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場引領旅行「後疫情」時代

2020-12-23 正北方網

旅遊推動著經濟發展,新冠肺炎疫情讓旅遊業內人士開始重新思考其風險管理策略。請看艾瑪迪斯撰寫的文章《智慧機場引領旅行「後疫情」時代》。

請看詳細報導↓↓↓

全球旅遊業在疫情之後如何復甦?這一議題在現行局勢下仍存在許多未知。但可喜的是,中國旅遊市場已逐漸顯露曙光。

How the global travel industry will recove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unclear.However, we are witnessing some early signs of recovery in China.

中國端午假期期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逾4880.9萬人次,同比恢復50.9%,傳遞出行業一個回暖的積極訊號。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released the latest travel figures from last week’s Dragon Boat Festival holiday, 48.8 million people traveled around the country, acquating to 50.9 percent of last year’s travelers.

重創之外,此次疫情也讓旅遊業內人士開始重新思考其風險管理策略。

We are seeing industry players rethink how they should be managing unforeseeable risks.

從機場這一側面來看,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選擇採取技術手段來確保旅客無縫、衛生、安全的機場體驗。

For airports in the region specifically, during this period, we saw operators increasingly look to technology to ensure a hygienic and frictionless passenger experience.

比如香港機場就通過引入消殺機器人清潔公共區域來積極防疫。

For exampl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deployed several self-driving robots to clean public areas as part of its measures to protect against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長期來看,巧借技術也有望助力機場進一步滿足旅客需要,增加非航空類收入。

In the long term, the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y is crucial for airports with regards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passengers and driving non-aeronautical revenues.

運用自助手段簡化客運流程

Automation to streamline the passenger journey

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流並減少非必要性接觸,不少機場對航站樓內外的旅客接觸點均施行「自動式」管理。

To adapt to changing passenger flows,  airports are implementing automation across all touch points in and around the terminal.

自助行李託運便是個中案例,作為自動式值機流程的一部分,自助託運可讓旅客快捷、高效地獨立辦理相關手續。如自助託運解決方案就在此前進駐了包括上海虹橋和上海浦東在內的兩大國內機場。

Automated bag drop units currently located in two Chinese Airports including Shanghai Hongqiao and Pudong, are one way airports can streamline the process of check-in, allowing a fast and efficient way for travelers to check-in luggage, independently.

從疫後長期來看,自助方案有望提升機場效率,節省旅客時間,旅客有望在登機前擁有更多的時間放鬆身心,甚至多逛逛機場內的零售店並進行餐飲消費,機場將更具體驗性於一身。

In the long term, by automating the airport experience, travelers can have more time to relax and unwind before a flight. With the time they save, travelers can further explore the airport and its retail and food and beverage outlets, making airports more experiential, rather than purely functional.

生物識別應用愈加廣泛

Biometrics will be more prominent

為更好地管理客容量,不少機場選擇押注生物識別技術提高吞吐能力,簡化客運流程。

To further manage passenger flows across the terminal, airports can invest in biometric technology to adjust throughput while streamlining the passenger journey.

目前,生物識別技術正廣泛地被亞太地區機場所運用,澳洲航空即對雪梨機場航站樓中所有的旅客接觸點包括值機、行李託運、休息室使用和登機手續等進行了相應的技術測試。

Biometrics are being widely implemented in airports across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ustralia’s Qantas Airways is an example where an airline tested the technology for all touchpoints across the terminal at Sydney Airport, including check-in, bag-drop, lounge access, and boarding processes.

作為有助於簡化流程,實現無摩擦旅行的關鍵技術,本次疫情期間,生物識別技術也發揮了其在確保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效力。

Ultimately, biometrics are a key component in enabling frictionless travel, allowing passengers to enter a lounge, check-in, and board their aircraft all via facial recognition. The technology can also be helpful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武漢機場在「重啟」後就為其機場公安配備了AI生物掃描頭盔,確保執勤人員能在安全範圍內無接觸自動篩查乘客體溫,2分鐘內即可完成100餘人情況的排查記錄。

Wuhan Airport, which has recently re-opened to the public after the city lockdown, is piloting the AI-powered biometrics scanner that does temperature checks on passengers. It can measure up to one hundred people in just 2 minutes.

隨著旅客對「接觸」的愈發小心,以及在隱私安全方面信心的增加,生物識別技術或將進一步助力「無接觸」旅遊體驗,

As passengers become more conscious of touchpoints at the airport, and feel confident their privacy and security are not compromised, biometrics can also facilitate contactless travel.

而面部識別亦有望在未來取代護照及登機牌的手動檢查流程。

Imagine replacing traditional touch checks such as passport and boarding pass scans, with a touchless scan of a passenger’s face.

場外客運服務成為常態

Off-site passenger handling will become the norm

此外,機場也將探索場外客運服務,以期在未來為旅客更好地打造無縫體驗。如「快閃」值機和異地行李託運等服務。

Airports can also explore off-site passenger handling to offer a seamless airport experience,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pop-up check-in and baggage drop services.

場外客運服務可部署在其他相關地點,諸如火車站、郵輪碼頭、賽事場館、酒店及會場等。

Off-site processing can be deployed in more convenient locations away from the airport, such as railway stations, cruise terminals, conference venues, sporting events, and hotels.

此舉有望分散航站樓內的客流,滿足旅客目前在「社交距離」方面的新需求。

Not only does off-site processing reduce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at  the terminal, It can also assist airports in meeting new passenger expectations surrounding social distancing by dispersing traditionally crowded terminals and checking in passengers at strategically placed off-site locations.

機場和航司也通過為旅客提供更多在值機和行李託運方面方式、時間、地點的選擇,打造更為個性化旅行體驗。

It also works to personalize the journey for the traveler as it offers more choice in how, when and where they check-in and drop off their bags.

大型機場亦將成為旅遊目的地

Mega airports will become destinations in themselves

乘客、航線和非航空收入競爭正促使機場運營商重新思考其發展運營走向。

Competition for passengers, airline routes, and non-aeronautical revenues are already driving innovative players to rethink what the airport of the future could look like.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與亞太地區機場不斷的擴建與完善,機場需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滿足旅客的全新期望。

Looking ahead, we’re going to see the expansion of airports in China to be more competitive against airports elsewhere in Asia, as well as to meet new customer demands.

隨著旅客需求的不斷變化,在未來,機場應更具體驗性於一身,並最終成為旅遊目的地本身。

As travelers are offered more choice, airports will have to become more experiential and ultimately a destination themselves in the upcoming future.

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機場可通過運用自動化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和場外值機解決方案滿足旅客的全新期望。

As airports look to utilize their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terminals will begin to see automation, biometrics and off-airport check-in as viable solutions to address evolving passenger expectations.

目前,機場正加大對高效技術的運用,隨著這些技術將日臻完善,機場有望不斷提升旅客體驗,並以智慧機場為開端,真正打造出無摩擦的旅行體驗。

The good news is that airports are seeing the benefits  of these new efficient technologies and the technology itself will only get better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traveler’s journey – ultimately allowing airports to lead in providing a frictionless travel experience.

[責任編輯:孫麗榮]

相關焦點

  • 數位化:後疫情時代機場非航收入提升的關鍵
    為了實現收益的快速恢復,機場需要思考如何應對這一改變。如何提升機場收益?以下6大挑戰就是機場經濟崛起的契機。1. 數位化的消費者現今,美國零售業20%的銷售額來源於電商,消費者對電商的接受程度穩步增長,疫情期間的增長甚至達到了過去10年的水平。當航空旅行恢復後,這將給傳統旅行零售渠道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 智慧城市 智能清潔 後疫情時代德國卡赫重新定義清潔服務
    隨著萬眾矚目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卡赫四大展臺也驚豔登場,為大家帶來一系列酷炫的清潔科技,演繹「智慧城市,智能清潔」後疫情時代清潔服務新標準。    11月6日下午,卡赫在進博會新聞中心新聞發布廳成功舉辦以「智慧城市 智能清潔 後疫情時代德國卡赫重新定義清潔服務」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
  • 後疫情時代的酒店加盟走向何方?都市花園引領行業發展新常態
    導語:疫情對於我國的旅遊行業帶來的較大衝擊,不過這種影響是階段性的, 疫情對於我國的旅遊行業帶來的較大衝擊
  • 如程一周年40家酒店上新,引領後疫情時代旅遊新趨勢
    周年慶「豪橫」千萬補貼,是如程穿越疫情後首個強勢回歸動作,為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復甦注入了強勁動力。周年慶活動期間,每天登陸官方小程序即可參與幸運抽獎,獎品不僅有iPhone11、AirPods、戴森等超級大獎,還有提升旅行幸福感的嚴選行李箱、小米照片印表機等旅行周邊好物送出。值得一提的是,每天還有機會抽取大額優惠券,如程會員可低至「 1 元」購入。第二步:天天籤到送會期。
  • 美國旅行禁令弄巧成拙 機場人滿為患恐促使疫情加速爆發
    但事情進展並非像美國政府想像的那樣順利,旅行禁令正在帶來反作用,一些州的州長強烈不滿對聯邦政府提出了抗議,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1、旅行禁令的禁止範圍有極大的漏洞目前美國的旅行禁令名單上包括中國、伊朗和歐洲申根區國家,但在名單之外的國家疫情也不明朗,有些可能比名單上還要嚴重,所以旅行禁令的名單一出來就被質疑是政治操作而非防疫措施。
  • 疫情後我們的旅行模式將會如何?專家給出七種預測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6月13日發表文章《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旅遊業的未來》,在文中,專家們對疫情將如何永久性地改變旅行方式做出了預測,包括:很多人將負擔不起旅行費用、國內遊將會盛行、疫情將推著人們快進到未來等。文章編譯如下:隨著我們進入這一新的疫情大流行時代的首個夏季,旅行限制已開始略微放寬。
  • 九曳供應鏈:堅持逆勢而行,引領「後疫情時代」供應鏈發展步伐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之內的不斷發酵,如一聲接著一聲的響雷般驚詫世人,全球貿易總額「應聲而落」,呈現巨幅下降的發展態勢。在經濟普遍下行的宏觀環境中,即便是最先從疫情之中復甦的中國,上半年對外貿易總額也依然驟降了6.3%。供需關係發生深刻轉變,產業全球化進程出現新的調整。動蕩的市場之中,「求生存」、「求轉型」成為了諸多食品、餐飲企業的首要目標。
  • 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智慧健康時代正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無論是網際網路健康還是智慧健康,早已不再是新名詞。雖然說,技術上越來越成熟,但受制於技術、資源、理念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得不承認,發展上並不算很理想。以網際網路健康為例:在線診療,幾乎被限定於機構對機構之間展開;一些醫院的網際網路化並不甚理想。
  • 後疫情時代,旅遊行為和旅遊業將有怎樣的變化?
    後疫情時代,旅遊行為和旅遊業將有怎樣的變化?10位專家對14個問題的預測?全球疫情讓整個旅遊業慘遭打擊,而世界停擺的景象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在疫情過去之後,旅遊業又會有怎樣的變化?他們之中包括學者、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和機場建築設計師。在訪談中,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強調了在後疫情時代旅行中,消毒工作和隱私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想去全世界看看的願望固然美好,但首先要保證個人安全。我們在這裡整理了訪談中最重要的14個關於「旅遊業的未來」的問題及回答。
  • 央視點讚首都機場 x Aibee 聯手打造的「智慧問詢」屏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如何通過智能化手段、設備既把疫情防線築牢,又能優化旅客服務,已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的關鍵議題,也是媒體關注的重要話題。而就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剛剛上線不久的「智慧問詢」屏,獲得了央視《新聞聯播》、CCTV 2《正點財經》 與 CCTV 12《熱線12》的接連報導和點讚。
  • 首都機場地服公司特服——後疫情時代的「守航人」
    自三月下旬起,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穩定,疫情防控工作進入了「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後疫情時代」,物資運輸是當下航空運輸的「主力軍」,「客改貨」已成為流行趨勢。由於常規旅客服務還沒有大量回升,首都機場地服公司(BGS)客運服務人員化身「後勤兵」,全力保障機組人員安全和物資包機順利進出港,做好「後疫情時代
  • 乾晟集團旅遊4.0時代引領者,創建全域智慧服務領先品牌
    疫情正在過去,旅遊行業正在復甦疫情正在過去,之前遭受重創的中國旅遊行業正在低谷中走向復甦。但後疫情時代,人們的旅遊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旅遊行業進入洗牌期。在此之前,在科技、文化、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外也已經出現一些更具多元維度、品牌特色、完整產業鏈的旅遊產業架構模式,業內人士認為,疫情之後中國旅遊產業急需完成全面升級,但目前國內大部分旅遊產業整體呈現出單一性、低緯度、分散性的特點,不適宜於更高層次、更豐富內涵的旅行需求。
  • 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酒店大考,開放平臺讓「有線」更無界
    真正的智慧酒店轉型升級門檻太高,已成為行業共同的難題。8月初,全球各大酒店集團相繼發布Q2財報,入住率及RevPAR無一例外均出現下滑。據路透社報導,疫情令全球最大的連鎖酒店集團萬豪,出現了近九年來的首次季度虧損。
  • 習近平:二十國集團應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原標題:習近平:二十國集團應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摘要 【習近平:二十國集團應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引領作用】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後疫情時代 快來「種草」可持續旅行
    ◎田夢媛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英國知名國際旅行指南《孤獨星球》發布的2021年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也變得非同尋常。自2003年以來,《孤獨星球》每年11月發布的年度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都成為了許多人開啟下一段旅程的重要參考。
  • 後疫情時代伊利開啟中國健康食品發展新徵程
    來源:長江商報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發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消費者對於食品中「健康元素」的關注度持續攀升,低糖、低脂、高蛋白的產品被消費者追捧。12月3日,以「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需求和新挑戰」為主題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受邀作為健康食品行業代表進行了發言。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消費者對於健康更加重視,這既是健康食品行業的發展的挑戰,更是機遇。
  • 後疫情時代 千方集團以創新服務擁抱產業新機遇
    疫情期間,服務業遭遇怎樣的挑戰?後疫情時代,服務業面臨怎樣的轉型升級?面向未來的「關鍵詞」是什麼?未來將迎來哪些新機遇?……千方集團董事長夏曙東、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天鵝(58)到家CEO陳小華等企業家不約而同地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作答,一起向服貿強國新願景邁出堅實步伐。
  • 轉危為機 疫情加速機場行業發展的一個機制與三個方向
    制定彈性供給預案針對突然性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的不同類型,制定機場人員、資源和服務的靈活調整預案。以此次疫情為例,由於三大業務量受影響較大,機場需要妥善安排閒置人員,暫緩部分服務,並保障抗疫物資的高效運送需求,然而當疫情結束後,機場或需要通過勞動派遣、租賃等方式在短期內增加員工和資源設備,以應對可能的旅客需求反彈和集中爆發。
  •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分公司:創新驅動 引領發展-中國民航網
    保障旅客出行(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供圖)大興機場投運一年來,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分公司(以下簡稱分公司)堅持創新驅動,以「敢戰、敢擔、敢爭」的精神,奮力行走在保障大興機場高水平運營的徵程上張洋說,自從大興機場投運以來,分公司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緊緊抓住創新發展這個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招,進一步探索深化機場籌備期間的經驗,堅持創新安全保障舉措,確保大興機場安全運營。質量控制作為機場安全運營的關鍵環節,至關重要。為此,分公司根據民航平安機場建設綱要,創新質量控制模式,建立了分公司、部門以及科室「三級監察」管理體系。
  • 後疫情時代,習近平為G20「把脈開方」
    這是繼今年3月出席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後,習近平再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為G20發揮更大引領作用「把脈開方」,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