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頑皮,自覺性又差,這就讓父母開始習慣性地去管著孩子的生活起居,比如到點睡覺,今天需要喝多少水,吃什麼水果,玩多久的玩具,有些家長甚至是定鬧鐘來提醒自己。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已經可以稱之為吹毛求疵,是指著孩子別受到一點影響,健康長大。但父母別忘了,孩子終究是一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照顧了孩子的身體卻忽略了孩子的心靈。
控制式教育讓孩子難以忍受
我聽身邊的寶媽抱怨過養育一個孩子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位寶媽對待孩子真的是無微不至了,孩子的一日三餐搭配均衡,每日蔬果也必不可少,閒暇時間還有堅果麥片。而孩子的作業,寶媽也是要每天監督完成,睡覺時間也是每天固定,興趣、補習班也是數不勝數。
她們家的孩子就是按著時間表走的,忙起來不比成年人累。但寶媽卻覺得現在的孩子都那麼優越,當然是從小開始培養才能防止孩子受到任何壞的影響。
可之後孩子的時間表排得越來越滿,孩子開始產生牴觸心理。興趣班和補習班用各種理由請假不願去上課,一次兩次的,寶媽也沒太在意以為真是孩子不舒服。
直到次數多了起來寶媽才覺得不對勁,在孩子又一次要請假時這位寶媽終於爆發了。媽媽直言揭穿了孩子的藉口,並拒絕了請假,而孩子也在上學後第一次和媽媽起了爭執,表示自己不想再上課。
這讓以教育為傲的媽媽百思不得其解,之前孩子明明完成得好,為什麼突然就受不了了呢?其實這位寶媽起初利用時間表會讓孩子很有自律性,但當媽媽的意思開始偏了之後,各種習慣性的條條框框會讓孩子產生壓抑感,自己的所有時間都不再屬於自己,這樣孩子就會無法忍受,從而起了叛逆心理。
想要讓孩子出色,又不會產生叛逆行為,家長可以嘗試一下「魚缸法則」。
"魚缸法則"是什麼?
據說有個孩子到了父親的公司,看到魚缸的魚漂亮所以想要抓一條,一不小心就摔壞了魚缸,公司的人只好把魚先養在池子裡。過了幾個月,公司員工要把魚放回新魚缸時,魚已經變大了三倍。
原來池子比魚缸寬敞,所以魚在池子裡活動的範圍變大,活動得就更頻繁,也就長得更快了些。可見充足的空間是有利於健康地成長。所以「魚缸法則」的意思就是充足的空間更適合成長。
而"魚缸法則"用在孩子身上就是:給予孩子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地想像、創造和長大。我們總需要有一段獨處的時間來為自己補充能量,孩子也是一樣的。自己的獨享時間可以讓孩子在吸取知識時,有片刻的放鬆,不至於繃得太緊。
父母總是會忘記孩子的學習也是很辛苦的,不能因為害怕孩子落後別人,就像趕鴨子一樣,一窩蜂地亂催。孩子內心不嚮往成功的話,家長再怎麼費力驅趕,他也只會用放棄的心理與家長對抗。
父母的控制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
1、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依附於別人的想法
標新立異是我們現在追求的潮流,與別人不同、更好的想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總是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從小習慣聽家長的安排,處理事情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心中很難有自己的目標,也不懂自己需要什麼,做事想法都跟著大家一起。
如此孩子很難會超越別人獲得成功,對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影響。
2、孩子壓抑自己,父母有所不知
被家長控制的孩子一般很少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每次孩子有什麼想法時,都因為不敢忤逆父母而選擇放棄,就算被事情壓得無法喘息,也不敢表露出來。這樣長期以來,孩子就會因為情緒的積壓而變得孤僻、敏感,心理上也會有更大機率出現問題。
3、當承受不住的時候放棄最有效
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當父母不斷地逼近孩子的極限,在孩子承受不住時,他們就會開始有放棄的想法,以此來讓父母對自己沒有那麼高的期望和需求。他們會先厭學,然後反抗父母,之後就是對所有事情都自暴自棄。
控制永遠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監獄為什麼會是懲罰犯人的地方呢?是因為監獄不只可以限制他們的行動,讓他們受到相應的懲罰,並且監獄的監視本身就是一種懲罰。那種時時刻刻被人盯著的感覺,沒有一個人會喜歡。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別再想著控制孩子的生活,善用"魚缸法則"讓孩子自己努力進步。
父母怎麼善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獨自面對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有些動物會在孩子學會捕食後就選擇離開,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生活,它們用最直接的方式讓孩子成長,獨當一面,這也就說明孩子的獨立性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父母就不能事事都替孩子準備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這樣會更激勵孩子想要努力,也會為了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家長可以讓孩子嘗試完成自己的日常需求,爭取獨自完成。
2、充足的空間才能茁壯地成長
面對孩子的成長,家長需要給孩子自己的時間,比如放假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是想要當天晚上完成作業,然後隔天休息,還是想隔天完成作業。放假時給孩子一段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也有利於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有休息的時間,孩子才更有動力去學習和努力,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任務永遠都完成不了而產生放棄心理。
3、父母的保護是適度的
我們可以理解父母想要保護孩子的想法,但是保護過了頭那便是控制,而且保護從來都不會讓孩子更加進步。居安思危就是要讓孩子自己面對風暴才能有動力前行,絕對的安逸只會讓人墮落。
父母都是想要孩子成才的,所以總是不留餘力地幫助孩子,但是這種強烈的期盼只是讓家長陷入了教育的誤區。孩子沒有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又只想著孩子成功,一個勞心勞力,一個疲憊不堪,雙方都沒有討到好處。
所以父母需要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別再用控制來對待孩子,適當的放手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