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叛軍壓境,張作霖這三個手握兵權的結拜兄弟都是啥表現?

2021-01-14 騰訊網

九十多年前,發生於山海關內外的郭松齡倒戈反奉事件,曾震驚中外。

說起來,當年的這起事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也不過是偶爾湧起轉瞬逝去的局部波瀾而已。

如今再回看那段往事,雖然極有「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歷史滄桑,可在事件中各類人物的表現還是新鮮如昨,令人唏噓不已。

無論如何,1925年11月底這場兵變危局,對躊躇滿志一心想問鼎全國的大帥張作霖,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和考驗。

郭松齡所帶的部隊,本是由張學良與其共同統領的奉系最精銳之師,又是張作霖心目中的嫡系。這夥人反了,無疑是眾叛親離。久經沙場的張作霖不可能不驚慌失措。

(劇照)

郭松齡倒戈反奉事件影響諸多。具體到人際交往,這一事件更折射出人性中的善良和醜惡、忠誠與背叛、感恩與負義。

姑且不說與此相關的馮玉祥、李景林、闞朝璽等人的表現,還有日本關東軍在事件中的表演等,只來看看張作霖當年在洮南關帝廟結拜的七個生死兄弟對此都是啥表現?

翻閱史料記載,此時張作霖的結拜大哥馬龍潭是東三省巡閱使署掛名顧問,屬於高級幕僚,不能有什麼作為;六哥孫烈臣已經病故一年;三哥馮德麟下野閒置;五哥張景惠因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負有敗責躲在北京避禍未歸。

剩下的三位卻都是兵權在握的高級將領。即:時任黑龍江督軍兼第18師師長吳俊升、第11師師長湯玉麟、吉林督軍兼東三省鐵路護路軍總司令和陸軍第15師師長張作相。

「打虎親兄弟」、「危難時刻顯身手」。說起來,吳俊升、湯玉麟、張作相這三位張大帥的結拜兄弟在事件關鍵時刻還都經受住了考驗,對得起「情義」二字。

沒能搜尋到比較詳細的史料記載,對於這三人在抵禦郭松齡叛軍中的表現,只有寥寥簡單的記載,不妨看一下:

吳俊升。郭松齡在灤州發動兵變初期勢如破竹,先後拿下連山,攻佔錦州、新民,逼近瀋陽,吳俊升被張作霖緊急召喚來帥府商議對策。他馬不停蹄,星夜趕到瀋陽。見到張作霖,吳俊升憤怒宣布「和郭鬼子誓不兩立」。

這態度和舉動,讓張作霖眼含熱淚,心頭暖流奔湧。他立即委任吳俊升為討逆軍總司令,全權指揮部隊應戰。

兩軍最後決戰時刻,吳俊升在巨流河召開軍前會議時,黑著臉對諸位將領說:「我是老粗,不懂得紅藍鉛筆在地圖上怎麼劃,可我知道兩人打架,我扯誰的後腿,誰他媽的就得趴下···。」

在作戰部署停當後,他又做最後訓話,嚴令要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不然大家都不能存在。臨行又決定由旅長梁忠甲代理他當陣前指揮,隨即親率騎兵由遼中抄近道直奔白旗堡,火燒了叛軍的軍械彈藥,糧秣倉庫,使郭松齡失去了軍需補給。為粉碎叛軍立下大功。

1928年6月3日,被北伐戰爭打敗的張作霖決定息爭罷戰,退兵關外。此時擔任東三省上將邊防司令兼保安總司令的吳俊升,特意前往山海關迎張作霖返奉,不幸於6月4日,在瀋陽皇姑屯與張作霖同時被日本人炸死,終年65歲。

湯玉麟。1925年12月20日,郭松齡指揮叛軍攻佔了大民屯奉軍一個軍團總部,軍情緊急。

此時駐軍新民縣三家子的湯玉麟決心出兵迎戰。12月22日他率軍從門臺直抵張家屯,向大民屯發起猛攻,與叛軍展開激烈爭奪戰,郭松齡戰敗而逃。湯玉麟又在義縣大凌河設伏截擊,致使叛軍損失慘重,同日郭松齡在翟家窩子被活捉。

事件平息後,張作霖大讚湯玉麟「忠勇可靠」,擢升他為第12軍軍長,不久又讓他出任熱河都統,成為封疆大吏。

張作相。郭松齡倒戈反奉叛亂發生時,張作相所部正駐守榆關(山海關)一帶。張作相得到兒子張廷樞報告之後,急令所部第15師阻擊叛軍。當郭松齡的叛軍先頭部隊通過山海關,抵達萬家屯火車站時,遭到了張作相第15師伏擊。

叛軍先出關的兩個團,在孟姜女廟附近被繳械。隨後出關的兩團也在火車站被解除武裝。

接著,張作相指揮15師又在興城、連山阻擊叛軍。由於實力不濟、敵眾我寡,15師最終被叛擊潰。戰敗之後,張作相日夜兼程,返回瀋陽大帥府,向張作霖報告前方戰況。

有史料介紹,叛軍先頭部隊被張作相解除武裝,令郭松齡非常惱怒。他專門給張作相發電報表達了不滿:「榆關繳械,姜女廟進逼,齡之原定計劃全為我公破壞。」

郭松齡被擒槍斃後,張作霖開會討論善後,許多人要求把追隨郭松齡倒戈的將校一律處死。唯張作相力排眾議,分析利弊,反對再自殘骨肉。張作霖最終採納了張作相的意見,為後來的東北軍保留了一批重要軍事骨幹。

歷史往事都在漸漸遠去,至於郭松齡倒戈反叛的是非對錯,歷史自有定論。儘管看法有爭論,罵的、恨的、惋惜的、讚頌的都有,那也是所站角度的不同因而得出的結論有別而已。

相關焦點

  • 張作霖有7位結拜兄弟,他們的結局如何?
    張作霖有7位結拜兄弟,他們分別是大哥馬龍潭、二哥吳俊升、三哥馮德麟、四哥湯玉麟、五哥張景惠、六哥孫烈臣和八弟張作相,在這幾位兄弟中,按年齡,張作霖排行老七。1907年,他們磕頭結拜,之後,他們8位有過合作、有過反目、也有過爭執和重歸於好,21年後,也就是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剩下的幾位兄弟結局更是大不相同。
  • 張作霖結拜兄弟生死之交的湯玉麟,抗戰中卻成了著名的長腿將軍
    湯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閣臣,綽號二虎(一說「大虎」,在張學良和王化一的相關回憶史料中均稱其綽號為「湯大虎」,奉系軍閥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其中張作霖排行老七,湯玉麟排行老二,那麼張作霖的喊他二哥),奉天(今遼寧)義縣人。湯玉麟為中國國民黨熱河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熱河省主席。
  • 吳俊升:與張作霖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鐵兄弟,從不含糊的吳大舌頭
    在駐兵鄭家屯(今吉林雙遼)剿匪期間,吳俊升與奉天前路巡防營統領張作霖相識並交好。剿匪結束後,吳俊升與馬龍潭、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等人結拜為生死兄弟,吳俊升排行第二。「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八個結拜兄弟,就是後來叱吒東北的奉軍大佬。
  • 張作霖被命喪皇姑屯後,七個拜把子兄弟的結局如何?
    張作霖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子,到割據一方的「東北王」。一方面是張作霖頗具經濟頭腦,自打剿匪賺得第一桶金後,開始在東北佔土地,自辦商號、銀號,還廣泛投資企業、銀行,一度讓其資產達到5千萬,甚至有說是9千萬的,長期佔據了民國軍閥「富豪榜」首位,看看奉軍裝備精良,便知道所言非虛。其次,張作霖靠著結拜,迅速與一起起家的兄弟,結成利益共同體,撐起日益擴大的「場面」。
  • 皇姑屯事件後,張作霖的7個把兄弟結局如何?只有老五做了漢奸!
    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張作霖能成為東北王,乃至後來的北洋政府大元帥,離不開一眾老哥們老兄弟的支持。張作霖一生結交了不少朋友兄弟,最讓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七位結拜兄弟:老大馬龍潭、老二吳俊升、老三馮德麟、老四湯玉麟、老五張景惠、老六孫烈臣,老八張作相,張作霖本人排行老七。張作霖雖不是老大,但他是8位兄弟中最有本事的一個,在他發跡後,除馬龍潭和馮德麟,其餘幾人都在張作霖的帳下做事。早在皇姑屯事件前,老六孫烈臣就因病去世了。
  • 民國時期,張作霖的五虎上將都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提起張作霖,大家都知道他是「東北王」,北洋政府的最後掌權者,但鮮有人知的是,張作霖帳下除了有「文官王永江、武將楊宇霆」以及數位結拜兄弟的鼎力相助之外,他還有「五虎將」幫他打天下,而這五人的品行、性情也各有千秋,有的文武雙全、不拘小節,也有的機敏狡詐、城府頗深,甚至還有粗魯放縱、無規矩準則之輩,
  • 張作霖去世後,7個結拜兄弟結局如何?有一人背叛了民族大義!
    張作霖去世後,7個結拜兄弟結局如何?有一人背叛了民族大義! 張作霖去世後,7個結拜兄弟結局如何?有一人背叛了民族大義! 最近工作清閒,小編在家也惡補了一些之前因為生活繁忙而沒有看成的電視劇,其中最感興趣的電視劇便是文章主演的少帥。
  • 張作霖一共有7結義兄弟,他們最終的結局都如何?僅一位被唾棄
    張作霖是一位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人,喜歡結拜兄弟。這也許是受《三國演義》或《水滸傳》的影響吧。但不得不說,拜把兄弟這種方式,在過去的確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起碼適合於綠林江湖。但同時這種以結義兄弟為形式組成的團隊,也是很脆弱的。所謂利益面前無父子,就更何毫無血緣關係的把兄弟了,下面咱就說下除張作霖外,其餘的那7位!
  • 他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但每次去見張作霖,袖中都要藏一支手槍
    比起張作霖來,馮德麟出道要早得多。17歲時,他便投身海城鄉勇、綠林,經過多年的打拼,馮德麟以「團夥大、佔地廣、講義氣」聞名遼西和遼南,各地百姓都稱其為「團總」。張作霖最初與馮德麟交往時,對他充滿了崇敬之情。
  • 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他被炸死以後,他的兄弟們結局都怎麼樣了
    因此日軍惱羞成怒,在皇姑屯一帶提前埋伏,在道路上埋下炸彈,張作霖不幸被炸,被抬回大帥府以後就不治而亡。要說張作霖的一生,可謂是歷經坎坷,才成為一代梟雄奉軍首領,在這期間,他結識了不少的兄弟,分別與吳俊升、馬龍潭、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孫烈臣和張景惠7人結尾拜把子兄弟。
  • 東北王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投靠日本人當上「總理」,結局如何?
    「東北王」張作霖大家都聽說過吧?此人出身綠林,而那個年代流行結拜,尤其是綠林人士,為了方便行走江湖,都愛互相結拜。而張作霖又是一個情商極高的人,所以結拜兄弟也不少。說到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很多人都會想到遼西巨匪杜立三。
  • 張作霖的7個結拜兄弟結局:有英雄有漢奸,但無一人背叛兄弟情
    古語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中國近代軍閥割據時期,有個東北王叫張作霖,他的一生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除了他的6位姨太太之外,還有他的7個結拜兄弟,分別是: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他在兄弟八人中排行老七,雖然這7個兄弟中有英雄有漢奸,但是他們都始終信守當初結拜時的承諾,無一人背叛兄弟情。
  • 步步為營,看張作霖是如何奪取拜把子兄弟,老上級馮德麟兵權的?
    實力大漲的張作霖,也在1907年,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等8人結拜為盟兄弟,張作霖排行老七。辛亥革命以後,張作霖已經統帥15個營的兵力了,此時張作霖的實力已經快與馮德麟平起平坐了。
  • 本能成為「託孤大臣」,郭松齡最後為什麼要選擇反奉?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差點要了張作霖老命的郭松齡。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之後,奉軍內部逐漸形成了三個派系,分別是「老派」,「士官派」和「陸大派」。老派是奉軍中的實力派,絕大多數都是和張作霖一起出道的結拜兄弟,成員有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孫烈臣、吳俊升,這些人在奉軍中都擔任軍政要職。
  • 奉系軍閥張作霖由盛轉衰的分水嶺-郭松齡反奉
    系內部分成2派,一派是跟著張作霖創業的老哥們,張作相、吳俊升等人。這些大都出身草莽,文化不高,不可能完成對奉軍的改造。另外一派是新派,但是新派內部也不和睦,留學過日本的軍官和東北講武堂的軍官時常發生矛盾。其中留過洋的學生以楊宇霆為代表人物,講武堂的核心人物則是郭松齡,郭松齡的背後支持者為張學良。
  • 郭松齡吃張作霖的飯,砸奉軍的鍋!奉軍:不跟他這麼幹!
    部隊也都認同吃的是老張家的飯,要忠於老張家。當時的奉軍只要給好處,就願意給老張家賣命!奉軍都知道張作霖厚道,大帥辦事豪爽,弟兄們該得的大帥從不吝嗇!而且大帥對弟兄們厚道那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大帥歷來如此!再加上奉軍獨居關外,從辛亥革命開始,就十分穩定!
  • 張作霖麾下第一猛將,被郭松齡悶死棺中,棺內木板遍布爪痕
    張作霖帳下有五員大將號稱他的五虎將,分別是韓麟春、李景林、 張宗昌、郭松齡、姜登選。5個人5種性格,韓麟春有智謀,而不拘小節;李景林多才藝而好說大話;張宗昌粗魯放縱,無規矩準則;郭松齡機敏狡詐,心胸狹小;姜登選豪爽隨和,重義輕利。但五虎將中,只有郭松齡與姜登選心懷家國,有大局。
  • 張作霖為啥能鎮住楊宇霆?郭松齡死後,張作霖一個「燒」字真高明
    楊宇霆為人詭計多端,這一點連張作霖都佩服,他曾說: 吳指的是吳俊生,張是張作霖,楊常則是楊宇霆和常萌槐。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在皇姑屯事件中喪命的吳俊生和張作霖,還有在1929年被殺的楊宇霆和常萌槐。
  • 東北王張作霖的五大悍將,除了郭松齡外,最後一位讓世人唾棄
    再近代史中,張作霖是當時最厲害的軍閥了,歷史上對張作霖的評價還是很有爭議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張作霖一定是有本事的一位,個人能力強大不說,他的手下也很厲害,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張作霖手下的幾位悍將。我們首先說的這位虎將就是姜登選,這個人是日本陸軍院的高材生,從日本回來後一直跟著孫中山,到了1922年的時候,姜登選轉到了張作霖的門下,還直接被任命為第四方面軍的團長,不過後來因為組織郭松齡逃亡,被別人殺害,死時候45歲。
  • 郭松齡不願為虎作倀,率軍圍攻張作霖,卻成了張學良一生的遺憾
    交戰的雙方同用了張學良的旗號,在這場戰爭打響時,張學良本人正在巨流河東岸進行布防工作,連他也沒想到一河之隔的對岸,以他名號造反的人是他的授業恩師,郭松齡。郭松齡出生於1883年,是遼寧瀋陽市人,據說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他出生時剛好是中國受列強凌辱的時代,當時的東北地區首當其衝,日俄兩國多次將戰火引申到此,明目張胆地瓜分中國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