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了!記者今天實地走訪徐匯菜場,帶來第一手情況

2020-12-11 澎湃新聞

放心了!記者今天實地走訪徐匯菜場,帶來第一手情況

2020-01-29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兩天,微信群、朋友圈裡的一些超市貨架、菜櫃被買空的圖片,讓不少市民恐慌「買不到菜了」。難道上海真的因為疫情影響,農副食品出現短缺?今天記者實地走訪了幾家菜場一探究竟。

上午九點,在徐匯區的廣元菜市場,記者看到,市場裡人來人往,秩序井然,幾乎每個攤位上都有經營戶在經營,和過年前沒什麼區別,而且貨物充足,菜品齊全。買菜的市民也不少,大家都戴著口罩,和往常一樣有條不紊地挑選著蔬菜。對於近幾日的網上傳言,市民們表示買菜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只是會買得比平時多一點。

市民韓阿姨說,聽說超市的菜被搶光,菜場的菜也被搶光,我們今年家裡買的菜比較多,今天第一天上菜場來看看,樣樣都有,所以我們挺放心的。因為現在疫情的關係,多買一點回去,少出來幾次,可以安全一點。

事實上,在年前,許多菜市場已提前布局,管理方要求各個菜場都排出了值班表,大多經營戶根本就沒有回鄉過年,各類菜品當然就不會出現貨物短缺的情況。即便遇到供應告急的狀況,菜場管理方也準備好了應急預案,確保市場供應。

上海銘言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浩告訴記者,商務委要求市場管理方對進貨渠道、有沒有保證供應等方面及時進行反饋,從目前情況來看,批發市場貨源都比較充足,市場的經營戶也都能進到貨,品種也都比較齊全,同時公司也做了預案,萬一碰到供應不足的情況,公司在啟東有幾萬噸的白菜、蘿蔔,隨時能夠運抵上海。在穩定菜價方面,公司要求市場經營戶能夠把價格在進貨價的基礎上提高10%到15%,同時公司在適當的時候也將做一些補貼,控制好菜價,讓市民能夠接受。

在菜價方面,市、區商務委對市場的部分攤位進行了價格補貼,在徐匯區超過半數的菜市場都有蔬菜和肉類平價攤位,常年為市民提供平價菜,春節期間也不間斷,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在徐匯區龍山菜市場,平價蔬菜攤前位前排起了隊,向市民供應青菜、蘿蔔、捲心菜、土豆、大白菜等幾樣餐桌上常見的基礎菜品,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

市民張阿姨連連感嘆,便宜便宜,昨天也過來了,青菜是1.5元一斤,今天是1.8元。總體來說,在這樣的形勢下,能便宜到這個程度,真是沒想到,就是在春節以前這個價格也是買不到的。

攤主坦言,儘管有政府補貼,這兩天因為蔬菜進價貴,實際上是虧本的,但過幾天進價便宜了,就能賺一點了。

昨天,據市商務委回應,目前本市蔬菜、豬肉等主副食品貨源充足,品種豐富,各菜市場、超市賣場、生鮮電商的主副食品採購渠道暢通,並在不斷加大補貨頻率和力度。從27日開始,西郊國際、上農批、江楊3家主要批發市場白條豬肉和蔬菜批發量日環比上升明顯,對市場的投放量較往年春節也有明顯增長。蔬菜集團各批發市場每天交易結束後,還有6000噸以上庫存,上農批豬肉貨源充足,每天交易後也有餘量,完全可以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

同時呼籲廣大市民要理性消費,切勿大量囤貨,尤其是綠葉菜等不宜久存的蔬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同時,區商務委今天(1月29日)召集菜市場、生鮮超市管理者召開了防疫工作部署,要求各菜市場、生鮮超市加強場所內衛生消毒等各項防控措施,所有菜場、生鮮超市內的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上崗;每天對菜場管理人員、攤販測量體溫不少於2次;每日早晚2次進行消毒、清掃;每日公示消毒記錄、菜場管理人員和攤販當天測得體溫情況等。通過加強防控營造安全衛生的購物環境,吸引顧客到菜市場、生鮮超市消費。

記者:吳會雄、王衛民

原標題:《放心了!記者今天實地走訪徐匯菜場,帶來第一手情況》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實地走訪餐廳:防疫措施不放鬆,外出用餐更放心
    今天,記者實地採訪市內多家餐廳看到,出外用餐的人數與此前持平,店內的防疫措施也繼續保持。有市民表示出外用餐機會增多。 在大龍燚門店前,設有入口和出口兩個通道。門前的告示板上用紅紙白字提醒前往的食客要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和登記聯繫信息,並規定了入店的「七步曲」等。大門口有專門的一張臺,有穗康碼的二維碼、個人信息登記本以及免洗消毒液。
  • 記者實地走訪商場疫情防線:測溫靠隨機、掃碼您隨意
    但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城區內一些商場的大門並沒有守好。商超內空間密閉,人流密集,但不測溫、不看碼、甚至放空門,讓疫情防控只剩下了形式。目擊1隻守大門不管旁門崇文門商圈、西單商圈是客流量比較大的購物場所。從昨天下午至晚間,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面對仍然複雜嚴峻的疫情形勢,商圈內多數商場卻都存在一種情況——只守大門而不管旁門。「請打開健康寶,主動接受測溫……」走在街頭,各家商場門前的擴音器都循環播放著提示,商場門前的安保員也手持測溫槍,但商場一層往往都有商鋪,通過這些商鋪也能直達商場內部,這些出入口都被忽略了。
  • 洛陽部分餐館開業,記者實地走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通訊員 謝芳日前,洛陽市場監管部門發出消息稱,洛陽有600多家餐飲企業開門營業,2月24日和2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洛龍區政和路、太康路上走訪部分餐飲商家,實際情況是,這裡只有個別門店開門營業,並且多為外賣、限制進店顧客人數
  • 在杭州,菜場裡的秤不是用來稱重量的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拎得放心,老百姓的生活才舒心。建設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是近年來杭州大力推進的民生實事之一。可是,何謂標準化?智慧又體現在哪些地方呢?不妨到菜場實地看看。寧圍農貿市場是蕭山區首批新建成的智慧農貿市場之一,一走進市場,門口的智能測溫儀就自動檢測出來人的體溫。
  • 記者實地探訪泰安口罩落地情況,出入醫院市民防護意識強
    記者實地探訪泰安口罩落地情況,出入醫院市民防護意識強2021-01-05 12:02責任編輯:董憶為紮實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 12月28日,泰安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對外發布了《關於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加強個人自我防護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 「徐匯工匠」阮亮亮成長之路
    從一名新上海人成長為徐匯工匠,阮亮亮入一行,愛一行,在科技創新的路上不斷積累和堅持。讀書工作 夢圓徐匯2003年的夏末,父母陪著阮亮亮坐了6個小時的綠皮火車,第一次來到了大上海,來到了黃浦江畔的徐匯,正式就讀於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應用生物學系。
  • 記者探訪凱裡人今天都吃啥……
    今天小編一大早就去給各位老鐵們探訪冬至吃啥?在凱裡金玉商場,記者看見一派熱鬧的景象。今天冬至暖洋洋的太陽,大家都紛紛在菜場趕個早市,在菜場遇見龍大哥在挑選肉。「凱裡這邊過冬至的節日氣氛很濃,自己是外地人,來凱裡這些年也融入其中,今天買點菜回家一家人聚聚。」徐大哥是凱裡本地人,他告訴記者:「在冬至這天,以前大家都是吃狗肉和羊肉,現在大家也吃些湯圓和水餃,今天一大早來菜場備菜,準備晚上叫上一家人吃個團圓飯。」
  • 委託送達跨百裡 實地走訪促調解
    委託送達跨百裡 實地走訪促調解 2020-06-26 0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這買菜,放心!
    12月7日上午,家住附近的王大媽送完孫女去幼兒園,徑直走向不遠處的九峰菜市場,「菜場離得近,送了孫女順道把菜買了。」對王大媽來說,九峰菜市場是她每天買菜的第一選擇。土豆4元一斤、番茄7元一斤、大山藥6元一斤……一走進菜市場,王大媽就走到「市場指導價公示屏」前,看著不斷循環播放的菜價,盤算著今天要買點啥。「現在的菜場,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 跟隨孩子們的鏡頭,感受徐匯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在同學們的眼中,徐匯之美,美在有歷史的沉澱,亦有都市的繁華,相得益彰,共生共存,在第三期的微視頻展播中,小作者們用鏡頭帶領大家走進生活,重新認識我們熟悉的徐匯,一起感受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讓我們跟隨鏡頭,沿著這條有故事的黃浦江水,一起來探究一下徐匯濱江橙色塔吊和北票碼頭的光影故事。
  • 太原理工大學:鄭強、黃慶學等校領導實地檢查返校複課情況!
    連日來,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黃慶學,校黨委副書記劉潤祥、副校長吳鬥慶,帶領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分別深入迎西、虎峪、明向校區以及子弟小學,實地檢查了解返校複課情況,親切看望廣大學子、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孫女士告訴記者。無獨有偶,在市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小姐同樣也是電商生鮮平臺上的簇擁者。才參加工作3年多的她一直以來都有網購的習慣,但她更喜歡使用美團的「美團優選」來選購生鮮。「一直以來我都是選擇在超市購物和買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看得到、摸得著,買菜圖的就是放心。」家住大營坡的郭女士,今年69歲,她告訴記者,自己買菜都會選擇在超市或者菜場。「女兒喜歡在網上購物,現在有時候也會在網上買菜,儘管送來的菜品質都不錯,但是對於我這樣的老年人來說,一來不太懂操作,二來還是會有點不放心。」
  • 日本語言學校實地走訪:美羅斯言語學院
    於是我們火速派出東京公司同事,實地走訪這些學校,拍攝了視頻、照片等資料,讓大家在家裡就能看到學校內部和周邊的環境。是不是很貼心? 今天給大家介紹美羅斯言語學院,一起看看吧!
  • 「廣東優質月子中心」推薦活動專家評審組繼續實地走訪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發起的「廣東優質月子中心」推薦活動已經進入專家評審階段。上周五,由專家、聯盟和記者組成的評審組繼續走訪月子中心。廣州日報、信息時報全媒體記者在過程中了解到,接近年底生育高峰,近期不少月子中心出現滿房情況。
  • 記者實地走訪巴河源頭發現…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政治責任,達州日報社、巴中日報社決定聯合開展「踐行『兩山』論·巴河千裡行」大型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通過對達州、巴中境內巴河流域重要村落、城鎮的走訪,講好巴河流域兩岸踐行「兩山」理論、傳承歷史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新農村等方面的精彩故事,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的願景。
  • 合肥御景城小區緊挨高速居民飽受噪音折磨 記者實地走訪調查
    原標題:小區緊挨高速路居民飽受噪音折磨 記者實地走訪調查近日,合肥轉入了燥熱的天氣,可吳先生覺得,他們小區的一種「噪」比暑天的燥熱還要厲害:「我住在習友路上的御景城小區,小區緊挨高速,雖然高速沿線設立了隔聲屏障,可是噪音仍往小區高層住戶不斷『傳聲』。」
  • 戰疫·海鹽|開復工情況如何?記者走訪多家企業
    企業開復工情況如何?是否做好了響應防疫措施?當天,記者來到多家已開復工的企業,一探究竟。這家企業共有員工500多人,經過前期篩查,今天有453人符合上班條件。「我們事先對公司所有的員工進行了篩查,每一個員工填寫了情況登記表,過去14天內,員工個人的情況以及家庭的情況,是否外出,是否出嘉興市外,進行了篩查。」浙江欣興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冬偉告訴記者。除了做好人員管控,該企業也採取了一系列內部疫情防控措施。
  • 銀髮族買菜掃碼難、孤寡老人去菜場難?他們用愛心解開難題
    也有不少老人告訴記者,他們大多使用的是老年機,就算可以掃碼付款,這樣的操作「太洋氣」、「太時髦」,他們一時半會也很難學會。南京市民韓先生說,我這個手機上沒有微信掃碼,是老年機,不想學了,我已經80歲了。
  • 緊扣婚姻和諧、提升家庭建設……徐匯民政打造「匯愛+」品牌
    中心分別於2018年、2019年、2020年帶領員工及法律顧問將服務觸角深入漕河涇街道薛家宅社區、田林街道長春居委社區、漕河涇街道嘉萱苑社區,宣傳婚姻法律法規、走訪困難、獨居老人,開展「匯愛+」情暖社區志願者服務,為廣大居民開展婚姻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和婚姻家庭關係調適服務,幫助居民解決婚姻家庭關係中遇到的困惑和糾紛,送上中心全體員工安排的小活動,與社區老人親密互動
  • 全國網際網路大鱷搶佔貴陽社區生鮮菜場,線上or線下買菜,你咋選?
    新鮮、普遍低於超市或菜場的以及每日都會更新的特價菜,是吸引孫女士在這個平臺買菜的主要原因。「一直以來我都是選擇在超市購物和買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看得到、摸得著,買菜圖的就是放心。」家住大營坡的郭女士,今年69歲,她告訴記者,自己買菜都會選擇在超市或者菜場。「女兒喜歡在網上購物,現在有時候也會在網上買菜,儘管送來的菜品質都不錯,但是對於我這樣的老年人來說,一來不太懂操作,二來還是會有點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