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12:47:55,農曆 2015年十一月十二 ,星期二,冬至。
冬至,「數九寒天」的開端。
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之後白晝漸長;
冬至這天起「入九」,各地氣候進入最寒冷階段;
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食俗,南方有吃湯圓、米糰、長線面的習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今天將迎來冬至節氣。
冬至這天,《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之說,意思是說這一天黑夜最長,最好是休養生息。
冬至後,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 「躲」才能養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在人體陽氣虛弱時,宜養精蓄銳,切不可過思邪淫傷身。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萬物生長靠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搓後腰養陽氣。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冬至艾灸督脈:大椎、腎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脈: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時候,在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肚臍(神闕穴)最能激發身體陽氣!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功效: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益壽延年。
冬至陽生春又來。新的開始,平安如意!
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吃餃子的好處
蒸煮餃子以水(汽)為介質的烹飪方式,溫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並芘等強致癌物,保證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營養成分在蒸煮過程中也不至於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
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麵皮中,可以做到穀類與菜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豐富並酸鹼平衡,膳食寶塔形結構。
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澱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於人體吸收。合於中國人的腸胃於飲食習慣。符合「食飲有節」、「謹和五味」、「和於術數」的養生之道。
>>>>
食材
蝦仁500克,草魚肉150克,少許鹽,薑末。
>>>>
做法
1.先將草魚肉血擠出、去皮,放入薑末,做成魚膠。如果家中有攪拌機,可直接放入攪拌機攪拌,同時有冰塊加入更好,可以讓魚肉鮮嫩中有嚼頭。
2.蝦仁去線,直接用刀面壓住,一碾,蝦泥就出來了,加入適量薑末。蝦仁和魚膠按3∶1的比例放入盆中,加一小匙鹽,攪拌均勻。
3.蝦仁餃子包好後,水開鍋後過一分鐘後就可以撈起,放入碗中後撒上一點切好的香菜或時蔬。
>>>>
提醒
建議蝦仁餃子不要放其他材料,也儘量少用輔料,因為但是蝦仁非常易熟,而其他材料較蝦仁難熟,如果等到其他材料煮熟,蝦仁就不夠嫩滑了。餃子皮一定要擀薄些。
>>>>
食材
黃瓜1000克,雞蛋5個,香菜、小蔥適量,精鹽,味精,雞精,蠔油,香油,蔥油,十三香(少許)。
做法
1.將黃瓜剁碎成綠豆大小的顆粒,然後用紗布脫水,脫出的黃瓜汁可兌水和面。
2.將雞蛋炒熟剁碎,將香菜、小蔥剁碎,然後將以上三種東西放進容器內攪拌,並依次放入各種調料,攪拌均勻即可。
>>>
提醒
1.由於黃瓜水分較大,餃子餡拌好後應放在密罩濾內繼續控水,否則餃子餡水分較大,包餃子會很困難。
2.煮餃子時,大火燒開,小火烹煮,加兩次涼水即可,否則餃子容易煮破。
>>>>
食材
黑木耳500克,豬肉200克,蔥末,薑末,花椒粉,醬油,鹽,油。
做法
1.將豬肉剁成餡,加2匙花椒粉、少許醬油、鹽,加入蔥末、薑末,最後倒入適當的熟油拌勻。
2.將發開的木耳剁成末,加入肉餡中攪拌均勻即可。
>>>>
提醒
木耳正確的泡發方法是,用涼水或溫水發。泡發時,可以在涼水中加點鹽。
>>>>
食材
精製五花肉餡750克,雞蛋1個,大蔥,姜適量,薑末,精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少許),香油,蔥油,老抽,生抽。
>>>
做法
1.在五花肉餡中依次加入薑末、雞蛋、生抽、老抽,進行攪拌。然後依次加入精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再次攪拌。
2.此時加入一小碗左右的蔥姜水(用蔥、姜泡製而成),邊加水邊攪拌,使餡料鬆軟。最後加入蔥油、香油、大蔥,攪拌均勻即可。
>>>
提醒
1.攪拌時應始終順著一個方向攪拌,這樣有利於蔥姜水浸入餡料,使餡料鬆軟。
2.肉餡調好後有些鬆軟,可放入冰箱稍凍一下,包餃子時會較為容易。
>>>>
食材
酸白菜500克,五花肉200克,大蔥適量,醬油,蔥末,薑末,雞精,鹽,香油,食用油。
>>>>
做法1.五花豬肉剁碎,加入醬油、蔥薑末、雞精、鹽、香油、食用油,攪拌均勻(喜歡的話還可以放一點點五香粉或十三香)。
2.酸菜洗淨,剁碎,擠水。鍋裡放油,油熱加幾顆花椒炸出香味,花椒撈出不要,將酸菜放鍋裡炒一下。酸菜放涼後,放進肉餡裡攪勻即可。
>>>>
提醒
酸菜剁前要反覆清洗,因為白菜醃製前難免有石沙。
>>>>
食材
白菜半棵,豆腐乾200克,粉條100克,香菜若干,老抽,白糖,豆腐乳,香油。
做法
1.將白菜剁碎用紗布包裹後擠水,儘量將水擠幹。
2.在油鍋內倒入花生油2匙,放七八顆花椒爆香後撈出不用,再將剁好的豆腐乾、粉條放入鍋中翻炒,加入幾滴老抽和少許白糖,翻炒幾下聞到香味就可以出鍋。
3.將白菜、豆腐乾和粉條放入容器,加入豆腐乳和香油一起攪拌即可。
提醒
這裡最重要的是豆腐乳和香油,白菜、豆腐乾和粉條味兒都非常淡,放入豆腐乳和香油,味道就出來了。
>>>>
食材
鮮肉餡300克,蝦仁200克,蔥花15克,冬筍500克,鹽,味精,蛋清,生粉適量(蝦仁上漿時用)。
>>>>
做法
1.冬筍燙熟切粒,上過漿的蝦仁用生粉上漿;
2.上述材料與肉餡混合,加入調料拌勻即可。
>>>>
食材
豬肉餡,,香油,蔥末,薑末,老抽,鹽,香菜,植物油。
>>>>
做法
1.香菜去根洗淨切碎,蔥切末,姜切末。
2.將豬肉泥,加入香油、蒜薑末、老抽、鹽沿一個方向充分攪打上勁兒。
3.將蔥末、香菜末也放入肉餡中沿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4.鍋內放油,油五成熱時放入蔥末爆香,然後倒入拌好的餡中再次攪拌均勻。
>>>>
食材
豬肉500克,大白菜450克,生薑15克,鹽5克,生抽35~40毫升,生粉15克,麻油10毫升。
做法
1.豬肉切丁後剁成肉末,加入磨碎的薑蓉。肉末中加入5克鹽。
2.加入生抽、生粉拌勻。
3.分次加入250毫升的清水,邊加水邊用筷子向著同一個方向攪拌。
5.直至肉末起膠,放入冰箱冷藏。
6.大白菜切碎,加入鹽拌勻,靜置15分鐘,擠去多餘水分。加入麻油拌勻。
7.加入肉餡拌勻,如果感覺水分太大,繼續放入冰箱冷藏一會再用。
來源丨綜合網絡
龍廣愛家頻道,您身邊愛的小夥伴!
微信公眾號:longxiaoai97
支持編輯牙妹工作記得分享哦!
掃一掃可直接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