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讓我們的管理者、教師真心的參與翻轉課堂,要讓翻轉課堂成為常態課堂,那就是我們的文化了。」11月23日,在芥末堆主辦的「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智慧校園分論壇上,山東省昌樂一中常務副校長張福濤以《後疫情時代翻轉課堂的融合發展》為題進行分享。
張福濤回顧了昌樂一中翻轉課堂的實施進程,從理念認可入手,到如何落地和改進,同時也分析了翻轉課堂下一步應該如何改進。面對疫情、新高考改革等等新的變化,翻轉課堂如何融合各方力量,成為常態課堂。
我們是一所老校,目前高中有132個班級,初中是48個,在校學生是8900名,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科目最全的翻轉課堂學校。從2013年做翻轉課堂,從高中、初中各兩個班,到2014年166個班全面實施,目前是180個班,已經實施8年了。
我們整個改革之路可以分成四步:
第一步是選擇(2009.09---2013.02),技術融合課堂---翻轉課堂理念認可;
第二步是落地(2013.03---2014.08),構建基本模式---翻轉課堂1.0研究;
第三步是改進(2014.09---2015.08),實施精準教學---翻轉課堂數據應用;
第四步是生長(2015.09---2019.12),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2.0研究。
第一步,技術融合課堂的理念很重要。技術如何與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融合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舉一個例子,我看到華為老總的一個培訓,我們在拔河比賽的時候是喊1、2,還是喊1、2、3好?他說喊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要大家統一喊,要統一步伐才能夠更好的實現目標,所以理念很重要。既然翻轉課堂大思路確定了,先做起來慢慢改進。先做的是典型,後做的是任務。
第二步是落地,構建基本模式。基本的策略是四步,首先是實驗先行,搞實驗班;然後分布實施,全科並行,9科同時進,然後是全部推進,我們做實驗班的時候,非實驗班的老師也要去聽課。
我們一開始碰到了很多問題。剛開始沒想到平板電腦還需要充電,發下去一天沒電了還需要充電,然後就給每一個班配備了10個插排,教室遍地是插排不行啊,後來想買充電車價格太高了,但我們160個班,這個校長也不肯出,逼著我這個化學老師設計了一個兩層的盒子,上層放插排,平時鎖著的,下層放平板,每個盒子600塊錢,每一個教室配備一個盒子。
第三步是改進,是學生學習力的指導課程,怎麼自學?怎麼合作?怎麼看微課?怎麼補教材?從課程設置上,我們就是今天的自習課和明天的正課1:1,當然可能說自習少,正課多,減正課加自習,總時間不變。
第四步就是生長。北師大的專家和我們一起做了一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發展的研究。每個學期,每個學科,兩位老師從備課、試講、正講前後都有模型,例如體現在高中課程改革的項目式學習、主動式學習。
疫情發生之後,我們第一步做了什麼呢?第一節課就是自學,第二節課是微課。一段時間後,學生說看不見老師,又增加了直播課。再後來,他們感到無法和同學交流,我們建立了線上小組交流。後來我們又增加了線上的個別指導,每節課留十分鐘學生提問題。最後是每周有線上集體的輔導。
我們首先看一下,影響翻轉課堂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點就是課堂模式,怎樣基於學科特點、學習內容特點進一步的優化不同課型的模式,怎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等等。第二點是資源開發,我們怎麼樣開發一些基於核心素養發展的課題。第三是技術應用,基於數據採集、分析、應用,怎樣合理使用軟體?怎樣使用終端?怎樣將5G融合到教學裡面去?四是怎樣總結完善區域、學校實施方案?第五如何幫助企業進一步優化平臺軟體硬體的技術,讓企業更加合理地盈利。
再就是國家政策,我們一直在交流,如何充分利用國家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各類有利政策,規範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收費的各種政策,這兩個是矛盾,怎麼去用?我想這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所以我們想怎麼發展呢?還是融合。
第一個融合,融合新高考、新課程理念,整體設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翻轉課堂模式。目前我們新高考第一批在浙江、上海實施,第二批是山東、北京、天津、海南,第三批就是8個省。我們不管搞什麼技術、什麼課堂模式,技術介入還是要圍繞新教學、新高考完成的。
第二個,融合新課標、新教材、高考評價體系和新技術應用,校企合作開發學習資源。如何做到多樣化、個性化、流程化、標準化,這可能需要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研究課程標準、評價體系,研究學生、教學,這是學校層面的。企業層面是研究教學、學習心理、技術應用,研究投入、推廣,這些資源怎麼去利用進一步的優化。
第三步,融合國家政策、企業力量,基於學生學習數據不斷優化技術應用。在技術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學校的參與,企業的參與。
第四步,融合教師、學生等多方力量,完善翻轉課堂實施思路和策略。例如,對實驗班老師的評價體系和鼓勵機制等等。再一個就是成果融入文化,讓我們的管理者、教師真心的參與翻轉課堂,要讓翻轉課堂成為常態課堂,那就是我們的文化了。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