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他們和鄉親一起改變——走近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

2020-12-16 重慶網警巡查執法

扶貧路上,他們和鄉親一起改變

走近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

開欄的話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生動講述公安部黨委團結帶領全國各級公安機關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奮鬥實踐,全面展示脫貧攻堅一線廣大民警的良好精神風貌,本報自9月起啟動了「脫貧攻堅一線見聞」融媒體採訪活動。

採訪活動啟動以來,本報記者認真踐行「四力」,深入基層、走村入戶,用筆和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扶貧故事,還原了一個個感人瞬間。即日起,本報一版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專欄,四版同時推出專題報導,刊發來自基層一線的脫貧攻堅故事,敬請關注。在刊發首篇來自公安部定點扶貧的貴州黔西南興仁市、普安縣的報導前,本報收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駕車從縣城向西行駛不到3公裡,道路兩旁林立的高樓逐漸消失。樊陽升急打了一把方向,換擋、猛踩油門,車輛拐入一條山路。

從手機地圖上看,樊陽升掛職第一書記的西隴村離縣城只有16公裡,是所有的扶貧包片村中離縣城最近的一個,可山陡彎急,汽車左晃右搖,百餘個胳膊肘式的大轉彎下來,車裡的人就被晃暈了。「這裡坡陡土松,能修出這條路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樊陽升說。

這裡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樊陽升是公安部掛職扶貧幹部中的一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這群已經駐村近兩年的扶貧幹部更加緊張忙碌起來。鄉村硬體的改變,產業的興起以及群眾煥然一新的面貌,都預示著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有了路,鄉村才會改變

生活在平原的人們很難感受到,一條路對黔西南貧困村意味著什麼。

公安部扶貧幹部、掛職棉花村扶貧第一書記田智感觸最深:「從北京到普安,第一件事就是搞調研,可走進村裡一看,泥濘的土路被牲口的糞便覆蓋著,開始我還踮著腳尖找能夠落腳的乾淨地方,當我意識到不現實後,心一橫,豁出去了。」從此,田智沾滿泥糞的雙腳走遍了貧困村的家家戶戶。

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汙水橫流,這是棉花村曾經的寫照。「村民習慣了人畜同住一屋。家家沒有案板,都是在板凳上切菜切肉。也沒有灶臺,做飯時就找幾塊磚頭臨時支起個鍋。」棉花村委會主任韋光亮告訴記者。

幾年前,從村裡走到高棉鄉就要花上兩三個小時,去縣城至少一天時間。在村幹部看來,門前這千溝萬壑的大山是鄉親們脫貧的最大阻礙。

為了讓村裡能有產業,田智訪村民、請專家、上網查……最終決定在山坡上種植百畝砂糖橘。

「因為沒有路,是村民們肩背手扛,將一株株樹苗運上山。」公安部扶貧辦指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定點幫扶棉花村,100畝砂糖橘的果苗是研究所捐助的,公安部交管局局長李江平和研究所的專家、領導都加入到了種植大軍中。

百畝果苗栽上了,可問題又來了:這樣的路,等到砂糖橘結了果子怎麼往外運?於是,領導們當即決定再籌款修一條產業路。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協調中國智慧交通管理產業聯盟單位籌集了106萬元修路。

田智清楚,籌來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在修路的8個月裡,田智全程緊盯,隨時留心水泥沙子用料比例;配上澆灌設施,裝上監控探頭,測量太陽能路燈的間距;時刻盯著天氣預報,防止風霜雨雪可能對「新生」路面造成的損壞。

8個月後,一條長2.65公裡,直通小寨片區砂糖橘產業園,硬化完整、坡度平緩的致富產業路修通了。這一天,棉花村的村民敲鑼打鼓放鞭炮,聚在一起主動商量「你當護路員、我來拾垃圾」。路通了,好多鄉親們趕忙在旁邊生地上墾荒,種上了甘蔗、辣椒、蜜柚等農作物。高棉鄉黨委書記孟成雄說,這條路把鄉親們和扶貧幹部緊緊連在了一起。

與此同時,在公安部的幫助下,棉花村大刀闊斧搞起了「三大改造」:凡是不願意扶貧搬遷進城的村民,家家蓋起了新廚房、新廁所、新畜圈。如今,坐落在青山綠水中的棉花村煥然一新,乾淨的水泥路兩邊,穿著民族服飾的布依族婦女羅大秀笑容滿面;漂亮的三角梅正迎風綻放,宛如一幅幅甜甜的笑臉。

有了產業,致富才有保障

秋雨正盛。剛走進興中鎮海寨壩子茭白田兩步,記者就被田壟兩側軟硬不均的泥土給「纏」住了,左側的水稻、右側的茭白滋生繁茂,讓人不知如何下腳。公安部扶貧幹部、掛職普安縣副縣長的孫安飛帶著興中鎮副鎮長龍少柔卻健步如飛,不一會就從路邊走到了田中央。此時此刻,兩人好像農業專家,研究起了農業栽種技術,「茭白是『懶莊稼』,秋末和初春都是種植期,只要在栽種初期注意育肥打藥除草,後續就會特別省心」,「這裡上遊是水庫,下遊有洞穴,中間有河流,太適合種植茭白了」……

茭白種植戶李火友看到孫安飛一行人,熱情地打著招呼。今年,李火友承包了100畝茭白田,初春時節播種,如今已到豐收時節。「我們的茭白產期與其他地方有一定的時間差,只要掌握好時機,就能賺取更高利潤。」李火友說,「最近市場價節節攀升,現在已經到了2.6元一斤。」

「老百姓的致富動力已經激發出來了。」孫安飛笑容可掬地說,產業扶貧是為提供老百姓造血功能的重要方式,「只要勞有所得,能紮根、開花、結果,老百姓就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興中鎮海寨壩子,有公安部一局幫著創建的巴西菇種植產業基地,還有七局幫著引進的茭白、白姜產業扶貧項目;在田壩村,有公安部一局和浙江省公安廳拉來的糯小米種植項目;在白巖根,有鐵道警察學院幫扶的家禽屠宰冷鏈項目和金盾影視中心引進創辦的普安生薑加工廠;在茶源街道,還有公安部裝備財務局引進的扶貧服裝加工廠、鞋廠……180餘個大大小小的幫扶項目,孫安飛哪個也不敢大意,個個都得精打細算。

「今年9月初,由公安部扶貧辦和人民公安報社、貴州省公安廳舉辦的扶貧專場直播帶貨,一場活動下來就賣出去價值502萬餘元的農產品。在興仁,人民公安報社領導走訪調研後,又大力捐贈了價值60萬元的3000套桌椅。公安部上下齊心、全國戰友不計回報,投進來這麼多人力物力,我們這些扶貧幹部再累也要管好每一筆錢。」孫安飛說。

站在海寨壩子田壟往前望,800餘畝土地每一寸都已被精打細算充分利用。近處的是收益頗高的巴西菇,一蓬8組、一組6層,每層都能產出新鮮巴西菇50公斤;遠處的是茭白田,一次播種數年受益,灑農藥還有無人機來助陣;再往遠處看,還有數不完的水稻、黃姜、菸葉……

有了教育,未來才更長遠

駕車一路開進西隴小學門口。剛下車,上學前班的伍昌歡就拽著樊陽升的手左搖右晃,顯得格外親暱。

看到孩子們的改變,樊陽升甚是欣慰。回想起兩年前第一次到伍昌歡家裡家訪的場景,樊陽升感慨頗深:「那時候,我前腳踏進門,後腳就感到周邊空氣一陣抖動,家裡的孩子一看來了外人,嚇得都藏了起來,一個在桌子底下,一個在床底下。」他告訴記者:「由於孩子們沒走出過大山,沒見過世面,更沒上過學,所以一見到外人就怕得要命。」

看到這一場景,樊陽升內心的酸楚一湧而出。如何才能改變這一切?樊陽升琢磨了好久決定:要讓孩子走進校園,學習知識,增長見識。

說幹就幹。西隴小學面積不大,可五臟俱全,不僅有電教室、圖書室、活動室,連室外籃球場都有兩個。但軟體保障是支撐,樊陽升定期和老師們溝通,對每個建檔立卡貧苦戶家庭子女都建立臺帳,由老師給他們從授課到活動,從就餐到放學回家的貼心呵護。

近日,樊陽升還將一場扶貧直播活動搬進了西隴小學。樊陽升拉來了孫安飛,請到了網絡「大V」,不僅現場給孩子們捐贈了電視、教學物品和文具,還通過直播畫面把孩子們最真實的生活環境傳遞到山外。

扶貧幹部說,現在孩子們眼睛亮了,笑容多了,見到外人也不害羞了,連說話嗓門都高了好幾度。

樊陽升以前總感覺很恐慌,想著扶貧政策肯定不是一輩子的事情,到時候村子裡的百姓該咋辦。「現在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一改變,貧窮的命運就會改變,我現在晚上睡覺終於踏實了。」樊陽升告訴記者。

(本網融媒體報導組記者孫寶葉、郭坤澤、謝俊思、陳文峰、劉小莉、黃亦程、王曦)

相關焦點

  • 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群像掃描
    扶貧警察,點亮山村的光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工作組群像掃描薏仁米是興仁市支柱產業,也是公安部扶貧幹部重點幫扶的產業。圖為興仁市薏仁米基地。羅振飛攝今年3月,貴州省普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由公安部定點扶貧的興仁市、普安縣已先後脫貧摘帽。成績的背後,浸潤著一線扶貧幹部的付出與心血。時隔半年,在綿綿秋雨中,記者再次踏上行程,去尋訪公安部駐黔西南扶貧幹部孫安飛、齊朝棟、李建華、樊陽升、田智、侯毅的戰鬥足跡,了解他們的點滴辛苦,也記錄這片土地所發生的最真實的變化。
  • 扶貧路上,他們和鄉親一起改變
    這裡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樊陽升是公安部掛職扶貧幹部中的一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這群已經駐村近兩年的扶貧幹部更加緊張忙碌起來。鄉村硬體的改變,產業的興起以及群眾煥然一新的面貌,都預示著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到今天,我可以很肯定、驕傲的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實事,有些人一輩子都趕不上的事被我們幾年就做了,成效顯著!」走在扶貧路上,回顧駐村參與扶貧工作的這幾年,是我感觸很深、感悟很多,也是自身進步和提升最為明顯的時候。
  • 【小康路上帶頭人】守護鄉親們的小康夢 ——記「扶貧書記」吳俊磊
    【小康路上帶頭人】守護鄉親們的小康夢 ——記「扶貧書記」吳俊磊 2020-10-22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周榮朝:換裝不換心 扶貧路上有決心
    【我的扶貧故事】周榮朝:換裝不換心 扶貧路上有決心 2020-12-0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2020-12-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獲全勝絕 不收兵——記中國人壽貴州分公司駐村扶貧幹部李暉...
    這樣的優秀成績,離不開中國人壽在貴州的扶貧幹部們,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汗水和初心擔起扶貧使命,為脫貧攻堅的徵程寫下最溫暖的篇章。 2018、2019年,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中國人壽先後選派李暉、周紅兩位同志輪戰駐村。
  • 【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們攜手前行 ——李哲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展現我縣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講述廣大幹部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展示社會各界凝心聚力決戰決勝的精神風貌,營造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縣脫貧辦特在「千陽扶貧」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廣泛宣傳我縣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
  • 強化責任擔當 突出公安特色 助力脫貧攻堅公安部定點扶貧工作掃描
    「用上了乾淨的灶臺和衝水馬桶,裝上了太陽能路燈。」26歲的貴州普安縣棉花村村民王良福寄來的一封信,道出了公安部定點扶貧給村裡帶來的新變化。累計採購幫銷扶貧產品2億多元,推動產業扶貧落地生根。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公安部扶貧掛職幹部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大貨車、茶葉、養殖、果蔬栽培等實用技術和務工技能培訓,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2018年底以來,國家移民管理系統先後1300人次赴三江開展扶貧調研,幫助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6540名。
  • 【我的扶貧故事】銅仁玉玉屏駐村幹部殷家慧:做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在駐村一年多的時間裡,我走遍了村子裡的每一個角落,也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村杜扒坳周家組幾乎每戶都養牛,但經濟條件一直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和駐村同事通過逐戶走訪了解情況後,針對該組存在散養無規模、效率低的問題,和村支兩委多次研究、反覆協調並徵求群眾意見,決定建養殖場。  目標定了,接下來就是抓落實。
  • 「我的扶貧故事」衝鋒在扶貧路上的脫貧「戰士」丨貓洞鄉龍都村駐...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深入一線,嚴守工作崗位、忠誠履職、埋頭苦幹、傾情奉獻,深入走訪群眾,用心用情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朱仲友是貓洞鄉龍都村黑巖組的村民,也是村裡的一名老黨員,家庭經濟條件十分糟糕,住房也不安全。其長子朱啟貴還是個肢體殘疾人,朱仲友對未來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 扶貧路上的稅務力量——揭陽市稅務局駐揭西縣關西村扶貧工作隊小記
    市稅務局駐揭西縣關西村工作隊開展扶貧慰問。通訊員 攝記者 張秀川 揭西縣南山鎮關西村是全縣67個省定貧困村之一,2019年5月,關西村來了一個扶貧工作隊——揭陽市稅務局駐關西村扶貧工作隊。自駐村開展扶貧以來,工作隊幫助該村通過考核達到貧困村出列標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隊長於敬敏也深受當地幹部群眾好評,鄉親們都親切地叫他「小於書記」。 舍小家顧大家,堅決不負使命 2019年初,根據新一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安排,市稅務局經過反覆醞釀,決定派於敬敏去關西村任第一書記。
  • 山東省扶貧工作組的21名第一書記中有7人是軍轉幹部
    山東省派第四輪扶貧工作組的二十一名第一書記中有七人是軍轉幹部  黨給俺們派來了好書記  ■林 琳 劉明奎  當幸福來敲門時,一切的苦和累都會被融化。  工作組分頭下村前,身為軍轉幹部的工作組組長、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副書記郝政說了一番話:「這裡是沂蒙老區,解放戰爭時全區460萬人中有20萬人參軍參戰、120萬人參加支前。如果來這裡扶貧是為了『鍍金』不幹事,那就有違初衷,可丟不起人。」  在後來的幫扶中,他們埋頭苦幹,還真沒丟人。  「剛開始,村民們對我並不了解,只是認為我可能在村裡待不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 任波 2020-12-0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昭雄:扶貧路上的「老司機」
    我叫張昭雄,是黎平縣孟彥鎮歸己村一名普通駐村幹部。天降大任,從最初的山高路長坡陡的孟彥鎮寶霞村轉戰全鎮道路唯一一條凹凸不平的村寨歸己村,雖心中有苦,但也要化苦為甜,服從組織安排,用心駐村,用情幫扶。用心駐村。
  • 最美扶貧人 | 本期嘉賓:阜新市傳媒中心(集團)駐阜蒙縣富榮鎮貝力房村扶貧工作隊長張永新,歡迎收聽
    2018年3月阜新廣播電視臺黨委從臺工會副主席崗位選派他回老家阜蒙縣富榮鎮任貝力房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第一書記)至今為父老鄉親謀幸福 扶貧路上寫春秋——記阜新市傳媒中心(集團)駐阜蒙縣富榮鎮貝力房村扶貧工作隊長張永新《駐村防火紀事》文/張永新清晨五點起床,駐村防火真忙,開車穿行泥濘路,喜雨夾雪突降
  • 扶貧路上的越秀人 | 90後扶貧幹部田紅磊:「我和塘坑村一起成長!」
    在這條扶貧路上,總有一群人充滿力量,他們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因為懷揣著助力脫貧攻堅的希望而「越」過山河,情灑各地。值此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越秀小e找尋身邊扶貧路上的美麗身影,他們可能是扶貧幹部,為農民播撒希望之種;他們也可能是老師,為學生澆灌知識之花;他們還可能是醫生,為患者傳遞杏林溫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支特別的「越秀天團」,聽聽他們的扶貧故事。
  • 【扶貧日記①】19本扶貧日記譜出扶貧路上酸甜與苦辣
    何開軍,酉陽電信分公司的一名扶貧幹部,於2018年1月由酉陽分公司選派、縣委組織部委派,到腴地鄉高莊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從第一天駐村至今,他筆耕不輟,兩年多的時間已寫出19本記錄著扶貧之路上酸甜苦辣的扶貧日記。翻開他的日記本,裡面有貧困戶的詳細信息、各種會議記錄、黨的扶貧政策與宣貫、對人對事的看法、學習摘抄與一些自己的感悟……厚厚的日記本記錄著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陳名航為群眾修繕房屋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整理了貧困戶信息,梳理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問題要一個不落地解決。   為全面改善新莊村的公共基礎設施,我同駐村隊員一起積極協調,完成通村公路改擴建5.2公裡,「組組通」公路建設27.53公裡,村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施人飲工程項目20個,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群眾飲水難的問題。
  • 東莞市石排鎮駐揭西縣上砂鎮扶貧工作組領隊謝玉娥:擺好「4+1...
    東莞石排鎮在這裡對口幫扶了4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因為每個村都不太大,資源有限,如何將這一把「小牌」變成厲害的「同花順」,石排鎮創新地將駐村幹部隊伍排出了「4+1」陣容,在每個貧困村派駐一名第一書記外,再增配了一名負責統籌協調整體扶貧工作的領隊。謝玉娥,就是這個陣容裡的那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