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68年10月19日是上海知青下鄉江西省峽江縣仁和公社的的紀念日,因為這一天,一批上海有志青年從上海步行出發,歷經三個月,途徑井岡山至峽江插隊落戶。幾十年來,他們心系峽江,儘自己應盡能力。五十年後他們在浙江長興聚會,紀念下鄉五十周年和青年隊成立四十五周年,在徵集江西老照片過程中,看到了他們的故事,特刊發部分新老照片,以示當時部分上海知青胸懷志向的精神。
青年隊常務付隊長會計徐憲極主持大會。
青年隊長孫振達在大會上發言
吉安知青代表鄒平在大會上發言
青年隊婦女主任,知青女畫家林菁在大會上發言。
歧山村知青班班長餘麗璋在大會上發言
劉安生從美國給大會帶來的字幅:書法作品"苦盡甘來",
左:劉安生。右:王熙忠。
仁和青年隊領導班子合影
左起:孫振達,隊長;林竹春,金工車間組長;林菁,隊委婦女主任;王學林,經營聯絡員;劉安生,大田生產組長,夜校組長;徐憲極,隊委,常務付隊長,會計;劉樹英,黨支部書記;孫其威隊委,付,運輸付隊長。
左7;王建華,隊委,對外經銷主任;
左8,陳治強,隊委,農業付隊長
左起:劉安生,浦紅,鄢麗雯,葉金髮,王明朗,龔九寬,林菁,陳慧靜,
王一芬,汪蓮珍,餘麗璋。
唐下生產隊全體知青合影
左起:劉樹英,從土插隊到海插隊創立大連海產品公司承包500畝大海。任公司董事長,產品外銷日本,韓國及全國各地;浦紅,劉安生:從土插隊到洋插隊,從事飯店,房地產,銀行等業務,是拉斯未斯加僑聯主席:王建華,大連海產品公司總經理。雙方分別從美國和大連乘飛機到長興參加慶典活動。
左起:王愛同,青年隊出納;龔九寬,大田生產組組長;劉樹英,黨支部書記;王建華,隊委;宋國昊,小上海卡車司機;陳家駒,農田技術員。
旗袍秀表演
左起:邱麗蓉,王一芬,鄧麗娟,吳霞雯
王正兆夫婦表演:夫婦雙雙把家還
孫鳳英夫婦起舞
陳治華夫婦在歌唱
吳霞雯,餘麗璋表演
致敬峽江
——為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五十年紀念活動而作
作者:王建華、劉樹英
荏苒時光
五十年過去
—代知青
芳華雖逝
初心猶在真情如往。
春秋朗朗
看星移鬥轉
大美玉峽
攜吉擁令
不斷續寫嶄新篇章。
五十年了
讓我們帶著深深的眷戀
再一次尋訪故土;
五十年了
讓我們舉起千百雙手臂…
再一次致敬峽江!
多少次
夢魂牽繞;
多少次
仰天長望
五十年前
一腔熱血
告別城市
廣闊天地抒壯志;
五十年前
萬丈豪情
四海為家
青春作伴好下鄉。
也許是
千次回眸
才有了這股緣分?
奠非是
上天註定
孝有了如此情長?
當然記得
那是一個偉大的號召
在一九六八年的中國迴蕩!
於是……
我們背起簡單行囊
帶著青春理想
從大江南北
長城內外
來到了嚮往的地方
井岡山下的峽江
從此……
這裡
便成為了
我們人生旅途的第一個驛站
鍛鍊成長的第一個課堂
巍峨的井岡
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傳奇的紅米飯南瓜湯
更是養育了共和國的第一代脊梁!
我們自豪……
曾在井岡山下當農民……
鼓角相聞
旌旗在望
先輩的足跡
烈士的忠魂
激勵我們……
不畏艱苦
迎難而上
意氣風發
鬥志昂揚!
我們記憶中的井岡
英姿挺拔
嵐峰疊蟑
四季蔥蘢
林海蒼茫。
紅色根據地的豐功
彪炳史冊
天下第一山的風採
舉世無雙!
我們記憶中的峽江
更是從未走遠
這裡的一山一水
一溝一壑
都深深烙印在
我們的心房……
峻岭蜿蜒江河豐沛
良田沃土魚米之鄉。
村莊民風淳樸
老表古道熱腸
教我們
犁田、作埂
領我們
挑擔、插秧
家家戶戶皆溫暖
老老少少多善良
怎能忘峽江!
難忘峽江
生態和諧
百姓安康
山青水秀
美麗風光;
我們讚美峽江
峽江之美
美在贛江
春季江水宛如玉帶
舟楫魚帆往來匆忙
群山倒映
白鷺踏浪
水美魚肥
兩岸飄香。
夏日江水浩浩蕩蕩
一淳千裡不可阻擋
灌溉四方土地
田園茂盛
哺育世代兒女
恭儉溫良
我們為你驕傲….贛江!
我們讚美峽江
峽江之美
美在村莊。
耕牛弄水
溪蛙低唱
林鳥爭鳴
魚躍淺塘
杜鵲似火
樟桂芬芳
稻菽如金
蜜桔赤黃
松竹漫舞
搖醉夕陽
我們為你點讚……峽江!
崢嶸歲月
心馳神往。
此刻——
我們捋真摯的情感
化作祝福的詩行
願巴邱古韻、玉峽新妝
都卷進贛江的浪花
攜千年積澱、代代錦繡
一路前行、奔向輝煌1
2018年10月16日
王建華,68年赴井崗山插隊落戶首批知青帶頭人。時間於1968年冬。
大學生當農民的典型,王建華愛人劉樹英和知青楊雲梅在土地規劃。時間於1975年秋。
青年隊知青夾道歡迎王建華、劉樹英大學畢業回青年隊當農民
大學生王建華、劉樹英當農民時與仁和青年隊知青合影
前排左起:徐憲極、楊基德、張惠民、公社陳主任、王建華、黃國民、陳金章、劉安生、王志成、龔九寬、孫振達
中排左起:高龍妮、王秋芬、史美萍、劉樹英、鄧麗娟、鄭麗敏、林佩芝、毛張英
後排左起:丁寶瑜、周立人、汪曉虹、王愛同、錢惠忠、周雙龍、糜振崗、孫富根、王家源、沈幼嵩、餘興、王學林、陳治強。
收工走在大路上
左起:龔九林、王小芳、林佩芝、劉樹英、王秋芬、王建華、鄧麗娟、孫振達、史美萍,攝於1975年秋。
拉車的王建華,攝於1975年秋
劉安生與孫振達暢談青年隊未來
田間勞動
攝於1975年秋。左排起:陳治華、劉樹英、鄭麗敏、林佩芝、王建華、智福根。
青年隊女將與北京女大學生留念
前排左起:鄧麗娟、北京女大學生小張、小李、曹若華
後排左起:高龍妮、林佩芝、朱瑞芳、趙麗亞
攝於1975年秋。
仁和青年隊創立部分骨幹人員合影。攝於集體宿舍前。於1974年冬。
前排左起:林佩芝、王秋芬、林菁、鄧麗娟、曹若華
後排左起:周立人、糜振崗、孫鳳英、張惠民、陳治強、孫其威、孫富根。
當年知青居所
女同胞全家福
唐下村知青合影
左起:徐憲極;孫振達
左起:王愛同,龔九寬,徐憲極,宋國昊
左起:劉安生、浦紅、龔九寬
長興大水庫留念
左起:林竹春,胡菊萍,汪麗珍,林菁,陳治強。
張國琴和林菁合影
張國琴和曹若華
胡菊萍
左起:龔九寬,宋國昊,劉樹英,周雙龍
鄧麗娟和餘麗璋合影
左起:王愛同,鄧麗娟,曹若華,龔九寬,汪蓮珍,張品英,史美萍,王桂芳
龔九寬,張國琴,胡秋英,歐陽水英
劉志疆,孟愛紅夫婦
上海吉安知青合影。
左起:黃滿英,毛張英,陳寶章,王愛同,樊金楊,劉菊姑,鄒雲,李桂香,鄒平,孟愛紅,劉志疆。
相互敬酒致意。
左起:王明郎,餘麗璋,吳霞雯,浦紅,劉安生。
青年隊部分女隊員合影。
前排左起:祁蘭花,黃滿英,王秋芬,林佩芝,林菁,劉樹英,毛張英,孟愛紅。
後排左起:鄒蘭,劉菊姑,李水香,鄒平,王桂芳,楊永妹,張品英,史美萍,曹若華,陳慧琴,朱瑞芳,鄧麗娟。
張文興、歐陽水英夫婦在水庫橋欄合影。
左起:張品英王志成,曹若華,王桂芳
胡秋英,浦紅合影
大拖拉機司機楊基德
左起:陸志虹,周雙龍,張德海,王明郎,常新美。
大水庫合影
左起:王熙忠樊金揚,錢惠忠,王愛同,楊基德,王建華,劉安生,王學林,周雙龍,王正兆,宋國昊。
左起:周雙龍,張國琴,鄧麗娟,龔九寬,宋國昊,陳慧琴,楊基德。
浦紅與歐陽水英
熱誠歡迎知青朋友來稿,投稿郵箱:shzqweb@126.com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