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中國的西北,挨著山西內蒙,那個中國大陸上最小的省份:寧夏。
說起西北的美食,風頭總被山西的醋,陝西的面搶了去。就連我心中最代表家鄉美食形象的羊肉臊子麵,也好像成了陝西的專利了。
可是寧夏的羊肉臊子麵,有它自己不容替代的味道和特點。
重點就在寧夏的羊肉。寧夏這個地方,有半個省份都是鹽鹼地,只有銀川那一坨坨地方是水草肥美的莊稼地。坐著火車在寧夏的地界穿過,一片片白花花的鹽鹼就浮在黑色的土地表面。不用什麼農業知識,也知道糧食蔬菜是種不活的。這樣的土地上只能長一些帶刺的酸棗、緊緊巴著地的可憐野草。更不用說這樣的地方還缺少雨水,唉。寧夏有個地方,就乾脆叫做鹽池,可見鹽鹼有多重了。
可是這樣的地方卻適合養羊。羊不怕地上的草少。天一亮,羊倌就趕著羊出門了,有山的上山,沒山的上灘。羊也不幹別的,就低著頭一直吃,從早吃到晚,跑好大一片地,才能吃個飽。羊這樣努力吃進肚子裡的草,其實並不是多好的養料。這些草裡吸收了太多土壤裡的鹽鹼,想必不太好吃。所以晚上在圈裡,羊趴在地上還得反芻,真辛苦啊。
這樣的草不好吃,但是吃這樣草的羊肉卻好吃得不得了。我去過中國的南方北方、外國的南方北方,任何一個地方的羊肉都沒有我們寧夏的羊肉好吃。就連牛羊肉出名的內蒙古,也跟我們寧夏的羊肉差著一點。寧夏的羊肉,不羶不腥,用清水加鹽一燉,再加點青蘿蔔片,開鍋的時候只聞得到羊肉特有的香氣,一點雜味都沒有。吃的時候也只用蘸些醋,就鮮美可口。
最好的羊肉,一是沒羶氣,二是口感嫩,三是肉汁充足。南方的羊肉,羶氣太大。北方的羊肉,比如北京,肉汁就沒那麼充足。而內蒙的羊肉跟我們寧夏的羊肉就差在口感上。寧夏的肉嫩一些。
這種頂級的羊肉,一般都用來清燉。剩下的邊角料,才切成丁來煮麵。羊肉臊子麵又叫「另起湯」,其中的精髓就是澆頭和麵條分開來做,吃之前才澆湯在面上。
湯頭裡面的料,最重要的就是先炒一個羊肉丁了,通常會配上些自家做的西紅柿醬。剩下的配料就看主廚的心情和冰箱的存貨了。低配一般是土豆、羊肉、西紅柿醬。中配一般再加上木耳。高配呢再加上些黃花菜。頂級豪華配置一般在農家婚宴上才看得到,還要加上些自製的涼粉塊、炸過的豆腐塊,韭菜段子。
這樣一碗豪華配置的羊肉臊子麵,湯底是紅的,面是白的,炸豆腐是黃的,韭菜段是綠的,涼粉塊是顫巍巍的透明小方,中間起伏著神秘的羊肉丁。實在是值得米其林推薦一下。
正經的羊肉臊子麵,去飯店裡吃,是吃不到的。一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家裡的飯總是不惜工惜料。二是飯館裡大多用機器壓的面。地道的寧夏人一般是不吃機器面的。都是從麵粉開始手工製作。手和麵粉、水的充分接觸交流,好像給了面以特殊的筋骨。澆上湯頭,面不糊湯,清清爽爽。咬在嘴裡,爽滑耐嚼,有微微的彈性。寧夏當地的面都不怎麼白,是一種淡黃色。這種面是最好吃的,彈性也是最好的。要是和面的時候多用雞蛋,少用水,那麼彈性就更好了。撈在碗裡都是艱難地打彎兒。
吃這樣的面,往往要就著家裡的鹹菜。我媽比較喜歡做的鹹菜是醃黃瓜和臘八蒜。肉香、面香吃的有點膩口的時候,用脆卜卜酸溜溜的蘿蔔和蒜來調節一下最好了。
最好的食物真的都是高級定製的啊。寧夏的羊肉極少出省,政府為了保護植被,限制畜牧業的數量。寧夏人又都愛吃羊肉,過年都要買一隻羊放在窗外凍著慢慢吃。所以留著供外省人吃的數目就很少很少了。這一碗手工羊肉臊子麵,要想做到豪華版,其中的料、手工、都是可遇不可求,慢工出細活的。到了寧夏,到不了寧夏人家裡,也是吃不到。
現在網上可以買到一種真空羊肉臊子,雖不似,亦不遠。據吃過的同學說,廣州的九毛九用這個直接在做羊肉臊子麵來賣了。時無英雄,豎子成名啊!
文 rushwitch
--
深夜談吃,增胖報國。吃喝容易,減肥不易,且胖且珍惜。
訂閱:微信搜深夜談吃
微博:@深夜談吃
Q群:344547537(暗號「深夜君開門」)
投稿:tougao@tonightfood.com,你與吃的故事,講給十萬人聽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微信搜索wemedia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