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職業多如牛毛,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多不勝數。就拿「九流」來說,有「上九流」、「下九流」、「中九流」,卻有一個神秘的職業「賒刀人」,一連跨了上、中、下三流。
159年前的「賒刀人」
根據《申報》記載:鹹豐辛西年間,即清朝鹹豐皇帝在位第11年,公元1861年,在浙江奉化有人載了一船的廚刀在岸邊擺攤,刀不是用來賣的,是用來賒的。攤主說了一句話:今日米貴,每升至八十文,待降至十八文再來收錢。
這就是「賒刀人」,非常神秘和特殊的職業,把廚刀賒給別人,約定一個條件,或者是對未來做出預言,一旦條件成立或者預言成真,將會以10倍的價格來收帳。這一職業其實不局限於「廚刀」,還有其它的鍋飯瓢盆。
「賒刀人」的職業很古老,據說可以追溯到宋朝,他們自稱是鬼谷子的傳人,獨特的交易方式被稱為「卜賣」,約定的條件、預言被稱為「讖語」。因為是封建社會,信息閉塞,加之民間信仰,所以很多人就抱著好奇的心態「賒刀」。
賒刀人一語成箴
鹹豐辛酉年「賒刀人」的預言最後是成真了,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光緒小皇帝登基以後,大米的價格跌到了每升18文,可是當年的「賒刀人」已經不知所蹤,也沒有去浙江奉化收帳。
鹹豐辛酉年的「預言」之所以成真,很有可能是「賒刀人」打了個信息差。光緒初年米價下跌,實際上就是缺米了,錢貶值了;原因是光緒初年,公元1875年,丁戊奇荒,糧食不夠,據說受災人數達到千萬人。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比如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賒刀人」就做出了這樣的預言:「羊過千,牛過萬,玉米以一斤一塊錢。」以當時的物價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白白將刀具賒了出去,「賒刀人」的行為是很「愚蠢」的。
反觀現在,一隻羊的價格的確是過千元,牛的價格更不用說,「某師傅一年只殺一頭牛」,有很多的預言都已成真。而數十年過去了,那些賒刀人卻不見了蹤影,很多人都很疑惑,他們究竟是什麼來頭?
賒刀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從時間上來看,這群「賒刀人」是商人,發源於宋朝。宋朝雖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羸弱的王朝,偏安東南,算不得正統,但是文化和經濟卻是第一,憑藉著這兩點,不是正統也是正統,日本人就很推崇宋朝。
當時的商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商業區和居住區沒有明顯的界限,白天、晚上都可以做生意,這樣的商業環境自然會催生出「賒刀人」這樣聰明的商人。
賒刀人經常「走江湖」,見多識廣,自然懂得「包裝」自己,推銷商品,弄出一套鬼谷子的說辭,是「營銷大師」。從這些「賒刀人」的預言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從價格入手,對於市場規律和市場信息的捕捉是敏銳的。而有關於「賒刀人」的流傳,你是否還有別的故事,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