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回眸「十三五」,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紮實推進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特別是堅決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更是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內涵。對此,廣大人民群眾感同身受。在市委九屆十次全會和全市「十四五」規劃藍圖中,有關民生福祉的規劃依然筆重情濃,飽含著「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濃濃暖意。貫徹落實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勇於擔當作為,善於攻堅克難,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做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使發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百姓。
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要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今年脫貧攻堅就要全面收官,當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擔當,拿出「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勇氣和拼勁,聚焦脫貧攻堅中的重點工作、難點瓶頸,採取有力有效措施,抓深抓細抓實,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要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貧長效機制,加大「百企幫百村」項目及資金落實力度,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持續穩定增加群眾收入,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確保發展成果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要始終堅持著力推進社會事業持續全面健康發展。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站位全局、著眼長遠,深度聚焦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保、住房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推進各項社會民生事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深化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健康滄州;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養老事業和康養產業協同發展……以實幹實政的成效,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要始終堅持把群眾的「小事看大、遠事看近、實事辦好」。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更多「真金白銀」投入到民生事業上來,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謀劃好涉及群眾長遠利益的各項工作,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確保各項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尤其要嚴格對照省市各項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對接群眾所需,謀劃務實之策,拉單列表、跟蹤要帳,牢牢兜住民生底線,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以人民生活品質的持續改善,書寫好「十四五」的民生答卷。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保障和改善民生,永遠沒有「完成時」,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面對「十四五」新藍圖,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民生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建設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滄州」。
【來源:滄州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