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王永說,走到現在,他越來越能夠理解小時候反覆背誦的那句,「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他希望等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問起自己曾做過什麼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候,他可以坦然告訴孩子,自己曾經給這個社會創造過價值。
辭職創業的留美博士
2012年,在博士畢業留校任教一年後,王永選擇了自己創業,成立了鄭州埃文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文科技」)。
在創辦埃文科技前,王永心裡一直有個教師夢,碩士研究生畢業回國後,出於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和對本科學校培育之情的回報,他選擇了留校任教,教授計算機相關課程。三年後,為了能夠在學術層面再上一層樓,王永決定辭職,繼續讀博深造。
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王永獲得了公派美國留學的機會,在美國讀書期間,他成為了首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網際網路頂級會議NSDI發表論文的中國大陸學者,前後共發表了八篇引發業界矚目的學術論文,同時也申請了美國、歐洲專利,也正是在撰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王永開始研究IP位址精準定位技術,創業的種子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生根發芽。
「讀完書回來後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覺得應該把自己這麼多年學到的東西轉換出來,學到的技能充分地應用起來,來更快地實現自我價值。另外,相比一堂課45分鐘教授60位學生而言,做網際網路軟體的話受眾面會廣很多,而且我當時的狀態是,只要想到會有很多人使用自己做的軟體就會很開心,也更有成就感,所以就從高校離職,開始自己創業了。」王永回憶道。
8年攻堅,實現IP定位技術飛躍發展
考慮到自己做的網際網路產品面向的是企業用戶,當地的網際網路大環境對自身影響並不大,再加上初創階段必須儘可能降低創業成本,王永最終選擇回到家鄉鄭州進行創業。2012年8月,埃文科技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經走過了8年的風雨徵程。
8年間,埃文科技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把項目從實驗室搬到商業環境中。高校裡的發明證明了這件事走得通,但並不代表產品可以量產。王永帶領自己的團隊用了兩年時間,經過一次次的返工和審視,把IP定位技術從最初寫論文時期的 24 小時能夠定位一個IP,逐漸縮短到2個小時,20分鐘,10分鐘,3分鐘,1分鐘,直至軟體實現了一秒鐘精準定位幾百個IP,能夠充分滿足查詢和使用需求後,產品才開始真正投入市場。
第二階段,團隊擴充。產品做出來後,王永開始考慮第二個問題:怎麼樣進一步擴充團隊並完成銷售領域從0到1的轉化。2015年,鄭州的創新創業氛圍越來越濃厚,埃文科技也接觸了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並積極地參與路演、介紹項目,拿到融資後,對團隊進行了一次人才體系擴充,為公司今天的發展在人員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第三階段,接受來自市場的初步檢驗。從2018年底到現在,埃文科技的用戶量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目前已成功突破200家,IP位址精準定位能力也已成功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裡程碑式進展」。
在市場層面接受了一定程度的磨鍊之後,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進一步擴張規模和擴大戰果。據王永介紹,埃文科技目前主要做的是政府項目,如何在政府戰場中擴大自己的戰果面,能夠可複製性地在其他省份、地區投放產品,增加影響力,是公司在市場層面接下來的規劃。
除此之外,考慮到政府採購的上限以及公司需要再提升一個量級的發展規劃,埃文科技必須實現產品從政府用戶到商業用戶的轉變。「拿目前已經非常成熟的IP定位技術來說,在協助政府抓捕網絡逃犯及各種犯罪人員的同時,是不是也可以應用到商業場景中去?比如防詐騙、做精準的廣告投放和信息推送等,這是我們最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王永仔細分析道。
為了更好地實現接下來的發展規劃,王永也做了一系列部署來不斷優化、完善服務,主要從三個層面來推進:
一是產品層面。為了讓產品更加貼近行業的共性需求和用戶的真實需求,他們會與同行業的多個用戶反覆進行對接,甚至讓用戶免費使用產品,以打磨提煉真實的用戶需求,從客戶反饋的邏輯關係和因果關係中判斷其真實需求和共性需求。
二是產業鏈層面。雖然小微企業做的是點,不是面或體,但王永表示埃文科技首先會想辦法做成一條線,或者一條線上的某個線段,然後在這條線段上做延伸,採取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方式,實現線的整體性。
三是人員儲備層面。埃文科技一直在積極地進行人員布局和人員儲備,為後面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做準備,例如市場層面的人才引入,合作夥伴、分銷商的招募等,以打開銷售渠道網,為2020年第一季度招募代理和分銷商打基礎。
保持核心優勢,做有意義之事
8年攻堅,8年「抗戰」,在王永的帶領下,埃文科技已成功將IP地理定位系統的準確度提高為過去的50倍,並實現了實時定位,也一併研發出了網絡空間地圖系列產品。在此過程中,埃文科技也得以沉澱出了自身的核心優勢。
第一是團隊優勢。對產品、市場、用戶需求認知的沉澱是依靠團隊的穩定性為基石的,頻繁的人員變動會造成核心技術無法沉澱,而技術只有經過不斷地沉澱才會越來越好。王永坦言,埃文科技已入職8年的首批同事,加上已入職4年的第二批補充團隊,是公司的核心優勢和最大財富。
第二是技術優勢。通過8年的發展和沉澱,埃文科技具備的技術水準早已在同類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要想讓產品走出河南邁向全國市場,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技術實力做支撐,在拓展市場過程中,用戶口碑為埃文科技產品的進一步傳播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這也是過硬的技術實力所帶來的自然結果。
第三是數據積累優勢。數據公司想要做大做強,除了技術層面很好的算法、模型之外,數據也非常重要。在尚未出現「大數據熱」的時候,埃文科技已經開始做相關的數據積累了,截至目前,已經具備很龐大的數據積累量。鑑於數據的不可追溯性,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數據記錄,就成為了埃文科技獨有的一項寶貴財富。
採訪最後,王永也談到了關於埃文科技未來的發展預期,「如果只是想有份工作,對我而言並沒有太大意義。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當中,轉化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樣的成就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所以,我也並不會只滿足於當前的利潤,將來更想把公司一步步做到股權化。」
王永希望在自己45歲之前讓公司走上科創板,他也希望在公司資本化、股權化的過程中,能夠讓每一位同事都能有一個很好的回報,埃文科技也可以不斷放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一併放大團隊的責任感,他認為這才是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最好實現。祝福他。
採編|曹星潔
校對|侯凱 侯洋航
排版|曹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