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辦公廳工作組駐村幫扶記:他們早已成為鄉親們的「家裡人」

2021-01-1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一面寫有「矢志為民初心不改,精準幫扶功業千秋」的錦旗,一尊印有「人民公僕,情系百姓」「矢志為民,黨員楷模」的獎盃,一封籤滿稻地村村民姓名、言辭情真意切的「感謝信」,飽含著大傢伙兒誠摯的不舍與感激之情。

&nbsp&nbsp&nbsp&nbsp近日,東麗區金橋街稻地村、穆家臺村幾位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風塵僕僕趕到市委辦公廳,送上這三份「心意」,紅著眼眶說:「太感謝幫扶組了!捨不得讓『書記們』走啊!」

&nbsp&nbsp&nbsp&nbsp自2017年8月駐村幫扶工作組進入兩個村子起,韓興雷、陳忠華、韓放、朱冠明就一直與村民們在一起,大傢伙兒親切地稱他們為「韓書記」「陳書記」和「小韓書記」「小朱書記」。兩年的朝夕相處,他們早已成為鄉親們心中的「家裡人」。今年10月,因工作需要,幫扶組不得不離開兩個村子,赴薊州區開展新工作,村民們的不舍之情溢於言表。

&nbsp&nbsp&nbsp&nbsp「感謝信」中一字一句樸實無華,卻是村民們心裡最熾熱的表達──「感謝及時為村民飲用水的淨水器濾芯進行維護」「感謝對在大風中損壞的村委會房頂進行修繕」「感謝幫扶幹部讓我們體會到親人般的關愛」……幫扶組時時以村民為上,處處為村民著想,件件為村裡所做之事,大傢伙兒都牢牢記在心上。

&nbsp&nbsp&nbsp&nbsp「韓書記他們剛來沒幾天,就趕上咱們村拆遷的大事,他們馬不停蹄挨家挨戶走訪,不到一周就把村裡近500戶基本情況都摸清了,誰家有什麼困難他們都心中有數,盡心盡力幫著解決。」回想起幫扶組剛駐村的時光,稻地村黨支部書記郭慶偉覺得,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nbsp&nbsp&nbsp&nbsp兩年間,幫扶組協助稻地村完成拆遷、集體經濟產權改革、清產核資、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理事會選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土地流轉、推動土地綠化租賃促集體和村民增收等諸多關係村民生活的大事,讓大傢伙兒的日子越過越好。

&nbsp&nbsp&nbsp&nbsp用村民們的話說,真是「想想都高興」。「咱們村現在叫股份經濟合作社了,韓書記帶咱們把地都租出去植樹造林了,既環保還能有收益,多好的事兒!」村民劉殿起興奮地說。

&nbsp&nbsp&nbsp&nbsp而對村民王寶琴大姐和張世榮奶奶來說,幫扶組的貼心幫扶更是把溫暖送到了她們心坎兒上,讓她們對生活重新有了盼頭兒。

&nbsp&nbsp&nbsp&nbsp王大姐說,她永遠忘不了前年冬天,大雪紛飛的那天,她過得多麼「溫暖」。「老頭兒前兩年癱瘓了,家裡日子過得緊巴,天那麼冷他身體難受,我心裡也不舒服。韓書記他們特地帶著東西來看咱們,又幫著我給老頭兒翻身加衣裳,真是讓我這心裡暖和和的。」

&nbsp&nbsp&nbsp&nbsp張奶奶歲數大了,腿腳不利索,兒子又失蹤了,這些年過得不容易,情緒也越來越低沉。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幫扶組便隔三差五給老人送生活必需品,陪老人聊天,一堅持,就是兩年。

&nbsp&nbsp&nbsp&nbsp「書記們對咱們村真是掏心掏肺的好。我媽媽說,他們就像陪親娘一樣陪著她,她覺得跟我兄弟又回來了一樣。」老人女兒郭慶鑫對幫扶幹部充滿了感激。

&nbsp&nbsp&nbsp&nbsp幫扶組離開前,稻地村召開了座談會,許多村民聽到「書記們」要離開的消息時,都抑制不住難捨的心情,幾度哽咽落淚,哭著目送他們的車漸行漸遠。

&nbsp&nbsp&nbsp&nbsp在稻地村如此,在穆家臺村也是如此。兩個相距十餘公裡的村子,因幫扶組的到來,緊緊聯結在了一起。

&nbsp&nbsp&nbsp&nbsp「韓書記他們負責咱們和稻地兩個村幫扶,事兒多的時候,來回往返咱們倆村協調各種問題,有時一天得開車跑上百裡地。」穆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劉殿喜說,「看著他們那麼賣力幫咱們村,真不知道怎麼感謝好。」

&nbsp&nbsp&nbsp&nbsp從駐村的那天起,逢年過節自掏腰包慰問困難群眾是常有的事兒,放棄節假日與村幹部一起為村民服務更是常有的事兒。為使穆家臺村村民們更順心便捷地辦理還遷房入住手續,幫扶組成員連續3個月沒休息過一天。

&nbsp&nbsp&nbsp&nbsp800多個日夜無怨無悔的付出,感動了無數村民的心,也結出了累累碩果──

&nbsp&nbsp&nbsp&nbsp聯合其他幫扶村向東麗區政府申請軍糧城新市鎮(二期)道路掃保、綠化養護、公建物業項目,截至目前,由10個困難村和濱麗公司聯合成立的眾成物業公司已產生經濟效益60餘萬元,解決村民就業30人,大大提高了村裡的收入。

&nbsp&nbsp&nbsp&nbsp聯合兩個村黨支部,借力愛心企業家,兩年「六一」兒童節開展「以愛潤愛,扶助成長」民族共建和宣傳踐行《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小手拉大手 同做文明人」活動,向兩個村在學兒童捐贈圖書230套、生活用品230件。

&nbsp&nbsp&nbsp&nbsp聯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辦精準扶貧義診活動,聯繫慈銘體檢中心為兩個村70歲以上老黨員免費體檢。組織黨員參觀天津博物館、周鄧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東麗博物館,開展綠化植樹、清理社區環境衛生、清明祭掃烈士陵園等活動。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如今,幫扶組雖已轉戰薊州區展開全新工作,但「家裡人」始終牽掛著他們。

&nbsp&nbsp&nbsp&nbsp稻地村還遷房開始選房入住了,村民們選好房子的第一時間,會發微信與「書記們」分享這份喜悅。下個月就是新年了,不少村民已經開始預約「書記們」的新年檔期,想趁著假期跟他們好好聚一聚、說說話,等著他們「回家」團圓。(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相關焦點

  •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2020-12-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校教師駐村幫扶把村民當家人:家裡困難解決了才高興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網】;「在嵩乳村住的時間長了就成了我的家,家裡的困難解決了,我才高興得起來。」王元生是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2018年5月作為鹽城市委選派的駐村幫扶幹部,駐嵩乳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帶領村民創辦茨菇種植專業合作社。
  • 記全州幫扶工作先進集體臨夏市委組織部
    真幫扶 讓貧困群眾過上好生活——記全州幫扶工作先進集體臨夏市委組織部一條條平坦的硬化路直通農家,一幢幢新修的房屋排列整齊,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這是臨夏市委組織部在幫扶折橋鎮大莊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交付的答卷
  • |駐村「第一書記」成幫扶「親人」——記中國人壽天津市薊州區...
    2017年8月,他又主動投身到中國人壽助力精準扶貧的隊伍中,深入薊州區尤古莊鎮蘆相莊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  在孟憲存看來「群眾事無小事」,駐村以來他認真傾聽每一位村民的心聲,做村民們的「知心人」,辦村民們的「瑣碎事」,3年時間裡這位蘆相莊村的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成了蘆相莊村村民口中的「親人」。
  • ...希望進村來——記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
    「天路」通山外 希望進村來——記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忠富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傑 通訊員 胡紅霞8月16日一大早,採訪車從石門縣城出發,一路向北行駛,沿著隨行的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忠富告訴記者,這段19公裡長的「天路」,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遠通到金河村白竹山片區。2018年,在張忠富的帶領下,金河村修通了幾代人盼了上百年的「天路」,結束了常德市最後一個自然村不通公路的歷史。「天路」通向山外,也讓張忠富走進了村民心底。
  • 扶貧路上,他們和鄉親一起改變——走近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
    扶貧路上,他們和鄉親一起改變走近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開欄的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這群已經駐村近兩年的扶貧幹部更加緊張忙碌起來。鄉村硬體的改變,產業的興起以及群眾煥然一新的面貌,都預示著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有了路,鄉村才會改變生活在平原的人們很難感受到,一條路對黔西南貧困村意味著什麼。
  • 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群像掃描
    公安部扶貧幹部們說,「我們每個人不過是這個時代洪流的一滴水,雖然渺小,卻很驕傲。」田書記的點滴付出,當地百姓都記在心頭。轉眼,布依族傳統佳節「六月六」就要到了。節日前一天,村民陸大瓊給田智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件當地布依族的上衣。沒有量尺寸,也沒有提前打招呼,每天和大家打交道,田智的身材已經印刻在鄉親們心中。等到了過節,田智微信朋友圈格外熱鬧。
  • 甘肅積石山:駐村幫扶幹部就是我們的「新親戚」
    中咀嶺鄉馬家咀村委會文化廣場上十多位中青年群眾,正在觀看年輕人生龍活虎地打籃球,不時鼓掌喝彩,嚴寒擋不住他們愛好籃球的熱情。村委會辦公室裡,駐村幫扶工作隊長何生智和他的隊員們正圍坐在辦公桌前,和鄉包村組長朱虹、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一起學習。
  • ...不獲全勝絕 不收兵——記中國人壽貴州分公司駐村扶貧幹部李暉...
    這樣的優秀成績,離不開中國人壽在貴州的扶貧幹部們,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汗水和初心擔起扶貧使命,為脫貧攻堅的徵程寫下最溫暖的篇章。 2018、2019年,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中國人壽先後選派李暉、周紅兩位同志輪戰駐村。
  • 全省脫貧攻堅「五個一」駐村幫扶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
    全省脫貧攻堅「五個一」駐村幫扶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 2017年04月23日 08時28分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4年前,深圳市委宣傳部開始對口幫扶省定貧困村東尾村。依託東尾村的紅色文化底蘊,毗鄰紅海灣遮浪4A景區的地理優勢,駐村扶貧工作隊將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多維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推進東尾村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著力點,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省新農村建設資金1500萬元,推動東尾村實現全體貧困戶穩定脫貧和貧困村摘帽,並一躍成為鄉村旅遊的新標杆。
  • 鄉親們稱他「鐵書記」——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幹部...
    他入戶走訪,聽民聲、講政策,徵求意見建議;帶領鄉親們修水渠、剪果樹,抓春耕生產。他就是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亞庫甫·阿沙木都。5年來,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後在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罕艾日克鎮吉格代艾日克村駐村,幫助達奎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帶領吉格代艾日克村從落後村發展為致富示範村。
  • 江西公安機關精準幫扶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5年來,江西省公安廳定點幫扶贛州市上猶縣社溪鎮嚴湖村,「輸血」「造血」雙管齊下,2017年,嚴湖村實現貧困村脫貧退出,2019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同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還有贛州市各級公安機關駐村、掛點、對口幫扶的124個村、6628戶貧困戶。
  • 駐村第一書記與和田合熱萬村鄉親們的緣分
    回顧自己的駐村扶貧歷程,夏盛亮語氣平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預計實現64.5萬貧困人口脫貧、976個貧困村退出。其中92戶417人來自合熱萬村。這個村2019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儘管合熱萬村全村脫貧,夏盛亮和駐村工作隊仍未撤離,他們還要帶著鄉親們奔小康,這個緣分越結越深。
  • 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走進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遮浪街道東尾村,映入遊客眼帘的是村容整潔、景觀錯落有致的南粵古村,富有人文氣息和生活品位的新農村。4年前,深圳市委宣傳部開始對口幫扶省定貧困村東尾村。依託東尾村的紅色文化底蘊,毗鄰紅海灣遮浪4A景區的地理優勢,駐村扶貧工作隊將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多維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推進東尾村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著力點,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省新農村建設資金1500萬元,推動東尾村實現全體貧困戶穩定脫貧和貧困村摘帽,並一躍成為鄉村旅遊的新標杆。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
  • 宋隊長,木竹院等你回「家」——甘肅移動駐木竹院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這幾天,甘肅移動駐宕昌縣竹院鄉木竹院村幫扶工作隊駐地,不時有老鄉前來打問。臨走,有人悄悄留下三五顆雞蛋,有人放了幾把小蔥,「我們都盼著宋隊長能早點好起來,回到木竹院來」……鄉親們念念不忘的「宋隊長」,就是甘肅移動駐木竹院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宋劍恩。兩個多月前,這員扶貧「老將」因舊病復發,被緊急送醫,至今未愈。心若相近,千裡相通。
  • 紅峴村有個馬隊長——記渭源縣清源鎮紅峴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紅峴村有個馬隊長 ——記渭源縣清源鎮紅峴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馬振龍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祁小平  深秋時節,渭源縣清源鎮紅峴村秋葉多彩,天朗氣清。
  • 山東省扶貧工作組的21名第一書記中有7人是軍轉幹部
    山東省派第四輪扶貧工作組的二十一名第一書記中有七人是軍轉幹部  黨給俺們派來了好書記  ■林 琳 劉明奎  當幸福來敲門時,一切的苦和累都會被融化。  工作組分頭下村前,身為軍轉幹部的工作組組長、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副書記郝政說了一番話:「這裡是沂蒙老區,解放戰爭時全區460萬人中有20萬人參軍參戰、120萬人參加支前。如果來這裡扶貧是為了『鍍金』不幹事,那就有違初衷,可丟不起人。」  在後來的幫扶中,他們埋頭苦幹,還真沒丟人。  「剛開始,村民們對我並不了解,只是認為我可能在村裡待不久。」
  • 城步縣五團鎮金樹社區:鄉村美產業旺 駐村幫扶成效棒
    2017年,城步縣政協機關開始駐村幫扶,入駐以後,工作隊堅持以抓黨建促脫貧,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修建基礎設施、引導村民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交出了一張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喜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