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恐龍蛋,可能是顆「軟蛋」

2020-12-23 騰訊網

一直以來,恐龍蛋被認為與現代鳥類的蛋類似,擁有鈣化的堅硬外殼。然而,本周《自然》的研究卻發現,有些恐龍蛋是軟殼的

傳統假說認為,所有恐龍的共同祖先產下的都是硬殼蛋,這個特點被多數恐龍繼承,並歷經億年延續至如今的鳥類之中。硬殼蛋更能抵禦環境壓力,有利於物種存活;但由於軟殼蛋的化石十分罕見,軟殼蛋何時被硬殼蛋所取代,至今仍沒有定論

1995年在蒙古發現的原角龍屬的蛋和胚胎化石 | 參考資料[1]

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兩種來自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蛋,它們分別屬於原角龍屬(Protoceratops)和鼠龍屬(Mussaurus)。通過組織學方法和光譜分析,研究者測定了化石蛋殼的結構和成分,發現這兩種恐龍蛋都沒有鈣化的硬殼,僅有由蛋白質構成的柔軟外殼,類似烏龜和蜥蜴所產的蛋。

鼠龍的蛋化石 | 參考資料[1]

結合以前的研究,他們利用統計學方法推測,認為恐龍們的共同祖先所產的也是軟殼蛋,硬殼蛋是在恐龍後來的演化過程中才出現的。而且,硬殼蛋並非單一起源,而是在不同類群的恐龍中分別獨立演化產生的。古老的恐龍產下了難以保存的軟殼蛋,這也解釋了為何古老恐龍蛋的化石十分少見。

另外,同期《自然》的另一篇研究則分析了另一顆軟殼蛋,它可能來自與恐龍擁有共同祖先的巨型水生爬行動物,例如滄龍。

對這顆軟殼蛋的藝術復原圖 | Francisco Hueichaleo

這是在南極洲發現的第一個蛋化石,它為橄欖球大小,體積僅次於已經滅絕的象鳥所產的蛋。這枚蛋同樣缺少鈣化硬殼,只有由蛋白質和一層薄薄的鈣化層所組成的軟殼,且有明顯的褶皺。

研究者將這顆蛋歸入新的分類Antarcticoolithus bradyi| 參考資料[2]

根據蛋殼的厚度與蛋的質量,研究者推測它來自巨型水生爬行動物。他們認為,這枚蛋的蛋殼缺乏氣孔結構的特點,可能與這類生物的卵僅需數小時即可孵化有關。

最近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科學研究?AI 開設了一個新欄目,每期推送一篇短小的論文解讀。來吧,我們一起在科學的路上走遠一步。

參考文獻

[1] MA Norell, J Wiemann, et al. The first dinosaur egg was soft. Natuer (2020).

[2] LJ Legendre, D Rubilar-Rogers, et al. A giant soft-shelled egg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ntarctica. Nature (2020).

作者:核桃苗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自然》:最早的恐龍蛋是枚「軟蛋」
    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古生物學· 最早的恐龍蛋是「軟蛋」
  • 南極發現史上最大「軟蛋」,大小僅次於象鳥蛋,或是史前滄龍留下
    一項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一顆「足球大小」在南極洲發現的神秘蛋化石,很有可能是屬於已滅絕的滄龍,結束了這顆化石近10年無身份的尷尬狀態。2011年,一組在南極洲進行研究的智利科學家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西側保存完好的化石豐富的洛佩茲德貝爾託達諾巖層挖出了一顆足球般大小的化石。
  • 恐龍蛋很脆弱,為什麼能夠形成化石?
    恐龍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幾個問題。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形成其實就是生物被埋葬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有的生物是死後被埋葬,而有的生物則是被「活埋」,比如現在發現的一些恐龍化石中就有兩種恐龍在一起撕咬的化石,這證明兩種恐龍是在戰鬥中被埋葬的。
  • 恐龍蛋李子苗品種特徵與恐龍蛋李子簡介
    杏李系列恐龍蛋李子可以說不是新品種杏李,早在10年前就有鄭果所引進推廣,但是當時由於管理不當恐龍蛋李子出現落果裂果現象比較嚴重,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一直到國外的恐龍蛋李子悄悄走入我國高端市場才引起了關注。
  • 陸良水果種出恐龍蛋
    陸良素有高原魚米之鄉的美譽,「蜜香梨」、「小黃梨」等水果品種聞名遐邇。今年
  • 恐龍蛋李子聽說過嗎今天詳細的來了解一下恐龍蛋李子的特點
    恐龍蛋李子品種介紹:恐龍蛋中李基因佔75%,杏基因佔25%.果實近圓形,形似富士蘋果。果頂圓平,果窪稍凹,縫合線淺,果實縱徑5.2-6.3cm。橫徑5.6-6.6cm。恐龍蛋李子優點:1:口感獨特:恐龍蛋李子口味酸甜爽口,汁多品質好,外形美觀獨特,賣相好。2:大果型:恐龍蛋李子平均果重3兩左右,屬於大果型,我們國內的恐龍蛋李子並不多,現在新疆地區有種植,如此的大果實李子在加上獨特的口感怎麼能沒好市場。
  • 堂堂七尺男兒,卻被叫軟蛋,15招避免成軟蛋
    「soft」(軟蛋)一詞,雖然不髒,但很傷。堂堂七尺男兒,卻被叫做軟蛋,觸及球員心理承受底線。軟蛋怎樣形成的,分為哪幾類,軟蛋給球隊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怎樣能避免成為一名軟蛋?下面我們就來細說一下軟蛋的「長短」。
  • 修個路也能挖到恐龍蛋,這座粵東北小城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
    「不僅裸露在巖層表面的化石很多,有的山頭每層都有,甚至隨便施工炸山就能發現。20米高的小山丘一炸開,發現了237枚。」黃東說,「哪怕在河源市恐龍博物館新館工地上,都發掘出一窩16枚恐龍蛋化石,至今還有3枚露在館牆邊的石壁上。」增長几近瘋狂。2004年11月,河源市博物館擁有恐龍蛋化石已達10008枚。
  • 南陽西峽恐龍蛋,昔日被用來壘豬圈,如今建成旅遊景點得到保護
    1993年,經專家考察認定,這些圓形石頭,是珍貴的恐龍蛋化石!如此大量的恐龍蛋化石群被發現,立刻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更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後來,私採濫挖現象被及時制止。西峽建立了中國西峽恐龍遺蹟園,保存和保護了區域內的恐龍蛋化石群。研究表明,6000多萬年前,有十多種不同類型的恐龍在這裡繁衍生息。
  • 小浪底驚現疑似卵狀化石,網友驚呼:恐龍蛋
    有多位網友驚呼稱:恐龍蛋。這些疑似動物蛋化石是什麼樣的石頭,在哪裡發現的,究竟是不是恐龍蛋化石?請大家先一睹這些石頭的芳容!要想知道這些石頭是不是恐龍蛋化石,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恐龍蛋化石。據資料記載,恐龍蛋化石是恐龍類動物所生下的能傳宗接代的生殖產物。
  • 1994年:我所經歷的「恐龍蛋化石」事件始末
    《湖北日報》1994年8月24日第五版的消息引人注目:《葛化附近發現類似恐龍蛋的化石》,消息是一名見習記者和一名通訊員合寫的。消息稱:筆者從省博物館了解到,在葛化附近發現了一些類似恐龍蛋的化石,專家們正在鑑定之中……那麼,這些類似恐龍蛋的東西是怎麼發現的呢?我們《葛化報》的美術編輯張少華是一名根雕愛好者。
  • 風靡世界的「恐龍蛋」!兼具杏香與李子甜,網友樂了:雜交的厲害
    走進水果店,我們會對一個水果感覺有點陌生,問營業員她說:這叫「恐龍蛋」。」哈見過杏子和李子,誰知道還有個「杏李」!它區別於杏子,又不同於李子,那有著「恐龍蛋」之稱的究竟有啥不同?拿起了一個,比桌球還大的個頭,掂手裡就知道水分滿滿,細緻的果皮上布滿恐龍蛋般的斑紋,新奇又別致,好吧,你成功引起了我的興趣!
  • 早期的恐龍和史前的海怪居然生的是「軟蛋」
    你可能也會猜到,軟殼蛋很難保存,所以在化石記錄中留存的很少。令人高興的是,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兩篇論文為研究軟殼蛋的進化提供了新的線索,這是由於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相當不同尋常的化石。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在世界各地發現了恐龍蛋。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只代表了三種類型 —— 獸腳類恐龍,包括現代鳥類,像鴨嘴龍這樣的高級鴨嘴龍,以及高級蜥腳類恐龍,長頸恐龍。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了數千具角龍骨骼殘骸,但幾乎沒有發現它們的蛋。那麼,為什麼它們的蛋沒有保存下來呢?我猜(我們最終通過這項研究證明)它們是軟殼的。」
  • 恐龍蛋最小僅2-3釐米(圖)
    恐龍蛋化石  恐龍的蛋大小不一,就像今天的鳥類的蛋那樣。已知最小的恐龍蛋僅2釐米-3釐米大,這顯然是很小的恐龍下的蛋。有些恐龍蛋大小如雞蛋,下這種蛋的恐龍個子要大一點。大多數恐龍蛋平均直徑在10釐米-20釐米之間,與鴕鳥蛋相近或比鴕鳥蛋大些。身長6米的慈母龍(一種鴨嘴龍)下的卵圓形的蛋長軸約20釐米。  據老資料,法國曾發現一枚長軸30。48釐米,短軸25。4釐米的恐龍蛋化石。這枚與籃球尺寸相近的化石蛋,一度曾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
  • 恐龍蛋李子苗肥水管理技術
    恐龍蛋李子苗定植前的準備:定植前2個月挖好寬、深為80釐米定植坑,山地果園株、行距為4米×3米。表土與10-20公斤腐熟有機肥(與磷肥充分發酵)+1公斤生石灰拌勻後回填並高出地面20釐米。#山東澤雨苗圃#品種;恐龍蛋李子苗 青脆李苗恐龍蛋李子苗肥水管理:基肥能夠較長時間供給李子樹多種營養,一般以遲效農家肥為主;追肥分為開花前、開花後、果實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以及果實生長後四個階段。
  • 櫻桃果、巧克力草莓、恐龍蛋…… 「花哨水果」背後藏著哪些秘密
    千禧聖女果、「恐龍蛋」、「釋迦」  「恐龍蛋」:其實是跟恐龍沒關係的「雜交李」  最近,一種又像李子又像杏的水果——「恐龍蛋」,因為別致的名字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嘗鮮購買。  揚子晚報記者看到,「恐龍蛋」多在進口水果櫃檯銷售,跟普通的油桃大小相似,顏色則是青中略帶著紅,捏一下有的略軟,有的則微硬。
  •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時間:2020-06-25 10: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 日本一個研究團隊23日,在日本西部發現新種恐龍蛋化石,長大約4.5釐米,寬2釐米,重大約10克,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
  • 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不過事實上,通過考古的化石研究顯示,發現的所有已知恐龍蛋都是硬殼的雞蛋,而且從這枚軟殼蛋的結構和大小來說,它的主人是恐龍的可能性也並不大,因為在68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上,生活在上面的恐龍它們都是「小體型」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它們產下這麼大的恐龍蛋。科學家推測,這個恐龍蛋或許是來自於一個遠古的海洋爬行動物,可能是蜥蜴,也可能是海蛇。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在這次河源之行中,我參觀了國家級「中國古代動物博物館恐龍蛋博物館」。豐富的化石展示讓我不僅對恐龍的真實存在毫不懷疑,而且對遠古時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的起源、進化、繁衍和滅絕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恐龍蛋博物館,又名河源恐龍博物館,位於河源市濱江大道旁。它看起來像是甦醒的種子。它位於桂峰山腳下,沿著山蜿蜒上升。它是對有900多年歷史的桂峰塔的補充。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第一隻恐龍蛋是軟殼蛋
    製版 阿金 生物學 Biology The first dinosaur egg was soft 第一隻恐龍蛋是軟殼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