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中面對英國的技術封鎖和打壓,美國是如何後來居上的

2020-12-14 騰訊網

眾所周知,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向來被擁有其的國家視為「國之重器」。科學技術領域的壟斷與反壟斷,更是大國博弈的重要內容。在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為維護自己世界龍頭的地位,曾絞盡腦汁對作為後起之秀的美國進行技術封鎖。然而,美國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讓英國獨霸全球市場的美夢最終破碎。

那麼,英國人的技術封鎖為何沒有奏效?美利堅又是如何後來居上的呢?

上圖_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裡夫斯發明了 珍妮紡紗機

上圖_ 19世紀的英國紡織工廠

英國:就是要打壓你

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18世紀憑藉紡織技術上的創新,引領了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潮流。飛梭、水力織布機、珍妮紡紗機等機器的成功應用,使紡織生產效率較過去呈幾何般增長。瓦特的實用性蒸汽機問世後,更使英國一舉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帝國。到1840年,英國紡織品的出口量達到英國商品出口總量的40%,英制紡織品暢銷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洲,讓英國資本家們賺得盆滿缽滿。

儘管英國手握巨大的技術優勢,但他們卻時刻不敢掉以輕心,特別是對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美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時,曾是英國最大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美國農業生產發達,其棉產量長期穩居世界前三。如果美國掌握了先進的紡織生產技術,再加上其巨大的棉產量,那勢必會大大壓縮英制紡織品的市場額份。

為此,英國想盡一切辦法打壓美國。英國議會專門制定法律,包括水力織布機在內的機器設備一律不得出口,連相關圖紙、模具乃至零部件也不行,違者面臨的將是最少5年的牢獄之災及巨額罰款。不僅如此,與紡織、機器製造、煤鐵冶煉等有關的工匠、技術人員也不得移民他國,違者將被剝奪公民權並沒收全部財產。

上圖_ 19世紀的英國食品工廠

上圖_ 19世紀英國的棉紡織工業

美國:黑白兩手齊上陣

面對英國在技術領域的全面封鎖,美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不得不說,以華盛頓為首的美國國父們頗具遠見。在美國剛剛建國不過5年的1788年,美國時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便受命組建一個科技間諜網絡,一方面獲取世界尖端科技的情報信息,另一方面則嘗試通過非法手段,也就是「偷竊」來得到這些技術。

在漢密爾頓的運作下,這個間諜網通過重金利誘、威脅恐嚇等各種手段,在英國發展了一批眼線,對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情況及英國技術封鎖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便從中找出可以利用漏洞,將先進技術、設備、人才引進到美國。

上圖_ 1793年的美國《專利法》,讓盜版獲得專利保護

在華盛頓的大力支持下,漢密爾頓及其副手考克斯下了三步棋。

第一是製造輿論。在英國百姓特別是技術人員、工匠當中宣傳美國的美好生活,並向他們展示美國對技術移民的優厚待遇及物質獎勵。

第二是積極推動國會頒布專利法。明確規定專利的授予對象只能是美國人。在此之前,世界各國的專利授予對象不分國籍,美國這麼做,實際上就是隱晦地鼓勵那些技術人員連人帶技術一起來美國。

第三是配套設置一系列保障制度。比如不管你什麼身份,哪怕是個窮光蛋,但只要你掌握一門先進的生產技術,或機器設備的製造方法,或擁有相關設備的圖紙,或者你是工業某個領域的熟練工種,總之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經過一個簡單宣誓成為美國公民,然後申請相應專利,得到聯邦政府保護的壟斷專利權。至於土地租金、稅收優惠等就更不用說了,一律大幅減免。

上圖_ 準備移民美國的歐洲人

在上述政策的「誘惑」下,你很難保證沒有英國技術人員想移民美國。但是,在英國政府的嚴格管控下,這些人又怎麼去美國呢?這就輪到漢密爾頓那張間諜網在英國的眼線們大顯身手了。

這些特工或偽造身份將其「變」為農民、教師、神職人員,而後通關離境;或將其藏在行李、包裹、信箱中,由外交人員「攜帶」出境。一旦遇到難纏的關口,便由華爾街的大佬們通過銀子擺平,畢竟誰跟錢過不去?

上圖_ 18世紀到19世紀60年代美國領土變遷,美國不斷做大做強

改變世界格局的人

塞繆爾·斯萊特的人生經歷很能說明美國人的努力換來了怎樣的回報。14歲時,斯萊特進入紡織廠成為一名學徒。經過7年的辛勤工作,他終於得到了老闆的認可並成為工廠的一名技術主管。但心高氣傲的斯萊特不願寄人籬下,當他聽說大洋彼岸的美國擁有令人羨慕的政策和待遇後,遂起了到美國開創一番事業的想法。

斯萊特知道,一旦行動敗露,自己難逃牢獄之災。為此,他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將工廠設備的製造圖紙和使用、維護方法記熟,並在特工人員的幫助下偽造了一個農產品推銷員的身份,在沒有告訴家人絲毫消息的情況下登上了輪船來到紐約。在紐約,他與紡織巨頭布朗家族一拍即合,在布朗家族的支持下,憑記憶復原出了在當時最為先進的阿克萊特水力紡紗機。

幾年後,有了一定資本的斯特萊與布朗家族解約,開始獨自創業。憑藉技術專利,他一生先後建立起工廠13家,打造了一個全球聞名的紡織帝國,成為擁有兩百萬美元(相當於今12億美元)資產的商業大亨。

上圖_ 塞繆爾·斯萊特(1768年6月9日-1835年4月21日),英國人,美國早期的一名工業家

美國的一系列「組合拳」環環相接,打得英國技術封鎖的鐵鉗逐漸崩碎。美國依靠著像斯萊特這樣的英國技術人員,掀起了自己的工業革命浪潮,並最終後來居上,一躍成為頂級工業大國。今日,人們對斯特萊的評價充滿爭議。英國人視其為「賣國賊」,而美國卻將其譽為「美國紡織業革命之父」。但無論怎麼說,作為一個改變世界格局的人,斯特萊註定是名載史冊了。

相關焦點

  • 英國拒絕華為5G,200年前英國對美國技術封鎖的故事反轉了
    在今年美國推出新禁令之後,華為不僅面臨著晶片核心技術的封鎖,同時,華為的全球5G的建設之路也是充滿了坎坷。7月15日英國文化大臣奧利弗·道登宣布英國已經決定停止在5G建設中使用華為產設備,英國政府將從2020年12月3日起停止購買新的華為設備。另外英國5G網絡目前使用的華為設備將在2027年前拆除。
  • 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保護中芯國際和華為的市場和利潤是破局關鍵
    美國在9月4日傳出消息稱,川普正考慮是否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加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可能會步華為和中興的後塵。面對美國對中芯國際和華為技術封鎖,我們如何破局?雖然我們已經提出了抗議,但是面對近似「瘋狂」的川普,打壓中芯國際的事情很大機率會成為既定事實。
  • 「財經縱橫」林毅夫:中國要理直氣壯地支持和引領新工業革命
    美國就利用其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霸權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打壓下去,日本現在的人均GDP降為美國的63%,GDP只剩美國的24%。現在我國的經濟規模按市場匯率計算已經達到美國的70%,我國的華為、中興在新工業革命中的5G,已經是世界領先。這幾年美國故技重施以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舉全國之力打壓華為、中興。
  • 那些年突破了技術封鎖的國家都成了世界第一,中國會例外嗎
    美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18世紀憑藉紡織技術上的創新,引領了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潮流。飛梭、水力織布機、珍妮紡紗機等機器的成功應用,使紡織生產效率較過去呈幾何般增長。憑藉技術專利,他一生先後建立起工廠13家,打造了一個全球聞名的紡織帝國,成為擁有兩百萬美元(相當於今12億美元)資產的商業大亨。被英國人視為「叛徒」的塞繆爾成為了美國「工業革命之父」美國的一系列「組合拳」環環相接,打得英國技術封鎖的鐵鉗逐漸崩碎。
  • 部分西方國家聯合對中國進行打壓和技術封鎖,究竟誰吃虧呢?
    現在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聯合起來打壓中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那麼有一個問題,對中國技術封鎖究竟誰吃虧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討論一下。現如今,美國揮舞霸權主義的大棒,公然以國家手段制裁華為,斷供晶片、拒絕5G等等,讓國內部分網友滿眼都是黑暗,沒有了一絲的勇氣。其實是他們不了解中國自身是一個韌性很強的國家,除了原子彈、飛彈和隱形飛機之外,之前也有很多國外封鎖我們,我們卻攻克的技術難關,這裡略作整理,以讓大家有堅持下去的底氣。
  • 面對美國的打壓,正面硬剛還大獲全勝!
    這兩年,美國自從川普上臺後,對我國產品牌開始了瘋狂打壓封鎖,從最初的加大關稅,到現在的「實體清單」,全面封鎖,我們的國產品牌,雖然艱難的衝出重圍,但是基本上也都損失慘重,而有這樣一家國產品牌,從創立到如今的壟斷全球,一路披荊斬棘,雖然美國政府也對其進行打壓,但是它選擇正面硬剛,不知是打破了美國的封鎖
  • 20世紀美國技術封鎖,稻盛和夫是如何一舉反擊?網友:華為該學習
    近段時間以來,在美國技術層面的不斷升級制裁下,直接將華為逼入了絕境,也讓中國各大科技公司感受到了「威脅」。 由於在某一領域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或是在發展過程中威脅到了美國自身的利益,那麼美國的打壓將會隨之而來。
  •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何差異|美國|工業革命|英國_網易訂閱
    18世紀的英國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帶領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這一時代英國的工業產值佔據了世界工業總產值的40%。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發源於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已在歐洲大陸和北美廣泛傳播開來:鄰近英國的法國是最早受到工業革命影響的國家之一。
  • 「張宇燕」為什麼英國的工業革命值得我們重新認知
    今天研討技術進步以及對外開放和創新這個題目,回顧歷史也是一個重要角度。古希臘歷史學家、曾任雅典將軍的修昔底德,其歷史觀發人深省:儘管歷史是過去的事,但對未來有意義,因為人性基本不會改變。據說錢穆先生也主張,在現實中發現問題,到歷史中尋找答案。基於此,我先簡單回顧一下從某種意義上根本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的英國工業革命,然後試著做一些「現代」引申。
  • 川普的如意算盤,既想偷學5G技術,又要封鎖打壓華為延長禁令
    儘管美國商務部此前已經5次延長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期限,但是美國無線通信和網際網路協會(CTIA)仍然希望美國商務部能「長期」延長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而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6日,美國商務部籤發一份新規,以允許美國企業和華為共同參與5G網絡標準的制定。
  • 【歐美經濟史讀書筆記】英國的羊毛業何以能後來居上?
    在工業革命之前,一直存在著手工業。從工業革命最終的勝利來看,尤其是從英國的工業革命來看,煤炭、鋼鐵行業的崛起是最關鍵的,但紡織業,尤其是羊毛業也極具代表性,而且其演化要更加漸進。 13世紀,羊毛業的中心在佛蘭德爾,即今天到比利時的東佛蘭德省和西佛蘭德省,法國的加來海峽省和北方省,以及荷蘭的澤蘭省。這裡是交通樞紐,連接了北歐、中歐和南歐。
  • 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
    工業革命是英國人的傑作,這個時期創造的財富超過了英國歷史上的總和!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地方?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學術專著《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以寬闊的學術視野,深入探討了這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奧秘之所在。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分別是前工業革命時代的經濟和工業革命的發生。
  • 霍金預言再次成真了,不光是北鬥導航,中國再次打破這項技術封鎖
    現代科技已經非常發達,科技產品在生活中佔據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科技的不斷進步,令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尤其是我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智慧型手機,有時,沒有手機讓人就感覺是失去了靈魂一般。
  • 回顧英國工業革命,專家總結四點啟示
    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認為:所謂「工業革命」,根本算不上一個歷史事件,它和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基本上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人們談到革命,大多認為應該是一個突發的、有戲劇性的、出乎意料的歷史事件。但是「工業革命」卻是在將近一個世紀中發生的,因此很難將其稱為「革命」。一般認為,「工業革命」的標誌是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人們因此把「工業革命」與技術革命等同起來。
  • 新形勢下中國應對國外技術封鎖的策略分析——從華為抖音遭遇打壓...
    2019年起,美國陸續向華為提出若干莫須有指控、將華為及關聯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阻斷上遊高科技供應商與華為的合作,ARM、微軟、谷歌、英國電信等公司紛紛響應。2020年5月15日和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通過兩次更新華為禁令,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生產的產品,並在實體列表中增加38個華為子公司。
  • 英國「阿喀琉斯之踵」:迷信「自由」如何葬送第二次工業革命?
    這種"自由"迷信也為後來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埋下禍根,英國失去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先地位,被後起之秀的德國、美國超越。即便如此,英國的貿易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因為當時大多數國家還沒有完成工業化,英國還能為自己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製成品找到廣闊的國際市場,同時英國的殖民地也可以提供市場。但是,英國在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產品貿易繁榮的背後,卻發生了對美國和德國貿易結構的反轉。
  • 英國媒體:中國又掌握關鍵部件核心技術,再次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當然,這還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迅速,我一直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同樣的,我們現在也能感受到中國科技在世界上有怎樣的影響力。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半導體行業了,原因也是很簡單,半導體是現代科技的基石,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所有的科技產品,尤其是只能產品,它的核心就都是晶片,而晶片是由光刻機製造出來的,因此光刻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美國對華封鎖技術,如今想來「取經」?不料中國6次拒絕美國請求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們眾多技術都遙遙領先,不管是科技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都在世界排名前列。當美國看到發展迅速的國家時,都會利用慣用手段會對其進行遏制,如今,我國近些年發展十分迅速,這也讓超級大國美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於是便在多方面對我們進行打壓,特別在各個技術領域方面。
  • 國外對華封鎖的技術,被我國這位女博士成功突破
    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在花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在科技研究上,希望能夠得到突破。回看舊時代,科技對人類的生活確實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過去的交通工具就只能用徒步或者是馬車,現在卻大不相同,我們不僅可以選擇輕便的自行車、電動車、摩託車,還可以使用舒適度更高的小汽車,更有科技含量的就是飛機和高鐵。當然,在未來我們還會迎來一種叫做磁懸浮汽車的新型交通工具。
  • 英國「綠色工業革命」被指「紙上談兵」
    據路透社報導,根據剛剛公布的2021年招標計劃,英國將舉行總計1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CFD招標,其中6吉瓦來自海上風電、5.5吉瓦來自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其餘是其他低碳發電技術。這將是海上風電首次單獨進行CFD競標,此前其一直與廢棄物發電等其他低碳技術一起競標,基於此海上風電將享受獨立的執行價格即中標價,無論上網電價如何變化,售電價均採用合同規定的執行價格,差額則由政府補貼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