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中亞,四戰之地,帖木兒帝國的短暫榮光

2020-12-23 騰訊網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分裂為四大汗國,其中之一便是察合臺汗國(1222——1683),察合臺汗國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創,鼎盛時期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臺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察合臺汗國後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這個帖木兒就是出生在西察合臺汗國。

帖木兒(Temur,1336-1405)屬於比較有實力的貴族後代,一開始扶植西察合臺汗國王族忽辛,這有點像戰國時期的呂不韋,帖木兒付出了很多艱辛的努力,包括自己的一條腿,最終成為了瘸子,運氣不錯,終於把忽辛扶上了可汗寶座。沒過多久,帖木兒又學起來趙匡胤,黃袍加身,殺死了西察哈臺汗忽辛,自己開始獨領大權,在接下來的幾次戰爭中不斷壯大聲勢,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隨後逐步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信奉伊斯蘭教的帖木兒開始東徵西討,前後經過三十多年的徵服戰爭,開拓了中亞一帶古絲綢之路最大的疆域,囊括中亞、西亞各一部分和南亞一小部分,領土包括以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為核心,周圍從今喬治亞一直延伸到印度,建立起從德裡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橫貫歐亞的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

帖木兒在位時期,恰逢其時,統一了中亞,屬於個人鋒芒正盛的時代,那是見誰滅誰,周圍接壤的鄰國基本上都被拉攏打擊了一遍,首先攻佔了身邊的波斯和阿富汗,進而又攻取了現在的伊拉克,隨後徹底徵服了殘存的花剌子模勢力。帖木兒一心想成為下一個成吉思汗,連自己人也不放過,多次帶兵徵討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把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收入囊中。南下進攻印度,殺俘毀城,佔領印度北部地區。

曾經打敗蒙古西侵大軍的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因為拒絕與帖木兒帝國結盟,1400年帖木兒率兵進攻敘利亞,國王法萊吉親自率兵抵抗也無濟於事,整個敘利亞的領土被佔領,名城大馬士革被焚毀。所以,基本上蒙古騎兵所到之處都是屠殺俘虜和平民,燒毀城市,無惡不作。1402年帖木兒帝國在安卡拉戰役大敗當時如日中天、不斷擴張中的奧斯曼帝國,俘其國王即巴耶塞特一世,重創了奧斯曼帝國,間接地緩解了伊斯蘭文化對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的滲透。

為了恢復心中的天可汗榮光,高舉反明復元的大旗,實際為了爭取蒙古大汗的位置,帖木兒率領幾十萬大軍開始浩浩蕩蕩東進,準備進攻大明永樂皇帝,可惜年老體衰,在半道上就病死了,這位成吉思汗後最牛的一位追隨者,一代梟雄走完了其殺戮的一生。

帖木兒第四子沙哈魯,奪取帖木兒的王位,除西波斯以外,領土都由沙哈魯統一起來。沙哈魯享國較久,當時也較為統一,並且對大明王朝開始稱臣納貢,但是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又旋即陷入大亂,走向分裂內鬥,最後被率烏茲別克人南下的昔班尼汗奪取政權,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帖木兒帝國走向滅亡。由於昔班尼汗屬於朮赤(成吉思汗的長子)的後裔,這樣中亞又算重回了成吉思汗家族。

中亞屬於四戰之地,各民族交融,商隊貿易往來頻繁,文化宗教勢力相互滲透,如果善於抓住機會,會很快成為一方霸主,但是一旦強人隕落,統治的難度也會成倍放大,歐亞之間基本上最終沒有形成統一的長期國家,都會逐步走向分裂,各自為戰,相互徵伐。但是就在這個短暫的時期,帖木兒抓住了機會,乘勢而為,通過政治手腕拉攏一批,宗教傳播影響一批,兵力徵服打擊一批,很快造就了一個橫跨歐亞屬於自己的大型帝國。

雖然帖木兒帝國難逃滅亡,但是帖木兒的後世子孫卻逃至印度開創了莫臥兒王朝,可以說沒有莫臥兒王朝,就沒有現在的印度。延續了帖木兒帝國的莫臥爾王朝造就了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使得印度次大陸走向了統一,提升了當地統治階級的治理水平,化解了各種宗教之間的矛盾,使得民族融合,經濟文化繁榮,開創了古老印度一個新的時代,也算是帖木兒家族功德圓滿的一件大事。

相關焦點

  • 帖木兒帝國往事
    這個帖建國,他迎娶西察合臺汗國王室黑的兒火者的女兒為妃,而黑的兒火者在當地人眼中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於是,帖木兒宣稱自己是蒙古帝國黃金家族後裔,由此獲得了政權的合法性。其實,他只是黃金家族後裔的女婿,這女婿竟然攀龍附鳳、比比劃劃後被包裝成了成吉思汗的後裔,而黃金家族的榮光一直燭照著帖木兒以及後人,憑著這個強大「信念」,打遍中亞西亞南亞無敵手,也算是奇聞一件。
  • 帝國墳場,中亞瘸狼帖木兒最後的歸宿
    比比·哈內姆《中亞簡史》記載:「現在撒馬爾罕知名的比比·哈內姆清真寺,為1399年帖木兒從印度回來後修建,是為帖木兒建築的典範。從藝術構思方面看,建築雖然宏麗,但技術上很草率,甚至在帖木兒生前,圓頂上的石頭就開始掉落。」帖木兒時期的建築風格與波斯一脈相承,但細節方面有所創新。如清真寺圓頂採用肋狀凸起線條裝飾,就是明顯的中亞特色;而波斯建築圓頂,以細膩平滑著稱。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帖木兒帝國1
    年—1507年)是中亞河中地區的蒙古族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開創的帝國,帖木兒死後,其繼承人沙哈魯就朝貢朱棣了。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帖木爾原來希望恢復蒙古帝國的光榮,把分裂的蒙古帝國再度統一起來,因此本來皆以各汗國為攻擊目標。為此還北上攻打金帳汗國。不料撒馬爾罕爆發了外族的叛亂,把他的計劃打破了。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1370年,帖木兒刺殺了大汗,自立為"大埃米爾",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帖木兒帝國。在取得了西察合臺汗國的政權後,帖木兒用軍隊快速統一了七零八落的河中地區政權,帖木兒統一中亞後並不滿足,他懷有熊熊野心,希望成為整個世界的皇帝。在帖木兒的旗幟上繪有三個圓圈,意味著他要徵服世界上3/4的土地。
  • 伊斯蘭教的中亞:伊兒汗國和帖木兒帝國的藝術【91】
    阿赫麥德·伊本·蘇拉瓦底·巴克裡   末頁題記,1307-1308年,墨汁、顏料、金粉、紙,51.3×36.8cm蒙古統治的崩潰在中亞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填補這個真空的人常被稱為最後一位偉大的中亞統治者:帖木兒
  • 帖木兒帝國沒那麼強,大明無需擔心帖木兒的二十萬東徵大軍
    01.帖木兒與帖木兒帝國沒那麼強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四大汗國。察合臺汗國就是其中之一。也有說法認為,察合臺汗國僅是元帝國的藩屬國。權臣合扎罕專制朝政,導致汗國分裂,於是西察合臺汗國建立。1364年,帖木兒扶植王室成員忽辛為西察合臺國大汗;1369年,帖木兒殺掉忽辛,宣稱自己此時察合臺汗國的繼承人,建立帖木兒帝國。自此之後,帖木兒帝國開始瘋狂擴張。
  • 明與中亞帖木兒王朝的禮儀往來
    在這方面,明朝有陳誠的《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帖木兒王朝有火者·蓋耶速丁的《沙哈魯遣使中國記》、阿里·阿克巴爾的《中國紀行》等。本文根據有關資料大體勾畫了明與中亞帖木兒帝國禮儀往來的情節,並初步探討這種禮儀往來的性質和作用。一、迎接禮儀迎接使臣禮儀,是對外交往接待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表達主人情誼、體現文明素養的重要方面。
  • 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公元1368年,中亞徵服者帖木兒在權力鬥爭中擊敗自己的盟友忽辛,成為了河中地區的統治者,後來經過三十餘年的東徵北戰,帖木兒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龐大帝國。在當時的帖木兒帝國,其境內民族眾多,而主要民族則是生活在城鎮中的波斯人和塔吉克人,以及構成帝國軍隊主幹力量的突厥和蒙古等遊牧民族。
  • 大明王朝與帖木兒帝國孰強孰弱,其實相對來看,朱棣贏面更大一些
    從古至明,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就算朱元璋先後幾次深入大漠追擊北元王朝也並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在蒙古高原上形成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足鼎立的局勢,然而在它們的更北邊,一個龐大的帖木兒帝國在冉冉升起。 帖木兒帝國的創建人帖木兒本來是西察哈臺汗國的貴族,在1369年發動政變推翻汗王忽辛,自己創立了帖木兒帝國。
  • 畢生試圖重建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最強大的統治者,帖木兒可汗
    帖木兒帝國的建立者—帖木兒,他是被世界公認的強大軍事家與統治者,據說他是一位波斯化的蒙古人,是蒙古帝國最偉大的可汗—成吉思汗的後裔,他畢生的夙願是像他的祖先一樣建立強大的蒙古帝國
  • 帖木兒同成吉思汗的關係介紹
    帖木兒一家正如帖木兒簡介中所介紹是實實在在的蒙古人,但是因為他所處的地理環境也就是今天的沙赫裡薩布茲,受波斯文化影響較深,因此帖木兒及帖木兒家族的思想上、文化受波斯文化影響更深,呈現出濃厚的波斯特色。從以往的帖木兒簡介中,可以看到帖木兒有一個綽號叫「跛子帖木爾」。這是因為帖木兒發起起義後,在一次戰鬥中受傷的緣故。帖木兒另外還有一個綽號叫「駙馬帖木爾」。
  • 帖木兒帝國末年最沒有節操、最殘暴的軍閥——胡思老
    胡思老小時候被拐賣入帖木兒帝國,淪為貴族軍閥們的孌童(中亞軍閥的優良傳統),長大後由於體格彪悍,被帖木兒帝國的一個叫叫馬即德伯克的軍官看中,從孌童又變成了勇士。後來禍亂新疆的阿古柏也是這個出身,中亞一些殘暴軍閥幾乎都有類似不堪過往,所以在強大後非常反社會馬即德伯克是阿兒渾部落出身,阿兒渾部落曾經是個信仰景教的中亞土著部落,後來被欽察人同化,在帖木兒帝國時代,已經是廣義上的欽察各部集團的一份子了。
  • 大徵服者帖木兒死了,帝國反而進入了黃金時代|文史宴
    豈料,這一出兵,沙哈魯也和他的父親帖木兒一樣,在途中患病。最終,於1447年3月12日病逝於剌夷(今伊朗德黑蘭之南),享年七十歲。沙哈魯的死,雖然沒有能中斷帖木兒帝國文化繁榮之路,但也拉開了帖木兒帝國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大幕。象牙塔裡的學者、藝術家們在繼續推動「文藝復興」,殫精竭慮的為波斯文明的黃金時代添磚加瓦,但在保護他們的城牆之外,便是兵連禍結,戰火不熄了。
  • 帖木兒帝國滅亡之後,阿富汗為何會成為成吉思汗後裔的避難所?
    公元1501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昔班尼率軍佔領帖木兒帝國的國都撒馬爾罕,曾威震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宣告滅亡。
  • 元帝國最後的忠臣──擴廓帖木兒
    擴廓帖木兒在蘭州取勝,使明帝國立即於1370年正月策划進討元帝國殘部。 明帝國皇帝朱元璋為徹底擴廓帖木兒,因此下令明軍兵分兩路。 西路由大將軍徐達領軍,出潼關往攻蘭州,並尋機殲滅擴廓帖木兒;東路則由左副將軍李文忠率領,直攻應昌。當時擴廓帖木兒雖擊潰明帝國援軍,但仍未能攻克蘭州,於是他便將部隊移駐安定,縱兵四出擄掠。
  • 從中亞史的十大帝國,看中亞如何從雅利安人變成了突厥語國家
    薩珊王朝滅貴霜帝國,中東地區重新回歸波斯帝國。從波斯第一帝國到波斯第二帝國,這是中亞的波斯文明時期,中間曾短暫被希臘人統治。印歐人、波斯語是這一時期中亞文明的特點。花剌子模帝國和帖木兒帝國是突厥人在中亞的巔峰塞爾柱帝國的擴張在東方改變了中亞的民族成分,在西方對拜佔庭的圍攻導致了持續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徵」。
  • 帖木兒打得奧斯曼土耳其分崩離析,崛起推遲了一百年
    而帖木兒在擊敗馬木留克王朝洗劫敘利亞之後,他人生中最大的敵手才出現——和他一樣正在疾風暴雨擴張勢力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流域,自古從事遊牧,逐水草而居。當中亞崛起一個個強國之時,他們都是其附庸。13世紀時,蒙古帝國向西擴張,奧斯曼人被迫遷移到小亞細亞,依附於那裡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佔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
  • 尋找絲路消失的中亞帝國(南線)| 在文明撞擊的峽谷中觸摸中亞
    公元1231年,輝煌一時的花剌子模帝國滅亡。公元1370年,成吉思汗的第七世子孫帖木兒稱汗,建立帖木爾帝國,定都撒馬爾罕。花剌子模和帖木兒創造的帝國文化,依舊在這裡生生不息。這裡的文化雜糅,文物豐厚,歷來是歐亞各國考古學家目光之所聚。
  • 帖木兒羞辱朱棣:弒侄奪權之輩,大明使臣怒道:您的領土屬於大明
    就像帖木兒七年拒絕向明朝納貢,在宴飲之間取笑大明皇帝朱棣,而被軟禁已久的大明使臣仍然不畏強權,在殿中保衛自己的祖國:「您的領土屬於明朝「。 傅安出使 傅安,是明朝外交家。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派遣傅安出使帖木兒帝國。那這帖木兒帝國是個何許國家呢?
  • 論國民士氣十章九節:奧斯曼再戰歐洲聯軍,帖木兒進軍東歐平原
    公元1395年,崛起於西亞(今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和崛起於中亞(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帖木兒帝國,同時向歐洲發起進攻。 在今伊朗北部,介於黑海、裏海之間的狹長通道上,帖木兒大軍越過打耳班隘口,抵達脫脫迷失盟友海塔人的地盤。 4月15日,帖木兒帝國大軍和欽察汗國大軍開戰。欽察汗國可汗脫脫迷失兵團節節潰敗,帖木兒率軍追擊,越過伏爾加河。脫脫迷失向北逃到不裡阿耳人中。帖木兒扶持魯思汗之子海裡察黑·斡黑蘭登上了欽察汗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