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飛狗跳,原來是鎮政府有了打狗抓雞隊
文/洪巧俊
這場突來的新冠病毒,其實對於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是最好的「檢測試劑盒」,有了它,檢測出了人間炎涼,世間百態。
今天巧哥講的是雞飛狗跳之事。
這種事,在農村呆過的50後、60後,一定記憶猶新。那時叫「割資本主義尾巴」,你家多養了幾隻雞幾隻鴨,都會被人抓去,打狗也是有的,至於被他們抓走的雞鴨等家禽去哪兒了,只有他們這些人自己知道。
歲月流逝,半個世紀過去了,沒想到這種雞飛狗跳之事依然還在發生,而且是發生在全民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東源縣發布家畜家禽圈養管理通告,要求對轄區內禽畜實行圈養,禁止隨意放養,同時還將組織巡查隊,發現違反規定放養家畜家禽的,「一律視為無主畜禽」有權組織捕殺。
一份內部下發的通知顯示,該縣下轄的錫場鎮還成立了打狗隊抓雞隊。錫場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這樣做是防疫需要,同時也能改善人居環境,目前打狗抓雞隊的名稱已經調整,改叫圈養工作領導小組。
看完這個打狗抓雞隊通告,地球人都笑了。
隊長是錫場鎮黨委副書記,副隊長是鎮武裝部長,成員有派出所長、農辦主任、黨政辦主任、經濟辦主任、還有扶貧、林業、社會事務辦負責人等。
在鄉鎮工作過的人都知道這個打狗抓雞隊的名單含義,黨委副書記就不說了,鎮武裝部長是分管什麼的?民兵。派出所長是幹什麼的?不用我說,你自然懂的。
其他成員看看名稱就知道,至於扶貧辦負責人參加這個隊,巧哥就更不理解,難道是貧困戶的狗被打了、雞被抓了,鎮政府要主動給他們補錢?還是貧困戶的狗不打、雞不抓?專門網開一面?
不過仔細想想,在一些只會野蠻執法欺負老百姓的鄉鎮,這樣的好事似乎不可能發生。
疫情防控要注意哪些環節,這些政府人員應該知道,各類文件早有明文規定。
雖然各地實際情況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制訂些具有針對性的舉措,但要合法合規。
比如一家人在家打麻將,執法人員衝進去野蠻砸麻將桌,還讓人馱著麻將桌遊街,不戴口罩者被罰跪,甚至被捆在柱子上示眾等等,這些做法既違法又喪失人性。
看著這些野蠻行徑,總讓人心裡不寒而慄,有穿越時空之感,似乎一夜之間又回到了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
重視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改善人居環境這沒錯,但「一刀切」禁止放養家畜家禽,且「對發現違反規定放養家畜家禽的,一律視為無主畜禽,巡查隊有權組織捕殺處理」,這種做法不僅與科學防控要求相背離,也和現代治理格格不入。
政府人員必須清楚地知道,村民隨意放養的家禽,也屬於村民私人財產,權力不能任性,你們沒有權力隨意以「無主畜禽」進行捕殺。
一個地方的家畜家禽圈養方式,往往是常年形成的習慣,這就不能武斷地來,過急地幹,只能循序漸進,應規定適當的時間,是半年還是一年,這個應由村民代表大會來決定。
忽視了社會習慣轉變的複雜性和過程性,而操之過急,都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影響鄉村的穩定與和諧。
儘管當地聲明「打狗隊抓雞隊」已經改叫為圈養工作領導小組,但如果只是名稱改,思路不改,方法不改,還是「一刀切」禁止放養家畜家禽,還是隨意「捕殺」,雞飛狗跳依然,老百姓的怨言和質疑必然存在。
這段時間社會的「承壓」能力本來就脆弱,老百姓已經承受了來自生存和生活的極大挑戰,如果還這樣折騰,弄得鄉村雞飛狗跳,人畜不寧,這無異於在人們繃緊的神經裡再撕扯一把,是火上澆油。
「仙凡元不遠,咫尺異炎涼」。只有感知百姓冷暖,與老百姓同享涼熱,才不會幹出砸麻將、罰跪、遊街、打狗抓雞這種出格的蠢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