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朱棣後來見到了建文帝,然而歷史真的如此嗎?

2020-12-27 騰訊網

《大明風華》中,由於劇情需要,導演、編劇用創作想像力結合部分傳說,將建文帝與朱棣的「見面會」搬上螢屏,不僅增添了文藝作品的藝術感,而且在邏輯上也能自洽,給人感覺好像就是真人真事。然而,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

「靖難之役」中,朱棣帶兵攻入南京城,宮中火光沖天。朱棣在宮中清剿數日,宮人、女官、內官皆被殺害,只有那些建文帝的政敵除外。朱棣最「掛念」的無疑是建文帝,但建文帝究竟何去何從,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建文帝被宮中大火燒死;有說建文帝已經逃之夭夭。

如果建文帝被火燒死,那朱棣可謂高枕無憂,也就沒有見面的機會;如果建文帝活著跑走,那對朱棣的威脅就不小。

據說,南京失守時,建文帝看形勢不妙,想到朱元璋曾經留下的一個盒子,打開一看,發現裡面是度牒和一封信。信的大致內容是,朱元璋早就料到朱棣會謀反,朱允炆不是對手,因而為自己的孫子留下後路,讓他出家當和尚。

於是,建文帝剃了發,帶著幾個隨從悄悄出宮。走到河邊,這時正有一條船在岸邊等候,撐船的是一位道士王升。他對建文帝說,朱元璋託夢,讓他在此等候。建文帝上船後,暫時脫離險境,開始了流亡生活。此時,南京城雖然失陷,但大片河山依舊是建文帝的地盤,他沒打算搶回皇位,卻一走了之,所以,建文帝的逃跑也被稱之為「遜國」。

建文帝一行人,奔波於滇、黔、川、鄂、閩、浙之間,打尖而食,建廟而居,既要躲避官府追查,還要防備盜賊劫掠。

在永樂朝,朱棣一直沒有停止對建文帝的搜查,他派胡濙四處尋找。永樂二十一年,朱棣討伐蒙古,駐紮在宣府。有天夜裡,朱棣已經休息,聽說胡濙從南方回來,馬上起床召見。胡濙報告了建文帝的行蹤,朱棣得知建文帝並無復闢的打算,也就放心了。

隨著朱棣、朱高熾的去世,建文帝的境況有所好轉。到正統五年(1440年)時,建文帝因一個和尚出賣,被逮至京城。

此時,靖難之役已經過去40年,建文帝也遁入空門,對明英宗沒有任何威脅。因此,朝廷對建文帝以禮相待,他被迎入西宮。建文帝入宮後,宮中人都稱他為老佛。後來,他在宮中安享晚年,圓寂後葬於北京西山。建文帝的墓地,既無封土,也無植樹。

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在西域、福建、雲南甚至南洋,都流傳著建文帝的傳說,但都沒有確切證據。在明帝王世系中,建文帝也一直沒有正式地位。

不論建文帝當時是否逃走,他跟朱棣的血海深仇已經結下,即使活著,兩人也幾乎沒有見面的可能。

第一,朱棣與建文帝雖是叔侄關係,但在權力鬥爭面前,親情與人性經不住考量。

龍椅只有一把,它是天下排他性最強的神器,誰都想坐上去,但坐上龍椅的人一定會千方百計排斥他人。為了龍椅,手足相殘,親人相互猜忌的案例,在歷史上數不勝數,秦有胡亥誅扶蘇,唐有世民殺建成……

建文帝即使被拉下馬,但他卻是合法皇帝,只要他在世,就是一面旗幟,尤其在朱棣繼位初年,有相當的號召力。朱棣要坐穩皇位,必須將建文帝除之而後快,管你跑到天涯海角還是遁入空門,只要你朱允炆活著,叔叔我的皇位就成色不足。

以朱棣殺伐決斷的個性,以及對帶有建文標籤之人的處置手段來看,朱允炆的行蹤只要被他知道,必然難逃一死。

第二,建文帝不敢。建文帝皇位被搶走,他若活著,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生存。他逃命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有膽量,再入龍潭虎穴,去見朱棣叔叔?

第三,正史記載上面,建文帝下落不明;民間傳說、野史筆記上,各有各的說法,但都是建文帝雲遊四方。

在不確定建文生死的前提下,朱棣肯定是找過建文帝,甚至傳說連鄭和下西洋都與之相關。如果朱棣真的找到,那些關於建文帝下落的傳說,早就煙消雲散。

秋媚說:當建文帝開始削藩,朱棣準備「清君側」時,叔侄兩就註定了你死我活,即使相見,那也是陰曹地府。建文帝一日下落不明,朱棣心裡就是虛的,誰要他的皇位是篡的呢?

相關焦點

  • 朱棣和建文帝真的見面了嗎?《大明風華》沒有亂寫,其實有可能
    《大明風華》這部作品也是得到不少網友的認可,這部作品講述的是明朝的歷史,對於少數喜歡明朝歷史的觀眾也算是一個好消息。有一些喜歡明朝歷史的觀眾看這部作品的時候,也會有一些疑問。這部作品中朱棣和建文兩個人有一個見面的場面,那麼在真正歷史上,這兩個人到底有沒有見面呢?
  • 《大明風華》朱棣要和建文帝見面,自己後悔還是測試建文帝?
    由朱亞文、梁冠華、湯唯、喬振宇主演的大型史詩級古裝劇《大明風華》真是深受觀眾的喜愛,追劇的朋友們越來越多,這部劇,劇情跌宕起伏,緊湊,牽動人心,其演員陣容不可小覷,劇情也不可忽視。這部劇值得期待的不只是朱亞文,湯唯,梁冠華老師的演技,還有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劇情,朱瞻基安排朱棣和建文帝見面了,劇情這樣設置真的很大膽!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大明風華》中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居然見面了,歷史上朱棣到底有沒有找到過朱允炆呢?在《大明風華》第17集,朱棣見到了當和尚的朱允炆,眾人都擔心他會下殺心,但最終他說了一句話:「建文已死,死在我攻進應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須再殺一個僧人?」
  • 《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找到了朱允炆,正史上也是如此嗎?
    大明風華用明宣宗朱瞻基的回憶,將背景瞬間帶回了燕王朱棣率領大軍攻入都城南京的時候,都城南京因為戰亂而滿目瘡痍,雖然燕王朱棣大軍的節節深入,很快就要攻入皇宮內院之中,皇宮內院的人紛紛逃跑,謀求生路。明成祖朱棣繼位後,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最終成功的見到建文帝朱允炆,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建文帝朱允炆是以僧人的形象出現,身邊還有兩位帶刀的暗衛保護著他。
  • 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
    導語: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建文皇帝是否把傳國玉璽給朱棣了?《大明風華》演繹的是如果《大明風華》歷史劇的熱播,讓明朝歷史再度火爆螢屏,其實,明朝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皇帝,其中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明成祖朱棣,正如永樂帝自己所言,他這一生完全可以媲美唐宗宋祖;朱棣在位期間,不僅開鑿了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還修建了偌大的紫禁城,編纂的《永樂大典》,這些成就都足以證明朱棣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皇帝
  • 《大明風華》熱播,我們推測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如何對待?
    也許建文帝死於大火之中或者遠遁海外都是不錯的結局,至少讓這叔侄兩個都留下了退身步。但是這樣一來就給朱棣留下了篡位的隱憂,所以徐輝祖、方孝孺等人一直指責朱棣得位不正。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之役」爆發背景:大明王朝皇帝執掌朝政,作為親人的藩王替皇帝分鎮藩籬的格局是明太祖朱元璋老人家留下的規矩。
  • 《大明風華》建文帝出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讓人醍醐灌頂
    朱棣利用「清君側」的名義,帶領大軍篡奪了建文帝的皇位,大權在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麼他可以高枕無憂了麼?但是他最大的心病還是建文帝,那個正經八百即位的皇帝,也是他的親侄子。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與權威,朱棣殺掉了御史大夫景清,孫愚救下了景清的長女蔓姝,化名為孫若微。多年以後,孫若微逐漸長大,身負血海深仇,被隱秘勢力「清正教」暗中操控,想將她嫁給野心勃勃的漢王。
  • 《大明風華》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網友表示不能忍!
    最近一直熱播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終於大結局了。不過,真正了解這段時期歷史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偏離歷史太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吐槽一下劇中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真的不能忍!雖然沒必要與電視劇太過較真,但多了解點歷史知識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 《大明風華》中燕王朱棣勵精圖治,歷史上為何有「燕王掃北」一說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的下線讓觀眾很惋惜,因為他在劇中確實勵精圖治,為明朝的發展付出了很多。而在歷史上,為何卻有「燕王掃北」一說呢?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即位,建文帝為了加強皇權,進行了削藩,燕王朱棣此時感到了威脅,於是發動了靖難之變,最後篡位取代了建文帝,自立為皇帝。
  • 揭密歷史:倘若朱元璋留下藍玉,建文帝能夠打敗朱棣嗎?
    杯疔匔魁哇狿歒詣鬞餠晴祘憏旨欏郛蟳蒱熞晢嚬疅倿髤跈淃釁氌闄煒畿鏐奐岉業觼黸綯祺帿續壻舩鐟醟餼挃譑秋塙那麼統領全國力量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朱允炆為什麼會兵敗失國呢?燕王朱棣又為什麼能夠以局部對抗全局並最終笑到最後呢?說到這裡,朱棣的成功要感謝老爹朱元璋,朱允炆的失敗同樣跟皇祖朱元璋脫離不了關係。
  • 《大明風華》朱棣下線,網友淚奔!千古一帝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大明風華》從「靖難之役」開始,到過半有餘,朱棣無疑是前半部當之無愧的主角。雖然這位千古一帝常常以布衣示人、鮮有皇袍出鏡,但是帝王之威卻絲毫不減。一旦生氣起來,就連鐵憨憨的二兒子也得低頭。
  • 大明風華:朱棣下線秘不發喪,用鹹魚掩蓋氣味,嚴重篡改歷史
    大明風華中,朱棣第五次北徵卻因兵敗而氣急攻心,下線前還召楊士奇到御前,想改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朱棣下線後,楊士奇與朱瞻基為了防止漢王、趙王兵變,秘不發喪,為了防止屍臭氣味傳出,就用鹹魚隨車隊同行,再由朱瞻基快馬加鞭回京通知朱高熾繼位。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和胡善祥,在歷史上真的是親姐妹嗎?
    文/十三喵2019年年底,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播出,甫一播出便贏得熱點無數,引起了全民的廣泛討論。在劇中,由湯唯飾演的孫若微和由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被設定成了靖難之役的一雙姐妹遺孤,那麼歷史上真有孫若微和胡善祥這兩人嗎?她們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呢?
  • 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城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究竟如何?
    朱元璋在位期間,其大兒子朱標,也就是朱棣的大哥,朱允炆的親爹,性情溫順,溫文爾雅,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朱元璋隨後即冊立其為太子,準備將來繼承自己一手創建的大明江山。然而並不隨朱元璋的意,其在洪武元年1368年被冊立為太子,在太子位坐了24年後,於1392年去世。大兒子的英年早逝使得朱元璋心力交瘁。
  • 朱高熾從世子到天子的晉升路,真像《大明風華》中那樣懦弱嗎?
    《大明風華》中,朱高熾的言行舉止,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又慫又笨。但《大明風華》畢竟是文藝作品,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 他的歷史作用在於調整國策與指導思想,為後來者守成創造條件,對明朝的穩定發揮過積極作用。 從藩王世子到坐穩太子,一路磕磕絆絆 洪武十一年,朱高熾出生於鳳陽。這年,朱元璋命令朱棣去鳳陽待命。鳳陽是大明王朝先祖陵墓所在,朱元璋令諸王就藩前先辭祖廟。兩年後,朱棣就藩北平,在北方立下赫赫戰功。
  • 《大明風華》中,朱棣曾讓漢王監國,歷史上真的有這個可能嗎?
    前兩天重溫了一遍《大明風華》,當然啦,主要是前半部分有關「朱家三代」的劇情。  看到這裡,我其實挺欣賞俞灝明的演技的,但也由此產生了一個疑問:  歷史上,朱棣真的有可能讓朱高煦監國嗎?    但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行動不便,一直不受朱棣的喜愛。  而朱高煦就不一樣了,他身長七尺,長得也帥,關鍵是會打仗,在「靖難之役」中屢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堪稱「精神小夥兒」。  於是,朱棣就陷入了兩難之中:  朱高熾形象不好,但偏偏是嫡長子;朱高煦很像自己,但偏偏是二兒子。
  • 朱棣起兵時只有十萬人,建文帝為什麼不調動全國的軍隊?
    1399年,燕王朱棣以《皇明祖訓》為擋箭牌,稱建文帝朱允炆被奸臣方孝孺、齊泰等人迷惑導致大明江山不穩固,於是便名正言順的起兵清君側,史稱「靖難之役」。面對朱棣起兵時只有區區十萬人,而建文帝卻擁有百萬之眾,照理說,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滅了朱棣。那為什麼建文帝從一開始就沒想著調動全國的軍隊呢?主要原因就是他太善良了。
  • 《大明風華》中,仁義厚道的朱高熾,為何死後卻用5位妃子殉葬?
    歷史上的朱高熾,堪稱「朱家人」中的「另類」!因為無論朱元璋,還是朱棣,哪怕建文帝朱允炆,其實都是弒殺之人,朱元璋和朱棣就不說了,說下建文帝,他撤藩之時非常狠,有人誣告他叔叔朱柏謀反,建文帝就命朱柏進京來,好好解釋一下,結果嚇得朱柏一家自焚而死!此事連史書都為朱柏喊冤。
  • 《大明風華》是否真實還原了朱棣駕崩後的局面?
    古代凡是讀過書的人,誰能不知道這段歷史!你拿著鹹魚掛滿了皇帝大帳周圍,這不是明擺著告訴漢王皇帝駕崩了嗎?漢王朱高煦即便是又笨又蠢,但如此拙劣的表演怎能看不透!想拿這種伎倆避人耳目,簡直就是自欺欺人。(我覺得這有點侮辱漢王)其實對於朱棣去世的地點和時間,《大明風華》還是比較尊重歷史的,明成祖朱棣確實是在第五次北徵時病逝在了榆木川,大體位置在今天內蒙古呼倫貝爾境內,而朱棣去世的時間是公曆1424年8月12日,也的確正值盛夏。
  • 《大明風華》朱高熾顯窩囊,歷史上乃一代明君,自小聰慧箭法超群
    當下,一部《大明風華》極其火熱,成為眾人追捧的影視劇。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骨的影視劇,自然贏得一大堆「歷史粉」的關注,評頭論足、「吹毛求疵」自是少不了。《大明風華》是一部影視劇,畢竟不是歷史,自然與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有出入也是難免的,比方說影視劇中由梁冠華先生所飾演的明仁宗、明朝第四代皇帝朱高熾被刻畫得似乎有些窩囊,在明成祖朱棣面前動不動嚇得跪地,流汗,甚至還主動向朱棣請辭辭去太子之位,讓賢於其二弟朱高煦等等,這讓一些歷史真愛粉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代明君,歷史評價極高的帝王,豈能是這般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