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 中華傳統節日

2022-01-03 官氏家族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同時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盂蘭盆節」名稱的來歷

傳統「中元節」是農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講的是目蓮在陰間看到去世的母親受餓鬼糾纏,無法進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蘭盆經》,許其每年7月15日設素筵供母享用,以後傳承開來,遂成「盂蘭盆節」的傳統。可以說,中元節是佛教中國化的範本。

主要祭祀活動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二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的,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應在慶贊中元的同時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同時,中元節是一個具有異彩紛呈和豐富濃鬱傳統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滲透著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時又彰顯著中國的本土文化,即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觀念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孝。


聯繫我們

微信:chinaguans

QQ:3283018863
E-mail:3283018863@qq.com
www.chinaguans.com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傳統節日】 中元節(盂蘭盆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傳統節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河燈渡鬼,天燈孝親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 七月半 | 傳統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明日,乃是傳統的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已故先人可回家團圓,再食一回人間煙火。因此,後人在這一天要準備一些祭品拜祭,同時,也設道場,放食物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是祭奠逝者的重要節日。
  • 中元節,連接兩個世界的節日
    中元節,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在以往,對於這一日是有牴觸的,關於鬼節和孤魂野鬼,傳說與故事不算少數。祭祖的習慣是傳統,追念先人也不止中元節這一天,清明時節、春節、端午,這都是公認的節日,我認為是不能遺忘的。
  • 【薦讀】中元節是鬼節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你了解多少?
    來源:新華網(ID:newsxinhua)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
  • 【羅綺節日】什麼是中元節?
    中元節是唐朝法定的一個道教節日,而李唐,道教是國教。但中元節的前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秋收祭祖的日子。雖然天天都可以祭祖,但是七月是大量瓜果米糧成熟的好日子。此時祭天祭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用新米和瓜果祭祀,表示得天地先人保佑,來享受這豐收的果實。
  • 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中元節的傳統禁忌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羅萬象,現代很多人認為,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傳統文化就是迷信,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嚴謹,我國《漢語大詞典》上記載:「科學」一詞最早產生於1893年,康有為翻譯《天演論》,第一次使用「科學」一詞,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流傳數千年之久,是歷經無數祖先總結完善形成的,作為華夏民族的後人一定要敬畏傳統文化,更不能否定傳統文化。
  •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 2019年中元節是哪一天?它是個什麼節日?
    提起中元節大家不一定,但說到鬼節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聞,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2019年中元節是哪一天?它是個什麼節日?
  • 【傳統節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2014年8月12日)
  • 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是什麼?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和除夕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國家,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其中和祭祖有關的節日就有不少,這四大傳統祭祖節日正好春夏秋冬每季一個
  • 中國傳統節日一個都不能少——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鬼節、地官節,日期為夏曆七月十五(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一、起源之說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
  • 中元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
    ;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為複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朝鮮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 傳說中元節之日鬼門關大開,你知道中元節的歷史嗎?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蘭月(七月)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內容非常的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 【我們的節日】中元節 | 敬祖盡孝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佛家盂蘭盆法會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回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 2020鬼節快樂,今天中元節精美圖片,中元節的問候祝福語彙總
    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燒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隨風傳,拽一絲哀傷,順水淌,中元節到,願逝去親人安息,願你中元節吉祥相伴,幸福圍繞。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燒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隨風傳,拽一絲哀傷,順水淌,中元節到,願逝去親人安息,願你中元節吉祥相伴,幸福圍繞。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