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匯|王利明: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2021-01-09 最高人民檢察院

我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作為基礎性

法律的功能定位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謂「典」,就是典範、典籍、典則的意思。關於民法典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整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典是在憲法之下的基礎性法律。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之所以被稱為基礎性法律,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

民法典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

居於基礎性地位

自羅馬法起,法律可以分為公法與私法兩大類,它們分別確認公權與私權。法治的基本要義是規範公權、保障私權。一般認為,保障私權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實現的,而規範公權是由公法承擔的。但實際上,民法典在確認和保護公民各項民事權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進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作用。這是因為,對民事權利的確定和保護本身就為國家權力的行使劃定了邊界。這就意味著:一方面,在立法層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權、司法權運用的公法,也不能與民法典的規定相衝突,不能減損民法典規定的民事權利。在行政執法、司法中,民法典也提供了重要遵循。另一方面,民法典可以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行政執法要尊重民法典規定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等。民法典明確了解決各類民事糾紛所適用的基本法律規則,保證法官正確審理民事案件、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各級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從民法典對於規範公權力所發揮的作用來看,它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二)

民法典在民事領域是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是私法,從整個私法體系看,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它是領域的基本法。現代社會民事關係紛繁複雜,不僅需要民法典調整,還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單行法進行調整。我國歷來實行民商合一體制。在民法典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行民商事法律,它們並沒有入典,它們與民法典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從整個私法體系看,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在所有調整民事主體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私法規範中,民法典因其內容的完備性、體系的完整性、調整範圍的寬泛性、價值的指導性等特點而居於基礎性地位。這種基礎性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法律制定方面,民法典對於其他私法規範的制定具有指導性作用。

在法律價值方面,私法的基本價值是通過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基本規則體現出來的。

在法律適用方面,民法典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係、財產關係的基本依據。

在法律解釋方面,民法典也為私法規範的解釋提供基本依據。

民法典推進了民事立法的體系化

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我國民法典的頒布有力地促進了民事立法的體系化。在我國,在民法典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行法,如公司法、保險法、破產法等。民法典的頒布,使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在民法典的統帥下,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化的整體。民法典和民事單行法之間的關係,就像樹根、主幹與枝葉之間的關係。民法典是樹根和主幹,而民事單行法是枝葉,其必須以民法典為基礎和根據。民法典的頒布促進了民商事法律的體系化。

民法典的頒行有助於制度的科學化,為良法善治奠定基礎。在我國,由於以前沒有民法典,許多調整民事關係的重要規則不能通過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留下了法律調整的空白。這些法律空白一般是通過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門規章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規章予以填補的。而一些規章難免出現不當限制公民私權,或者變相擴張行政權的現象。民法典頒布後,其作為上位法,可以有效指導行政法規等,有利於避免民法規範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的矛盾衝突,可有效防止政出多門,保障交易主體的穩定預期,維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民法典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編纂民法典,就是順應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備、更加切實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較為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法典共有1260條,分為7編。在這7編裡,表面上看,好像顯得比較散,但實際上民法典具有非常嚴謹的邏輯體系,實際上有一根紅線或者說一根主線,把民法典串聯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具有邏輯性的整體。這根紅線是什麼呢?這就是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總則編實際上就是採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把民事權利確認和保護的基本規則確定下來。比如,總則編規定的民事主體,實際上就是權利主體;關於民事權利的具體列舉就是關於民事權利體系的構建;它是法律行為和代理圍繞著民事權利的行使而展開的,或者說是民事權利行使的方式;時效實際上就是關於民事權利行使的限制。這是總則編關於民事權利的行使確認的基本規則的規定。

而分則中的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解決的就是對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權利、繼承權等權利進行一個全面系統地確認和保護。圍繞著這5種權利的確認和保護所展開的具體規定,就形成了這5編。最後一編是第7編,我們稱之為侵權責任編。侵權責任編對前面各編所確認的各項權利,形成兜底保護。當然它主要保護的還是絕對權,合同債權應該說主要還是靠合同法來保護,但是在特殊情形下,侵權責任制度也要保護合同債權。所以在列舉了各種權利之後,最後用侵權責任兜底,再用侵權責任制度來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的體系是圍繞著這樣一個權利中心構建起來的。我國民法典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維護人格尊嚴;(二)維護人身安全;(三)維護財產安全;(四)保障安居樂業;(五)維護生態環境。

民法典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民法典具有基礎性和典範性,它是公民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民事主體的行為準則、依法行政的基本依循,也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基本遵循。民法典對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還表現在:一是資訊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統一裁判依據。三是提升執法和司法人員的能力。民法典頒布後,如果執法和司法人員都能夠真正學懂、弄通民法典的規則,就可以基本把握處理和裁判民事糾紛的基本規則,並能夠按照體系化的思維方式處理民事糾紛。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使民法典真正得到貫徹實施。只有學習好、實施好這部法典,才能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人民群眾對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

(作者王利明系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人民檢察》2020年第15期)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草案今日提交表決 起草組成員、法學家王利明:民法典開啟...
    昨日,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這位湖北仙桃籍的法學家,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民法典》的出臺,並力推草案人格權獨立成編。「民法典的頒布,將把我們帶入民事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 【民法典開講】王利明《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視頻+文字實錄
    即日起,河南普法在線將開啟《民法典開講》專家講讀專題,希望大家能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學會用好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和親友的合法權益。今天,我們就來聽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教授如何解讀《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文字實錄問題一:為何編纂民法典1.
  • 專訪王利明教授: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三天三夜把這本書抄了...
    編纂工作伊始,王利明就明確指出,如果說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的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的民法典的代表,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為21世紀的民法典代表之作。(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王利明強調,法律應具備「邏輯自洽」和「科學合理」性。
  • 王利明:民法典中有三編最具時代特色、實踐特色和中國特色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王利明介紹,民法典一共七編,這七編看起來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它有著非常緊密的邏輯聯繫。這七編就是按照保障私權這四個字,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有內在邏輯體系的結構。可以說,保障私權像一條主線,貫穿在整個現在民法典的七編裡面。
  • 「法學匯」民法學:民法典時代的解釋論圖景
    學界以民法典為基準、為解釋對象,圍繞對民法典理解、解釋以及如何全面貫徹實施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成果。▲ 就物權編的研究而言,學界主要的關注點落在民法典變動較大的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制度上。▲ 就合同編宏觀層面的問題,學者主要圍繞合同編與債法總則的關係以及合同編的發展與創新等問題展開研究。相關研究認為,民法典合同編應發揮債法總則的功能。
  • 江西財經大學承辦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
    貫徹實施民法典,既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和準確理解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又要切實付之具體實踐,將學習研討成果轉化為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實際成效。尹建業希望中國法學會對江西法學會給予更多的指導與支持,開創江西法學會工作新局面。
  •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向全國法律人倡議:「帶著民法典回家鄉!」
    12月19日,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軼、副會長陳小君等研究會負責人及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學者與會,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展開討論。
  • 兩會重頭戲,歷經60餘載波折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將亮相
    審議通過後,中國將進入民法典時代。 屆時,這部民法典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民事立法集大成的一部法典。因此,它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 民法典時代的行政法回應」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5月26日,由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和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主辦的「民法典時代的行政法回應」學術研討會,通過騰訊會議在線上成功舉辦。馬懷德教授首先向出席本次會議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對本次研討會召開的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從「如何認識民法典中的行政法規範」、「行政法如何回應民法典的要求」以及「民法典的制定帶給我們的啟發」等三個要點展開,指出民法典的制定實施是中國法治建設領域的一件大事,對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行政法應深刻地認識這個意義,並積極地回應民法典產生的時代要求。
  • 中國民法典時代即將到來,對於民法典你了解多少?
    隨著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在「中國民法典時代」到來之時,不妨跟隨螺螄君一同感受世界民法典的前世今生。01 淵源:理性初顯法典是經過整理的比較完備、系統的某一類法律的總稱。部門法法典則是對某一現行部門法進行編纂而制定出來的比較完備、系統的立法文件,如民法典、商法典等。
  • 《當代法學》2020年總目錄
    《當代法學》2020年總目錄【民法典編纂專題】1.民法典家事財產法制的教育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理念的研究馬新彥(1.3)2.論監護人處分被監護人財產的法律效果朱廣新縱博(1.119)12.公益訴訟領域民事檢察權的運行現狀及優化路徑韓靜茹(1.128)13.論擬制自認在我國的擴張適用王雪羽(1.139)14.論數字貿易背景下的個人隱私權保護戴龍(1.148)【民法典編纂專題】15.獨立保證的相關問題探討王利明
  • 《中國法學》2020年第4期要目
    《中國法學》2020年第4期要目 【特稿】 1.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亮點與創新 王利明(5) 【本期聚焦
  • 民法典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這場吹風會信息量很大!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其次是侵權責任獨立成編,全世界大陸法系國家沒有一個民法典是這樣規定的,我們把它第一次獨立成編,全面強化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回應了風險時代對受害人的救濟以及對損害的預防。
  • 民法典為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 王利明  作為我國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
  • 王利明丨彰顯時代性:中國民法典的鮮明特色
    原創 王利明 上海市法學會王利明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法典要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體現時代的精神,滿足時代的需求,解決時代的問題,彰顯時代性。我國民法典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借鑑兩大法系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例和制度。我國民法典既反映了時代精神,又體現了時代特徵,還解決了現實問題。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國家文明高度催生民法典
    身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的王軼興奮不已,他在許多場合反覆表達這樣一個觀點: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起草編纂民法典的時候,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一定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人類所面對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的看法,「我們編纂完成的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包含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密碼,我們就是通過表達我們對人、社會、國家、自然等基本問題的看法,來回應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的。」
  • 王利明:更好地讓民法典入腦入心
    《民法典學習問答》,李雅雲等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法學匯】民事訴訟法學:多領域跨學科互動聚焦新問題
    根據舊實體法說,實體權利或法律關係決定了訴訟標的,而訴訟標的又決定了訴的合併、變更、追加、重複訴訟的識別以及判決效力客觀範圍等內容,訴訟標的只有與實體法聯繫起來才具有訴訟上的意義。2.審理程序的對接——以與民法典禁令制度對接為中心。
  • 2020年全國法學教育年度新聞正式揭曉
    3、中國人民大學等法學院校全面深入參與民法典編纂等立法及民法典宣傳教育工作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時刻。
  • 建陽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民法典時代與治理現代化」專題輔導報告...
    7月14日,建陽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民法典時代與治理現代化」專題輔導報告學習會召開。建陽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參加了學習會,各鄉鎮(街道)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在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學習。學習會上,福建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王利平,做了「民法典時代與治理現代化」專題輔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