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姓關切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2021-02-15 貴陽晚報

  本報訊 1月28日,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活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聚焦百姓關切,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舉行,相關部門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市棚改、住房保障、人社工作情況。

  

  棚改工作提速增效

  「十三五」以來,我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的工作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高質量完成,大力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

  為切實打破棚改工作的瓶頸制約,我市於2017年12月出臺《貴陽市加快城市「三變」改革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試行)》「1+8」系列配套文件,通過淨地出讓和低效用地有效利用「兩條腿」走路,有效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棚改,切實解決了棚改資金不足、房屋徵收難等問題,有力推動了全市棚改工作加速實施。

  「十三五」期間,全市棚改累計爭取中央補助資金42.62億元;累計發行棚改專項債券8.1億元,通過多渠道籌資,我市棚改步伐有效加快。尤其是2018年實施棚改「三年攻堅行動」以來,全市棚改工作提速增效、超額完成任務。棚改工作的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民生、拉動了投資、促進了發展。

  

  初步建立住房保障體系

  對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實施住房保障,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十三五」期間,貴陽市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相關制度、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擴大保障覆蓋面、多渠道籌集房源、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等強有力措施,在解決群眾住房難上取得明顯成效,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初步建立符合貴陽實際的住房保障體系。

  探索建立長效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省、市建立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總體安排部署,貴陽市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先後制定了《關於解決「住房難」的實施方案》《貴陽市保障性住房運營管理暫行辦法》《貴陽市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暫行辦法》《貴陽市2018年公共租賃住房申請保障標準》《貴陽市實施「安居工程」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完善了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政策體系。

  公開透明分配保障房。貴陽市保障房配租配售堅持「分配房源、分配過程、分配結果」三公開原則,通過不動產登記數據比對、收入聯審等方式,對配租配售對象進行仔細甄別。同時,採用公開搖號抽籤等方式,公證部門現場公證,保障家庭代表現場監督,促進了分配公平。在公開搖號分配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搖號方案,對納入保障時間長、多次未能搖中公租房的家庭,通過大數據技術管理,給予優先搖號,在有效解決長期不中籤等問題的同時,確保了公平性。

  穩步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目前,貴陽市住房保障覆蓋面已從2007年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足8平方米的城市低保家庭,擴大到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足15平方米;收入標準擴大到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或人均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城市單身家庭。同時,向來築務工家庭、新就業職工、剛參加工作大學生等群體拓展,非貴陽市戶籍家庭在符合上述住房和收入條件的基礎上,持市區《居住證》在各區範圍內居住且連續繳納社會保險3年以上(含)或持稅務部門2年以上(含)完稅證明的家庭或單身人員可申請住房保障。

  建立租購併舉的安居住房供給制度。在總結共有產權保障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貴陽市提出實施租購併舉的安居住房制度,實行政府定價封閉運行,解決引進人才、新增就業人員、普通工薪階層等新市民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自有住房需求。

  不斷提升後續管理水平。在市級統籌保障房小區組建了專業物業服務平臺,承擔租金收繳、物業管理、維修養護等日常服務工作。同時,積極與社區服務中心及民政、公安等部門對接,積極為小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共同打造「新型社區·溫馨家園」。在有條件的保障房小區建設黨員活動陣地,充分發揮黨員在保障房後續管理工作中的先鋒堡壘作用,引導、帶領廣大住戶在小區開展政策宣傳、健身康樂、保潔保綠、治安維穩、公共設施維護、愛心幫扶等活動,提升住戶的安全感、歸屬感、滿意度。

  人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五年來,市人社系統緊緊圍繞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大局,圍繞全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目標任務,充分挖掘本市比較優勢,優化發展思路和舉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具體來看,城鄉就業更加充分,「十三五」期間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66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就業5.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0%以下;「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3萬人,累計開展職業技能鑑定12.1萬人次,辦理職業資格證書11.7萬人次。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通過實施「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八大工程」,深入開展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努力提升創業就業水平。促進充分就業,「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發放創業「兩項補貼」1.76億元、惠及2.17萬人次,全市共建成各級創業孵化基地18個,建成市級農民工創業示範基地6個。就業扶貧成效顯著,貴陽貴安貧困勞動力22246人,就業創業20424人,就業率為91.8%;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5618人,就業創業5295人,就業率為94.2%,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和擔當,深入推進就業扶貧「8+2」合作協議,立足我市產業發展優勢,深挖就業崗位,為市州提供崗位65.65萬個,幫助11.6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至貴陽就業。

  社會保險體系改革有序推進。過去五年,貴陽加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流程,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面推進「全民參保計劃」,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末,貴陽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52.89萬人、90.22萬人、158.74萬人、79.12萬人,貴安新區參保人數分別達16.46萬人、2.98萬人、4.87萬人、5.77萬人。

  人事人才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過去五年,我市始終圍繞市委提出的「人才旺市」戰略目標,不斷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持續釋放人才發展政策紅利,優化人才服務方式,人才總量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全力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建設。一方面,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全面落實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1+8」系列配套文件,建設領域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全市勞動保障綜合執法部門共信訪接待3.89萬次,涉及勞動者16.21萬人;受理舉報案件1.06萬件,涉及勞動者8.92萬人;結案9567件,追發勞動者工資16.21億元,涉及勞動者8.86萬人,其中農民工工資15.78億元,涉及農民工8.03萬人;勞動用工定期書面審查用人單位36.52萬戶,涉及勞動者260餘萬人;檢查用人單位4.52萬戶;向司法機關移交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85件。另一方面,通過規範法律文書,強化仲裁員業務培訓,建立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援助仲裁服務工作站機制、推進裁審銜接機制、創建省級示範仲裁院、開通農民工「綠色通道」、設立農民工維權崗等措施,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建設貴陽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我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網上申請仲裁零的突破。

  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目前,共取消18項證明事項,切實解決了辦事群眾的「難點」「堵點」;縮減審批事項,將行政許可事項「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通過授權人社局駐政務服務大廳窗口直接審批辦理,實現「一窗式辦理」,減少企業和群眾辦事跑腿次數。同時,申請材料由原來的12項縮減為3項,縮減比例為75%,法定時限為20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8個工作日,壓縮比例為60%。此外,信息化水平不斷加快,業務工作信息化運用率達90%,數據資源實現全域共享,社會保險資源數據成功接入「築民生」APP等。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庭靜 實習記者 羅鳳琴)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書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有關論述,升華了對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 李紀恆: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書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有關論述,升華了對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回眸「十三五」,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紮實推進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特別是堅決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更是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內涵。對此,廣大人民群眾感同身受。在市委九屆十次全會和全市「十四五」規劃藍圖中,有關民生福祉的規劃依然筆重情濃,飽含著「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濃濃暖意。
  • 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仗 煙臺四部門負責人這樣表態
    在3月18日我市重點工作攻堅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張術平指出,越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越要關注和改善民生,特別是面對疫情的影響,更要精準保障好睏難群體的生產生活。發展為先,民生為重。打好打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仗,如何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如何凝心聚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如何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如何織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網?
  • 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聚焦民生問題 陽光回應群眾關切
    原標題: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聚焦民生問題 陽光回應群眾關切   今年,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聚焦民生訴求反映,陽光回應群眾關切,大力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自覺把民生問題整治與街道整體
  • 賀州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條條切實有力的保障措施、一項項的惠民工程……賀州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積澱著向明天迸發的能量,帶領全市人民邁入全面小康。築牢民生健康基石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事關百姓福祉。近年來,賀州市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託起困難群眾的小康夢。
  • 承德日報評論員: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完善,是為了給百姓構築堅實後盾,提振消費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需要兜住困難群眾生活的底線,解除城鄉居民的諸多後顧之憂,而且需要通過共享發展成果來縮小收入差距、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增進人民團結。
  •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書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論述既與第一卷、第二卷一脈相承、有機統一,又是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抓好落實。充分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
  • 補短板惠民生,為百姓撐起「暖暖的幸福」
    針對發電供熱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加大的實際,鐵路部門快馬加鞭做好電煤運輸工作,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人民鐵道報)民生無小事,老百姓的關切,往往都是具體的、現實的。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做好每一件民生實事,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 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記者下午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省民政部門在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
  • 聚焦「民生清單」,踐行初心使命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實事是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的民心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 蘭州榆中:堅持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方位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於偉軒記者王斌報導 民生連著民心,蘭州榆中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興辦民生實事,解決民生難題,以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切實兜住民生底線,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地評線】南方網評: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打贏阻擊戰按下加速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近日來,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國各地推出迅捷有力、細緻溫暖的保民生、保生產舉措,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為阻擊疫情築起堅強後盾。如何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考驗著各地黨委政府的智慧和能力,檢驗著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
  • ...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題: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評新華社記者齊中熙、侯雪靜、劉夏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 謝景林:齊心協力 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謝景林指出,2019年,全市教育、科技、人社、文旅廣體、衛健、醫保、紅十字會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順應群眾需求,立足永州實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進民生福祉,讓全市人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
    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5:11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日電 題: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  作者 魏茜  城鄉低保補助水平連續提標、跨省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
  • 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
    一年來,我國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堅決啃下「硬骨頭」「土地流轉費加上在種植基地打工的工資,一年下來,收入不少。」談起現在的好日子,在甘肅天水張家川縣龍山鎮馬河現代農業示範園打工的米金梅難掩笑意。
  • 初心為民,當竭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認認真真為民辦小事,就是為國家辦大事」,讓人民生活幸福是黨員幹部的職責所在,民生事無小事,黨員幹部要盡心竭力地解決民生問題,矢志不渝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帶領人民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走上富裕、富強之路。  改善民生離不開黨員幹部的作風。
  • 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全力保障民生工程 誓圓百姓安居夢想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推動棚改工作向前邁進的關鍵一年,這一年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勇克時艱、砥礪前行,充分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加速「貸動」民生工程,助力「六穩」「六保」落實落地,全年累計發放棚改貸款177.4億元,貸款餘額1333.6億元,以必勝的姿態誓圓百姓安居夢想。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省已開工棚改項目能否如期交付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 衡水市公安局聚焦主責主業服務發展保障民生
    今年以來,衡水市公安局聚焦主責主業,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短板弱項和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需求,持續深入推進打擊違法犯罪、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改革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助推「三創四建」活動紮實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