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豔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三十八。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豔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蓆子一般掠過。
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裡藉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雲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託克託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釋為:天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裡隱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
《晉書·天文志》云:「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賞析
這首詞寫蘇軾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於一個職業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於蘇軾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他出獵時的激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夥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架著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著錦帽穿著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著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隨著他,浩浩蕩蕩,象疾風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裡顯示了作為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確實是壯觀啊!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隨蘇軾這個知州,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為百姓的熱情所感動,暗下決心,為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習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鬥猛虎的孫權(孫郎),親手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實際上已經繪製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熱烈的氣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態。
轉入下片,作者又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因而更加氣粗膽壯,鬢髮有些花白,又有什麼妨礙呢!看來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裡所指,已不限於打獵。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麼時候才派馮唐到雲中傳達命令?這裡用了漢文帝劉恆時的一個典故。「雲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託克託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雲中郡,傳旨赦免前雲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後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並不是無的放矢。因為,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後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徵,又利用「狼」屬於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作者介紹: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