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戰不只是德軍的專利——揭秘中國古代最早、規模最大的閃電戰

2020-12-11 憑闌聽史

談起閃電戰,就不能不提德國,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27天降波蘭,39天徵服法國,把這一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

二戰的德軍閃電戰最出色

其實,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這樣的思想。《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記載:「兵貴神速。今千裡襲人……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這已經十分契合現代閃電戰的概念。而最典型、最早、規模最大的戰例是發生在楚漢戰爭時期的彭城之戰。

閃電戰的三個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襲和集中,我們看這三要素項羽率領的楚軍都具備了沒有。

坦克和飛機相結合突襲是閃電戰的特色

一、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利,打仗速度是最重要的。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乘項羽主力膠著於齊地之際,率領諸侯軍約計五十六萬人,向楚都彭城進攻。當時的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將,都隨項羽伐齊,只剩老弱數千留守城中,聽說漢軍進城,紛紛逃散。可以說劉邦是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彭城,將士日日置酒高會,歡呼暢飲。

當時的形勢對項羽非常不利,諸侯背叛,西楚半壁江山不在,國都又陷於敵手,齊國尚未平定,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制訂了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留下諸將攻齊,自率精騎三萬疾馳南下。

要知道,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騎馬是最快的行軍方式。項羽部隊的行軍速度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參考西方史書中的有關記載,蒙古軍隊在東歐大草原上一邊作戰一邊行軍一日能行90公裡,這個速度相當於二戰時期德國裝甲師推進的速度。楚軍如果是急行軍,可能還要更快一些,起碼是步行的三倍,從齊國的前線到彭城,也就是幾天的路程。

彭城之戰的形勢圖

二、奇襲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仗一定要有突然性,才能達到最大的戰術效果。項羽主力未動,只挑走三萬人,不至於讓田橫給劉邦通風報信。而這時的劉邦在幹啥呢?《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劉邦正得意忘形呢!根本不知道大難臨頭了。

我們再看:「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這裡很清楚地寫明了項羽的進軍順序,既然聯軍是從西往東來的,我從東邊過來繞到你的背後攻擊你,從而做到攻其不備。而長途奔襲、繞道千裡未給敵人發現任何蛛絲馬跡,也可謂是前無古人!就這樣,戰役的突然性就達成了。

項羽率領的楚軍戰鬥力驚人

三、集中

二戰中德國率先把坦克、摩託、卡車等機械化力量集中起來使用,形成一個拳頭來撕裂對方的防線,效果極佳。在彭城之戰中,項羽也這麼幹了。

在中國先秦時期,野戰主要靠馬拉戰車,機動性很差。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習胡人先進的戰法,一下子讓騎兵成為了重要兵種。作戰時,騎兵放在兩翼後方,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任務,當時,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使用的。

而項羽要達成戰術任務,就大膽地把大軍中的騎兵集中了起來,挑選了三萬精銳組成了一支專業化騎兵軍團,從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除了北方遊牧民族外大規模騎兵作戰的先例。騎兵對戰步兵,類似於坦克對戰騎兵,屬於降維打擊,那仗是沒法打的。於是,彭城之戰,項羽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古代騎兵機動性很強

公元前205年5月,項羽軍隊夜間到達指定位置,利用拂曉,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側背。早晨開始進攻,中午便大破漢軍。漢軍對楚軍的突然襲擊,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自相踐踏,亂作一團。劉邦大敗,項羽從後追擊,漢兵在谷、泗二水被殲十餘萬。劉邦繼續南走,想利用彭城南呂梁山區以資抵抗,但因項羽的猛烈追擊而不能立足,又殺斃幾萬。楚軍追擊漢逃兵至靈壁以東的睢水上,再斬殺漢軍10餘萬人。

漢軍逃入睢水,溺死者不計其數,「睢水為之不流」。楚軍將劉邦及其殘部包圍了三層,正待聚殲之際,忽然西北大風猛襲而來,飛沙走石,樹木連根拔起,一時間天昏地暗,吹打得楚軍陣營混亂。劉邦趁此機會,僅帶10餘名騎兵突圍而逃。其父親和妻子被楚軍俘獲,漢軍幾乎全軍覆滅。

古代騎兵碾壓步兵

這一戰是劉邦遭到了自從起兵以來最大的慘敗。一方面諸侯聯軍開始瓦解,另一方面,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3萬對56萬, 基本上是20比1,戰果是很輝煌的,此戰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閃電戰的典範。

項羽的閃電戰取得了輝煌勝利

按照現代閃電戰的戰法,楚軍把漢軍擊潰以後,其它兵種如步兵要及時跟進,把戰果擴大到極致,達到全殲的目的。但楚軍兵力有限,從而讓劉邦在最後關頭逃脫,如果項羽兵力再充足一些,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以後就沒劉邦什麼事了,大家說呢?

#項羽#

相關焦點

  • 二戰中德軍閃電戰橫掃歐洲,日本為何不在中國戰場使用閃電戰?
    很多人認為,日本之所以沒有成功佔領中國,是因為沒有效仿德軍的閃電戰。而當我們了解二戰時日本軍隊的真實實力與處境後才會發現,適合德國軍隊的閃電戰其實並不適用於當時的日本軍隊。 一、二戰德軍展現的閃電戰巨大優勢 閃電戰又名閃擊戰,由德軍獨創,這種戰術會充分利用先進軍事裝備的快捷優勢,以突襲為主要取勝的手段,再藉助機械化的軍隊來迅速瓦解敵軍。所以,閃電戰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奇襲和火力集中。
  • 德軍的閃電戰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閃電戰是二戰時期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在戰爭的初期讓德軍的進攻勢如破竹,那麼閃電戰為什麼能取得成功呢?我們今天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閃電戰就是要充分利用當時的新裝備,如飛機和坦克的速度優勢,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 德軍二戰時為什麼會採用閃電戰?有人說是因為德軍不喜歡持久戰
    輸 閃電戰這一獨有的戰術稱謂,因為二戰中席捲歐洲的德軍裝甲部隊而聞名於世。在此戰術思想的指導下,德軍30天打敗波蘭,40天打敗法國,其戰果之輝煌令世界瞠目。然而閃電戰這一戰術思想,卻並非德國人所獨創。
  • 解密德國閃電戰:閃電戰並非完美的戰術,但它的意義我們需要了解
    閃電戰的由來閃電戰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的軍事指揮策略。但是在一戰中出現了坦克和飛機,坦克由邱吉爾組織研究,在1916年9月15日投入索姆河戰役,飛機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中就被投入戰場,只是由於技術不成熟和軍隊的戰略思維落後故而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尤其是裝甲部隊,最早提出把坦克單獨拉出來作戰的人是英國人富勒,不過富勒的理論在英國並不受軍隊高級軍官歡迎。
  • 德軍閃電戰為何敗給蘇聯紅軍?德軍:蘇聯的公路太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軍的「閃電戰」可謂是希特勒的殺手鐧,這套全新的戰術打法,讓德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蹟,日耳曼戰車幾乎橫掃歐洲大陸,那麼為何在蘇聯就施展不開了呢? 有人會問,德軍的閃電戰不是很厲害麼,為何敗給了蘇聯?針對這個問題,德軍裝甲師的理由竟然是蘇聯的公路太差!
  • 二戰時德軍閃電戰真的是無懈可擊嗎,有沒有破解方法呢?
    所以閃電戰必須以快打慢,在對方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就插入對方軟肋,達成決定性戰果,迫使對方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和反擊,而一旦自己慢下來或者對方快起來,那麼閃電戰也就離失敗不遠了,所以閃電戰不並是無懈可擊。還有,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當時的德國陸軍並非一支全機械化(也就是履帶式裝甲車輛)的軍隊,甚至連大部分摩託化(也就是輪式車輛)都做不到,實際上只是由少數機械化加摩託化的裝甲師和摩託化步兵師(德軍稱為裝甲擲彈兵師)和絕大多數依靠騾馬、少量卡車機動的步兵師組成的軍隊,二戰中也只有英美盟軍實現了全摩託化機動。德軍的閃電戰就是基於這樣的情況設計的。
  • 二戰中德軍的閃電戰所向披靡,有何破解之法?
    如果被德軍進攻的國家戰略縱深不夠大,兵力又不是特別強大的話,在面對德軍閃電戰進攻之時,基本就是死路用一條。說實話,德軍的閃電戰術很難破解,因為很少有軍隊能夠抵擋得住德軍強大的裝甲部隊的突擊,而一旦大軍陷入合圍,軍心勢必動搖,距離崩潰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在德軍實施的歷次巨大戰役中,俘虜都是佔殲敵數字的大多數,就是由於軍心瓦解所致。
  • 原來是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閃電戰,德國人只是將其發揚光大!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都在戰爭中充分使用了閃電戰戰術。德國利用閃電戰迅速的拿下了波蘭、法國等國家,就算到現在也備受人們推崇。閃電戰戰術最重要的就是要速戰速決,不能夠拖延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它在德國攻打蘇聯的時候就不奏效了的原因。
  • 二戰德國的閃電戰橫掃歐洲,那如何擊敗閃電戰呢?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依靠閃電戰橫掃歐洲,一個多月拿下法國,不到半個月深入蘇聯境內三百多公裡,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傳遍整個歐洲,那希特勒的閃電戰的本質是什麼,其核心在哪裡,他的命脈又在和何處。
  • 250公裡的「交通堵塞」熟視無睹,德軍閃電戰打破馬奇諾防線
    1940年的法國、比利時邊境,德軍集結了當時規模最大的機械化部隊。他們試圖通過機械化部隊的優勢,繼續進行閃電戰。顯然,從阿登地區進入法國的計劃,美妙絕倫。
  • 德軍閃電戰的創始人,希特勒不聽他的勸誡,此戰損失50萬餘兵力
    此人就是二戰德國閃電戰的創始人,被稱為「閃擊戰之父」,也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二戰時德軍的閃電戰震驚了整個世界,作為閃電戰的創始人的古德裡安,同樣聞名世界。古德裡安的全名叫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他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他是父親是一名中尉。1903年,古德裡安到了柏林上軍官學校,畢業後分到了步兵營當見習官。
  • 它是納粹「閃電戰」的媒介,德軍三天三夜不睡覺,一舉攻下法國!
    中國古代打仗講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無數次戰鬥得出來的經驗也成為後世爭相模仿改進的一種強悍的作戰方式。德國將這一戰術在二戰中運用的爐火純青。「閃電戰」是德國迅速拿下歐洲領土的最有利的作戰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對方擊敗!
  • 中國是閃電戰的鼻祖,德國發揚光大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的話不難發現,霍去病最為擅長的就是閃電戰打快攻,非常善於快速深入匈奴地界內進行作戰,而且是屢戰屢勝,讓匈奴人很是頭疼,卻又奈何不得!霍去病從來都不是守城之將,而向來都是衝鋒之神。要想真正解決來自於匈奴等部落的後患,唯有深入其境地,這樣才能消滅,而這恰恰是霍去病最為擅長的。
  • 白色方案,二戰德軍在波蘭實施的閃電戰
    現在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德國人自己並未創造「閃電戰」(blitzkrieg)這個新詞。實際上,他們更有可能使用的是「機動戰」(Bewegungskrieg)這個詞。不過,用閃電戰這個詞描述德國軍隊在二戰初期運用得極為成功的作戰學說確實很形象。
  • 二戰時,日本能否像德國一樣發動閃電戰?真實的答案是你想不到的
    真實的答案是你想不到的閃電戰,是二戰時德軍發明的全新戰法,徹底打破了一戰時的陣地戰模式,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用強大的空中力量進行空襲,搶先毀掉對手的機場、油庫、指揮所和彈藥庫等關鍵軍事目標,掌握制空權,接下來就是坦克軍團衝鋒陷陣,摩託化部隊跟進,組成多路進攻的部隊,直接撕開對方的防線並迅速向深處挺進,完成戰術合圍,最終將對手全殲。
  • 二戰戰術解密:德國閃電戰VS蘇聯大縱深,誰更厲害?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制裁,德國軍隊規模不能超過十萬人,這反倒促成了德國重視軍隊的質量、機械化以及機動作戰的能力。一戰後德國國防軍總司令馮·西克特就指出,「戰爭的全部前途在於運用機械化部隊,它規模相對較小,但素質很高,再加上使用飛機,其效率將進一步提高」。英法持有類似看法的只是少數「離經叛道」的軍官,但德國軍隊高層卻廣泛接受這種觀點。
  • ​「毒」史丨二戰初期德軍為何能發動「閃電戰」?喪心病狂的納粹竟給士兵配發....
    在1939年,德國以「閃電戰」襲擊了波蘭,只用了一個月的時候,就把波蘭全部佔領,隨後德國又依賴於「閃電戰」戰術,又接連佔領了丹麥、挪威等周圍的國家,甚至當時有著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都被德軍給打敗了。據說德軍在入侵波蘭時,陸軍每天有六十多公裡的推進速度,這可不是開車走六十公裡,而是在波蘭人民的頑強抵抗之下,每天能推進六十公裡。一個普通人每天走六十公裡都是無法想像的, 德國陸軍都是機器人嗎?不需要休息嗎?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閃電戰那麼厲害,如何才能有效破解?
    閃電戰,要的是速度,要的是出其不意,要的是對手措不及防,那麼破解閃電戰的方法,就是打破敵人的目的。你不是要快嗎?你不是想靠速度取勝嗎?那我就讓你慢下來,想方設法遲滯你的速度,挫傷你的銳氣。在歷史上,閃電戰並不是二戰時德軍的獨創,而是早就存在。
  • 二戰中的閃電戰為什麼是由德國人發明?
    李三萬摘要:閃電戰,也叫閃擊戰,二戰時期最著名的戰術,在德軍手裡更是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那麼,閃電戰為什麼是由德國人發明的?圖1:閃電戰為什麼是由德國人發明?閃電戰,也叫閃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率先使用的一種由裝甲兵主導的,和戰術空軍進行密切協同的戰術戰役模式。
  • 抗戰中,德國人為中國對日作戰制定一鐵拳計劃,類似德軍的閃電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同為軸心國,但是,德國在戰前乃至戰爭初期,卻與中國保持著一定的友好關係。鮮為人知的是,在淞滬抗戰中,德國人為中國制定了一個專門打擊日軍的鐵拳計劃。這個鐵拳計劃由德國顧問設計,中國第九集團軍88師參謀長張柏亭負責完成參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