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民士氣十章九節:奧斯曼再戰歐洲聯軍,帖木兒進軍東歐平原

2020-12-16 騰訊網

公元1395年,崛起於西亞(今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和崛起於中亞(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帖木兒帝國,同時向歐洲發起進攻。

如上圖所示,在巴爾幹地區,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親自統帥20萬大軍北上,越過多瑙河,矛頭直指匈牙利,並用他所推薦的人取代了匈牙利的藩臣附庸,將其推上華拉幾亞公國的王位。

此次出徵令整個歐洲感受到威脅,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羅馬教皇和勃第大公等人領導軍隊組織對抗。

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以抵抗異教徒侵略的名義,向歐洲的基督教諸國呼籲求援,在羅馬教皇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便組織起來了一支抗擊奧斯曼人侵徵的基督教十字軍。在很短時間內,法蘭西、德意志、波蘭、捷克、威尼斯等國20餘萬基督教十字軍騎士,一齊集中於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的旗幟下。

在今伊朗北部,介於黑海、裏海之間的狹長通道上,帖木兒大軍越過打耳班隘口,抵達脫脫迷失盟友海塔人的地盤。

4月15日,帖木兒帝國大軍和欽察汗國大軍開戰。欽察汗國可汗脫脫迷失兵團節節潰敗,帖木兒率軍追擊,越過伏爾加河。脫脫迷失向北逃到不裡阿耳人中。帖木兒扶持魯思汗之子海裡察黑·斡黑蘭登上了欽察汗寶座。

公元1395年末到1396年冬天,帖木兒率軍來到伏爾加河河口,企圖毀掉欽察汗國最富有的兩個城市一哈只·塔兒寒(即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首府阿斯特拉罕城)和和別兒哥薩萊城。帖木兒軍進城以後,掠奪全城居民,並向城民索取貢稅。撤退之前,帖木兒下令遷走全城居民,將城市燒毀。接著,帖木兒向別兒哥薩萊城進發,別兒哥薩萊城民也沒有進行抵抗,但帖木兒軍用大火燒掉了這座城市。

公元1396年春,帖木兒經打耳班之路返回波斯。帖木兒走後,脫脫迷失開始與兀魯思之孫帖木兒·忽特魯格爭奪察汗位。

史學家認為,帖木兒的北伐戰爭對東歐和西伯利亞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他北伐之後,欽察汗國開始瓦解。從1420年代起,一個個地區從欽察汗國分裂出去形成了獨立的汗國,其中,東部有西伯利亞汗國、烏茲別克汗國、諾蓋汗國,中部有喀山汗國,南部有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裡米亞汗國,而欽察汗國只剩下薩萊都城及其附近的有限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

同年9月25日,歐洲基督教十字軍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與奧斯曼人軍隊相遇。結果歐洲多國聯軍一敗塗地。奧斯曼人僅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就一舉圍殲了歐洲基督教十字軍中最兇猛彪悍的騎兵,一萬多名基督教十字軍騎士被生擒,餘皆潰逃。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本人幸虧及時逃上威尼斯軍艦,才得以倖免。歐洲各國除了以巨款贖回300名貴族騎士外,其餘的大約3萬名戰俘幾乎全部被奧斯曼人處死。

此戰被稱為尼科堡之戰,在實質上結束了歐洲歷史上最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基督教十字軍東徵。此後,士氣大振、所向披摩的奧斯曼大軍,在巴耶塞特一世的率領下,乘勝侵入匈牙利。

隨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奧斯曼帝國先後攻佔帖撒利、伊庇魯斯等歐洲名城。到14世紀末,除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的一隅之地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部分地區外,奧斯曼人實際上已經完全佔領了自多瑙河到雅典之間的廣大地區,幾乎控制了整個巴爾幹地區。

1399年,立陶宛大公維託夫特與脫脫迷失聯合出兵攻帖木兒·忽特魯格,雙方在沃爾斯克拉河谷展開激戰,最終帖木兒·忽特魯格獲勝。沃爾斯克拉河谷之戰使脫脫迷失實力徹底喪失,無力再爭奪察汗國的統治權。

相關焦點

  • 帖木兒打得奧斯曼土耳其分崩離析,崛起推遲了一百年
    1300年,羅姆蘇丹國滅亡,其統治的小亞細亞分裂成多個小國,奧斯曼人的首領奧斯曼也趁勢獨立,建立了國家。奧斯曼是奧斯曼帝國的的開國雄主,他在位期間不斷擴張,先是吞併了一些從羅姆蘇丹國分裂出來的小國,之後便向拜佔庭帝國挑戰。1301年,奧斯曼在巴法翁戰役中擊敗了拜佔庭軍隊,侵佔了小亞細亞最富庶的卑斯尼亞平原。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十四世紀上半葉的奧斯曼帝國軍隊雙方友善通信結束,便用刀兵去繼續爭論了。1402年6月,"跛子"帖木兒集結了軍隊,入侵奧斯曼帝國,騎兵集結於錫瓦斯平原,帖木兒展開了大規模的閱兵,以示徵服安納託利亞的決心。而此時的巴耶塞特一世正在圍攻居士坦丁堡,得到消息後,便立刻撤銷了對居士坦丁堡的圍城,南下對抗帖木兒。君士坦丁堡再次逃過一劫。巴耶塞特一世沿著大道前進至安卡拉後,幾位下屬就建議他在安卡拉休整,焚毀周圍的村莊,藉助安卡拉成以逸待勞的來面對帖木兒的騎兵部隊。
  • 畢生試圖重建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最強大的統治者,帖木兒可汗
    (這算是男主外女主內麼……)二、席捲中亞的野火當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後,帖木兒有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重建強大的蒙古帝國,於是他開始朝伏爾加河,高加索,安納斯託利亞,波斯灣等地進軍。於是雙方在康杜爾察河進行了決戰,結果是大帳汗國的軍隊被擊敗,帖木兒還順道手一直打到了梁贊並向莫斯科進軍,嚇得一群東斯拉夫人紛紛跑去找聖母像祈禱。當帖木兒逼近莫斯科時,託赫塔米什汗率領軍隊捲土重來,帖木兒被迫返回和他再次決戰,不明真相的東斯拉夫人紛紛讚美聖母顯靈。
  • 瘸子帖木兒給奧斯曼蘇丹的信:你不過是一隻螞蟻,何必惹怒大象?
    懷著亡國之恨的小公國貴族們四處流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從奧斯曼人的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土地,再次統治那些依然忠於自己的臣民。其中的一些人就在帖木兒的朝堂之上。帖木兒對他們的苦難和巴耶濟德的一系列行為並不以為意——直到奧斯曼人佔領了錫瓦斯。如果巴耶濟德能夠謹慎小心一些的話,他會把這座防禦森嚴的城市當作一處防禦據點。
  • 帖木兒帝國往事
    其實帖木兒帝國是很有故事的。僅舉幾例。 1.帖木兒帝國建國人帖木兒帝國建國人是埃米爾·帖木兒,他是西察合臺汗國中亞河中地區突厥貴族後裔。從這幾點看,依儒家文化標準衡量,從帖木兒大帝文治武功,可稱「聖君」,比照明帝國朱元瑋,可廟號帖木兒帝國的太祖(帖太祖,哈哈),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由此,帖木兒大帝信心爆棚,當聽到中國明帝國出現內亂,時值「靖難之役」,即叔叔朱棣搶了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皇位的那件事兒,帖木兒大帝決定東徵明帝國。
  • 冷兵器史上最強徵服者對決,獻祭50萬人為歐洲文明續命
    公元14世紀,徵服了巴爾幹的土耳其人正向亞德裡亞海進軍,那時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剛露萌芽,歐洲本來很可能永淪中世紀的黑暗,而關鍵時刻助歐洲人一臂之力的居然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帖木兒。公元1402年7月28日安卡拉一戰,帖木兒完勝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巴耶塞特一世,贏得冷兵器史上最強徵服者對決,成功為歐洲續命。
  • 帖木兒同成吉思汗的關係介紹
    另一種是帖木兒是突厥人,跟成吉思汗沒有任何關係,帖木兒不過是借著成吉思汗的名聲。帖木兒之後就把他的國家也徵服了。再然後帖木兒的目標就轉向了當時的強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成功攻下之後,帖木兒打算遠徵中國,但是七十多歲的高齡,加上飲酒過度,帖木兒在途中去世。帖木兒成吉思汗還有一層關係,帖木兒一直想要追隨甚至是超越成吉思汗。但是後人認為帖木兒只學了成吉思汗的表面,並沒有學到他的大智慧。
  • 曾讓文明世界感到恐怖的阿提拉、帖木兒、鐵木真,功績誰最大
    阿提拉所處的時代是西羅馬帝國衰亡的時代,阿提拉作為匈人的領袖,擊敗了西羅馬軍團,迫使其遷都,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他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匈人帝國,面積451萬平方公裡,統治區域主要是東歐。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所處的時代是蒙古帝國分崩離析的時代,他率領他的軍隊橫掃了中東和南亞一部,先後擊敗東察合臺汗國、馬穆魯克王朝、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等,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大約460萬平方公裡。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帖木兒帝國1
    他擊敗當時如日中天、不斷擴張中的奧斯曼帝國,間接地緩解了伊斯蘭文化對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的滲透。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帖木爾原來希望恢復蒙古帝國的光榮,把分裂的蒙古帝國再度統一起來,因此本來皆以各汗國為攻擊目標。為此還北上攻打金帳汗國。
  • 帖木兒帝國沒那麼強,大明無需擔心帖木兒的二十萬東徵大軍
    因為帖木兒橫掃小亞細亞、屠戮半個亞洲,所以就認為他能橫掃中國。但是,那個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面對南宋這個殘廢朝廷,卻死纏爛打了半個世紀。這該怎麼解釋?因為朱棣殺侄自立,所以得位不正,於是帖木兒要藉口有藉口、要時機有時機,必能一戰滅大明。但是,帖木兒呢?
  • 帖木兒對上朱棣,孰勝孰敗一目了然,永樂大帝永垂不朽
    他一生所成就的功業實在太偉大,殊不知在西方也有一個名聲僅次於朱棣的偉大統治者,此人便是帖木兒。在最後一次出徵明朝的時候,突然病逝。我們很期待東西方統治者雙雄對決的場面,很多人認為帖木兒一定會勝利。我恰恰則認為不然,要知道朱棣也是傑出偉大的軍事家。反過來看帖木兒遠道而來,明朝守株待兔。
  • 進擊的土耳其與嚇破膽的歐洲:一朝碰見蘇萊曼,百年都怕奧斯曼
    沒錯,就是那位被帖木兒擊敗激憤而死,導致帝國動蕩多年的雷霆皇帝。從他身上,我們已經清楚了解到這樣的教訓:意外失去強大領導人的組織會面臨極大考驗;倘若新君主年紀尚小,國家發展會更加岌岌可危。這種情況下,宮廷人士和國內外的反動分子都覺得皇帝只是毛頭小子,根本不足為懼,遂有內有外患。不僅如此,前代君主越是偉大,新任君主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拿來與先王比較,因此往往會得到比實際表現還要低的評價。
  • 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亞歷山大大帝顯然,從後勤學角度上講,即便把帖木兒換成亞歷山大大帝,恐怕也是不可能滅掉明朝的。但這絕不是說帖木兒就有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才能。要認真地講,論軍事天賦,這位西亞「毀滅之王」恐怕還比不上朱棣。
  • 成吉思汗領導的蒙古人和帖木兒領導的突厥人,誰厲害?
    公元6世紀中葉,突厥人統治了從蒙古草原到奧克蘇斯河即阿姆河的廣大平原地區。公元6到8世紀,歐亞大陸上有三個大帝國正處於興盛期,分別是大唐帝國、拜佔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  唐天寶十年,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發生了「怛羅斯之戰」,在與阿拉伯帝國的數次衝突中,那是唐朝唯一打了敗仗的一次遭遇戰,卻被西方歷史書籍中記錄了下來。
  • 帖木兒vs朱棣,並世雙雄的對決本應鹿死誰手
    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後,帖木兒野心膨脹,調集傾國之兵數十萬遠徵明朝。此時謀朝篡位不久的朱棣,根基並不穩固,他是否能抵禦帖木兒的鐵蹄?兩大頂尖名帥的對決,為何沒能實現?帖木兒究竟應該如何評價?請看本文分解。
  • 都是當代雄主,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亞歷山大大帝顯然,從後勤學角度上講,即便把帖木兒換成亞歷山大大帝,恐怕也是不可能滅掉明朝的。但這絕不是說帖木兒就有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才能。要認真地講,論軍事天賦,這位西亞「毀滅之王」恐怕還比不上朱棣。
  • 波蘭國王刺殺奧斯曼蘇丹,半路被1小兵砍死,導致歐洲聯軍慘敗
    公元1444年的11月,在黑海沿岸的小城瓦爾納,爆發了一場影響巴爾幹半島三百年命運的大戰,對戰的雙方是由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率領的奧斯曼軍團,以及由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率領的歐洲聯軍。當時所有的歐洲貴族都對這場大戰寄予厚望,因為一旦歐洲聯軍失敗,奧斯曼帝國的鐵蹄便會蹂躪整個巴爾幹半島,這支歐洲聯軍主要以波蘭人和匈牙利人組成,除此之外,來自捷克和烏克蘭的一些志願者也加入了這支軍隊。這支歐洲聯軍在出徵之前受到了教皇尤裡四世的祝福,教皇還拿出了自己五分之一的收入來支援這隻軍隊,但是讓教皇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軍事行動居然成為了中世紀歐洲最後一次十字軍運動。
  • 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帖木兒 由於帖木兒是一位突厥化蒙古人,因此在其帝國境內,突厥人和蒙古人享有諸多特權,尤其是帖木兒出身的巴魯剌思家族,在帝國猶如皇親國戚般的存在。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巴魯剌思家族為代表的蒙古和突厥部落,擁有不用納稅並且可以隨意圈地和遷徙的權力,人們稱呼這些人為「帖木兒的兄弟」,他們不用從事定居民從事的工作,但是每當帖木兒發動戰爭時,他們必須要加入帝國的軍隊,跟隨帖木兒四處出徵。 而帝國境內人口眾多的塔吉克人和波斯人,並不像「帖木兒的兄弟」一樣擁有諸多特權,他們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有文化者可以擔任帝國的大臣。
  •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波蘭聯手神聖羅馬帝國,力挫奧斯曼威風
    雖然在它進攻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已經逐步走向了衰弱,但是帝國的根基是很深厚的,其強勁的實力仍然令中歐和東歐各國畏懼。穆罕默德四世繼任王位之後,又開始計劃奧斯曼帝國的發展,改變衰退的現狀。所以穆罕默德四世繼續進行擴張,對歐洲各國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奧爾汗是奧斯曼帝國進軍歐洲的先鋒,而穆拉德一世則是奧斯曼帝國第一位偉大的蘇丹。他在14世紀的後半段統治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穆拉德一世有著永不倦怠的戰鬥熱情,並用他充滿激情的領袖氣質鼓舞著他的軍隊。一個嶄新的奧斯曼文明在冉冉升起,這個文明成功地將其治下隸屬於不同種族、信仰不同宗教、操著不同語言的各個群體融合在了一起;而正是穆拉德一世,宣告了這個獨一無二的文明的崛起。此外,奧斯曼帝國向東歐擴張的時代又恰逢西方世界的收縮。在歐洲人於13世紀中葉徹底丟掉了耶路撒冷和蒙古人突然入侵小亞細亞半島之後,封建制度下的基督教世界再也無力向東方拓展其疆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