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1960年生於河南開封。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91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在高校任美術系主任、副教授。作品曾獲全國美展提名獎並多次參加全國各大綜合展、單項展、雙年展、學術邀請展等,分別在北京、河南、廣東等地及泰國舉辦聯展和個展。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廣州畫院藝術顧問,研究生導師。
走進王永的筆墨世界
文/羅一平
「筆墨」是中國繪畫的核心內容,畫家的情思、意向、興趣、個性在創作中無不通過「筆墨」來呈現。就像每一位畫家最終恪守的那樣,王永也有自己的筆墨世界。他對筆墨有著痴迷的探索,這種探索表現為他在創作中注入的是自我特有的思想和情感,即通過筆墨的探索,進而追求中國繪畫精神之所在。
儘管在王永自己看來,他的筆墨世界還有很大的發揮餘地,但這並不是因為筆墨精神的匱乏,而是因為筆墨內蘊的更大潛力。一方面由於王永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與謙虛謹慎,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眼比手高,決定了王永在他的筆墨世界裡面始終洋溢著前瞻性的、高昂的激情與動力。
筆墨的碰撞與兼容
「筆墨」兩字,筆為先,用筆是關鍵。用筆,從技法上講指揮運過程中的勾、皴、點等手法。筆法是畫家創作的基礎,黃賓虹畢生實踐、研究傳統筆法,認為「用筆之法,從書法而來」,又說「自畫法失傳,古人用筆,存於篆隸」,故「作畫全在用筆上下功夫」。他還指出「作畫不求用筆,止謀局事烘染,終不成家」。古來大家十分講究用筆,通過筆法追求或渾厚老辣、或流暢秀逸等藝術境界。筆墨語言的有效表達,對於一般畫家而言,能達到有所領悟就已很不簡單;對如「高山墜石」之類更深層次的用筆效果,就專業畫家而言,也是需要刻苦磨鍊、孜孜以求才有可能達到的境界,所謂「曲高和寡」就是這個道理。王永於筆墨方面有著長期的修煉,對筆性有深層次的領悟,皴法以密集見長,但密中能發虛靈飄蕩之感。故我們在觀看他的作品時,能於那些繁而不亂、滿而不臃、密而不塞的筆墨結構中感受到南國溪山林木的蒼鬱、繁茂和溼潤。王永用筆講究以書法筆意入畫法,故其作品所繪物象既見物理、物情,也見筆法、筆趣,有書寫意趣。在今天這個重形式、重刻畫、少筆墨的時代,他的筆墨探索難能可貴。
《溪水竹陰》136×68cm 紙本設色 2015年
墨色的變化同樣是中國畫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毛筆蘸墨運行於宣紙之上,由於墨色的濃淡不同、水的多少不同、力的輕重不同,在宣紙上能呈現出不同的筆墨韻味。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把墨加以歸納,認為「運墨而五色具」。王永擅用墨,山水畫創作多以墨代色,力求墨色的單純、明快、渾厚、概括。王永還擅於用潑墨,潑得開,收得住,放中有收,收中顯放,墨的韻味從宣紙和墨色、水暈的交融之間流出來,是那樣的豐富和迷幻。他的墨法造就了其作品獨特的墨趣與墨韻。他的筆墨不是為筆墨而筆墨的虛寫,而是緊扣住描繪對象,用自我的筆墨語言寫出所繪對象的形神關係。在他的作品中,明顯的特徵就是借用北方畫家那種沉厚的積墨畫風,用詩意的語境把南方空氣溼潤、樹木茂盛、雲氣飛揚、流水潺潺的空濛意象表現得不僅清潤,而且更顯渾厚,通過雲煙的濃淡交融、真幻交疊、深淺相輔、虛實相生顯示出水墨的張力。這種水墨語言的表達不僅具有濃厚的現代感,更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率真體驗與感受。
筆墨的傳承與創新
在中國畫筆墨語言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筆墨當隨時代」是個重要的命題,它不僅指筆墨形式的更新和風格的替換,而且也指現代社會物質文明與現代思想價值觀念的確定和體現。
筆與墨的運用是一個結合體,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古人說「筆盡筆法,墨求墨氣」「氣韻俱盛,筆墨積微」。北宋韓拙在《山水純全集》裡說:「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這句話被千百年來的歷代畫家所證明。王永擅於「心造」,其畫有「尺幅有泰山河嶽之勢」「片紙富秋水長天之思」的意境,既體現著一種「師造化」與「得心源」的統一,也呈現出一種具有個性化風格特徵的筆墨技法。筆是中國畫的筋骨,墨是中國畫的血肉,缺一不可。王永將筆、墨相結合,在創作中將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融入觀察的對象之中。他的作品具有寫實性,直接表現自然的形態與意境,表現自然的精神。他的山水畫創作以自然為師,從南朝宗炳的「澄懷味象」到唐代畫家張彥遠的「物我兩忘,離形去智」、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直至明代王履的「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等美學命題,他都視為山水畫創作的方法論。在他的心目中,自然是「以其形跡示於人,行傳道釋疑解惑之能,不言而聲高,不文而彰著,與師無異,且有師所不為,師所不能為者」。正是這種「以自然為師」的藝術態度,讓他恪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準則,其自然觀意識在繪畫中不著痕跡地反映出來,給人一種置身於朦朧風光之中的感覺。
筆墨是歷代中國畫家超越自我,展示自己品格、意識、學養的綜合體。王永意靜心寧,處世淡泊,不與人爭。正是這種心性品格讓他的畫超然物外、清新自然。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王永不斷對筆墨的現代元素進行挖掘、學習、研究、創新。他的畫,虛實關係處理得非常好。歷來畫家都是以虛寫虛或者以虛寫實,王永卻以實寫虛,凸顯出山有情、雲有韻、水有靈、氣有神。他的畫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學習傳統但不死守,敢於突破和創新,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藝術境界。這種純筆墨的畫面在單純中顯示出豐富,別具匠心。「畫為心跡,言為心聲」,王永的畫藉助筆墨這一有效載體,記錄歷史,感悟人生,不外在,不緊張,有氣勢,畫得輕鬆自然,淡雅素靜。在寫實的大情調下,他並沒有讓觀者走進真山真水。也許真山真水只是他心中的一個影子,他渴望我們走進他的筆墨世界,走進他的情感世界,讓我們在他的畫中可觀、可遊、可玩、可行,找尋到一種遠離都市的玩味。
在王永的作品裡,在傳統的含蓄、柔美的氛圍中,始終帶有現代的生活情調的影子。這種情調的捕捉,既體現在對畫面大勢的取捨上,也體現在對具體形象的刻畫和細節的處理上,從而使其作品獨樹一幟,遠離當今中國畫陳陳相因、千人一面、大同小異的局面。
《春泉鳴壑》136×68cm 紙本設色 2015年
《山裡有家》136×68cm 紙本設色 2015年
微信號:MSQX_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