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格力是本土造,海歸創了美團,這些洋品牌中文名字很有中國味

2020-12-22 商業故事匯

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中國,有很多乍一聽名字以為是外國來的品牌,是本土造;而海歸創辦的企業和品牌,則相當有中國味;更讓人吃驚的是,很多洋品牌的中文名字,起得讓人叫絕。

1、純本土造的洋名字

一些企業打眼看名字,還以為是外國品牌,其實是地道的中國貨。

現在大家對阿里巴巴已經很熟悉了,如果不熟悉,很多人可能就會認為是洋品牌。據說,當時馬老師還在想公司名字的時候,有一天住酒店,用餐時隨口問服務員知不知道阿里巴巴,對方回答說知道,後來又問了很多人,都說知道阿里巴巴芝麻開門的故事,他就把公司名定為阿里巴巴。

這個名字背後的含義,既與他當時想做一家為國內中小企業打開外貿市場網站的想法相符,結尾還是開口音,好叫。

據說,格力最初想叫海樂,英文名HERO(英雄),但商標沒註冊下來。後來叫了格力,本來英文想註冊GLEE,已經被註冊了,就改成Gree。可見,當時他們就想與英文單詞有關係。

這種現象在八九十年的中國很普遍,現在很多企業名字都是英文單詞的發言,你知道哪?

還有一類是以海爾為代表的品牌,其是當年引進技術方利勃海爾的企業名稱的中文發音,海爾冰箱最初就叫琴島利勃海爾。類似的很多,如當初的阿里斯頓等。

這些企業的創始人或者當時的執掌者,其實都沒有國外留學、工作、生活背景, 但卻起出了「洋氣」的名字。

前些年,有很多打著外國名字的國產貨,那是另一類,是為了迎合國人當時崇洋媚外的心理,他們是「假洋鬼子」。

近年來,起洋名的中國品牌明顯少了。

2、海歸起的名字很接地氣

相反,很多海歸回國創業後,給企業起的名字很接地氣。

如美團,王興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博士讀到一半時,放棄學業,回國創業,幾次創業都算不上成功,2010年創辦了美團。

這個名字就很中國化,當時他們是一個團購網站,當時團購剛剛興起,在主營業務前面加一個中國人喜歡的美字。

早期回國創業的海歸,起的名字也很接地氣,如張朝陽的搜狐,一聽就很不錯,狐有聰明之意,搜與當時網站的業務相關。張朝陽也畢業於清華大學,出國留學後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師從寫了《數位化生存》的尼葛洛龐帝,還從老師地裡拿到了最早一筆投資。

還有一家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企業,名字來自辛棄疾名篇中的名句「夢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僅美感十足,而且與企業的業務定位相當吻合。其創始人也是一位海歸,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

攜程的幾位創始人季琦、梁建章、沈南鵬也都在國外留學或工作過,是海歸,作為旅遊網站,攜程的名字相當貼切。梁建章最近還扮許仙等各種中國傳統人物直播帶貨。

近幾年的當紅企業拼多多,也夠接地氣,而且主打「五環外市場」,其創始人黃崢在國外留學,畢業後曾在谷歌工作多年,之後回國創業。

3、很多洋品牌中文名讓人叫絕

很多洋品牌的中文名,起得讓人叫絕。

大家熟悉的可口可樂,是典型的代表,一聽名字既知道是做什麼的,也充滿喜感,寓意很好。它的全球對手百事可樂也不錯。

名字與產品貼切的,還有奔馳、路虎、寶馬等,體現出了產品的特性,而且是高上大的特性,一聽就知道是什麼產品。其中寶馬,在中國古代就有座駕的意思,而且是心愛的優秀的座駕。很多詩詞中提到過這個詞。同樣是辛棄疾那篇出了「夢裡尋她千百度」的《青玉案.元夕》,就曾寫到「寶馬雕車香滿路」。

說到從中國的古詩詞中找到起名字靈感的,露華濃算是很好的一例。詩仙李白曾寫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要知道,這首詩是寫給「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楊貴妃的。露華濃恰好是生產化妝品的,用在這裡,既有詩意又貼切。可惜,露華濃先是退出中國市場,最近又傳出破產的新聞。

把兩者結合最好的,可能當數宜家。詩經有句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翻譯過來就是:一位姑娘嫁進了家門,小兩口小日子過得美滿又和順。瑞典的宜家是賣家具的,是不是讓人叫絕?

還有很多洋品牌的中文名也起得讓人佩服,如舒膚佳、飄柔、海飛絲等。

中間一些品牌曾走過彎路,如可口可樂樂曾譯作「蝌蚪啃蠟」,寶馬1990年代初進入中國時曾譯作「巴依爾」。還有的,我認為改得有些失敗,如原來有個品牌叫「凌志」的車,來本挺好,後來改的中文名讓人不敢恭維。

洋企業對中國的文化,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這些名字甚至比較很多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要好。

相關焦點

  • 奢侈品品牌認為的「本土化」,就是傳遞給消費者「土味」?
    支付寶曾經為推廣公共運輸的優惠券而採用了1980至1999年間十分常見的「特大喜訊」紅字公告海報;喜茶也曾為推廣新品而拍攝了一支80年代電視推銷風格的視頻廣告;美團也曾在疫情期間,推出沒有預算的土味廣告…… 還有很多其他中國品牌都做過很成功的土味廣告,但問題是,它們既不屬於奢侈品品類,又是本土品牌,也不會讓消費者聯想到『辱華』這樣的概念,
  • 寶馬叫巴依爾,路虎叫蘭德羅孚,洋品牌剛進中國時的名字笑死了
    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很多洋品牌的中文名,非常貼切,而且很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既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而且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比如寶馬、奔馳、路虎等。
  • 你以為的國產貨是外國品牌,而真國貨卻披著「洋」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知名品牌也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傻傻地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國產品牌,哪些是外國牌子,因為這世界變化太快,曾經的國產品牌被外資收購了,而真國貨卻披著「洋」皮,讓人目不暇接。你知道嗎?
  • 美團點評正式更名為美團 統一公司品牌形象
    據新浪科技發布,美團發布公告稱,公司的英文名已由「MeituanDianping」改為「Meituan」,並已採納中文名稱「美團」作為公司的雙重外文名稱,代替原有的「美團點評」,該項變更已於9月30日生效。至此,美團終於徹底去除了「點評」標籤。
  • Singlish+洋品牌,可否救贖紅黃藍
    洋品牌、洋馬甲,為幼兒園、親子園不言自明的潛規則。紐交所上市的紅黃藍曾為一個源出「本土」的異類,如今亦無法免俗。在股價兩次腰斬(從上市之初的7.42億美元,縮水至2.37億美元)之後,紅黃藍決定換個馬甲洗白,實現另類轉型+新生。
  • 中國巧克力市場已被洋品牌瓜分 國產巧克力難覓
    記者近日走訪南京多個超市發現,國產品牌的巧克力難覓蹤影,貨架上幾乎全是好時、費列羅、德芙、雀巢和瑞士蓮這樣的洋品牌。1月初,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對外宣布,2015年12月31日,將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中糧地產。與此同時,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進一出,也是國內巧克力市場的真實寫照——國產品牌節節敗退,進口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 叫板農曆新年,NIKE本土化營銷有「中國味」!
    每逢過年,最高興的一件事莫過於長輩給晚輩發紅包,而在短片中,品牌洞察用戶生活細節,藉助收紅包時「一來一回」的較量,巧妙地找到了品牌調性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可以看到,在收紅包的「推搡大戰」中,姑姑和女孩從室內,跑到了街巷、天台,互不承讓,間接表達出:「想要拒絕掉紅包,不止體力要好,還要有一雙好鞋」的品牌訴求。
  • 上海:洋品牌紛紛「入鄉隨俗」上外賣平臺
    與這些迅速上躥的銷量同步的,是各品牌開新店的加速度。這些外資首店,正在融入中國網際網路數字新基建中,收穫線上線下雙豐收,實現洋品牌的「中國速度」。從公告「牴觸」到每周「面商」紐約漢堡Shake Shack,去年1月在新天地開出中國內地首店,迄今在滬門店已達5家。
  • 從元氣森林名創優品到傑士邦,真國產為什麼總用...
    打造一個假洋品牌,主要有三種玩法。 第一種最基礎也最容易被拆穿,就是公司境內註冊,運營研發生產銷售都在國內,地地道道的國貨取個洋名字,暗示自己是洋貨。比如元氣森林,韓後等。早在2010年,飛利浦就把將彩電業務出售給中國本土企業冠捷科技集團,熟悉硬體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家公司以代工起家,主業製造顯示器。冠捷買到飛利浦的品牌後,玩起了「洋品牌本土價衝銷量」的打法。
  • 官宣 美團點評中英文名雙雙改為「美團」:點評終於消失了
    雖然大家現在提起美團,早就沒有人注意之前的名字中還有「點評」兩個字,但是今天開始他們徹底甩掉「大眾點評」這個包袱了, 中文、英文名字雙雙改為美團、Meituan。10月9日晚,美團發布董事會公告,本公司的英文名稱已由「Meituan Dianping」改為「Meituan」,並已採納中文名稱「美團」作為本公司之雙重外文名稱,以取代其現有中文名稱「美團點評」,自二零二零年九月三十日起生效。
  • 」藍創微雲」雙創直通車啟程載海歸「落戶」
    昨日,由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人社局指導,青島市人才服務中心、青島西海岸新區人社局、青島西海岸新區招才中心主辦的青島市「藍創微雲」雙創直通車活動在西海岸新區首站啟程(右圖)。   打造「海歸聚青」雙創服務生態圈   中國青島「藍洽會」誕生於青島,成長於青島,經過20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實踐,已經成為了我國北方地區國際人才和技術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動品牌。
  • 世界上名字「最長」的城市,創世界吉尼斯紀錄,但中文名字就倆字
    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名字,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或獨特的含義,但一般來說,城市的名字會朗朗上口,味道鮮美,尤其是在中國,大多數不會超過四個字,但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世界上名字「最長」的城市,創世界吉尼斯紀錄,但中文翻譯就倆字,你知道是哪嗎?
  • 那是你不知道這些國外大牌在中國的中文註冊名!
    聽到麥當勞這土炸天的新名字,網友們也紛紛開了腦洞,給洋快餐們貢獻了一批中文名…………把Subway翻譯成「陝北味」的你給我站住!老實說,外國品牌要進駐中國,必須得註冊一個官方的中文譯名。就像是GAP的「蓋璞」,哪怕它難聽到炸,可能品牌自己都很少寫出來,但在證件層面,「蓋璞」這個中文譯名是少不了的。
  • 又一洋品牌敗走,谷歌、亞馬遜成先例,還會有外資巨頭離開中國?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的人口總量,勞動力旺盛,消費需求也很高。在外資眼裡,中國不僅可以實現產業經營,還可以發展品牌。因此,這些年來中國進入了大量的洋品牌,涉足的行業也十分普遍。只不過,雖然中國的消費體量很大,但是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十分雄厚,相比外資企業,國內的企業更熟知國人的消費習慣,其經營模式以及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往往更加符合國人的口味。因此,近些年很多外資企業想要在中國「撈錢」,但是因為經營困難、業績差,很快就敗走了,而且其中不乏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外資巨頭。
  • 外國商品的某些品牌名字 翻譯成中文名字真的好尷尬
    最後,有一個來自中國的畫家擊敗了其他對手,獲得了獎勵。這位畫家給這款飲料起的中文名字就叫"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的英文名Coca-Cola,Coca是古柯樹的葉子,有補腎壯陽的效果,Cola是可拉樹的果實,有刺激興奮的效果,這葉子和果實是可口可樂製作中的主要原料。自從"蝌蚪啃蠟"改名為"可口可樂",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就一路飆升。
  • 又一知名洋品牌「跑了」,退出中國市場,急急忙忙清倉關店
    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又一知名洋品牌跑了,急急忙忙清倉關店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人們的潮流趨勢和時尚趨勢換屆的速度都非常快。近幾年,國外的一些快節奏時尚品牌佔據了我國的服裝市場。Bershka、H&M、Zara、C&a等品牌以跟隨潮流時尚,以及價格優勢迅速打開了中國市場。
  • 洋品牌走進上海服裝展 考驗國產品牌實力
    這些品牌將散布在各個品類的展示區域,和國內的針織品牌一起呈現給觀眾。這種呈現方式帶來的除了互動性更強的展示,還有對參展中針織品牌實力的一次考驗。英國人要來,怎麼解?    喏,洋品牌就在你身邊    和其他的展商不一樣的是,pure shanghai並沒有在展館中劃定一個展示區域,作為英國展區,或者叫做英國展團。
  • 在起中文名字上 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據報導,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教育委員會和市立大學校董會這三個機構的官員都是有民選產生。
  • 李凌瀚,海歸博士的「雲浮智造」夢
    李凌瀚,海歸博士的「雲浮智造」夢 2020-12-22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是國產品牌,怎麼沒中文名字?
    1990年代的段永平,三年內將小霸王打造成市值10億元,但由於經營理念與高層有分歧,離開了公司,還順帶「轉走」了六名員工,其中包括目前在OV工作的陳明永和沈煒。九五年,段永平創立了步步高,並迅速壯大。為適應市場競爭,段永平將三大業務分離,即黃一禾掌管教育電子產品,陳永明掌管音像產品,沈煒掌管通訊產品,並分別撮合成立OPPO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