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恐龍蛋被認為與現代鳥類的蛋類似,擁有鈣化的堅硬外殼。然而,本周《自然》的研究卻發現,有些恐龍蛋是軟殼的。
傳統假說認為,所有恐龍的共同祖先產下的都是硬殼蛋,這個特點被多數恐龍繼承,並歷經億年延續至如今的鳥類之中。硬殼蛋更能抵禦環境壓力,有利於物種存活;但由於軟殼蛋的化石十分罕見,軟殼蛋何時被硬殼蛋所取代,至今仍沒有定論。
1995年在蒙古發現的原角龍屬的蛋和胚胎化石 | 參考資料[1]
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兩種來自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蛋,它們分別屬於原角龍屬(Protoceratops)和鼠龍屬(Mussaurus)。通過組織學方法和光譜分析,研究者測定了化石蛋殼的結構和成分,發現這兩種恐龍蛋都沒有鈣化的硬殼,僅有由蛋白質構成的柔軟外殼,類似烏龜和蜥蜴所產的蛋。
鼠龍的蛋化石 | 參考資料[1]
結合以前的研究,他們利用統計學方法推測,認為恐龍們的共同祖先所產的也是軟殼蛋,硬殼蛋是在恐龍後來的演化過程中才出現的。而且,硬殼蛋並非單一起源,而是在不同類群的恐龍中分別獨立演化產生的。古老的恐龍產下了難以保存的軟殼蛋,這也解釋了為何古老恐龍蛋的化石十分少見。
另外,同期《自然》的另一篇研究則分析了另一顆軟殼蛋,它可能來自與恐龍擁有共同祖先的巨型水生爬行動物,例如滄龍。
對這顆軟殼蛋的藝術復原圖 | Francisco Hueichaleo
這是在南極洲發現的第一個蛋化石,它為橄欖球大小,體積僅次於已經滅絕的象鳥所產的蛋。這枚蛋同樣缺少鈣化硬殼,只有由蛋白質和一層薄薄的鈣化層所組成的軟殼,且有明顯的褶皺。
研究者將這顆蛋歸入新的分類Antarcticoolithus bradyi| 參考資料[2]
根據蛋殼的厚度與蛋的質量,研究者推測它來自巨型水生爬行動物。他們認為,這枚蛋的蛋殼缺乏氣孔結構的特點,可能與這類生物的卵僅需數小時即可孵化有關。
最近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科學研究?AI 開設了一個新欄目,每期推送一篇短小的論文解讀。來吧,我們一起在科學的路上走遠一步。
參考文獻
[1] MA Norell, J Wiemann, et al. The first dinosaur egg was soft. Natuer (2020).
[2] LJ Legendre, D Rubilar-Rogers, et al. A giant soft-shelled egg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ntarctica. Nature (2020).
作者:核桃苗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