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下午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省民政部門在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
近年來,我省民政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三聚焦」「三基」開展工作,「十三五」期間,我省堅持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現農村低保標準穩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並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全省「十三五」期間用於社會救助方面支出資金達到620多億元,比「十二五」增長了40%。這五年,城鄉低保標準也大幅提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均接近640元/月,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41%、135%。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34.9萬人,平均供養標準達到了月人均848.5元。
面對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我省充分發揮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通過多種渠道開展救助幫扶。「十三五」期間,全省有30多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範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超過50%。77.9萬老年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面建立,分別惠及168萬老年人和59萬老年人。實際保障孤兒6000多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9萬人,以及其他困境兒童21萬人。
「十三五」期間,我省還將「養老服務發展」列入各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指標來推進。面向全體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擴大,縣級、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0%,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456家、床位近40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總配建面積192萬平米,醫養結合機構489家。
此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效能不斷顯現。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有5個縣(市、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培育發展各級社會組織3.4萬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9萬人,志願者註冊總量居全國第5。
接下來,我省將立足實際,認真編好以「雙提升行動、八大服務體系、十大為民工程」為基本思路的安徽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加快新時代美好安徽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詳細報導請關注《合肥新聞聯播》。
合肥新聞聯播全媒體記者 黃仲重
編輯:餘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