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的資本市場中,量化私募逐漸展露頭角。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中旬,百億級量化私募已增至10家,相比去年年底的5家已然翻倍。其中,明汯投資一枝獨秀,規模領先。不止如此,自10月底以來,在淘股吧、雪球、東方財富等多家股票論壇上,已有大量投資者開始關注到「明汯概念股」。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了明汯投資的「掌舵人」——董事長裘慧明。在從華爾街回國創業後,短短六年時間,裘慧明一手創建的明汯投資已成為量化私募行業的佼佼者。作為國內量化私募界的前輩。
裘慧明表示,未來5年依然是量化的紅利期,是投資人配置量化的好年份。此外他還介紹,量化投資在國內才剛剛起步,未來整個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6年成就私募龍頭
在量化私募的江湖中,明汯投資可算是華山論劍的頂尖私募。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中旬,百億級量化私募已增至10家,相比去年年底的5家已然翻倍。其中,明汯投資一枝獨秀,規模領先。
不止如此,自10月底以來,在淘股吧、雪球、東方財富等多家股票論壇上,已有大量投資者開始關注到「明汯概念股」。作為量化私募,明汯投資的布局思路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可算是「無心插柳」。
談及明汯投資的「掌舵人」,董事長裘慧明一路的履歷極為精英化。在從復旦大學物理學本科畢業後,裘慧明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獲得賓大物理學博士的學位,並自學金融和計算機編程。彼時正值千禧年期間,美國量化交易已經盛行,對於「興趣廣泛」的裘慧明來說,他的華爾街之旅也就此展開。
2001年,裘慧明進入華爾街工作,首站即為UBS的量化研究員,此後曾轉戰瑞士信貸、千禧年基金、德意志銀行、HAP Capital,專注領域也從高頻交易轉到主攻統計套利策略。在海外市場歷經十餘年風雨後,2013年,裘慧明選擇回國創業,一手創建了明汯投資。
公開信息顯示,明汯投資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量化投資領域。2015年2月,明汯發行第一隻陽光化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明汯穩健增長1期」,至今累計收益達到470%,這也是明汯的第一隻指數增強產品。
此後,在2016-2018年期間,明汯的管理規模也在不斷攀升。在2019年的量化大年中,無論是中性還是指數增強類產品,均受到市場的歡迎,明汯的管理規模也一路飆升,超過200億元。同年,明汯還發行了首隻美元基金,得到了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在2020年的「疫情之年」,量化基金再次經受住了考驗。
據介紹,明汯投資專注於量化投資領域,目前已成熟構建了面向多市場、多品種、多策略的程序化交易系統和資產管理平臺,積極探索和研究適合中國資本市場特色的量化投資策略、研究體系、風控體系和交易體系。一路發展至今,明汯投資管理資金平均收益均未出現過單年虧損。
對於近年來的量化私募業績大爆發,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市場上優質資產稀缺,投資者對量化市場格外關注,行業發展突飛猛進。不過,頭部私募之間的競爭也格外激烈,在規模突增的情況下,將面臨策略容量有限、策略有效性下降等多個問題。
未來5年仍是量化紅利期
量化投資作為一個行業在國內才剛剛起步,與海外市場相比,國內不管是私募還是公募的量化管理規模都還非常小,未來整個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裘慧明介紹,從2013年私募發牌照到現在的7年間,國內量化管理規模只有3000多億的水平。而且國內基本上沒有槓桿,融資成本非常貴,一個億的對衝產品實際上只有8000萬的股票倉位;而海外典型的市場中性產品可能是一個億的資金,有兩個億的多頭、兩個億的空頭。不過,比起2013-2015年,近年來國內量化已經有非常大的進步。
「在美國市場上,能買到的量化產品基本都是基本面量化為主,因為換手越高的策略容量越有限。隨著管理規模的擴大,高換手策略收益的下降比低換手策略下降更為明顯。」裘慧明介紹,中國的市場容量大概是美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但是如果看頭部量化的管理規模,中國與美國相比是遠遠小於三分之一的,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顧名思義,量化就是用數量化的方法,利用所有能獲取到的公開數據來做市場的預測,然後進行交易。」裘慧明指出,在全部數據中,涉及到三部分的信息:首先是公開財務信息需要轉換成數量化的模式,也就是對基本面的量化;第二部分是交易的數據,出於各種需求而產生的資金變動;第三部分是另類數據,包括新聞、網吧等數據。
基本面的量化策略,裘慧明表示,是基於市場會把基本面的所有信息在幾個月的周期上正確反映在價格上的一個假設。如果對基本面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就能獲得一部分收益。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每一個投資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是不一樣的,信息處理速度更快、準確率更高,就能選到更好的股票。基本面的特點是信息更新少、換手比較低。在市場上每天有大量交易的情況下,如果只看基本面的變化,將錯失噪音交易的盈利。
「現在私募競爭比較激烈,如果大家都做基本面的投資,那與公募相比是天然的劣勢。」裘慧明介紹,私募的管理費收取更高,還包括業績提成,這樣的生意模式決定了私募需要做出比公募更高的收益,或者是在同等的收益下風險更低,這樣才有機會獲取客戶。「並不是大家不去做基本面量化的私募產品,而是這樣的私募產品在市場上比較難具有足夠的競爭力,所以現在市場上主流的策略都是以統計套利策略為主的」。
裘慧明也順便澄清了所謂「明汯概念股」的問題,裘慧明表示,明汯現在主要股票策略為統計套利策略,持倉非常分散,而且平均持倉時間只有十幾天。等前十大持倉機構披露的時候,明汯大概率已經不持有這些股票,所以希望投資者不要關注這種錯誤的概念股。
裘慧明表示,量化私募在中國的規模雖然與2018年時相比已有大幅進步,但管理規模仍遠遠無法與公募相比。在有限的資金下,私募也傾向於更多地配置收益最高的策略。「現在整個量化私募絕大部分都配置在中頻策略上,換手還是比較高的,一年可能是四十到八十倍之間,因為現在還有容量。」
「未來5年,我們認為依然是量化的紅利期,所以未來依然是投資人配置量化的好年份,我們將繼續豐富我們的產品線,為不同投資需求的投資人提供服務。未來依然需要持續加大投研力度,靠投研創造價值。」裘慧明稱。
談及策略選擇,裘慧明指出,「我們策略設計一般不刻意去賺風格的錢,避免超額收益和市場風格有太高相關性,也就是減少在風格上的暴露。但由於統計套利策略比較依賴波動性,所以不可避免在成長股表現好的時候超額收益更容易做一些」。
對於新進入市場的量化私募,裘慧明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進入一個新的行業,特別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總是要準備好艱苦奮鬥。量化私募需要在數據建設、基礎設施配置、研究能力等方面進行較大的投入,才能夠形成並長期維持競爭力。」
希望市場理性看待量化
雖然量化投資在國內金融市場上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但與海外幾十年的發展時間相比,國內量化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
「我們希望市場能理性看待量化,目前量化在國內還是起步的階段,由於量化的專業性要求高,對於國內的投資人、金融機構而言都是新興事物,大部分人都存在誤解。」裘慧明強調,首先量化和對衝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市場上往往存在一定的混淆。
裘慧明指出,對衝本身是一種工具,不只是量化機構可以用,主觀選股的機構也可以用,只是國內歷史上主觀選股的對衝產品較少。「實際上在海外,主觀選股的機構也做對衝產品,也就是說做多看好的股票,做空一些不看好的股票,這樣降低產品的風險和回撤。只是從歷史的產品設計上,量化曾經在2010年-2015年做了大量對衝型的產品,導致大家將對衝和量化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在海外大型機構中,量化多頭產品甚至管理規模都超過了對衝型的產品。不過相較於海外,國內做空工具相對缺乏,目前是以股指期貨作為主要的對衝工具。未來隨著融券轉融通的逐步放開,個股的做空也將越來越便利。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精選量化私募產品也比較困難。由於很難接觸到投資流程,投資者只能看得到歷史業績。「但其實過去的收益好,並不代表你在未來能獲得一樣的好收益,這對於主觀選股策略還是量化選股策略來說是一樣的,過去的業績和好的漲幅並不代表未來,選擇對於個人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來說都不是簡單的事情。」裘慧明稱。
相比之下,量化投資還面臨著更多問題。由於當前發展時間較短,量化私募與優秀的主觀策略私募以及公募產品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像公募存在長期投資業績的明星效應,像景林淡水泉等發展時間比較長的私募,他們已經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周期證明了自己的投資能力。量化私募長的也就五六年,短的甚至只有一兩年,想要證明自己也更難。」
相對來講,頭部量化私募都已經在三四年以上,歷史業績較長,基本已經證明了自己。但這些得到市場認可的私募管理規模也比較大,想要再做出非常高的超額收益是比較困難的。「隨著管理規模的擴大,做出超額收益的難度就會越來越大,這也對頭部量化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裘慧明還提及,主流量化私募一般更希望避免過大的波動。「大家投資量化私募,天然的理解程度不如主觀選股策略那麼好。由於很難把邏輯講清楚,量化私募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講就像是黑盒子,所以更需要業績的穩定性來說服客戶,保持業績的穩定。」
同樣,客戶對量化私募的理解程度和投資理念,也反過來會影響產品。目前,明汯投資旗下規模最大的類別是指數增強。裘慧明介紹,股票市場天然能容納較大的資金,多頭產品做量化的指數增強產品不受股指空頭的和融券的稀缺性的限制,規模上限也高很多。「我們的商品CTA的策略在過去幾年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收益,但由於客戶的理解程度不夠,且商品保證金的存量資金規模有限,這類策略想管理很大的資金是非常難的。」
另外,裘慧明也提出,量化私募在國內發展規模有限、知名度不足、市場認知度低,也與缺乏外部評價標準有關,而近期火熱的券商私募大賽正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對於量化私募,券商除了服務和支持,還有一個重要的評價功能。如國泰君安舉辦的私募大賽,就對量化私募起到了很好的評價作用。」
百萬用戶都在看
重磅信號!鑽空子、熱衷投機、不夠規矩…監管層狠批這個行業!要樹立賺"辛苦錢"理念,否則金融牌照危險了成交價0.16元/股!停業16年,這家老牌險企股權突然被拍賣!曾陷德隆系爆雷遭勒令停業,神秘買家又是誰?暴漲又至,特斯拉趕上三個豐田!馬斯克搬家可「暴賺」數十億,富豪心思…秒懂!警惕,"大空頭"來襲經過三輪股災,9成倉位最大回撤僅5%!興全基金創業元老杜昌勇:低點時敢重倉,左側布局中能克服恐懼震驚!11份罰單牽出內幕交易窩案!2人洩密9人交易,從發小、姐妹到主治醫生,通通被罰…來看眾生相剛剛!中央再次定調樓市,時刻繃緊調控這根弦,釋放什麼信號?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這一表態有何深意?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量化投資火爆,藍海市場待發掘!明汯投資董事長裘慧明:未來5年仍是紅利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