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動人社事業發展 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2020-12-22 金臺資訊

自治區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那煒清(右二)在呼市人社局服務大廳調研。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進一步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記者採訪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那煒清。

問:「十三五」即將收官,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答:「十三五」時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明顯進步的五年。五年來,全區各級人社部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民生為本,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7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左右的較低水平。社會保障安全網進一步織密兜牢,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人才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評價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聘用合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勞動關係保持總體和諧穩定,根治欠薪成效顯著,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人社扶貧任務全面完成,行風建設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為自治區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十四五」時期人社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十四五」時期,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勞動力和人才供給質量,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鞏固拓展人社脫貧成果,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推動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問:「十四五」期間,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將抓好哪些重點任務?

答:「十四五」時期,人社部門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政治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針對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社會保險可持續發展壓力大、人才對高質量發展支撐不足、勞動人事關係領域矛盾多發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遵循人民至上、服務大局、完善制度、依法行政、系統推進的原則,進一步打造群眾放心、人才稱心、社會安心、服務盡心、幹部用心的「五心」人社,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一是推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強化就業供給和需求對接,打造覆蓋城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努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健全重點群體就業支撐體系,落實統籌城鄉就業政策,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牧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優化創業環境,加強創業載體建設,激發全社會支持和參與創業的熱情。

二是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規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對接工作,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推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完善工傷保險自治區級統籌,推動失業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法定人群全面覆蓋。推進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管理,防範和化解基金風險。對接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經辦服務體系,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水平。

三是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強化政治引領,落實人才強區戰略和「科技興蒙」行動,加強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健全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流動和激勵工作機制,擴大人才隊伍規模,優化人才結構,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以強化公益屬性、轉換用人機制、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持續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事業單位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和落實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形成健全的管理體制、完善的用人機制和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

四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落實勞動者權益保護制度,提升勞動關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化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加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推動調解仲裁工作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全面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堅決維護農牧民工合法權益。依法規範企業用工行為,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實現勞動關係矛盾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促進廣大勞動者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五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全區統一、覆蓋城鄉、門類齊全、高效便捷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服務布局,合理配置服務資源,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服務標準,形成服務清單,統一辦事指南,持續減證便民,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全面加強智慧人社建設,實現公共服務「網上辦」「一窗辦」「全區通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人社系統行風建設,打造優質服務窗口和品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記者 霍曉慶)

相關焦點

  • 努力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讓全省人民共享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具體體現、是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要認清重大意義,把握基本要求,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讓全省人民共享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
  • 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訪興安盟委副書記...
    一是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切實找準自身比較優勢,全力探索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農牧業發展向優質高效轉型,深入實施「雙百雙千」「雙百千億」工程,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優做強「興安盟」系列區域品牌,打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如何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提升教育質量,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斷夯實民生福祉的基石,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今天刊發的幾篇文章,圍繞這些話題進行分析探討。——編 者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造高品質生活李培林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的歷史性進展與創造性經驗作者:王道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彰顯人民至上執政理念
    《建議》提出了「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一往無前謀發展,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領域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書寫了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光輝篇章,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 瀋陽市人社局:為瀋陽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瀋陽市人社局:民生為本 人才優先為瀋陽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瀋陽市委十三屆十三次全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及十五年的奮鬥目標和重要任務,擘畫了奮力推動瀋陽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
  • 「十三五」期間市人社局傾情民生謀福祉 奏響新時代強音
    原標題:「十三五」期間市人社局傾情民生謀福祉 奏響新時代強音   優化提升社保管理服務,推進「全程網辦」,辦理時限均壓縮到法定時限的35%以內;累計發放創業扶持資金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朝著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 烏當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之民生事業篇
    「十三五」期間,烏當區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不斷加大教育、醫療、文化、社會服務投入力度,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獲批省級太極健身氣功示範區;新建各級各類公辦學校、幼兒園13所,改擴建15所……這一組組令人欣喜的數字,無不讓群眾感受到烏當區委、區政府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這一樁樁飽含深情的民生實事
  • ...奮進「十四五」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訪自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把「人的全面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強調要推動全體市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實質性進展。 「十三五」時期,我們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不懈抓好增進民生福祉的各項工作。
  • 開啟全市人社事業發展新徵程 ——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召開
    會議指出,2020年,全市人社系統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省廳的關心指導下,攻堅克難、砥礪前行,聚焦「六穩」「六保」,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第一時間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全面落實援企穩崗政策,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推動人社改革,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應對大戰大考中,以優異的答卷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 蘭州榆中:堅持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方位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於偉軒記者王斌報導 民生連著民心,蘭州榆中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興辦民生實事,解決民生難題,以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切實兜住民生底線,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原標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領域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書寫了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光輝篇章,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社會保險謀福祉 心繫民生繪新篇
    「十三五」期間,楚雄州社保經辦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促增長、惠民生、保穩定的工作大局,狠抓參保擴面,落實待遇發放,強化基金風險防控,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社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經辦服務新模式,社會保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74.7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2.83萬人,較「十二五」末分別增加16.48萬人和5.36
  • 回望2020:多項民生工程推動仲愷高質量發展!
    2020年,仲愷著力推動民生保障事業發展,立足城市公共空間大升級層面,順應城市肌理,優化城市生活空間,啟動「城市升級」,提升仲愷人居品質。 仲愷始終堅持強化民生改善支撐,實施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重大民生工程,大力推動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發展重點。高質量發展效益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人民網合肥12月8日電(楊賽君) 穩就業、保民生、強人才, 奏響民生福祉最強音。12月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人社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為群眾增福祉 讓群眾享公平 2020年我市市級民生支出164億元 佔...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7.1億元,增長5.96%2020年,全市各級財稅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切實做好財政節支工作,發揮好財政資金補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有力維護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7.1億元,增長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