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脫貧路——信州區龍潭村廖建彬的脫貧勵志故事

2021-01-09 中國江西網

  中國江西網訊 夏日炎炎,當你走進上饒市信州區龍潭村櫧溪人家安置小區惠民超市,可能就會聽見一陣爽朗的笑聲,為這盛夏酷暑帶來一抹清涼。這笑聲的主人公就是我們要介紹的主角廖建彬,他積極面對人生,努力擺脫貧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身體殘疾,但志存高遠奮力脫貧的別樣人生。

輪椅上的脫貧路——信州區龍潭村廖建彬的脫貧勵志故事

  意志堅強遭遇挫折不自棄

  1989年8月3日,對於廖建彬來說,這是一個災難的日子,是一段永遠不能忘懷的灰色記憶。他清楚的記得,他和夥伴們在櫧溪河邊上玩耍,大家嚷著要廖建彬表哥表演飛刀,廖建彬也在邊上饒有興趣地看著,在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被表哥的飛刀無意中甩入腰後背。突然間的劇痛讓廖建彬陷入暈厥,醒來後躺在病床上,醫生告訴他,他今後的人生將在輪椅上度過。當時他覺得天塌下來了,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敏感、自卑、痛苦、絕望,他痛恨表哥,痛恨命運的不公。他說,那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直到某一天,他無意間看到媽媽偷偷躲在衛生間流淚。那一瞬間,他的心被刺痛了,他決定要做點什麼,他安慰媽媽,「媽媽不要哭,我會堅強的」。自那以後,廖建彬努力適應輪椅上的生活,坦然面對各種困難,他沒有低頭、沒有倒下,他的堅強給這個家庭又帶來了希望。

輪椅上的脫貧路——信州區龍潭村廖建彬的脫貧勵志故事

  自力更生脫貧路上不等靠

  2014年,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鋪開,廖建彬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戶,但他並沒有坐等政府來救濟,而是想方設法尋找出路,經過一番思慮、考察,他決定在櫧溪人家小區開一家小超市。在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潘華喜的結對幫扶下,很快就辦好了工商營業執照和菸草經營許可證,惠民超市在2017年10月正式營業了。今年,潘華喜部長又幫助他成功申請到了5000元的創業一次性補助。黨的好政策又一次燃燒起廖建彬脫貧致富的信心。他說:「黨的政策好,幫扶幹部又幫了我很多,還要幫我申請小額信貸,有這麼多人關心我、幫助我,我自己也要加油,也要努力,不能全依賴著別人來幫扶,更不能辜負他們的好心。」廖建彬的話很樸實,卻道出了奮鬥的意義。雖然他身有殘疾,但是思想不殘疾,甚至比很多的健全人還看得明白、想的透徹。精準扶貧不僅要「扶袋子」,更要「扶腦子」,要講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要增強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

輪椅上的脫貧路——信州區龍潭村廖建彬的脫貧勵志故事

  志存高遠脫貧致富不停步

  如今,惠民超市的商品琳琅滿目,廖建彬坐在輪椅上一邊擦著汗,一邊忙碌著,說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這樣說道:「現在我有了這家超市,不愁吃、不愁穿,政府又給了我這麼好政策,今年還要辦理小額信貸,我一定可以把超市經營的更好,我對生活很有信心,今年,我要退出貧困戶隊伍,我要讓別人知道,正常人能做的,我也可以。廖建彬的話語裡,充滿了希望和動力,他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給其他貧困群眾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他是龍潭村貧困群眾的一面先進旗幟。

  堅韌推開了困難,勤勞戰勝了貧窮,相信會有更多的廖建彬式的貧困戶,都能通過自己聰明的大腦、勤勞的雙手、努力的付出,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相關焦點

  • 織娘何文花:輪椅上編出脫貧路
    新華社銀川12月30日電 題:織娘何文花:輪椅上編出脫貧路新華社記者 靳赫輪椅壓過地板,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輪椅上,一名44歲的婦女在桌子上支起手機,通過直播向網友們介紹她手工編織的鞋子。這名婦女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紅崖村村民何文花。
  • 板場「五個典型」 個個勵志脫貧
    周代功說,脫貧只是「過好當下」,奮鬥才是「詩和遠方」。內鄉縣是秦巴片區貧困縣。板場鄉是內鄉縣最偏遠的山區鄉,2016年底,全鄉貧困發生率16.59%,16個行政村中有9個貧困村。近年來,板場鄉充分利用扶貧政策,大力開展智志雙扶,帶領貧困群眾增強內生動力,不斷奏響脫貧凱歌。周代功的故事,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 「我的扶貧故事」關係群眾無小事|織金縣黑土鎮龍潭村包村幹部熊峰
    我叫熊峰,是貴州畢節市織金縣黑土鎮龍潭村的包村幹部兼任村支書。2018年4月初來到龍潭時,大家都認為政府派這個老夥子來龍潭村,怕是鎮裡不重視龍潭村了。誰知,沒有過多久,大家不僅認同這個老夥子,更多的還有尊重。
  • 巾幗勵志小故事 脫貧攻堅大力量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靈縣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這一工作大局,立足地方優勢,引領廣大農村婦女走「居家經濟」「炕頭經濟」發展之路。 通過不懈努力,近3000名農村婦女通過就業創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下面的這個小故事,由廣靈縣婦聯主席陳曉麗執筆撰寫,記錄了一名農村婦女勵志脫貧,並帶領村民致富的點點滴滴。
  • 十四五開新局|講好河南脫貧攻堅出彩故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
    這15場系列新聞發布會,發權威聲音、以人民視角、用生動語言,講述全省上下砥礪奮進的脫貧故事,展現我省脫貧攻堅的亮點成就,進一步凝聚起廣大幹部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駐村第一書記、基層扶貧幹部和脫貧群眾代表等紛紛走上臺,分享脫貧路上的親身經歷。「有時候,從電視上看見水管裡流出來白花花的自來水,俺們都在想,啥時候咱村也能吃上這樣的水,那可老美啊!」10月13日,水利扶貧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嵩縣何村鄉東窪村黨支部書記趙連嶽說起過去的吃水難問題,感慨萬千。
  • 脫貧攻堅收官故事:古縣脫貧路殷殷港胞情
    港澳辦搭橋善款北上河北贊皇縣摘窮帽編者按:這是一段河北石家莊贊皇與東方之珠香港歷久彌深的不了情,這是一條香港愛心機構、國務院港澳辦、贊皇縣三方攬臂同行的脫貧路,這也是一張折射著中國改善民生、近日,香港文匯報派出採訪組,深入太行山中段東麓,訪醫院、進學校、看大棚、走鄉村……為讀者展開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舊貌換新顏背後的人物、故事和啟示。世茂集團、旭日集團、經綸慈善基金會、黃廷方基金會、軒轅教育基金會……走進河北贊皇的醫院、學校、鄉村,也許不經意間,就會在門前、牆面或碑石上看到香港資助機構的牌匾,見證著香港與贊皇結下的千裡情緣。
  • 電視劇如何講好「中國脫貧故事」
    《通知》還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仍在創作中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要堅決避免同質化傾向,在脫貧攻堅主題下,從不同風格、角度、地域進行多樣化開掘,形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化格局。(3月27日人民網)據了解,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等劇人氣持續走高。
  • 大方縣「脫貧攻堅故事」文藝採風創作獲獎作品公示
    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及《大方縣「脫貧攻堅故事」徵集整理記錄傳播工作實施方案》安排,通過全縣文藝界組織開展的脫貧攻堅基層採風創作及徵文評選
  • 辣椒棚裡開啟致富路 ——高安市上湖鄉貧困戶王愛擁的脫貧故事
    「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走進高安市上湖鄉赤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條通俗易懂的勵志宣傳標語和一幅幅生動形象的脫貧攻堅漫畫。
  • 脫貧新篇 從「脫貧路」邁向「幸福路」
    每天,劉付春紅和婆婆忙於照料病人和還在上小學的兒子,無法就業,家庭工資性收入為零。 「怎麼樣才能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建立起長效穩定的脫貧機制?」彭立忠一直琢磨著。 在他的構思裡,「建檔立卡貧困戶、各級政府部門、幫扶單位、農業企業」四方角色構成了一個優質高效的脫貧攻堅生態圈,可以承擔產業扶貧項目培育、產品生產乃至市場銷售全鏈條的閉環建設。 「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以後,如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是當下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兩年的駐村時間內,彭立忠一直奔波在「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道路上。
  • 中冶集團編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故事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中冶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央企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 | 水泉鎮龍泉村:脫貧走上幸福路 致富感恩共產黨
    水泉鎮龍泉村委會曾是個沒有集體經濟的"貧困戶",現在,村委會與村裡28家貧困戶一起,全部脫貧了!「龍泉村委會沒有集體經濟」。舉德全、高興民、吳曉紅……老弱的他們,通過精準幫扶,到2019年底,人均年收入超過5千元,龍泉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實現了徹底脫貧。走進龍泉村,水泥街道寬闊乾淨,房舍白牆藍頂,村裡「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街上「雞犬相聞」,處處平靜祥和,再無窮苦之聲,像桃花源一樣美。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自治州新聞工作者發揚頑強拼搏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深入基層,以敏銳的新聞視角,深入挖掘、採訪、報導伊犁大地上的脫貧攻堅故事,捕捉自治州脫貧攻堅戰中的新亮點、新做法、新經驗,進一步提升了新聞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寫出了大量沾泥土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市界行】馬砦社區:奮鬥築就脫貧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市界行】馬砦社區:奮鬥築就脫貧路 2020-12-14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嶺龍潭街道辦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當前脫貧了沒有?現在生活有變化沒有?是保持越來越好,還是...」 「現在好的多了……。」 近日,關嶺縣龍潭街道辦工作人員就來到龍潭街道新龍潭村觀音洞組的貧困戶楊春生家中,仔細詢問查看他們家房屋修繕情況,以及飲水安全和孩子讀書受資助等情況。 「14年建檔的,17年脫貧我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孩子讀書得到補助,養豬得到培訓,合醫補助,吃穿不愁,自來水也通,現在生活越來越好。」
  • 「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運鴻集團引領殘疾人走上脫貧致富路
    在此次成立的運鴻助殘基金中,500萬善款將用於康復扶貧項目、殘疾人創業就業發展增收項目、文化扶貧主題巡演、立項啟動等四部分支出,其中康復扶貧項目主要用於為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肢體殘疾人進行假肢適配,及為重度殘疾人配發護理床、輪椅等急需的輔具。
  • 《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之落地生根(上)今晚央視紀錄頻道溫暖播出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中,沙瓦 — 這個位於怒江之畔、大山之巔夢幻般的小村莊,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正悄然發生~~~《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之落地生根(上) 《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之落地生根(上)村民們說:只要政府幫我們修一條路,我們一定能夠脫貧!但這條路能修嗎?如果通了路就能夠脫貧嗎?沙瓦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 牛棚裡走出來的脫貧路——巾幗脫貧故事
    為了脫貧致富,邢紅豔一不等二不靠,靠自己的苦幹實幹自主脫貧,真正做到了巾幗英雄山村揮汗,脫貧攻堅衝鋒一線。為早日實現脫貧致富目標,與其丈夫按脫貧政策先走一步,開始戶內奶牛養殖。她擼起袖子,吃苦耐勞,費盡心思搞好自家的養殖業,但戶內養殖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發展牛的數量有限,牛需要的草是一個問題,牛排洩物的處置更是一大難題,最重要的是會影響周邊環境。
  • 雲南全省脫貧 普洱藝術再現「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脫貧故事
    中新網昆明11月16日電(繆超)近日,在中國貧困面最大的雲南省向世人昭告該省全面脫貧之際,該省下轄的多民族地區普洱市打造出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該劇藝術地再現脫貧攻堅中「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戶貧困家庭落伍」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