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上海翱捷科技完成股改更名「翱捷股份」;晶合集成N2廠即將迎來開工建設
1.完成股改,上海翱捷科技更名「翱捷股份」;
2.晶合集成N2廠即將迎來開工建設,40納米工藝技術拉開帷幕;
3.砷化鎵射頻出貨客戶累計近100家 三安集成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80%;
4.春秋電子淨利潤同比暴增431.62%,攜手華勤通訊搶灘國產化替代;
5.虹軟科技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3.72%,確立「1+2+N」業務發展戰略;
6.奕斯偉計劃在成都投建封裝系統集成電路基地項目,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1.完成股改,上海翱捷科技更名「翱捷股份」;
集微網消息,8月17日,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完成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工商登記,並自此更名為「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翱捷股份」)。
翱捷股份(ASR)是專注於移動智能通訊終端SoC、物聯網、衛星導航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片平臺型公司,公司具備完整、強大的移動智能終端晶片和物聯網晶片的研發與產業化能力,產品線覆蓋2G、3G、4G、5G以及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準,提供完善系統晶片SoC解決方案。
今年4月,翱捷股份宣布完成股改前最後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超1.19億美元,資金已全部到帳,投後估值已超過16億美元。(校對/諾離)
2.晶合集成N2廠即將迎來開工建設,40納米工藝技術拉開帷幕;
集微網消息,位於合肥的晶合集成N2廠即將迎來開工建設。
圖片來源:晶合集成
據其官方消息,N2廠將於今年三、四季度完成可行性研究和立項等籌備工作。至2021年四季度,N2廠將完成無塵室建設和生產機臺入駐,同時步入量產階段。
隨著N1廠的月產能將於2021年達到4.5萬片,N2廠投入使用後月產能預計可在2024年達到4萬片滿產規模,屆時晶合總產能將跨至8.5萬片/月。
除此之外,N2廠的開工建設也拉開了晶合啟動40納米工藝技術的開發帷幕。
此前合肥在線報導,晶合集成是安徽省內首個超百億級的集成電路項目。同時,晶合集成項目也是安徽省首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讓安徽實現了高端集成電路核心製造「零的突破」。
2019年12月,晶合集成月投片量已達2萬片。晶合集成的市場本土化已經邁出第一步。在晶合集成公布的一季度報表顯示,晶合集成Q1產能規模提升10%,每月從2萬片增至2.2萬片。(校對/若冰)
3.砷化鎵射頻出貨客戶累計近100家 三安集成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80%;
集微網消息 8月18日,三安光電發布半年度報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35.68億元,同比增長5.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35億元,同比下降28.11%。
三安光電經過十幾年的深耕細作,產品類型已涵蓋汽車照明、Mini LED、Micro LED、高光效、紫外、紅外、植物照明等的應用,營銷網絡遍布全球,與三星、科銳、格力電器、美的集團、TCL等國內外下遊大廠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在高端LED產品方面,三安光電Mini LED、Micro LED晶片已實現批量供貨三星,成為其首要供應商並籤署供貨協議;與TCL華星成立聯合實驗室推進Micro LED的市場化進程。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消費者對消毒殺菌的意識大幅提升,紫外UV LED需求呈爆發式的增長,產能明顯不足。為應對高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三安光電加快全資子公司泉州三安半導體步伐,正逐步釋放產能;湖北三安Mini/Micro顯示產業化項目基礎建設順利推進。
另外,三安光電全資子公司三安集成銷售出貨大幅增長,實現銷售收入3.75億元,同比增長680.48%。砷化鎵射頻出貨客戶累計將近100家、氮化鎵射頻產品重要客戶產能正逐步爬坡;電力電子產品客戶累計超過60家,27種產品已進入批量量產階段;光通訊業務除擴大現有中低速PD/MPD產品的市場領先份額外,高端產品10G APD/25G PD、VCSEL和DFB發射端產品均已在行業重要客戶處驗證通過,進入批量試產階段;濾波器產品開發性能優越,產線持續擴充及備貨中。
三安光電披露,三安集成產品的行業認可度及產能顯著提高,在廣闊市場空間與國產替代需求下,公司在長沙設立子公司湖南三安從事碳化矽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項目正處於建設階段。(校對/Lee)
4.春秋電子淨利潤同比暴增431.62%,攜手華勤通訊搶灘國產化替代;
集微網消息,8月18日晚間,春秋電子發布2020年半年度財報,財報指出,公司營收為13.59億元,同比增長70.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431.62%。
春秋電子表示,營業收入增加系下遊市場需求穩定,為公司銷售規模的增長提供有力保障,公司深耕細分市場、與核心客戶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收入及市場份額的增長。
春秋電子作為筆記本電腦結構件模組及相關精密模具從設計、模具製造到結構件模組生產的一站式服務廠家,今年突發的疫情促進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筆記本電腦作為終端應用端迎來了需求的大幅增長,春秋電子在筆記本電腦行業的復甦中受益明顯。
報告期內,春秋電子利用筆記本電腦需求復甦期,繼續完善和加強在筆記本結構件領域的領先優勢,加大對金屬材質的結構件的研發及投入,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和可轉債募投項目解除產能瓶頸問題,進一步增加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搶灘國產化替代,探索汽車電子領域,打造新的盈利增長點,為公司營收增長夯實基礎。
中報披露,為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春秋電子繼續強化筆記本金屬結構件業務,加大與客戶在高端筆記本結構件領域的業務合作。2020年4月14日,春秋電子成功發行了2.4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該部分募集資金用於年產3000萬件消費電子精密金屬構件生產線及200套精密模具智能產線項目(一期)和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春秋電子攜手華勤通訊,將搶灘國產化替代。2020年6月,公司與華勤全資子公司上海摩勤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籤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南昌春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將有利於春秋電子搶灘國產化替代,在國產筆記本電腦中搶佔一定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公司在筆記本電腦結構件領域的市場佔有率。
同時,春秋電子與馬鞍山市恆精金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增資協議》,此次入股恆精材料科技,是春秋電子布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方式之一,有利於公司打入汽車零部件領域,為未來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打下基礎,符合公司長期發展需要,對公司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校對/Jack)
5.虹軟科技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3.72%,確立「1+2+N」業務發展戰略;
集微網消息,8月18日,虹軟科技發布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607.14萬元,同比增長14.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844.81萬元,同比增長23.72%。
對於公司業績的增長,虹軟科技表示,這主要原因為:(1)智能駕駛業務快速發展,智能駕駛及其他IoT智能設備視覺解決方案本期實現營業收入3,622.1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510.77萬元、增長31.52倍;(2)虹軟科技本期對聯營企業登虹科技確認的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為-115.62萬元,而上年同期為-1,445.28萬元,投資損失大幅減少;(3)虹軟科技利用閒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取得的銀行理財收益2,353.79萬元,上年同期無該部分收益。
此外,虹軟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下降 33.96%,主要系公司增加研發人員、持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所致。據悉,虹軟科技上半年研發投入10,934.17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4.59%,同比增長17.36%。
虹軟科技表示,面對國內外經營環境的不利影響,公司調整優化管理體系,並確立了「1+2+N」的業務發展戰略,繼續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加速推進智能駕駛業務,發力光學屏下指紋等屏下相關光電解決方案。
值得提及的是,智慧型手機業務上,虹軟科技除對多場景下的圖像質量解決方案、智能超像素解決方案、智能全景拍攝解決方案進行升級,並繼續將單、雙攝的核心技術向多攝、深攝進行移植、優化和擴展之外,還針對智能暗光人像解決方案和智能人像細節增強方案進行研發。同時布局了超薄光學屏下指紋,未來將藉助積累的算法優勢,加快超薄光學屏下指紋方案的落地,並創新性地開發出與現有市場產品採取完全不同技術路線的屏下 ALS 晶片解決方案,以突破現有屏下 ALS 目前所面臨的感知困局;智能駕駛業務方面,因疫情積壓的上半年的車載視覺解決方案需求,預計可以在下半年隨著疫情緩解持續釋放,推動公司產品和業務提升。(校對/Jack)
6.奕斯偉計劃在成都投建封裝系統集成電路基地項目,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集微網消息,8月17日,成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鳳朝會見王東升一行,就新合作進行會談。
圖片來源:蓉城政事
據蓉城政事消息,王東升介紹說,奕斯偉主要布局晶片與方案、矽材料、先進封測三大業務板塊,產品應用於顯示器件、人工智慧、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他表示,成都是公司核心布局的城市,目前計劃在蓉規劃投建一個封裝系統集成電路基地項目,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王鳳朝表示,成都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既處在中國經濟「第四極」的核心位置,也有著豐富的科教和勞動力資源,有能力承接從研發轉化到生產的全產業鏈條。其中,奕斯偉科技集團所屬的電子信息產業,正是成都著力打造的「5+5+1」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校對/若冰)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