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當代雄主,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2021-01-20 冷兵器研究所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辰昕之塵

字數:3909,閱讀時間:約13分鐘


▲亞歷山大大帝

顯然,從後勤學角度上講,即便把帖木兒換成亞歷山大大帝,恐怕也是不可能滅掉明朝的。但這絕不是說帖木兒就有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才能。要認真地講,論軍事天賦,這位西亞「毀滅之王」恐怕還比不上朱棣。

▲某西方歷史愛好者群體想像出的帖木兒軍擒獲朱棣圖

很多西方歷史愛好者喜歡給人物設定一個軍事能力數值,然後互相PK。不過日本的光榮公司都知道製作遊戲的時候,對某些重要人物(如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設定一個時間點,到了之後發生事件,頭像更換,能力暴漲,來體現人物的成長。

▲信長之野望中的少年德川家康

帖木兒白手起家,締造了煊赫一時的西亞帖木兒大帝國,其生擒奧斯曼雄主巴耶塞特一世的安卡拉之戰更是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但他早年敗績殊多也是事實,哪怕《帖木兒武功記》等史料進行了遮掩,也仍能看出帖木兒戰史上的各種失利。帖木兒早年為錫斯坦長官扎蘭丁(與蒙古大徵服時代的扎蘭丁不是同一人,相隔了100多年)效力時,就曾經在鎮壓起義軍時失敗,被射斷一條腿成了瘸子,此事與劉備早年平叛「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有異曲同工之妙。

▲「毀滅之王」帖木兒

當時統治中亞的西察合臺汗國崩潰,東察合臺汗國中興之主禿黑魯帖木兒試圖吞併西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就和好友忽辛一同反抗東察合臺人的統治,並打了一些以少勝多的戰爭——都規模有限。禿黑魯帖木兒病死之後,其鎮守中亞的兒子也裡牙思火者回去繼位,然後帶著精銳的東察合臺禁衛軍殺了回來。帖木兒和忽辛這一次不是對手了,在泥沼之戰中戰敗,據說損兵數萬人。但也裡牙思火者沒能攻克撒馬爾罕城,於是返回伊犁,準備來年再來收拾帖木兒的殘餘勢力,結果就在伊犁被手下刺殺了。不然的話,帖木兒實在不知道怎麼辦。

▲也裡牙思火者少年善戰,頗有黃金家族早期群雄之風,但不長命

帖木兒獲勝沒多久,就和老戰友忽辛反目成仇,結果第一次交戰竟然被忽辛打得大敗,後來通過籠絡人心才反敗為勝,把忽辛圍困,用舊情將其騙出城許諾優待,隨即把忽辛殺掉了。我們可以看出,早年的帖木兒,就是個有一定軍事才能的草頭王,並不是什麼戰神人物。那人到中年的帖木兒,軍事能力又長進了多少呢?雖然有些人聲稱,擊殺忽辛之後,帖木兒軍事生涯再沒有敗績,可見他就成為了戰神了。但並非如此,中年的帖木兒軍事才能也不宜過於高估。帖木兒通過幹預金帳汗國內政,打垮了金帳汗國的兀魯斯汗,把白帳系的脫脫迷失扶上汗位。脫脫迷失此人堪稱常敗將軍,一輩子從早年到晚年都在不停地打敗仗。他繼位之後,背叛了帖木兒,更是試圖吞併帖木兒統治下的中亞,結果帖木兒通過河中之戰、昆都爾察河谷之戰和帖列克河之戰三場戰役打垮了脫脫迷失,又扶持帖木兒·忽格魯特當金帳可汗。可這忽格魯特正是當年被帖木兒收拾掉的兀魯斯汗的孫子,真是何苦來哉?

▲脫脫迷失啪地一下就突襲河中了,很快啊

然而帖木兒大破脫脫迷失三大戰役,打得也實在不輕鬆。且說1387年河中之戰,脫脫迷失趁帖木兒不備,集結大軍突襲河中。帖木兒不料脫脫迷失突然背叛,倉促不防,寡不敵眾,幾乎落敗,差點被生擒。好在帖木兒麾下步兵戰鬥力強於一般遊牧民族步兵,拼死在中軍頂住進攻,帖木兒以精騎攻打脫脫迷失中軍,反敗為勝。1391年6月9日,率軍遠徵金帳汗國的帖木兒又在昆都爾察河谷遭遇脫脫迷失,獲得大勝,此戰又稱乾草原之戰。此戰過程如下:起初,帖木兒的左翼幾乎被消滅,脫脫迷失乘機親率一支迂迴部隊向帖木兒的後方發起攻擊。帖木兒立即將中軍後方的預備隊投入戰鬥,包圍並打垮脫脫迷失的後衛部隊,從而扭轉了不利態勢。與此同時,帖木兒派往敵軍營地的奸細散布脫脫迷失已死的謠言。脫脫迷失軍隊的士氣驟然低落,隨即潰敗。帖木兒贏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脫脫迷失落荒而逃。

▲我帖木兒勸脫脫迷失耗子尾汁


乾草原之戰,帖木兒對上常敗將軍脫脫迷失,贏得又不輕鬆。脫脫迷失損失不小,但很快恢復了元氣,又有1395年的帖列克河之戰。脫脫迷失在不斷轉進消耗帖木兒大軍的體能之後,堵住了帖列克河的渡口。帖木兒與脫脫迷失對峙三日後,下令留在營地裡的隨軍婦女和後勤人員都換上士兵服飾迷惑對手。自己則率領主力軍在夜裡偷偷移動到下一個渡口,順利渡過了捷列克河。

▲帖列克河戰役當年帖木兒的北伐和返迴路線

然而看似奇謀百出的帖木兒,在決戰時卻又掉了鏈子,或許是因為過於深入大草原消耗體能與士氣,影響了帖木兒軍重騎兵戰鬥力的緣故,其左右翼都被金帳軍隊壓制,帖木兒自己也被迫貼身肉搏。好在金帳軍隊的右翼兩位突厥指揮官因為久攻不克而發生激烈爭吵,使得部分人憤然退出,帖木兒軍才趁勢反攻,打垮了脫脫迷失的大軍。從結果上看,脫脫迷失經過三次會戰,損失慘重,一蹶不振,帖木兒扶持了自己的代理人統治金帳汗國。但從過程上看,帖木兒每次都陷入苦戰,其對脫脫迷失的戰績比起朱棣經常被貶低的五徵漠北(詳見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50萬大軍扛不住3萬瓦剌重騎衝鋒?朱棣:別被《大明風華》騙了》),看不出強在哪裡。

▲大明風華中北伐漠北的朱棣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晚年軍事才能達到巔峰的帖木兒,軍事指揮水平很可能超越了朱棣,這是戎馬一生積累經驗的結果。帖木兒並非天才型的名將,但經過數十年的打磨,在討伐德裡蘇丹國、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用兵變得老練起來。

▲帖木兒擊敗的最強對手是奧斯曼的巴耶塞特一世,不過早期的奧斯曼帝國國力不到大明五分之一,且內部不穩無論是德裡之戰用火箭破象陣之後馬上用鐵騎奇襲,敘利亞戰役中佯裝攻打大馬士革不克要撤兵,吸引馬穆魯克蘇丹來追而後殺回馬槍大破馬穆魯克野戰軍,還是安卡拉之戰中利用狡猾的機動欺騙巴耶塞特一世,都體現出其精湛的戰術能力(但即使如此,安卡拉之戰能夠擒獲巴耶塞特一世,也是巴耶塞特親近基督教的政策導致小亞細亞突厥人倒戈的結果)。

▲德裡之戰,帖木兒軍駱駝騎兵纏鬥印度戰象

而朱棣的軍事巔峰期,事實上反而是靖難時期。五徵漠北當中,僅有忽蘭忽失溫之戰算是高強度會戰,靖難結束後基本沒碰上大陣仗的朱棣後來軍事能力並沒有長進,反而變弱了,即便是忽蘭忽失溫的表現,也無法與當年在白溝河、夾河、靈璧所體現出的軍事才能相比。朱棣的軍事天賦是很高的,但高強度的作戰生涯太短了。

▲鄱陽湖之戰中的朱元璋

至於有人想要比帖木兒和朱元璋的軍事才能?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朱元璋是14世紀創業第一人?加入紅巾軍4年,28歲就打下南京》已經有所論述。筆者只能說,半吊子戰神還是不要和真戰神比了,龍灣之戰和鄱陽湖之戰那陣仗不是凡人能活著過關的……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內容。主編原廓、作者辰昕之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編者按:帖木兒東徵大明,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冷兵器研究所曾經推出《帖木兒如果真的東徵大明,朱棣能打贏嗎?看地圖研究後勤就懂了》一文,從後勤角度來分析。但還有個問題大家也很感興趣,帖木兒和朱棣都是當世雄主,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呢?
  • 猛哥帖木兒:隨朱棣建功立業的男人,後代卻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而孟特穆,又叫猛哥帖木兒,全名愛新覺羅·孟特穆。明朝建州女真人(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人),明代斡朵裡部首領。時間回到大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剛剛稱帝不久,遠在黑龍江省依蘭縣馬大村,有一個孩子出生了。這個人就是猛哥帖木兒,後來被努爾哈赤尊稱為六世祖。
  • 帖木兒帝國沒那麼強,大明無需擔心帖木兒的二十萬東徵大軍
    因為帖木兒橫掃小亞細亞、屠戮半個亞洲,所以就認為他能橫掃中國。但是,那個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面對南宋這個殘廢朝廷,卻死纏爛打了半個世紀。這該怎麼解釋?因為朱棣殺侄自立,所以得位不正,於是帖木兒要藉口有藉口、要時機有時機,必能一戰滅大明。但是,帖木兒呢?
  • 大明王朝與帖木兒帝國孰強孰弱,其實相對來看,朱棣贏面更大一些
    中亞戰場的勝利並沒有滿足這位戰爭狂人的野心,他將視線轉到了東方,一心想要恢復成吉思汗的榮光,而這個時候明帝國已經換了主子,朱棣通過靖難篡奪了皇位,即便如此,並不代表朱棣就是一個只會窩裡鬥的庸主,恰恰相反,朱棣的戰略眼光比他的父親朱元璋更為突出。
  • 帖木兒對上朱棣,孰勝孰敗一目了然,永樂大帝永垂不朽
    說到朱棣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所成就的功業實在太偉大,殊不知在西方也有一個名聲僅次於朱棣的偉大統治者,此人便是帖木兒。我們很期待東西方統治者雙雄對決的場面,很多人認為帖木兒一定會勝利。我恰恰則認為不然,要知道朱棣也是傑出偉大的軍事家。反過來看帖木兒遠道而來,明朝守株待兔。 第一:早年經歷發跡史,一度統一了河中 1:人物早年的發跡史,先祖曾經是蒙古成吉思汗的成祖
  • 帖木兒羞辱朱棣:弒侄奪權之輩,大明使臣怒道:您的領土屬於大明
    就像帖木兒七年拒絕向明朝納貢,在宴飲之間取笑大明皇帝朱棣,而被軟禁已久的大明使臣仍然不畏強權,在殿中保衛自己的祖國:「您的領土屬於明朝「。 傅安出使 傅安,是明朝外交家。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派遣傅安出使帖木兒帝國。那這帖木兒帝國是個何許國家呢?
  • 帖木兒帝國往事
    城頭變幻大王旗,這裡不是當代才成為是非之地的,從千年世界史的角度,一直是攻守之所在,北上歐洲俄羅斯、東南入印度、西達小亞細亞中東北非,正東進新疆,凡是個有野心的軍閥,就會在這裡產生覬覦之心,就會有佔據要津雄霸四方的蓬勃野心。這突厥人可不是蒙古人,講的語言、文化習俗完全不同,蒙古人在這裡都突厥化了。
  • 帖木兒不能忍受有人同他平起平坐,蘇丹從不知道有什麼人比他更強
    帖木兒出生在一個很小的韃靼人部落,年紀輕輕就做了部落酋長,統治撒馬爾罕與印度斯坦[1]山地邊境之間的一片地區。他生來具有過人的勇氣、旺盛的精力、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出眾的軍事天賦。他打造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自己永遠衝鋒在前;他完成了一系列偉大的徵服,成為統治波斯、韃靼(包括土耳其斯坦)和印度三個帝國的君主。以伊斯蘭的名義,帖木兒滅亡了九個王朝。
  • 帖木兒vs朱棣,並世雙雄的對決本應鹿死誰手
    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後,帖木兒野心膨脹,調集傾國之兵數十萬遠徵明朝。此時謀朝篡位不久的朱棣,根基並不穩固,他是否能抵禦帖木兒的鐵蹄?兩大頂尖名帥的對決,為何沒能實現?帖木兒究竟應該如何評價?請看本文分解。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帖木兒帝國1
    年—1507年)是中亞河中地區的蒙古族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開創的帝國,帖木兒死後,其繼承人沙哈魯就朝貢朱棣了。不料撒馬爾罕爆發了外族的叛亂,把他的計劃打破了。這時候帖木兒意識到蒙古各汗國對他的威脅不如其他外族大,因此他掉轉矛頭往其他國家去,首先是把叛亂鎮壓下去,撒馬爾罕又遭受了一遍徹底屠殺,以後在進攻印度的時候他也保持了屠殺的政策,打下德裡,他的軍隊所過之處和以前的蒙古軍隊並無二致。
  • 明英宗朱祁鎮與瓦剌伯顏帖木兒,這對亂世好友的君子友誼
    最終統一了全國,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於元朝殘部一路窮追猛打,還派自己的四子朱棣就藩北平,通過藩王來鎮守邊境,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不過最後燕王朱棣造反了,從侄子建文帝的手中搶奪了皇位,自己做了皇帝。
  • 身處中亞,四戰之地,帖木兒帝國的短暫榮光
    信奉伊斯蘭教的帖木兒開始東徵西討,前後經過三十多年的徵服戰爭,開拓了中亞一帶古絲綢之路最大的疆域,囊括中亞、西亞各一部分和南亞一小部分,領土包括以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為核心,周圍從今喬治亞一直延伸到印度,建立起從德裡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橫貫歐亞的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
  • 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為證明皇位的合法性,朱老四連生母都改了!
    《明史》及其它得到世人認可的相關正史中,都明確記載明成祖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馬皇后所出。但是,從當時到現在,對於朱棣之母究竟是誰都存在爭議。為啥?因為朱棣登基後,曾篡改過大量明初史料。朱樉和朱標的出生日期很近,朱標生於1355年10月10日,朱樉生於1356年12月3日,只隔了一年多,同母不是不可能,但也挺少見,朱樉是李淑妃所生更為合理。這就讓人自然而然產生一個懷疑,朱樉是這種情況,朱棣會不會也如此呢?
  • 帝國墳場,中亞瘸狼帖木兒最後的歸宿
    更令人驚訝的是,歷史課本中的暴君,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偶像。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後,推倒蘇聯時期的列寧像,統統換上帖木兒。據《新元史》記載,1404年冬,「帖木兒遂大舉伐明,募精兵二十萬,以糧運不給,載谷數百車,軍行至沃野,即播種之,棄異日之軍食。又驅牝駱駝數百頭,如餉乏,則餐其乳以濟飢。中途遇大雪,士馬僵斃。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Timur即帖木兒,突厥語中的"鐵"。這個嬰兒日後會成為中亞地區最有權勢的統治者。統一中亞的帖木兒帖木兒在年輕時期迎娶了一位察合臺王的女兒,從而順利地走向了統治階層——黃金家族——即自成吉思汗東徵以來留下的統治階級。在早年的一次戰鬥中,帖木兒的右腿受傷,最終導致終身殘疾,所以帖木兒的外號被稱為"跛子"帖木兒。
  • 朱棣勸架有點奇怪
    ---《太平廣記》周興拍手大笑,表示:我剛發明了一種刑具,找一個大甕來,底下用火烤,把犯人弄進這個甕裡面,那一切都好辦了。來俊臣聽了以後,拍手稱快,表示周興這主意真好。於是他派人搞來了一個大甕,底下用炭火烤著,隨後指著周興說:老弟,現在有人告你參與謀反,你還是自己進這個甕裡吧。周興聽了以後,差點沒嚇死,立刻把自己的所有罪行都給招了出來。二、朱棣勸架。
  • 帖木兒打得奧斯曼土耳其分崩離析,崛起推遲了一百年
    而帖木兒在擊敗馬木留克王朝洗劫敘利亞之後,他人生中最大的敵手才出現——和他一樣正在疾風暴雨擴張勢力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流域,自古從事遊牧,逐水草而居。當中亞崛起一個個強國之時,他們都是其附庸。13世紀時,蒙古帝國向西擴張,奧斯曼人被迫遷移到小亞細亞,依附於那裡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佔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
  • 明與中亞帖木兒王朝的禮儀往來
    [8]而甘州寄回使臣所在地,成化十一年(1475)五月,巡撫甘肅都御史朱英所議邊夷七事中曾提及,他說:「欲令行都司於甘州城東關牆之內,將已廢夷館重為繕治,遣官設驛,以待進貢遠夷。」[9]由此可知,寄住使臣所居之處是在甘州城東關牆之內。
  • 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巴魯剌思家族為代表的蒙古和突厥部落,擁有不用納稅並且可以隨意圈地和遷徙的權力,人們稱呼這些人為「帖木兒的兄弟」,他們不用從事定居民從事的工作,但是每當帖木兒發動戰爭時,他們必須要加入帝國的軍隊,跟隨帖木兒四處出徵。 而帝國境內人口眾多的塔吉克人和波斯人,並不像「帖木兒的兄弟」一樣擁有諸多特權,他們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有文化者可以擔任帝國的大臣。
  • 帖木兒同成吉思汗的關係介紹
    另一種是帖木兒是突厥人,跟成吉思汗沒有任何關係,帖木兒不過是借著成吉思汗的名聲。不管帖木兒成吉思汗是什麼關係,都不能否認帖木兒強大的戰鬥力,徵戰40年未曾有敗仗的記錄。帖木兒出生在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國之一的察合臺汗國。當時的汗國內亂被一分為二,而帖木兒雖然是跛子,但是憑藉自己的智慧混到了國家大臣的位置。之後帖木兒霸氣上位統一察合臺汗國。接下來就是帖木兒瘋狂的徵服之路。他帶領自己的軍隊,一步一步徵服其他三個汗國,但是他的軍隊所到之地,肆意燒殺劫掠,百姓們都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