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0-12-22 人民網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結晶。全書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論述既與第一卷、第二卷一脈相承、有機統一,又是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抓好落實。

充分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時刻把群眾的困難和訴求記在心裡,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民生涉及群眾面最廣、涉及群眾利益最深、涉及群眾的問題最具體。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不斷豐富、層次不斷提升,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人民群眾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過去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更多的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必須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保障重點,夯實保障基礎,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實現共同富裕奮鬥目標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大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必須深刻把握髮展的目的,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充分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有力推動全體人民一起踏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準確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

堅持黨對民生工作的領導。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高度統一的。要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必須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堅持黨的領導,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辦出實效、辦得更加牢靠,必須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制度優勢,主動與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對標對表,緊密結合實際,做到貼得緊、跟得上、給上力,切實把黨的意志不折不扣落實到民生工作之中。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盡力而為,強調黨和政府的責任擔當和主動作為。量力而行,強調實事求是和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立足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努力分好「蛋糕」。從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不作過度承諾,不做超越發展階段和財力水平的事情,堅持全覆蓋、突出保基本,集中精力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以釘釘子精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鍥而不捨推進民生保障事業持續發展。

充分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現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履行好黨和政府的責任,鼓勵和支持企業、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續的運作機制。黨和政府承擔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職責,但不能包打天下,必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進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方向與群眾的自身奮鬥統一起來,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的奮鬥精神和創造潛能,著力激發民智、匯聚民力,不斷促進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注重群眾檢驗。這是檢驗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帳。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得如何,群眾的感受最真切,判斷最準確,也最有發言權。民生工作成效怎麼樣,關鍵是看辦成了多少事,解決了多少問題,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群眾獲得感有沒有提升。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經得起群眾檢驗。

7月25日,「2020年上海市夏季人才招聘會暨高校畢業生面洽會」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行。本次招聘活動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總工會等主辦,700餘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招聘崗位16000餘個。

紮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七個有」許多都直接或間接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相關。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職能職責,強化工作舉措,用情用心用力抓好落實。

努力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我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和9億勞動力的發展中大國,不斷擴大就業、創造更多崗位始終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面對就業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以及明顯增多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必須始終堅持「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加強統籌協調,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擴大就業規模、優化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把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和區間調控的下限,推動產業、財稅、金融、貿易、教育、社保等政策圍繞穩定和促進就業綜合發力,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良性循環。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出臺實施更多援企、減負、穩崗、擴就業的舉措,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崗位。著力抓好重點群體就業,突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分類施策、多措並舉,穩住就業基本盤。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就業困難群體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持續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積極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質。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在完善省級統籌基礎上積極推進全國統籌。穩步開展基金投資運營,繼續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做大做強戰略儲備。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努力實現應保盡保,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加快省級統籌步伐,強化失業保險促進就業、預防失業功能,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職業(企業)年金,鼓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滿足多樣化需求。

堅決打贏打好人社扶貧攻堅戰。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聚焦52個掛牌督戰縣、「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在政策精準實施、優化政策供給、長效機制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抓好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動態,做到崗位收集最大化、組織外出最優先,紮實抓好政策落實,推動貧困勞動力輸得出、穩得住、留得下。做好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工作,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通過引導從事農業、投入工程項目建設、扶貧車間等加大吸納力度,用足用好以工代賑、公益崗位等政策。著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加強就業幫扶,拓展就業空間,努力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深入抓好技能扶貧,加強技能培訓與就業的統籌銜接,通過增加政策和資金供給,調動技工院校、企業等各方資源,持續為貧困勞動力免費提供精準培訓,推動實現「一技在手,終身受益」。持續推進貧困人口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加強人才人事扶貧,加大相關政策措施的傾斜力度。同時,統籌當前和長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形成與鄉村振興相互支撐、有機銜接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體系。

(來源:《旗幟》2020年第9期)

相關焦點

  • 長清區不斷加快民生項目建設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初,長清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15件民生實事,如今建設進展如何?6月26日,區委書記王勤光帶隊調研學校改擴建和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情況。
  • 蘭州榆中:堅持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方位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於偉軒記者王斌報導 民生連著民心,蘭州榆中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興辦民生實事,解決民生難題,以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切實兜住民生底線,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論學習貫徹州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
    州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證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最根本的是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始終著眼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八個方略就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涵蓋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民生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
  • 賀州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條條切實有力的保障措施、一項項的惠民工程……賀州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積澱著向明天迸發的能量,帶領全市人民邁入全面小康。築牢民生健康基石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事關百姓福祉。近年來,賀州市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託起困難群眾的小康夢。
  • 承德日報評論員: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在全面建設新時代生態強市、魅力承德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解決好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辦好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全面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 李紀恆: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八個方略就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涵蓋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民生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
  •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唐川平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 堅持共享發展 持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關係改革發展穩定,還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十三五」以來,南寧市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醫療、教育、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現實問題入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改革發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 初心為民,當竭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認認真真為民辦小事,就是為國家辦大事」,讓人民生活幸福是黨員幹部的職責所在,民生事無小事,黨員幹部要盡心竭力地解決民生問題,矢志不渝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帶領人民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走上富裕、富強之路。  改善民生離不開黨員幹部的作風。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高質量發展與保障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沒有終點的新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我州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效助力社會發展
    12月11日,記者從州民政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州民政系統秉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了全州社會發展。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
  • 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
    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5:11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日電 題: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  作者 魏茜  城鄉低保補助水平連續提標、跨省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持續多年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此次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發布,就是對南京重民生、重民情的最好註腳。  政務服務高出全國均分近10分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辦事人員幫忙申請了綠色通道服務,沒想到你們一直就是這麼快。」
  •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回眸「十三五」,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紮實推進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特別是堅決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更是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內涵。對此,廣大人民群眾感同身受。在市委九屆十次全會和全市「十四五」規劃藍圖中,有關民生福祉的規劃依然筆重情濃,飽含著「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濃濃暖意。
  •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在實現這些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強調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再次彰顯了民生保障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繼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的發展。
  • 【地評線】大江時評:讓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抗「疫」中持續升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4月8日召開會議,會議要求,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管,繼續做好豬肉、果蔬等副食品生產流通組織,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要強化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 我市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和社會服務
    2016年到2019年民政事業費支出累計達55.59億元| 我市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和社會服務
  • 在疫情防控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市堅持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民生領域大刀闊斧,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臺一項項惠民之舉,鋪就一條條民生之路……  新的一年,我市將辦好公平普惠、優質多樣、充滿活力的一流教育;進一步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構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防線;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保障「停課不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