤、皇太極與康熙帝的畫像,為了重新恢復先祖帝業,他們一定會重新與漢族政權發生密切交集。長城內外將重新產生和親、邊關貿易與武裝衝突並存的局面,張家口、殺虎口、歸化城、寧遠城、覺華島等地將再次成為軍事和貿易重鎮,歷史上的走西口和闖關東將變得更加艱難。

山海關(自己拍攝)

19世紀初的世界是英俄大角逐的時代,沙皇俄國不斷東擴,英國東印度公司也頻繁向東尋求貿易。那麼這對漢、蒙、滿三足鼎立的東方會產生何種影響呢?沙皇俄國早在準噶爾部噶爾丹未崛起時期便對其提供大量支持與援助,此時為了方便其東擴侵略,定會繼續不遺餘力地支持蒙古政權。而退回白山黑水的滿清政權對沙俄的態度則會複雜很多,畢竟當年乃祖康熙帝曾在雅克薩與之大戰,不過援引《尼布楚條約》,以及八爺後代亟待恢復祖業之心情,滿清政權與沙皇俄國也不會再發生激烈衝突,在東北亞會形成相互牽制之勢。為了應對北方沉重的軍事壓力,新成立的漢族政權會不會在洋務開化過程中與英帝國結成同盟呢?誰又會知道呢?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曾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是可以閒暇時暢想一番不同的走向。公元1722年冬日的暢春園,如果繼任大清帝國皇位的不是雍正,而是八爺胤禩,沒有了清世宗力挽狂瀾的新政改革,大清一統江山的局面可能真的會變成滿、蒙、漢三足鼎立的割據。伴隨著英俄大角逐的世界大勢,裹挾著近世的歐風美雨,中國歷史可能會出現更加複雜和多元的走向。

 

作者簡介:靳瀟颯,筆名瀟湘鷓鴣哨,自幼酷愛文史,曾先後在嶺南、京城就讀,目前供職於京內檔案系統,多年來熱衷於歷史學研究,目前努力進入檔案學領域,痴迷明清、民國史,先後在《北京檔案》《文化視野》《學步集》《西城追憶》《理論與實踐》等期刊雜誌中發文多篇。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上臺後, 收拾了那麼多兄弟, 為何只放過了老十?
    公元1722年,已經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去世。隨後,他第四個兒子胤禛繼承了皇位,這就是雍正皇帝。
  • 解讀歷史:老十四胤禵,控制了24萬野戰軍,為何沒有推翻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享年69歲。
  • 雍正繼位正逢盛世,為何短短數年就被稱「摳門皇帝」「抄家皇帝」
    雍正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勤勉帝王,其雖然僅在位13年,卻批閱了超過25000本奏摺,留下了上千萬字的親筆批文,其中僅留在《四庫全書》裡的《雍正硃批諭旨》就多達360卷,但如此勤勉的一位皇帝
  • 作為雍正的三哥,雍正登基之後,為何兩次栽在喪事上?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老皇帝去世。在康熙去世之後,大家都熟知的老四上臺了,老四胤禛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關於雍正的故事一抓一大把,但是雍正不是本文的主角,今天本文的主角是他的三哥胤祉。作為雍正的三哥,胤祉為何總在喪失上犯錯誤。
  • 雍正繼位之謎:那天一定發生了詭異的事
    四十四歲的雍親王像關於雍正,第一件要談的事情就是他的繼位問題。這個問題是繞不開的,因為它糾纏了雍正一輩子,幾乎整個雍正王朝都處在它的陰影之下。但是等1722年舊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駕崩之時,大位還是傳給了胤禛。這在當時就引起很多猜疑,後來更是聚訟不休,大家都在爭論一件事:十一月十三日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當時康熙皇帝病在暢春園,胤禵遠在西北,胤禛三天前就去了天壇,準備代替病父祭天。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禩,還有其他數位皇子在康熙身邊。
  • 【歷史】清朝歷代皇帝畫像與簡介
    清聖祖:(在世 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位1661年-1722年)愛新覺羅玄燁,通稱康熙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終年69歲。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九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時年十九歲的烏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母以子貴,烏雅氏在康熙十八年被晉封為德嬪。烏雅氏先後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子三女六個孩子,是康熙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一位,不過活到成年的只有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允禵和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 公元0年是中國歷史上什麼朝代,哪個在做皇帝?
    公元是沒有零年的,只有公元元年,即公元一年(按現在的四位數字紀年應記為0001年),它的前一年是公元前一年,公元元年恰好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元始元年。這一年是辛酉年,即雞年,實際可以很容易的推算的,0001年和2000年相差1999年,1999除以12餘數為7,即0001年是龍年的前7年(或者後5年),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當是酉雞年。
  • 盤點雍正皇帝時期的4位議政大臣,其中有三位是雍正皇帝的親信
    雍正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比較神秘的一位皇帝,喜歡他的人說他是清朝歷史上最英明神武的皇帝,而不喜歡他的人,則說他是清朝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而真正的雍正皇帝,可能兩者都有。雍正皇帝勤勉執政,挽回了康熙末年的頹勢,為乾隆時期的鼎盛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他又心狠手辣殺人無數。
  • 國學講堂(646):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位皇帝
    劉邦死於公元前195年,在們12年,諡號高祖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們布衣皇帝。統一天下後,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成為東漢的開國皇帝。施政措施皆以清靜簡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公元25-57年在們(共三十三年),諡號光武,廟號世祖。
  • 廣勝寺竟有一副雍正皇帝親題的匾額!而背後的故事更是離奇……
    是清雍正皇帝未登基之前寫的。所以人們叫其為「雍正匾」。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三個皇帝。愛新覺羅氏,名胤禎,原名允禎。清聖祖康熙皇帝第四子。生於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其母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清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周期最長的朝代之一,清朝曾經歷過輝煌,也走向過前所未有的衰敗。而整個清朝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康熙到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時期。其中乾隆壽命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是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但是回顧歷史,乾隆之所以能夠坐穩60年的江山,其中一個人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乾隆的老爸雍正。雍正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原因倒不是因為雍正有多麼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實在太勤勞了,沒日沒夜的為國事操勞,導致身體累垮了,壯年就駕鶴西去。雍正當初能當上皇帝可沒靠自己的老爸,而是完全靠自己在眾多皇子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 十全十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雍正十二年,大清跟準噶爾的戰爭陷入僵局,雙方議和,經過一年的談判最終議和以杭愛山作為分界線,以東歸大清,以西歸準噶爾。但是也就在這一年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那麼怎麼總結雍正皇帝一生?
  • 雍正繼位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就是不肯赦免圈禁14年的大阿哥
    雍正繼位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就是不肯赦免圈禁14年的大阿哥 電視劇在提及這段歷史時,主角多是八阿哥胤禩與四阿哥胤禛,所以為了突出主角,二阿哥胤礽就被刻畫成懦弱無能的形象,其實歷史上的胤礽並非如此。相反的,歷史上的胤礽很有才能,聰慧機敏,康熙也十分認可和欣賞這個兒子的才華,而且對他十分縱容。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因斃鷹事件,八爺黨轉為十四爺黨,支持胤禵當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1722年四阿哥胤禛登基後,除了十三阿哥,其他阿哥結局多不太好。我們看看九個皇子的結局。一、胤禔(yìn zhī)(1672年-1735年)清聖祖康熙帝庶長子,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故為皇長子。
  • 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的書法誰最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胤禎繼位,改元雍正。雍正即位以後,勤於政事,雖然僅僅只有十三年的權政期,但其書跡所傳卻也是十分豐富的。這些書跡中,數量最多的要算硃批文字了。清代帝皇在書法上能得此旨者,恐怕也就只有雍正了。胤禎書法,早年手書流美秀麗,不出董其昌。以後書風逐漸變得厚重豐腴了些,秀麗之中又有圓潤。就目前從其署款「皇四子」到「雍親王」的作品來看,能十分明顯地發現他的書風以董其昌為主核;細微的分析,其作品大致由秀麗走向圓潤一路,似乎他在取法上也關注了趙孟頫書法。
  • 他是雍正同母弟弟,曾被封為大將軍王,為何最後被囚禁數十年?
    這樣一來,原本應該成為皇帝的胤禵,自然也就無望皇位。而四阿哥胤禵,自此順利即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了。 這個傳聞,顯然只是一個歷史謠言而已。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十四阿哥胤禵,在當時是非常受康熙寵愛的,至少有望繼承皇位。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十四阿哥胤禵,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雍正即位後,又是什麼結局呢?
  • 歷史上的雍正到底有多狠?親弟被圈禁12年,生母至死都不肯原諒他
    2011年上映了一部穿越劇,叫做《步步驚心》,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而作者在編寫這部小說時,其實也參考了大量真實歷史事件。就比如說德妃,在康熙年間是真實存在的一位嬪妃,也是九子奪嫡中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生母,大家會發現,德妃對兩個兒子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對十四阿哥完全就是母子連心的狀態。
  • 揭秘清朝皇帝列表
    崇德8年9月21日入葬,1626年,繼位後金可汗,1636年,皇太極於盛京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清」  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溫寬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簡稱文皇帝  努爾哈赤第八子,生母 孝慈高皇后 葉赫那拉氏。  三 清世祖: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