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停課不停學」,全面推進教育公平優質;公衛醫療體系升級,醫保基金運行平穩;「最難就業年」,就業參保大學生不斷增加……
2020年,面對嚴峻疫情防控形勢,我市堅持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民生領域大刀闊斧,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臺一項項惠民之舉,鋪就一條條民生之路……
新的一年,我市將辦好公平普惠、優質多樣、充滿活力的一流教育;進一步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構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防線;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保障「停課不停學」,全面推進教育公平優質
2020年9月9日,南京市教育好故事巡迴分享會正式啟動。疫情防控、在線教學、視頻送教、心理疏導……在全市甄選出來的42個南京教育好故事中,跟抗疫相關的故事,佔了三分之一以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讓我市中小學開學多次延期。1月29日,市教育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區各校充分發揮「名師空中課堂 金陵微校」在線教育平臺和各類網絡媒體作用,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優質的在線教育、答疑輔導等教育服務。全市96萬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停課不停學」,在線共成長。
考慮到偏遠農村的小規模學校和小學教學點學生的需求,市教育局組織採購了一批移動學習終端集中配送給這些學校,並把一批移動終端借給沒有移動學習終端的家庭。
統計顯示,從2月10日至5月6日,僅「金陵微校」平臺就上傳中、小、幼、職各學科資源達2315個,平臺教師註冊數達到93987人,學生註冊數767980人。中小學答疑名師384人,學前教育答疑名師90人,累計瀏覽量超1.3億次。
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我市各類教育項目建設迅速推進。銀城小學浦江路校區、金陵中學岱山分校東校區、新城四小……到9月新學期開學,全市新開辦學校達到79所,其中幼兒園53所,小學13所,初中階段學校12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全市一年新增普惠性民辦園196所,普惠園覆蓋率升至88%。
與此同時,全市各區採取多種舉措,進一步加大優質教育供給力度,完善基礎教育布局。另外,加大經費投入,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新學期在南京公辦、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就讀的11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幼兒(含外來務工家庭經濟困難隨遷人員子女)均通過申請獲得教育資助。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2020年,在疫情大考中,教育系統迎難而上,全面推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2021年,全市教育系統將以促進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辦好公平普惠、優質多樣、充滿活力的一流教育。
公衛醫療體系升級,醫保基金運行平穩
「我每天都感覺餓,怎麼辦啊?」70多歲的老人一來就開始「撒嬌」。坐診的黃建波醫生像哄小孩一般溫柔,他說:「控制飲食需要掌握一些訣竅,管得了嘴才行。」 在秦淮區藍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糖尿病專科門診發生的這一幕,讓人深感欣慰。
2020年,我市通過不斷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促使醫療資源下沉,百姓家門口也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作為定點收治醫院,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發揮了巨大作用。2020年9月25日,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江蘇省傳染病醫院)擴建項目正式啟動,新增床位800張,工程完工後,總床位數可達到1844張。
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預防控制、應急救治、衛生監督等專業的公共衛生機構為骨幹,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為依託,以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以全民參與為支撐,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市建成中毒、傳染病、兒童等多個省級緊急醫療救援基地,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有效提升。
在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南京市民也深切感受到醫改的紅利。分級診療制度和考核體系不斷完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大醫院醫生的服務已經常態化。全市組建不同類型醫聯體52個,共建聯合病房97個,涉農區全部完成醫共體建設。
為市民健康提供保障的「醫保基金」也讓人很安心。2020年,我市職工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收入預計為264.68億元,同比增長4.2%,支出225.15億元,同比增長14.4%,預計年末累計結餘346.52億元;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收入預計為41.36億元,支出35億元,年末累計結餘25.48億元。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職工醫保統籌基金運行總體安全平穩。
2020年,為落實好戰疫情、保民生、抓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我市通過完善醫保制度為廣大群眾、企業和醫院提供最堅實的保障,其中包括對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醫療費用實施綜合保障,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得不到及時救治;臨時擴大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將符合衛健部門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使用的藥品和診療服務項目,臨時性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等。
據了解,今年南京會繼續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建設,預約診療、遠程醫療、網際網路醫院等多項舉措,推進醫療改革,方便群眾看病就醫。進一步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市民構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防線。
穩就業促創業,超40萬大學生來寧就業參保
「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39次,體現出對特殊時期促進就業問題的高度關注。
過去的一年裡,南京全力以赴穩就業、促創業,通過一系列舉措,努力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2020年5月19日,「才匯金陵、共創未來」人才雲聘雲創活動上,南京一次性「端」出1.2萬個就業崗位。
當年5月起實施的《關於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在寧就業創業十項措施》推出10條新政,拿出2個多億的「真金白銀」。
盡最大努力吸引優秀青年人才來寧就業創業,去年7月,《戰疫情促就業十萬研究生寧聚行動方案》出臺,面向碩博研究生等優秀人才提供10萬個以上「就業見習崗位」。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市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40.1萬人,同比增長21.6%。截至去年11月,碩博研究生已達24.3萬人,各項引才政策複合效應不斷顯現,尤其是對碩博人才的吸引力持續走強。
「沒想到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我成了新南京人。」去年6月13日,市人社局舉辦的首場線下大學生招聘活動上,南昌航空大學畢業生方天成和大漢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
南京「四新」行動也為穩就業保民生開闢了「新天地」。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壓降或延後了招聘計劃。位於雨花臺區的總部企業「中軟國際解放號」卻「逆勢招聘」230名研發人員。記者了解到,作為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的龍頭企業,中軟國際解放號搶抓南京發展新產業機遇,開發頗受市場歡迎的微信小程序等產品,高端開發人才需求量猛增。
南京一方面積極為大學畢業生籌集崗位,另一方面援企穩崗助力紓困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2月至11月,全市已落實社保費減免242.36億元。各項惠企政策中除應對疫情衝擊的及時性「輸血式」幫扶,還有更多「造血式」賦能舉措,包括支持企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工代訓給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獎勵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5萬家企業對120萬名職工開展崗前培訓或以工代訓,預計2020年面向全市企業發放培訓補貼資金約5.8億元,牢牢兜住穩保就業底線。
據悉,今年我市將提高就業創業工作精準度和實效性,採取有效措施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南報融媒體記者 錢紅豔 李花 毛慶
2020年8月30日,南京一中江北校區開校。 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