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千秋當一歌 ——李時珍《本草綱目》留給世界的記憶

2021-02-10 黃岡周刊傳媒

       他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醫藥學家、植物學家、世界文化名人,為人類的健康作出過不朽的貢獻。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不僅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藥學的最高成就,而且充分反映了我國醫學與傳統文化的血脈關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世界醫藥文化發展的裡程碑。

1518年5月26日,李時珍誕生在蘄州的一個中醫世家。14歲時,李時珍就考取了秀才,被認為是神童。但此後的3次鄉試科舉,他都榜上無名。1540年,第3次科舉失敗的李時珍夜夜輾轉反側、心事重重,在躊躇多日後,他終於敲開父親的房門吐露心跡:決定棄文從醫。那一年,他22歲,從此踏上了懸壺濟世的行醫之路。也正是在這一年,蘄河決堤。浩浩蕩蕩的洪水倒灌,侵襲了蘄州和周邊地區。災後的疫情,更是如猛虎一般爆發。年輕的李時珍目睹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情景,再也無法平靜了,他背起藥囊,走出家門救死扶傷。

1544年,李時珍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被薦為太醫院判。利用這個機會,他日夜研讀皇家醫學典籍、藥物標本,眼界大開。他通過多年用藥實踐發現,古代經典本草著作中謬誤不少,真偽混雜,收藥不全,論述含糊不清。   

李時珍深知,那些經典藥書的謬誤,如不加辨析勘正,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害人。深思熟慮之後,他向太醫院提議重修本草,卻沒有得到重視。

1549年,帶著憤懣和失望,李時珍毅然辭去了太醫院的職務,回到依戀的故鄉蘄州,一邊行醫,一邊收集資料,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這一宏偉計劃。

為修訂本草,李時珍開始「遠窮僻壤之鄉,險探仙麓之華」,跋山涉水,尋訪採藥,拜漁民、樵夫、獵人、村民和鄉間郎中為師,收集和積累各種資料。

白天尋藥行醫,夜晚挑燈著述。從1552年到1578年,李時珍27年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藥學巨著的初稿。此後,他又三易其稿,精心修改,並命名為《本草綱目》。

1593年,始終堅持醫道聖心、孜孜追求的李時珍逝世。3年後,《本草綱目》金陵版正式面世。

此外,李時珍還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臟圖論》等醫書留存後世。


        2017年5月2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的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暨「一帶一路」中醫藥服務貿易國際研討會上,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對「李時珍精神」曾作精彩解讀……

自強不息的人生品質

李時珍不問功名,一心從醫,他苦讀醫書,懸壺濟世,重修本草,最終著成《本草綱目》,成為16世紀最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為祖國醫藥學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過去,編輯本草皆以三品分類,即上品為君,無毒;中品為臣,少毒;下品為佐使,多毒。三品分類,草石不分,蟲獸不辨,繁冗累贅,斷人耳目。

李時珍一改陳規陋習,創立了正綱分目。《本草綱目》通列十六部為綱,部下分類,類下列目,物以類聚,目隨綱舉,層次分明,體現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自然進化的規律。

這種按照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方法,比歐洲生物學家、現代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

濟世救人的慈悲情懷

公元1546年,李時珍家鄉蘄州地區連發大水,瘟疫流行,百姓有病無錢醫治,鄉村四處餓殍枕藉。李時珍和父親李言聞治病防疫,分文不取,深受群眾愛戴,史稱「千裡藥於門,立活不取值」。此等事例,不勝枚舉。

勇於實踐的求真態度

李時珍不畏艱辛,長年外出採集藥用植物,收集民間各種單方、驗方,足跡遍布山山水水,出入於大別山、武當山等崇山竣嶺之間,攀巖附藤、風餐露宿,歷盡險阻,備受辛苦。他不惜生命危險,遍嘗百草,只為了解和掌握藥物性能。

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共52卷,約190萬字,列為16部,部各分類,收錄藥物1892種,其中新增藥物374種,插圖1192幅,繪藥圖1109幅,收集藥方11000多首。

明代大文學家王世貞稱之為「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

清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稱之「蓋集本草之大成者,無過於此矣。」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更是評價《本草綱目》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和「人類綠色聖經」。

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本草綱目》三易其稿。在對1892種藥物的分類上,李時珍廢除了沿襲近兩千年的三品分類法,建立十六部、六十類分類法,以部為綱、以藥為目,並將每種藥物的氣味、主治詳記附方,精給藥圖,創建了藥學史上新的科學體系。

聽聞曼陀羅花能使人致幻,經過千般尋覓,當李時珍終於在道教聖地武當山發現實物時,為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他又親自放在口裡嘗試乃驗也;為弄清蘄蛇的藥性,李時珍向捕蛇老人請教,並多次冒著生命危險跟隨其進入深山密林捕蛇,他將觀察到的捕捉方法、蛇的生活習性以及毒性藥性等一一記錄在案;水銀在舊的藥書中被認為是神藥,久服可神仙不死。李時珍通過研究歷史典籍,並經過多次試驗證明,水銀有毒,不可亂服,但肯定了它有殺蟲攻毒的功效,只可外用。

如此等等,《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每種藥材,李時珍都極力去觀察、試驗和考證。

《本草綱目》涉及的相關學科囊括了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地質學、化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和歷史學、哲學、民俗學等社會科學,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本草綱目》自首刊至今已有190次翻刻,平均每2.2年有一次翻刻,先後被翻譯成日、朝、英、法、德、俄、拉丁等多種語言文字。世界不同的語言文字、不同的膚色人種、不同的國度民族裡都在傳播著中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在世界科技文化交流史上是極為少見的。」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梅全喜教授說,《本草綱目》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科學實用價值,其影響是空前的。

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醫中之聖,集中國藥物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一八九二種藥物說明,廣羅博採,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英國世界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裡的科學活動隔絕的情況下,能在科學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任何科學家所不能達到的最高水平。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李時珍《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醫藥文化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炎黃子孫應將它發揚光大、造福生靈。

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大事記

       ★1518年,李時珍出生在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

★1556年,李時珍被推薦到太醫院,授「太醫院判」職務。

★1552年,李時珍著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經過27年的長期努力,於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

★1596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1950年,李時珍作為唯一的醫藥學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世界文化名人榮譽的中國人。

★1953年,李時珍和祖衝之的頭像,與哥白尼、牛頓等60位世界巨匠一起,鑲嵌在莫斯科大學主樓的廊廳上。

★1955年,原國家郵電部發行了「李時珍像紀念郵票」。

★1956年,李時珍墓地修整工程完工,郭沫若為李時珍墓題詞。

★1957年,電影《李時珍》全國播映。

★1959年,「李時珍藥園」在蘄春建立。

★1974年,在古城蘄州成立了「李時珍醫院」。

★1975年,郭沫若為李時珍醫院親筆題寫院名。

★1980年,在李時珍陵園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國家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珍紀念館。隨後,又籌建李時珍醫史文獻館,縣政府積極廣泛動員,積極開展收集文物資料工作,一批與李時珍有關的文物資料被發現。

★1986年英中友協會長、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東亞科學技術歷史圖書館館長、《中國科技技術史》主編李約瑟博士參觀訪問了李時珍故鄉。

★1987年,鄧小平同志為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藥物館題寫館名。

★1990年,蘄春在醫聖故裡蘄州鎮舉辦了首屆李時珍醫藥交易會,設立了李時珍中藥材專業市場。

★從1993年起,一年一度的李時珍醫藥節暨藥物交易會升格為省政府牽頭舉辦。

★1997年,李時珍紀念館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6年,李時珍陵園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命名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相關焦點

  • 【特別關注】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萬曆六年(1578年),李時珍歷時27年,參考了800多種書籍、歷經3次修改,終於編撰完成劃時代的中國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一年他61歲。書稿完成後,李時珍開始為《本草綱目》的出版奔走於黃州、武昌等地,因書稿卷冊眾多、內容浩繁等原因,出版一事遲遲沒有著落。萬曆八年(1580年),李時珍來到金陵(時為南京),拜訪在士大夫階層享有很高聲望的大文豪王世貞,請他作序。
  • 論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偉大貢獻及學術價值 ——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
    由梅全喜、王劍帶領的本草學與藥史研究團隊從事相關研究30多年,特別在李時珍《本草綱目》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後發表「李時珍生卒時間再考、金陵本《本草綱目》在海外420年翻刻考記、《本草綱目》植物部分校正條初探、試論李時珍對艾葉的認識和應用」等相關研究文章40多篇,主編出版《本草綱目補正》、《李時珍大傳》、《李時珍學術研究》、《世界文化名人李時珍》、《李時珍本草綱目500年大事年譜》
  • 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出身三代相傳的醫戶人家,祖父是一個醫生,父親李言聞,又名李月池,也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曾做過「太醫吏目」。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在醫學理論上也有相當的修養,李時珍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中薰陶長大。  在《本草綱目》的編寫過程中,李時珍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採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裡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 李時珍 本草綱目 艾灸養生
    本草綱目,科學之光;時珍精神,聲名遠揚。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我國古代藥學史上的一部巔峰之作,其科學成就影響深遠,令世人驚嘆。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將《本草綱目》視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2011年,《本草綱目》被列入世界文化記憶名錄。迎接2018年李時珍誕辰500周年,以《本草綱目》為切入點,講醫藥,論文化對推動中醫藥的發展與國際交流,有著重要作用。
  • 李時珍《本草綱目》集本草學大成
    萬曆六年(1578年),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編成集本草學之大成的《本草綱目》,代表了這一時期中藥學的最高成就。李時珍(1518~1593年),字東壁,號瀕湖,晚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蘄春)人,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幼喜愛醫藥。17歲後三次鄉試不中,積勞成疾。
  • 2018《中國古代科學家及著作》- 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相關原地淺考
    李時珍醫史文獻館依次存放著和懸掛著反映李時珍生平家世、高尚醫德和撰寫《本草綱目》的歷程,介紹李時珍光輝的一生。館內珍藏中外《本草綱目》古籍善本十餘種版本,以及古今中外介紹李時珍的醫藥書籍、文獻資料和報刊雜誌等等。
  •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不過,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李時珍到底是什麼樣的「學家」,說出來簡直難以置信。史上最「重口味」的醫學書 幾乎每個中國人從小就知道《本草綱目》的大名,或許你以為這是一本嚴肅的著作,敬而遠之。如果耐心翻開它,你會打開新世界的一道大門,發現這書實在太有趣了。
  • 李時珍家族自編版《本草綱目》亮相
    金陵本《本草綱目》。   近日,「古籍普查重要發現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家圖書館展出,其中,甲骨文、敦煌遺書、宋元舊拓、古代輿圖、民族古籍等珍貴文獻是首次面向公眾展出,而《本草綱目》、《水滸葉子》、《江流記》、《湘陰縣誌》也以其珍貴的學術價值令人關注。記者獲悉,本次展覽精選了110餘部極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
  • 你可能不知道的中醫故事,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提到李時珍,中國基本沒人不知道,李時珍他最大的貢獻在於把本草進行認證編類,而且他這種編寫方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連達爾文都點頭,都參考李時珍的著作,來撰寫《進化論》。所以落榜對李時珍來說,看似悲痛,但是對於全世界的人民來說卻是一件喜事,那個朝代少了一個官員,無足重輕,但是我們整個世界歷史少了一位大醫藥學家,整個人類社會就會在病苦之中少了很多路子。一直到李時珍二十歲,他還是不斷地讀書。
  • 【科學家的故事】27年著成《本草綱目》——李時珍
    為了寫作這部巨著,李時珍花費了畢生精力。他知道醫藥關係到人的生命,寫作時非常慎重,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儘可能去實地調查。李時珍聽說家鄉蘄州有一種毒蛇,叫作蘄蛇,是很貴重的藥材。為了弄清楚這種蛇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愛吃什麼東西,李時珍決心到蘄蛇的產地——龍峰山去仔細調查。龍峰山又高又險。
  • 李時珍家族自編版《本草綱目》亮相 全球僅存8部
    一本殘破得幾乎無法打開的《本草綱目》,竟是世間罕見的金陵本全本,為現全球僅存8部的《本草綱目》祖本之一,也是由李氏家族自編的版本。即日起,市民可在國家圖書館欣賞到這一珍貴古籍。昨天,「古籍普查重要發現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開展,展出110餘部古籍珍品中,包含目前民間唯一一本金陵本全本《本草綱目》,以及甲骨文和敦煌遺書。展覽將向市民免費開放至12月25日。
  • 李時珍----明朝醫藥學家、《本草綱目》之父 歷史上的優才人物No.222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
  • 《本草綱目》出版四年前李時珍抱憾西歸,早到金溪滸灣就能圓夢了
    公元1596年,《本草綱目》金陵版正式刊行,然而為之嘔心瀝血一輩子的李時珍已於3年前(公元1593年)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人世,沒能親眼目睹《本草綱目》閃耀面世。李時珍向農人求教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李時珍於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皇皇巨著—《本草綱目》。此外,李時珍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著作行世。
  • 周末文摘 | 千古本草——《本草綱目》的來龍與去脈
    (1)金陵本  為《本草綱目》初刻本,又稱祖本,由金陵(今南京)胡承龍於 1593 年刊刻問世。書前有藥圖 2 卷,計 1109 幅(繪藥 1129 種),其中 98 種藥圖系轉錄自《證類本草》,其他藥圖絕大部分為重新繪製,是由李時珍的兒子李建中輯,李建元、李建木繪圖,雖然比較粗陋且刻工欠佳,但能較好地反映李時珍的學術見解。
  • 李時珍《本草綱目》養生系列解讀(1前言)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 中醫故事:世界最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自尊心極強的李時珍最終從科場的失意中走了出來,當年的天才兒童不在了,出現在眾人眼中的李時珍,是一個更加努力讀書的有志青年。他一頭鑽進父親的藏書室,讀遍了父親的大量藏書,內容涵蓋了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廢寢忘食的讀書,讓李時珍對考證和編纂古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他多年以後編寫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艾灸尋根之旅丨家有醫聖沐恩澤——走進李時珍紀念館
    蘄州,大明醫聖李時珍的故裡,也是《本草綱目》的成書之地。▲烈日下的拍攝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932種藥中,蘄州所在的蘄春縣就佔1000餘種。▲李時珍墓碑蘄州不因「醫聖」李時珍而立,卻因李時珍而名。一代醫聖早已離去,但他留給後世的無價之寶永逸萬世。
  •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他是如何確定中草藥的功效?
    李時珍如何確定中草藥的功效?前面說了狗爪豆,就是想說明中草藥的發現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從最早的「神農嘗百草」就可以說明,古人對中草藥的研究都是通過發現、嘗試、驗證,最後才將其記錄在冊的過程。李時珍生活在明朝,此時有記載在冊的中草藥種類已經非常豐富,他仍然走訪了很多地方,向漁夫、農民、藥工,甚至是捕蛇者學習,尋找藥書中沒有記載的藥,驗證已經記載的藥,就這樣完成了將近200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 《本草綱目》舉世聞名,裡面卻記載很多噁心的藥方,讓人大跌眼鏡
    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傳播於世界各地,並於2011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李時珍耗費三十載才編成此書,共收錄藥物1892種,附藥圖一千餘幅,藥方一萬餘種,可謂是中國藥理學成就的集大成者。而且,李時珍還是個科學能手,不僅深諳藥物學,更對生物、礦物甚至化學都有一定的造詣,開發出了一系列化學反應。可以說,《本草綱目》的神奇,超乎我們的想像。其名號如雷貫耳,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樣一本醫學著作,但遺憾的是,我們對它的認識也就僅此而已。
  • 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出生之時,有白鹿入室,有紫芝產於庭中。自幼就以為修習「神仙之學」乃是命中定好了的。李時珍於十四歲時開始科舉考試,卻「補諸生,三試於鄉都不能得成」。李時珍喜歡讀書,非常的博學,幾乎所有的書都讀都看。已經讀書十年,卻從未出家門。他心中並無當官的想法與意願。他所讀的書中,尤其喜好而且善於醫學方面,就以醫生自居。當時的楚王聽聞時珍的醫術了得,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