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2021,天和號核心艙測試完成,準備春季發射

2021-01-10 新世界anewworld

2021年伊始,中國太空探索就有最新進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裡程突破4億公裡,預計農曆新年前後到達火星之際,同時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也準備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中國太空站核心艙天和號艙測試工作已基本完成,航天員乘組亦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天和號核心艙會於春季發射升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核心艙會於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發射場以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中國隨後會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中國空間站建造分兩個階段實施:此前已圓滿完成長徵5號B首飛任務;後續會相繼完成11次發射,包括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4艘貨運飛船及4艘載人飛船,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核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

據此前資料顯示,中國空間站整體會稱「天宮空間站」,基本由3個艙段呈T型布局組成,核心艙稱「天和」,兩個實驗艙為「問天」與「夢天」,搭載的太空望遠鏡則叫「巡天」。天和號核心艙前後兩端均可供「神州」載人飛船與「天舟」貨運飛船對接,對接後整個空間站會成「十」字型。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會對空間站的新技術進行全面驗證,如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站內自給自足)、機械臂技術等;航天員還會進行多次太空出艙活動。

中國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已於2020年10月1日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會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稱,綜合考慮航天員的飛行經驗、現狀、年齡和心理相容性協同配合,以及後續的發展等因素,統籌搭配了4次飛行乘組,每個乘組是3個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

與此同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透露,中國目前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至於天問一號,國家航天局公布,截至1月3日(周日)6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是中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一次過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3大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相關焦點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 長五B擬於今年春季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任務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該集團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接續發射天舟二號和神舟十二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據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 (李國利、任海根)中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日期:[2016年04月22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8] 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天問一號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天問一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 2021-01-06 15:36
  • 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都來了
    剛剛進入2021年,我國就公布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計劃:空間站、載人飛行、長徵火箭、火星探測……空間站與飛船——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2022年間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四艘載人飛船、四艘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2018年前後發射
    在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將全面推進,任務艱巨。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 中國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產品生產 計劃於2020年發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中國空間站系統已完成試驗核心艙正樣產品生產,正在開展總裝集成測試。按照規劃,我國將於2020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由此拉開屬於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大幕。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後續還有天舟二號...
    在嫦娥五號自月球歸來、天問一號向火星進發的同時,中國的天宮空間站計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天發射,地點定於海南文昌,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
  • 中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命名為「天和」號
    據央視網報導,在「天宮一號」落回後,中國新一代空間站核心艙首次曝光。新的核心艙被命名為「天和」,它將作為「天宮」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對空間站飛行姿態、內部環境等進行控制。  新的核心艙將在2022年發射,屆時將與「神舟」、「天舟」飛船一起構成獨特的「三室一廳帶儲藏間」構型,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唯一一個擁有自己獨立空間站的國家。
  • 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首曝:命名「天和」號,於2022年發射
    天宮一號是中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正式空間站奠定基礎。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IT之家12月26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等,我國計劃在 2021 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陸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未來兩年計劃通過 11 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
  • 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穩了!長徵5號B火箭氫氧發動機試車再次取得...
    2021年開年,我國航天部門再次傳來了一個好消息!1月8號下午,我國即將用於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的長徵5號B火箭上的氫氧發動機試車取得圓滿成功!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的空間站核心艙穩了!對今年40+以上的火箭發射次數更加有底氣,有信心!
  • 我國將於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航天員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我國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據了解,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將對空間站的新技術進行全面驗證,如再生生保技術、機械臂技術等,航天員還將進行多次太空出艙活動。2017年,隨著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圓滿收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建造全面展開,並計劃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建造將分兩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核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603698)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
  • 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首曝光:命名「天和」號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 ,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首個正式空間站奠定基礎。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上半年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2021年,該集團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我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航天大禮,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春季升空
    進入2021年,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將進入新時代,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今年不僅要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也會在上半年相繼發射,中國航天員將進行長時間太空駐留。空間站核心艙是太空人留住太空的主要區域,核心艙也是空間站構成中最基礎的部分之一,上面會預留多個艙段對接口,為後續的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的對接做好準備。這個重達20噸的傢伙,內置超過300個傳感器,能測量900多路信號,是監測空間站運行,保障載人航天任務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已陸續進入準備工作,航天成員組也已選定,又一次航天壯舉勢在必行。
  • 預計2019年發射:央視曝中國載人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裝配畫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曾在去年6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表示,在載人空間站的建設階段,我國將進行四次以上的載人飛行任務。楊利偉介紹,我國發射首個核心艙到空間站完全建成,需十幾次發射,其中最主要的發射有三次,即發射核心艙和先後發射兩個實驗艙,其中計劃於2019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
  • 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取得新進展 空間站核心艙春季發射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胡喆)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取得新進展、空間站核心艙春季發射……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據悉,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負責研製,其性能指標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更好地滿足我國未來火箭和重大航天任務對動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