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2020年,歷經磨難,註定不凡。年初,疫情災禍洶湧而至,改變著生活的常態,打亂了前行的節奏;年中,階段性戰「疫」初告捷,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業發展,我們勇毅向前;年終,回首過往,積矽步,累小流,初心未變,終有所成。
肩負民生之基,厚植為民情懷。盤點一起走過的2020,濟南教育的印跡,有擔當與實幹,更有溫度與品質。
即日起,濟南教育政務新媒體推出「奮進2020」系列文章,用鏡頭記錄感動瞬間,用文字呈現真實故事。
濟南開展「器樂教學進課堂」活動
讓學生在「美」中成長
2020疫情期間,濟南一中學子以一首「雲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榮登學習強國平臺,歌聲如清流般湧進心田,獻給所有醫護工作者。「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美育在立德樹人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12月4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濟南一中與山東省濟南匯才學校,在這塊「美的土壤」尋找答案。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以來,濟南市教育局把學校美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採取有效措施,抓住主要環節,切實積極推動學校美育改革發展,鼓勵學校「器樂教學進課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如何讓更多的學生感受音樂之美,在音樂中找到快樂呢?山東省濟南匯才學校的音樂老師嘗試將口風琴引進音樂課堂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條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新途徑。口風琴具有音準好,旋律性強、固定音高的優勢,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學唱過程中出現的音準問題,讓更多的孩子在音樂學習中找到自信,享受音樂所帶了的快樂。
時逢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為把人口普查知識帶進校園、帶進課堂,經過反覆修改,師生共同完成了人口普查主題歌曲《國與家》的創作。「口風琴輔助教學」,使「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加形象,更加具體,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有了更加直觀的認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音樂素養。「但是我們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口風琴輔助的切入時機、深度較難把握,缺少明確、系統的標準要求,這是今後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山東省濟南匯才學校校長孫偉華說。
已是深秋,濟南一中丹桂飄香,銀杏翻黃,迎面而來一張張充滿幸福自信的臉龐。「在這裡,美就像空氣一樣,雖然觸摸不到,卻滋養著每一個孩子。」濟南一中音樂教研組長王冬梅說。
打開濟南一中的課表,「美」的氣息撲面而來。從高一開始,學校就開設了每周一節面向全體學生的音樂鑑賞課,高二年級更是別出心裁,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尤克裡裡器樂模塊課,時尚簡單的小樂器深受少年們的歡迎。「原以為學會一門樂器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沒想到在高中音樂課上就能實現。」高二學生興奮地說到。根據現有師資,一中還開設了特色的合唱校本課程,讓美麗校園處處迴蕩好聲音。
濟南一中的評價體系也很「美」,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設置中,美育有很大比重。比如堅持把高中生學習音樂課程以及參與校內外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確保在評價內容、方式、計分辦法、分值方面進行科學的評定,並將測評結果納入濟南市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學生只要有特長都會受到肯定,他們可以在這所學校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濟南一中副校長趙娟說。這種多元評價的一個重要支撐是社團,濟南一中音樂類社團種類很多,如合唱團、舞蹈團、吉他社、音樂社、戲劇社等,人人都可以報名參加。濟南一中也因此連年獲得濟南市班級文化藝術節、合唱節一等獎以及省市級合唱、舞蹈、戲劇類高級別獎項,學校各類美育品牌早已深入人心。
來源:大眾網
記者:謝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印象2020」⑥|濟南開展「器樂教學進課堂」活動 讓學生在「美」中成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