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將全面推進,任務艱巨。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王中陽介紹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節點:
——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設,成為繼國際空間站(超期服役)、和平號空間站(已退役)之後的全世界第三個在軌組裝的空間站。預計到2024年,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我國將成為唯一在太空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2022年前後,發射「巡天號」光學艙,功能上類似「哈勃」太空望遠鏡。
此外,「十三五」期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發射4顆北鬥二號區域組網備份星,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