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蒼莽莽的太行山腹地。
這裡溝壑縱橫,幽峰林立,天然次生林,人工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植被覆蓋率達到了63%。
這裡水源充沛,泉眼眾多,水質優良。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南洺河,北洺河就發源在這裡。就是在南洺河畔,孕育了聞名中外的「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成為中華農耕文明的源頭,洺河源由此得名。
洺河源省級森林公園地處太行山南段東麓,與山西省左權縣河和河北省涉縣,邢臺縣接壤。包括兩個鄉鎮76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40500公頃,人口3.38萬。
由於地形複雜,水熱同季,洺河源森林公園植物資源豐富,植被結構複雜,木本植物100多種,草本植物數百種,奇花異草俯拾皆是,珍禽走獸出沒頻頻,是天然的植物基固庫,也是太行山進入華北大平原地天然生態屏障。
悠久的歷史遺存,奇特的人文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使這裡成為森林觀光,旅遊度假的良好場所。無論是春夏秋冬,你都可以在這裡尋找到你所思所想,所欽所慕。
當春天的太陽又一次普照這片山林的時候, 溫馨的暖意伴隨著和煦地春風,從華北平原徐徐而來,融化了洺河源的冰雪,喚醒了草木,洺河源脫去了銀妝素裹,披上了一年之中最絢麗的色彩,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按海拔的垂直地帶性,這裡的生靈,依次開始煥發出生機。
楊、柳、樁、榆、槐、桐及各樣山果,荊條、酸棗等灌木首先甦醒。
松、柏、橡、核桃、木秋、櫟、胡枝子、忍冬,連翹、毛黃櫨等分布在海拔700米到1000米之間。
海拔1000米以上,樺木、山楊、六道木、野杜鵑等天然次生林和灌木叢野不甘勢弱,競相開放。
據專家的調查統計,整個園區內的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樹種共計67科150屬390種。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9種,是北方少見的門類齊全的森林科屬博物館。
這棵漆樹生長於管陶鄉梁溝村,樹高22.7米,胸徑1.01米,樹齡200餘年,枝繁葉茂,兩年割一次漆最高年產漆9公斤,相當於普通漆樹的36倍。據經濟樹專家王清聲考證,這是當今全國最大的一顆漆樹,號稱「漆樹王」。
你看這種婀娜多姿的植物,開較小的白花,通體銀白色絨毛,這就是太行花,是華北地區僅存的物種。
領春木,漆樹過去被認為在華北絕跡,1979年經中國科學院林木資源考察成員在洺河源的高山上發現,現為國家級保護植物。
植物之外,還有動物。園區內有陸生野生動物或侯鳥涉及到哺乳綱、鳥綱、爬行綱、兩棲綱等四個動物綱、25個目,63科共計24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有22種,二級保護動物61種。
春天裡,你到洺河源觀光,不僅能感受到濃濃的春的氣息,更是一次感受自然、認識大千世界的絕佳機會,這裡是天然的植物園,天然的動物園。
當盛夏橫掃中原大地的時候,人們在洺河源裡感受的卻是宜人的涼爽。夏季,由於這裡山林茂密,雨水 充沛,大小溝壑間,溪水潺潺,形成了「山中——夜雨,樹鳥百重泉」的奇特景觀。
這是位於活水鄉艾蒿坪樹西北摩天嶺山腳下的一眼清泉,泉水甘甜,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當地村民長年飲用此水,年壽多在80歲以上,武安自有史以來正史記載的年齡最大的壽數103歲即在該村。據專家論證:這裡村民長壽秘絕主要是得益於該泉故稱此泉為「長壽泉」。
盛夏這裡最好的去處是京娘湖。京娘湖位於武安市西部深山區。據馮夢龍《警世通言》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千裡送京娘曾路過此地。京娘是山西永濟人,年方十七歲,隨父去曲陽燒香還願遭劫,幸遇趙匡胤拔刀相救千裡護送,京娘欲以終身相託。趙匡胤以「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推辭,於是京娘投湖自盡,京娘湖亦由此得名。
京娘湖,層巒疊嶂,川谷幽靜,塵囂遠遁,山青水秀,長谷風來,涼爽宜人。盛夏來此,不識暑熱滋味,秋日到此,頓覺絲絲涼意。京娘湖上的二十多處景觀,有的受大自然的造賜,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魂宏偉,巧奪天工;有的同民間傳說相交融,賦情於景,觸景生情。
「高天瓊樓沉碧水,幽谷疊橋映秋潭,神工著意邀明月,遊子含情賞嬋娟」。這是遊人對「疊月橋」 的美稱。「疊月橋」 如雙月倚迭,玉弓倒懸,疊橋投影,交相輝映,別有天地。
「獅子山」 一景更加雄偉壯麗,遠遠望去很像一頭昂首怒吼的雄獅,威鎮峽谷。魏王曹操詩云:「神龜雖壽,猶為競時。」而仙靈峽旁的烏龜巖,形似烏龜,翹首遠眺,卻不知何年造化,幾經滄桑。
「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水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傳說這是趙匡胤在京娘湖峭壁上題的詩,如今遺址尚在,但字跡已蕩然無存了。那是「梳妝檯」,傳說是京娘梳妝打扮的地方。那是「搭衣巖」,傳說是趙匡胤搭衣涼衫的地方。
順著京娘湖乘船而上,在這50多米深、面積700多畝的水面上,碧藍的湖水難以見底。舉首望去,叢巒萬仞直插雲天。那「老鷹嘴」、「神女倉」、「駱駝峰」、「屏風山」等奇觀絕景自不必細說,就是倒影在湖面上的怪峰、蒼勁的松柏、滿山遍野的山花足以讓我們陶醉了,好似「山在水中水浸山」,人在山上走,山在人上行。
崎嶇的小道用天然石塊鋪成階梯,道兩旁的松柏、不知名的山花在微風中擺動,回首望去,京娘湖盡收眼底,蔚藍色的湖水蕩起粼粼波紋,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亮光。
「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秋季給人以蕭瑟的感受,但是洛河源的秋天卻是一個讓人心醉的季節,它一掃春天的溫柔,夏天的熾熱,用博大的胸懷,無私地向世界奉獻出自己累累的果實。
秋季莽莽的洛河源的山林裡,是原始生態遊的又一個好去處。秋天賦於這裡的除了收穫,還有漫山的紅葉。
這裡是位於活水鄉門王莊的東山,是邯鄲市重點義務植樹基地,有數千畝板慄生態園。每到秋季來臨,滿山的板慄、黃櫨、楓葉、火炬、櫟類等樹木紛紛變成紅色,加上綠色的針葉樹和遍地的野菊花,整個一個色彩繽紛、萬紫千紅的美麗世界,讓人目不暇接,讓你難以忘懷。
秋高氣爽中,最適宜遊歷的地方,當屬古武當山。古武當山在當地民間稱為「老爺山」,主峰海拔1437公尺,山峰高聳,景色奇美,道教文化深厚,被譽為太行山武安段「群山之王」。古武當山與湖北武當山齊名,傳說真武大帝原是玉皇大帝三太子,因犯天戒被貶人間,投胎隋帝愛妃為太子,長大後因不滿隋煬帝昏庸無道,遂棄國修行。來到這裡後見這裡山青水秀,於是就結廬修行42年,得道飛升,到湖北武當山布道,故稱北方武當山為兄,南方武當山為弟,有「北兄南弟」、「北修南行」之說。大清嘉慶二十五年,「重修武漢山碑記」記載「武邑常楊莊武當山舊有菩薩真武諸殿者,棟宇上聳重霄,丹青遙輝曠野,誠一邑偉觀也。」武清孫紹巖碑文上說:「此古武當山也——創修之由唐宋而還至我。」說明它至少從唐朝開始稱武當山了。遠眺古武當主峰,只見五個形態各異的山峰簇擁而起,氣勢磅礴,象巨大的屏風屏障在武安的西北方,為武安之當山,遂使此山得名為武當山。古武當山主峰海拔1437.7米,稱北頂「老爺頂」,上建有真武大帝廟;主峰南側一個海拔1420米的山峰稱為奶奶頂,建有菩薩殿、碧霞宮等建築。
至少從唐朝開始,這裡就建起了古武當山道教的廟群。山頂的古廟遺址,院內古碑林立,滿身青苔,它們默默地立在那裡,已經不知多少年沒人知道它的價值了,只是在近幾年,才被邯鄲的學者發現。古碑上的文字告訴遊客:「此古武當山也」。
冬天,洺河源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個神奇的冰雪世界,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冰雪給洺河源帶來的似乎不是寒冷的象徵,它給人們帶來的是如夢如幻的人間仙境,晶瑩剔透的童話王國。武安清代的一位文人曾寫詩描述洺河源的冬天「幛列水晶迷近遠,峰披雲母晃崢嶸」。
冬天像一位鶴髮童顏、閱歷豐富的長者,儘管沒有絢麗的春花,沒有茂密的綠意,沒有了清爽的秋風,沒有了喧譁和風風火火,但從它靜謐,質樸潔白的面容中透出的卻是成熟生命的深沉和肅穆。
在一個處處注重打扮的世界裡,不施粉黛也許才是最好的打扮,然而這需要自信,需要一種境界。
遊歷洺河源的冬季,感悟人生的哲理,也許它會讓你生活得輕鬆和快樂。
冬天的洺河源需要能讀懂它的人和他對話。和他親近,所謂「高山流水嘆知音」,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從冰雪的縫隙中奔瀉出來的泉水在洺河源的溝壑之間書寫著沒有人讀懂的書法。它象一首自由體的詩,曲折而明快,描述著冬天的純淨,也許在經過艱辛的跋涉之後,它會形成急流猛浪,在華北大地上揮灑它的宏篇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