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衝動消費觀念

2020-12-23 缺海知足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如: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會影響消費者的不理性消費,所以切記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另外,要儘量避免情緒化消費,由於一時頭腦不冷靜而造成浪費。要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據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消費理念大概分三種1.攀比心消費2.炫耀性消費.不理性消費。

1.攀比心理:我的同事今年剛從校園畢業出來的,剛到公司實習,還不錯公司有實習工資1500塊,但是我被他的消費觀念震驚了,剛來沒幾天就開始和同事們借錢,當她問我借錢時,我就問了她情況,她說沒錢吃飯了,父母這個月寄的2000塊花完了,我想想都可怕我就才4000一個月,一個女孩家才月初就把2000塊花完了,我無法想像她之前是怎麼活過來的。她說前幾天買了個包包花了2900,和別人借了1900買的,所以這個月沒有生活費了,你為什麼買那麼貴的包,她很快的回答到,我朋友它們幾個都買了,我不買我都不好意思和它們走在一起,我當時聽到她這麼說我腦子是懵的,老子年輕也沒你狂呀!最後我婉拒了她的請求並說我還有老婆小孩要養不好意思。

2.消費觀扭曲:現在的年輕人牛呀!不求最好只求最貴,別和我說什麼東西多好多好,一聽到價格,這麼便宜能好得到那去。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這句話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費心理,經濟學家稱之為。炫耀性消費。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

3.不理性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思想對金錢的認識是不夠的,總覺得錢賺來就是花的,容易產生對金錢的「無所謂態度」的未成年人能對消費品有計劃地進行消費。比如最直觀的雙11到了,一大堆人都朋友圈說再買剁手,一到雙11購物車全是要清的東西,有用的沒用的全買,為啥要買,應為便宜呀,有活動呀!一年才一次不買生怕虧了。買完收到東西後卻發現一半的東西是用不上的,最後還是放在庫房裡攢灰塵。

個人覺得消費要精打細算,注重效益,不僅要算金錢帳、時間帳、精力帳,還要注重消費每種產品的效用,消費要量力而行。

相關焦點

  • 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趨勢新變化及新潮消費觀
    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趨勢新變化及新潮消費觀 2020-11-06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領克05:年輕人,杜絕衝動消費
    雖然說領克品牌每一次推出新產品,都會成為熱門話題並吸引一票粉絲,但是我之前並不看好這個合資品牌,覺得還是太嫩了,但是現在,不得不佩服領克對年輕消費群體的洞察與了解,還有其發生事故真的少,安全性實屬不錯!回歸正題,說一下我的試駕感受吧!先從外觀說起,從01開始,領克車型的前臉,一直採用分體大燈的設計,05也繼承了這一點。
  • 矛盾的當代年輕人:一邊欠債,一邊理財
    但是上了大學,特別是開通了花唄後,好像一下子擁有了消費的自由,於是在不加考慮中花了很多錢。」這可能是很多95後在成年過程中擁有的經歷。在沒有理財觀念的情況下提先擁有了消費自主權,借貸金融在這個過程中推波助瀾,而很多人都沒有控制好這個過渡。
  • 從五菱宏光mini看年輕人的消費心態
    一位長輩則認為,該車型就是跑上機動車道的「電驢」,續航裡程不遠,速度不快,輪胎不高,無法滿足跨城市的出行需求,如此消費不夠「理性」。對此,妻子說,如果把五菱宏光mini當成家用車,似乎很low,可如果當成大號的電瓶車,則顯得「高端」許多。同事則認為,在家中已有汽車的情況下,買一輛「代步工具」買菜、逛街、接送孩子,既經濟又實用。
  • 從消費觀念上了解你是「窮人」還是「富人」,很準,別不信
    從消費觀念上了解你是「窮人」還是「富人」,很準,別不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會有自己的一些消費觀念的,根據自己可支配的收入,對於想要購買的商品進行心理上的一個判定。也就是說,看自己該不該買這個物品。對此,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從消費觀念上,了解你是偏向於「窮人」還是偏向於「富人」,主要從3個方面來說,很準,別不信。1、富人偏理性,窮人比較衝動第一個方面,就是富人在消費觀念上其實是偏理性的,而窮人的話則是會比較衝動。
  • 年輕人潮流消費彰顯生活態度,潮流單品自帶分享功能
    得物App日前聯合新浪時尚共同發布《2020當代年輕人消費數據報告——潮流消費篇》。此報告基於得物App數據、新浪《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調查問卷》以及微博數據,探索中國潮流市場現狀及趨勢,解析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特點,洞察中國潮流市場的未來。
  • 「債」二代興起,提前消費正在改變年輕人的觀念
    貸款行業的大力發展增加了我國貨幣流通和消費能力的增長,隨著消費的線上化,所有的開銷僅需在手機上輕鬆點幾下就能夠完成,這也使得年輕人花銷與以往相比增長的更為迅速。但是這種消費力增長同樣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這種快捷簡單的消費使得許多人可以在家即可購買大多數生活用品,足不出戶也能體驗購物的快感。
  • 得物發布2020潮流消費報告:服飾和球鞋是年輕人最關注潮品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得物最新資訊 > 正文 得物發布2020潮流消費報告:服飾和球鞋是年輕人最關注潮品
  • 打賞主播欠債30萬,深陷消費貸,年輕人的消費觀念還能改變嗎?
    這幾年,消費貸平臺越來越多,使得很多年輕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對於很多深陷消費貸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據悉,中國使用消費貸的半數都是90後,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雖然大家的貸款路徑、目的各不相同,但是結局都異曲同工,不論是欠款5萬,10萬,還是20萬,都壓的大家喘不過氣來。如今,直播刷禮物的現象越來越多,隨著越來越多盲目給主播刷禮物的行為曝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個問題。有網友爆料稱,自己因為給主播刷禮物,欠下了巨額貸款,欠了大概30萬左右。
  • "不衝動叫年輕人嗎"還是不衝動枉為名人?
    3年前我也衝動過,不衝動叫年輕人嗎?」  「兩邊有衝突,究竟誰負責,很難說得清。」如果放在一般的情況下來講這話,很有道理。不過,當時的孔名人是處於醉後,處於那樣一種狀態的更大名人李白都把持不住自己而「天子呼來不上船」。孔名人難道就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做出格的事?作為正在上班的保安,他如果動不動惹事生非,甚至有眼不識泰山而去跟孔名人之類的大人物過不去,肯定早就被炒魷魚了。
  • 疫情之下帶來生活觀念新變化「抵禦風險」型消費成為年輕人新選擇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平日裡熱衷於「剁手」、「買買買」的年輕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衝動消費購買的商品在疫情之下難以抵禦風險。3月29日,記者走訪發現,隨著被疫情按下暫停鍵、日常生活漸漸恢復,購房、購車等剛需消費再一次成為時下年輕人最迫切的需要。
  • 「衝動才叫年輕人!」
    離開醫院後,劉紅一直沒有現身,直到25日中午,其母黃女士才露面說:「年輕娃娃哪個不衝動嘛,不衝動就不叫年輕人了!」(據四川日報消息)
  • 「千元可以花,十元必須省」折射出年輕人怎樣的消費心理?
    原標題:「千元可以花,十元必須省」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超市購物300元,購物袋兩毛嫌貴不買」「100元包郵,買!90元商品+10元郵費,不買」「18元奶茶說喝就喝,15元一個月的視頻會員帳號求了30個人借」……當代年輕人神奇的消費觀引發熱議,網友紛紛表示,「是我本人沒錯了」。
  • 年輕人宅家消費實錄
    這篇文章將從衣食住行以及其他必要花銷的角度來分析,當代年輕人在失去了出門遊玩的樂趣後,還能怎樣讓自己的錢包變得空空蕩蕩(誤。來自一位網友的自省1.衣首先是衣物。在這裡,我所指的衣物不止有身上穿的衣服,還指代一切和裝扮相關的產品,例如包、鞋、甚至引發耳朵經濟的airpods都可算在內。
  • 長投學堂解析當代中國年輕人到底理不理財
    它們似乎印證著另一個與大眾印象相左的可能:當代年輕人,其實遠沒想像中的那麼「敗家」。數據來源:尼爾森,《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叫「證實性偏見」,大意是當人們有了主觀立場後,會傾向於相信那些吻合自己預設的證據:那些已經認定年輕人「不靠譜」的長輩,往往會更關注關於年輕人欠債相關的負面信息,也更容易相信當代年輕人從不理財。
  • 北上廣的年輕人,消費也「下沉」了
    但是,留住年輕人,已經越來越難。因為,這屆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更加難以捉摸。過去,年輕人更重視別人的認可,需要用品牌來標榜自己的生活品味,但現在,年輕人更注重「取悅自己」,只會為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花錢,其他的消費,會更追求性價比。
  •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當代惡臭年輕人出自哪裡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梗,最近抖音裡面經常出現當代惡臭年輕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當代惡臭年輕人意思、出處、含義介紹,快來一起看看吧!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  「當代惡臭年輕人」稱呼是對現在很多年輕人【言語和行動不一致】行為的調侃,可以看做是貶義詞。
  • 國人飲水觀念較為落後 消費走高端飲水卻「低配」
    國人飲水觀念較為落後   隨著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國民普遍比以前捨得花錢了,金領白領購買頂級名牌包、高端代步車等現象越來越常見,但在飲水消費觀念上,大多數人依然停留在「低配」階段。據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蘇宜香等人對惠深兩地的居民飲水認知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於好水缺少基本的認知,近80%的消費者日常選擇飲用純淨水和礦物質水,人均飲用天然礦泉水的消費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好水消費總量嚴重偏低。崑崙山品牌管理部總監羅宇鋒也表示,中國人捨得花錢買保健品,但買水喝卻僅僅為了解渴,消費觀念較為落後。
  • 辭職需要冷靜,但總指責「年輕人衝動」也是PUA
    最近,有關年輕人辭職是否需要冷靜期的話題登上熱搜,並很快激蕩起了輿論場上的不同聲音。所謂的離職冷靜期,是指在辭職後的一段時間內,公司和員工中若有一方後悔,經協商後可以恢復勞務關係。對此,支持的一方表示,「裸辭一時爽,事後悔斷腸」,冷靜期的設置可以給情緒主導下的衝動決定留有挽回餘地。
  • 他說「我不喜歡錢」,因為消費不需要【控制】
    這是我一場有計劃的「報復性的消費」,但是現在看看自己帳戶餘額,我覺著我好像是有些衝動了。 甚至可以說有點不理智! 但是小漲剛剛看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張雨綺在面對採訪談消費觀的時候竟然說 「不需要理性控制,隨便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