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證

2020-12-22 人民網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最根本的是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始終著眼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黨的領導保證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領導人民建立起來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必然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扭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證,為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保障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證,為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提供了有力保證。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不斷加強、物質基礎更加鞏固,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

黨的領導保證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保障制度建設進入快車道,在推動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不斷取得新成效,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收入分配製度更加完善,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大力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建成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黨的領導保證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縱觀歷史,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進入新時代,我們走上了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徵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個階段性目標逐步累積達成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積極探索、頑強奮鬥,實現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今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我國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8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結晶。全書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論述既與第一卷、第二卷一脈相承、有機統一,又是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抓好落實。
  •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的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方向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價值取向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主要任務是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目標是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長清區不斷加快民生項目建設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初,長清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15件民生實事,如今建設進展如何?6月26日,區委書記王勤光帶隊調研學校改擴建和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情況。
  • 李紀恆: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的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方向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價值取向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主要任務是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目標是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 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
    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5:11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日電 題:當陽市「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紀實  作者 魏茜  城鄉低保補助水平連續提標、跨省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
  • 學好用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價格成本...
    中心黨員幹部結合今年以來價格成本工作新形勢,就如何學好用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更好發揮作用進行了交流。一、站在新的高度深刻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體現了總書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強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一是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根本體現。
  • 初心為民,當竭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認認真真為民辦小事,就是為國家辦大事」,讓人民生活幸福是黨員幹部的職責所在,民生事無小事,黨員幹部要盡心竭力地解決民生問題,矢志不渝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帶領人民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走上富裕、富強之路。  改善民生離不開黨員幹部的作風。
  • 承德日報評論員: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在全面建設新時代生態強市、魅力承德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解決好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辦好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全面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論學習貫徹州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
    州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在實現這些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強調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再次彰顯了民生保障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繼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的發展。
  • 賀州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條條切實有力的保障措施、一項項的惠民工程……賀州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積澱著向明天迸發的能量,帶領全市人民邁入全面小康。築牢民生健康基石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事關百姓福祉。近年來,賀州市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託起困難群眾的小康夢。
  • 我市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和社會服務
    2016年到2019年民政事業費支出累計達55.59億元| 我市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和社會服務
  • 【地評線】大江時評:讓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抗「疫」中持續升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4月8日召開會議,會議要求,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管,繼續做好豬肉、果蔬等副食品生產流通組織,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要強化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高質量發展與保障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沒有終點的新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十三五」期間投入財政資金447億元,渝北的民生保障和改善實實在在
    「十三五」期間投入財政資金447億元,渝北的民生保障和改善實實在在 2021-01-14 0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胡華大講堂第31講 吳忠民論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吳忠民應邀作了題為《持續不斷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學術報告。本次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中國中共黨史學會高等院校學科建設與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共黨史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部聯合主辦,是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慶祝中共建黨百年之「四史」大學習系列活動之一。
  • 謝景林:齊心協力 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謝景林指出,2019年,全市教育、科技、人社、文旅廣體、衛健、醫保、紅十字會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順應群眾需求,立足永州實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進民生福祉,讓全市人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溫度·速度·刻度——和林縣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紀實
    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一戶戶貧困群眾逐步脫貧……和林格爾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把民生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讓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位於蒙晉交界之地的和林縣泥合子村,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