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28日,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活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聚焦百姓關切,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舉行,相關部門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市棚改、住房保障、人社工作情況。
棚改工作提速增效
「十三五」以來,我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的工作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高質量完成,大力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
為切實打破棚改工作的瓶頸制約,我市於2017年12月出臺《貴陽市加快城市「三變」改革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試行)》「1+8」系列配套文件,通過淨地出讓和低效用地有效利用「兩條腿」走路,有效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棚改,切實解決了棚改資金不足、房屋徵收難等問題,有力推動了全市棚改工作加速實施。
「十三五」期間,全市棚改累計爭取中央補助資金42.62億元;累計發行棚改專項債券8.1億元,通過多渠道籌資,我市棚改步伐有效加快。尤其是2018年實施棚改「三年攻堅行動」以來,全市棚改工作提速增效、超額完成任務。棚改工作的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民生、拉動了投資、促進了發展。
初步建立住房保障體系
對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實施住房保障,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十三五」期間,貴陽市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相關制度、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擴大保障覆蓋面、多渠道籌集房源、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等強有力措施,在解決群眾住房難上取得明顯成效,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初步建立符合貴陽實際的住房保障體系。
探索建立長效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省、市建立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總體安排部署,貴陽市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先後制定了《關於解決「住房難」的實施方案》《貴陽市保障性住房運營管理暫行辦法》《貴陽市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暫行辦法》《貴陽市2018年公共租賃住房申請保障標準》《貴陽市實施「安居工程」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完善了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政策體系。
公開透明分配保障房。貴陽市保障房配租配售堅持「分配房源、分配過程、分配結果」三公開原則,通過不動產登記數據比對、收入聯審等方式,對配租配售對象進行仔細甄別。同時,採用公開搖號抽籤等方式,公證部門現場公證,保障家庭代表現場監督,促進了分配公平。在公開搖號分配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搖號方案,對納入保障時間長、多次未能搖中公租房的家庭,通過大數據技術管理,給予優先搖號,在有效解決長期不中籤等問題的同時,確保了公平性。
穩步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目前,貴陽市住房保障覆蓋面已從2007年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足8平方米的城市低保家庭,擴大到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足15平方米;收入標準擴大到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或人均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城市單身家庭。同時,向來築務工家庭、新就業職工、剛參加工作大學生等群體拓展,非貴陽市戶籍家庭在符合上述住房和收入條件的基礎上,持市區《居住證》在各區範圍內居住且連續繳納社會保險3年以上(含)或持稅務部門2年以上(含)完稅證明的家庭或單身人員可申請住房保障。
建立租購併舉的安居住房供給制度。在總結共有產權保障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貴陽市提出實施租購併舉的安居住房制度,實行政府定價封閉運行,解決引進人才、新增就業人員、普通工薪階層等新市民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自有住房需求。
不斷提升後續管理水平。在市級統籌保障房小區組建了專業物業服務平臺,承擔租金收繳、物業管理、維修養護等日常服務工作。同時,積極與社區服務中心及民政、公安等部門對接,積極為小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共同打造「新型社區·溫馨家園」。在有條件的保障房小區建設黨員活動陣地,充分發揮黨員在保障房後續管理工作中的先鋒堡壘作用,引導、帶領廣大住戶在小區開展政策宣傳、健身康樂、保潔保綠、治安維穩、公共設施維護、愛心幫扶等活動,提升住戶的安全感、歸屬感、滿意度。
人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五年來,市人社系統緊緊圍繞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大局,圍繞全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目標任務,充分挖掘本市比較優勢,優化發展思路和舉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具體來看,城鄉就業更加充分,「十三五」期間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66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就業5.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0%以下;「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3萬人,累計開展職業技能鑑定12.1萬人次,辦理職業資格證書11.7萬人次。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通過實施「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八大工程」,深入開展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努力提升創業就業水平。促進充分就業,「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發放創業「兩項補貼」1.76億元、惠及2.17萬人次,全市共建成各級創業孵化基地18個,建成市級農民工創業示範基地6個。就業扶貧成效顯著,貴陽貴安貧困勞動力22246人,就業創業20424人,就業率為91.8%;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5618人,就業創業5295人,就業率為94.2%,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和擔當,深入推進就業扶貧「8+2」合作協議,立足我市產業發展優勢,深挖就業崗位,為市州提供崗位65.65萬個,幫助11.6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至貴陽就業。
社會保險體系改革有序推進。過去五年,貴陽加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流程,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面推進「全民參保計劃」,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末,貴陽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52.89萬人、90.22萬人、158.74萬人、79.12萬人,貴安新區參保人數分別達16.46萬人、2.98萬人、4.87萬人、5.77萬人。
人事人才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過去五年,我市始終圍繞市委提出的「人才旺市」戰略目標,不斷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持續釋放人才發展政策紅利,優化人才服務方式,人才總量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全力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建設。一方面,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全面落實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1+8」系列配套文件,建設領域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全市勞動保障綜合執法部門共信訪接待3.89萬次,涉及勞動者16.21萬人;受理舉報案件1.06萬件,涉及勞動者8.92萬人;結案9567件,追發勞動者工資16.21億元,涉及勞動者8.86萬人,其中農民工工資15.78億元,涉及農民工8.03萬人;勞動用工定期書面審查用人單位36.52萬戶,涉及勞動者260餘萬人;檢查用人單位4.52萬戶;向司法機關移交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85件。另一方面,通過規範法律文書,強化仲裁員業務培訓,建立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援助仲裁服務工作站機制、推進裁審銜接機制、創建省級示範仲裁院、開通農民工「綠色通道」、設立農民工維權崗等措施,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建設貴陽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我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網上申請仲裁零的突破。
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目前,共取消18項證明事項,切實解決了辦事群眾的「難點」「堵點」;縮減審批事項,將行政許可事項「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通過授權人社局駐政務服務大廳窗口直接審批辦理,實現「一窗式辦理」,減少企業和群眾辦事跑腿次數。同時,申請材料由原來的12項縮減為3項,縮減比例為75%,法定時限為20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8個工作日,壓縮比例為60%。此外,信息化水平不斷加快,業務工作信息化運用率達90%,數據資源實現全域共享,社會保險資源數據成功接入「築民生」APP等。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庭靜 實習記者 羅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