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件事裡,看見中國網球(上篇)

2020-12-10 國家體育總局



        提到網球,我們往往會想到「優雅」、「經典」、「個性」、「堅韌」、「激情迸發」和「歡聲雷動」。


        是的,它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把這些看起來矛盾卻又統一的詞彙結合到一起。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天它才會成為最具觀賞性、商業性、全球性的體育項目之一。


        眾所周知,網球起源於13、14世法國的修道院,之後英國人將其發展為現代網球並且推廣到世界各地。在中國,這項運動於19世末被引入,在教會、學校以及民眾之間迅速傳播。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國網球尤其是現當代網球取得了巨大的突破:1990年北京亞運會中國選手獲得3枚金牌,李娜在2011年和2014年拿到法網以及澳網兩座大滿貫女單冠軍獎盃,大量國際職業賽事進入中國並且貫穿全年,中國選手在國內外都得到更多鍛鍊機會……


        在「球員走出去」和 「賽事引進來」的同時,2020年中國網球在此基礎上再添創舉,「中國網球巡迴賽(CTA TOUR)」應運而生,首站CTA1000級賽事昆明網球公開賽今天在安寧溫泉半島國際網球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以19世末為基點到21世的今天,跨越時間的長河,你會發現百年來中國網球於不同的節點上始終接力前行。這些節點可以是以下我們所列出來的20件事,但……絕不止於20件事。

1、網球進入中國
        19世末,網球傳入中國。最開始在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傳教士和外籍人士之間流傳,此後一些教會學校開始教授網球。
        1898年,上海聖約翰書院舉行了「斯坦豪斯杯」,這是中國網球史上最早舉行的校內比賽。1906年,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和香港等城市的很多學校也開始舉行校際之間的比賽,這對於網球在中國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網球從引入之初就不只是「舶來品」和「貴族運動」,更是年輕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強身健體、開闊視野以及培養情操的方式之一。
        如今的我們正在大力提倡「網球進校園」,其實一百多年前網球就已經「在校園」並且埋下了一顆顆充滿活力的種子了。
2、網球成為「全運會」項目
        1910年,在南京舉辦的首屆中華全國學校分區運動會(全國學界運動會)上,網球成為4種比賽項目之一,和田徑、足球、籃球這三個項目並列。
        不過,最開始的「全運會」只有男子項目,一直至第三屆賽事才開始設立女子網球比賽項目。

        從那時起,網球的競技性和可欣賞性被從生活方式中提煉出來,它被賦予了更多體育精神層面和價值觀上的含義。
        同時,以奧運會為模板的比賽方式也得到了人們的肯定,中國網球和奧林匹克運動以及奧林匹克精神在這一刻結下了深厚的淵源。

3、女子選手亮相賽場
        當網球最初進入中國時,就已經有很多女性參與其中。溥儀修建了網球場以供自己訓練,他的妹妹也會打網球,還在宮廷之中接受過專業的網球訓練。
        不過,即便是1924年在武昌舉行的第三屆「全運會」上設立了女子網球項目,但考慮到當時封建思想的阻礙,還是沒有女性報名參賽。不過,6年之後的1930年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運會」,就已經有11名女性報名了。

        網球不只是一項體育運動,它還和社會發展、思想進步密不可分。
        當20世30年代女性出現在賽場上時,它意味著平權運動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和發芽,也為未來中國女子網球運動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4、華人初現大滿貫
        192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僑邱飛海參加了溫網男子單打比賽。儘管最終止步第二輪,他依然是首位參加大滿貫賽事的華人。
        3年之後,他和出生於澳大利亞的華僑林寶華合作,贏得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遠東運動會的網球冠軍。在奪冠的過程中,他們先後擊敗了菲律賓隊和日本隊。

        進入21世,中國選手以「集團軍」形式出現在大滿貫賽場,不斷向第二周乃至最後的冠軍發起衝擊:李娜有兩座大滿貫單打冠軍在手,吳易昺和王曦雨拿到2017年和2018年美網青少年組男女單打冠軍,張帥和王薔也分別躋身過澳網和美網女單八強。
        回看歷史,我們不會忘記一百年前華人選手們孤軍奮戰的過往和榮耀,他們是中國網球走向世界的先鋒。
5、戴維斯杯上獲勝的第一盤
        作為網球界的「世界盃」,戴維斯杯於1900年由德懷特·戴維斯所創立。早在1924年和1928年,中國就兩次派出選手參加了本項賽事。由於是一項「被引進」的運動,所以早年間參加戴維斯杯的中國隊不是留學生就是華僑。
        到了1935年,印尼華僑許承基首次代表中國徵戰,第一場迎戰美國好手唐納德·布吉。那場比賽雖然許承基以1比3告負,但是他在第三盤以8比6扳回一城,那是中國在戴維斯杯歷史上拿下的第一盤。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網球尤其是男子網球儘管成長的速度可能還不夠快,但是在重大賽事和節點上,我們從未缺席。
6、舉辦全國性大賽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網球運動在起點低、基礎差的情況下不斷尋找著適合的發展道路。為推動項目發展,1953年中國網球協會成立,3年後舉辦全國網球錦標賽。
        全國網球錦標賽將中國最好的網球選手集中起來,他們在互相切磋和學習中提高自身實力。這種全國性的賽事為分散於各個地方的國內選手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機會,新生力量不斷湧現。在1959年舉行的新中國首屆全運會上,朱振華和梅福基領銜的上海隊包攬了男單、男雙、混雙、女單、女雙5枚金牌。

        以全國網球錦標賽和全運會為基礎,中國本土網球比賽陸續出現了大量響噹噹的名字。
        男網方面有劉樹華、孟強華、潘兵、吳迪、張擇、張之臻等一代又一代的領軍人物,女網方面則有李心意、李芳、陳莉、李娜、鄭潔、彭帥、張帥、王薔等國內外網壇叱吒風雲的「中國金花」。
7、第一枚亞運單打金牌
        1986年10月2日,24歲的李心意成為漢城亞運會網球比賽的明星球員。她先是和隊友合作默契,奪得女團冠軍,之後又在單打決賽中以2比0戰勝本土選手李延順,迎來中國代表團在亞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枚單打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李心意是網球好手,她的妹妹李燕玲也球技高超,她們是中國網球在上世80年代的「姐妹花」。1987年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全運會,李心意在決賽中擊敗妹妹,成為首位亞運會加全運會的「雙冠王」。

        在網球項目引進之初,女子選手因為受到封建思想束縛無法參賽。但是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女選手登場亮相,中國女子網球運動更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愈發地蓬勃向上。
        在李心意之後,鄭潔、彭帥和王薔都拿到了亞運會和全運會「雙冠王」,在中國網球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印記。
8、進入戴維斯杯世界組附加賽
        1990年,劉樹華等選手為代表的中國隊從戴維斯杯亞大區一組附加賽開始打起。他們先是5比0大勝巴基斯坦,之後在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中以同樣的比分擊敗菲律賓和印尼,迎來了參加世界組附加賽的機會。
        和以色列的世界組附加賽在拉馬特沙容舉行,時間是1990年9月13日至15日。不過,由於當年是亞運會年,中國隊的主力陣容都在備戰同年9月開始的北京亞運會,派出替補陣容出戰戴維斯杯的中國隊以0比5告負,無緣世界組。

        戴維斯杯是衡量一個國家男子網球整體發展程度的標杆性賽事,中國男網早在30年前就已經距離世界組只有一步之遙。
        荀子在《勸學》裡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只要繼續努力,繼續夯實基礎,中國的小夥子們一定會有機會出現在戴維斯杯世界組的舞臺上。
9、北京亞運會奪得3金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儘管中國隊沒能闖入1990年戴維斯杯世界組,但小夥子們隨後在北京亞運會上有著上佳的發揮。
        夏嘉平和潘兵在北京率隊拿到亞運會團體金牌,這是中國網球史上首枚男子亞運會金牌。隨後夏嘉平還搭檔孟強華在男雙決賽中擊敗劉樹華/潘兵奪冠,男單決賽中潘兵以2比1逆轉隊友張九華奪得金牌。

        1990年亞運會在中國舉行,是新中國體育史上最令人激動的事件之一。
        在這一偉大事件中,網球為中國體育代表團貢獻了3枚金牌,這是中國網球在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上的一個高光時刻,也是中國男子網球的高光時刻。

10、李芳闖入澳網女單第三輪
        當中國男網在亞洲網壇打響名頭的時候,中國女網也迎來了第一個爆發的小高潮。
        1973年出生於湖南衡陽的李芳雖然身高只有1米66,但她具有過人的天賦和足夠努力的精神,1992年第一次依靠世界排名晉級大滿貫正賽——在當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中,這位中國姑娘一舉闖入32強,創造了中國女網在大滿貫賽事中的最佳錄。這個錄一直到2004年法網才由鄭潔打破,當時後者晉級女單16強。

        自從1968年公開賽時代以來,職業網球中關於身材和人種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亞洲人不適合打網球」的論調常常在亞洲選手被淘汰時被不斷引用。

        李芳的出現以及她所創造的多個第一打破了這種論調,雖然身高和肌肉力量都不如歐美選手,但她在澳網、溫網都取得了勝利以及從1992年到2000年一直保持在WTA前100的行列,為後來的中國乃至亞洲女子選手取得突破照亮了前路。(轉載)

相關焦點

  • 在20件事裡,看見中國網球
    年中國網球在此基礎上再添創舉,「中國網球巡迴賽(CTA TOUR)」應運而生,首站CTA1000級賽事昆明網球公開賽昨天在安寧溫泉半島國際網球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以19世紀末為基點到21世紀的今天,跨越時間的長河,你會發現百年來中國網球於不同的節點上始終接力前行。這些節點可以是以下我們所列出來的20件事,但……絕不止於20件事。1、網球進入中國19世紀末,網球傳入中國。
  • 在20件事裡,看見中國網球
    以19世紀末為基點到21世紀的今天,跨越時間的長河,你會發現百年來中國網球於不同的節點上始終接力前行。這些節點可以是以下我們所列出來的20件事,但……絕不止於20件事。當20世紀30年代女性出現在賽場上時,它意味著平權運動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和發芽,也為未來中國女子網球運動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 在20件事裡,看見中國網球(下篇)
    )、江西網球公開賽、廣州網球公開賽、天津網球公開賽、成都網球公開賽、珠海網球冠軍賽、珠海WTA超級精英賽、深圳WTA年終總決賽等在國內遍地開花的職業賽事,「走出去,引進來」讓越來越多的中國網球人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網球。
  • 有關拉奧尼奇,你很可能不知道的20件事
    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拉奧尼奇你可能會想知道,但很可能不知道的20件事。1.威力驚人的發球為拉奧尼奇贏得了「飛彈」的綽號,他以250公裡/小時(155.3英裡/小時)在發球時速榜上排名第6。2.拉奧尼奇出生於蒙特內哥羅共和國首都波德戈裡察,3歲時跟隨家人逃離巴爾幹半島的戰火搬到了加拿大。
  • 網球休斯敦賽—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2009年後,這項賽事正式被列為ATP250賽,而我們今天將要回顧從2001年至今,有關於休斯敦賽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阿加西(1988,2003)考瑞爾(1998)休伊特(2009)倫德爾(1985)羅迪克(2001,2002,2005)維蘭德(1987)體育精神第一:蘭斯頓獎盃此獎盃以蘭斯頓的名字命名,他曾經擔任過橡樹河網球錦標賽
  • 【亞運】中國網球 「網」事隨風
    作為在國際上享有「職業化範本」美譽的網球運動,爭論聲中,它亦不能倖免。而對關注中國網球的體育愛好者來說,在男女兩隊皆闖入團體決賽卻雙雙惜敗後,如何從一種不便明說的堵心中自我治癒,則可能是現在以及下一步的功課重點。昨天,中國在涉及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和混雙的6場靠前輪次比賽(第一輪或第二輪)中悉數告捷,這總算是個意料之中的利好消息。
  • 從「閩東詩群」裡看見中國
    他在「花椒樹中發現祖國」,他在快遞詩中書寫「新工業時代」,他看見「小村與大國有一樣的起伏悲歡……他們的詩歌裡有海浪的聲音、有故鄉的迴響、有擺脫貧困的烙印  李松山寫的第一首現代詩是《那時的你》,短短16行,寫給小學一位女同學。
  • 「維維網球」 關於王薔你不可不知的11件事
    如果你也想更加認識這位中國頭號女單的話,一起跟著WTA Insider了解關於王薔不可不知的11件事吧!3.作為一名年輕的運動員,她很出色,但不僅是因為她的網球水準。「從一開始被選中打網球可能是因為顏值,大家先記住我的臉,然後才意識到原來我網球還打得不錯。」在她突破性的2018賽季,王薔在中國的戰績是23勝6負,她在南昌站和廣州站贏得兩項冠軍,在武網和中網連續進入半決賽,並挺進珠海WTA超級精英賽的決賽。
  • 曾經的浙江省網壇一哥林迪,開啟新的網球人生和創業「網」事
    他把自己的人生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選擇進入網球職業隊,努力訓練,打出成績,代表中國拿到了亞洲冠軍;第二階段是因傷退役後出國深造,前往馬來西亞當了6年的國家隊教練,之後前往美國創立自己的網球學校;第三階段則是回國籌備2019杭州國際網球邀請賽,將網球運動更廣泛地在國內推廣。
  • 2020網壇不幸和遺憾的六件事
    ,也對21世紀的世界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網球只是冰山一角。無論是ATP還是WTA巡迴賽,職業網球幾乎銷聲匿跡。也只能說阿德裡亞慈善賽在缺乏對球員、觀眾及疫情的嚴格控制之下舉辦是很愚蠢的一件事,,給網球賽程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尤其是對於熱愛這項最古老,也可以說是最好的網球運動的人來說。
  • 2020年,發生在我生命裡值得一提的20件事
    今天想講一講,比較私人的,那些對世界來講微不足道,但對個人尚算重要的事,那些過去一年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也許對你們新的一年展開新的生活,能起到微小的幫助。 所以,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總結,分享。 1.我從未得到過這樣的堅定和自信,正如我從來沒有這樣的熱愛過生活,儘管我一無所有。
  • 身材最好網球運動員,曾因身材原因,竟做了這件事?
    喜歡網球這項運動的球迷,一定會知道一位運動員。這位運動員就是西蒙娜·哈勒普。網球運動和其他的體育運動,嗯,都一樣。都是需要從小開始練習。當然會很難,很苦。但是她並沒有退縮。值得慶幸的是,西蒙娜·哈勒普從小就在網球運動上展現出了,人們所說的天賦。在2008年那場比賽中,獲得了青少年組的冠軍。當時的西蒙娜·哈勒普年僅17歲,不可否認的是,她真的很厲害。
  • TV動畫「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第2季上篇第二彈主視覺圖公開
    TV動畫「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第2季上篇第二彈主視覺圖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在中國網球巡迴賽,重新定義中國網球
    更重要的是,通過8月1日-8日這為期八天的中國網球巡迴賽CTA1000安寧站,我們逐步適應了全新的辦賽環境和規則,挖掘出不少網壇新生力量,重新定義了中國網球。最終站上單打冠亞軍領獎臺的,清一色都是新面孔,女單決賽中20歲的遼寧姑娘王美玲擊敗21歲的曹思齊,男單決賽則是由24歲的海歸球員華潤豪戰勝20歲的莫業聰,這也是王美玲和華潤豪首次摘得職業賽事單打桂冠,可謂裡程碑式的勝利。
  • 中國男子網球差在哪?
    每一周的排名出來之後,看一下中國球員的排名,TOP100根本沒有人。最高的排名竟然都是140名,不禁發問,中國女子網壇如火如荼,中國男子網壇為什麼常年滿目蕭條。1.普及度在中國網球的普及度遠遠不夠,似乎你能在隨便一處看見桌球培訓、羽毛球培訓、籃球培訓。可是你走遍四海八荒,逛遍所有巷子胡同,也找不出幾家像樣的網球培訓機構。有的網球機構也並不是認真教學,只是為了賺錢而教人打球。
  • 夜讀 | 這些孩子裡,會誕生下一個中國網球的大滿貫冠軍嗎?
    04版)今年7月初,廣州攝影師李建藝在雲南省安寧市拍攝2020中國網球巡迴賽測試賽時,意外發現了一群網球水平高超的佤族少年。從運動隊退役後,張曉洪果斷放棄了體制內舒適但平淡的生活,憑藉自己從小打下的網球基礎,前往廣東「淘金」。那個年代,市場經濟的大潮最先在廣東掀起,當張曉洪在雲南的月工資只有200元時,在深圳陪練一場網球就有80元的收入。張曉洪從做網球陪練和教網球起步,到逐漸開辦自己的網球俱樂部,培訓生意蒸蒸日上。2012年,張曉洪在外闖蕩20多年後回到雲南,創辦野象網球俱樂部。
  • 五件事讓你走近戈芬
    ATPTour.com網站介紹了關於這位29歲的球員你應該知道的五件事。儘管在決賽中輸給了費德勒,但戈芬在2019年餘下的時間裡繼續樹立信心。在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四分之一決賽之後,這位四次ATP巡迴賽冠軍在辛辛那提網球公開賽上首次進入ATP1000大師賽的決賽,並在東京網球公開賽晉級半決賽。「我更換了教練。我開始和約翰松一起訓練,然後一周又一周,我開始打得越來越好。」
  • 為何像莎拉波娃等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會在短裙裡藏網球呢?
    網球,曾經在國內屬於冷門項目,但是隨著李娜等中國選手的崛起,網球項目也開始受到很多國內球迷的關注,特別是當莎拉波娃、庫娃等高顏值的選手出現時,網球比賽更是受到了很多男球迷的喜歡。精彩的比賽,高顏值的美女,讓網球比賽的關注度和收視率節節攀升,而在觀看激烈比賽的過程中,很多球迷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細節,為何像莎拉波娃等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會在短裙裡藏網球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 如此魔幻的《網球王子》,島國觀眾都看不下去了 | 10件事
    世界太複雜,看10件事就夠了
  • 網球老克臘:中國第一代網球國手、上海網球元老 潘家震
    我媽媽山生於一個老式家庭,看到我身體好了就支持我多做運動,我看醫生的周期也拉長了,不用每個月都去看醫生。可是後來我母親看到踢足球導致腳上經常受傷,又捨不得讓我去踢了。她讓我換一樣運動,後來考慮了多種項目,比如桌球,但是運動範圍太小,最後我選擇了網球。 我家住在巨鹿路,便找了一個離家裡比較近一點的「綠燈網球會」,就在瑞金路上,現在那個地方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