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如: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會影響消費者的不理性消費,所以切記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另外,要儘量避免情緒化消費,由於一時頭腦不冷靜而造成浪費。要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據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消費理念大概分三種1.攀比心消費2.炫耀性消費.不理性消費。
1.攀比心理:我的同事今年剛從校園畢業出來的,剛到公司實習,還不錯公司有實習工資1500塊,但是我被他的消費觀念震驚了,剛來沒幾天就開始和同事們借錢,當她問我借錢時,我就問了她情況,她說沒錢吃飯了,父母這個月寄的2000塊花完了,我想想都可怕我就才4000一個月,一個女孩家才月初就把2000塊花完了,我無法想像她之前是怎麼活過來的。她說前幾天買了個包包花了2900,和別人借了1900買的,所以這個月沒有生活費了,你為什麼買那麼貴的包,她很快的回答到,我朋友它們幾個都買了,我不買我都不好意思和它們走在一起,我當時聽到她這麼說我腦子是懵的,老子年輕也沒你狂呀!最後我婉拒了她的請求並說我還有老婆小孩要養不好意思。
2.消費觀扭曲:現在的年輕人牛呀!不求最好只求最貴,別和我說什麼東西多好多好,一聽到價格,這麼便宜能好得到那去。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這句話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費心理,經濟學家稱之為。炫耀性消費。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
3.不理性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思想對金錢的認識是不夠的,總覺得錢賺來就是花的,容易產生對金錢的「無所謂態度」的未成年人能對消費品有計劃地進行消費。比如最直觀的雙11到了,一大堆人都朋友圈說再買剁手,一到雙11購物車全是要清的東西,有用的沒用的全買,為啥要買,應為便宜呀,有活動呀!一年才一次不買生怕虧了。買完收到東西後卻發現一半的東西是用不上的,最後還是放在庫房裡攢灰塵。
個人覺得消費要精打細算,注重效益,不僅要算金錢帳、時間帳、精力帳,還要注重消費每種產品的效用,消費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