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影史投資最大的影片,究竟講了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

2020-12-11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

加拿大,身為美國的近鄰,在全球的地位完全被籠罩在鄰居老大哥的陰影之下。影視行業,更是如此。

好萊塢動輒上億美金投資的影片,數不勝數。而加拿大影史投資最大的影片是《帕斯尚爾戰役》,投資額為4000萬加幣,換算為美元不過才1400萬元。這點錢在美國連中等投資都算不上,小成本製作往往都比這高。

但加拿大影人還是敝帚自珍,在加拿大電影界最高獎項的基尼獎(Genie Awards)上,《帕斯尚爾戰役》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五個項獎,成為那一屆電影節最大贏家。

其實加拿大不缺優質的電影人,隨便舉幾個,像導演裡的詹姆斯·卡梅隆、丹尼斯·維倫紐瓦都是加拿大人,演員裡的金·凱瑞、基努·裡維斯、瑞恩·高斯林、瑞安·雷諾茲、瑞秋·麥克亞當斯、艾倫·佩姬,唱歌裡的席琳·迪翁、賈斯汀·比伯、艾薇兒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加拿大人。只是,這些人才,全被好萊塢的虹吸效應給吸了過去,給加拿大本地只留下了一個摸不著的背影。

《帕斯尚爾戰役》身為加拿大最豪華的作品,導演兼主演保羅·格羅斯的名氣,都不高。除了《帕斯尚爾戰役》,也沒啥其他值得稱道的作品。

二、

其實,《帕斯尚爾戰役》的打分並不高。畢竟,一部投資只有1400萬美元的戰爭片,就別指望能拍得有多漂亮。

我之所以看這部片,也是因為《1917》。

《1917》裡講的戰役是發生於1917年4月的阿拉斯戰役。歷史上,這場戰役前,德軍的確主動收縮防線,打算以逸待勞,殲擊主動出擊的協約國軍隊。於是,這才發生了影片中一個人穿越火線去拯救1500人的感人故事。

《1917》的故事原型是導演山姆·門德斯的爺爺阿爾弗雷德·門德斯。但是,老門德斯的故事卻不是發生在阿拉斯戰役,而是發生6個月後的帕斯尚爾戰役期間。在這場戰役中,老門德斯身為英國皇家來復槍兵團1營的一名傳令兵。當時,老門德斯所在營接到上級命令,上刺刀,向德軍進攻。他所在的是C連,結果在行動中與另外A、B、D三個連隊失聯。阿爾弗雷德主動請纓,要求穿過極端危險的「無人區」,人肉去傳令。那時候,戰場上通常籠罩著5尺半高的薄霧,身高5尺4的老門德斯恰好可以在薄霧掩護下移動而不被敵人發現,所以被允許去傳遞指令。

這是老門德斯戰場上感到榮耀的事,畢竟隻身一人就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完成了任務。但是,這個故事裡的英軍是主動進行,而當下戰爭片多以反戰主題為核心,這個故事並不適合,政治不正確。於是,山姆·門德斯將這個故事提前了6個月,放到了阿拉斯戰役裡,任務由進攻改為撤退,與反戰主題更契合。

但是,山姆·門德斯成功激起了我對帕斯尚爾戰役的興趣,正好有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次戰役,那何不就來看一看呢?

這就是我看《帕斯尚爾戰役》的緣起。

三、

「帕斯尚爾戰役」,也被稱呼為「第三次伊普爾戰役」,或者翻譯為「第三次伊珀爾戰役」。具體來說,「帕斯尚爾戰役」是「第三次伊普爾戰役」的一部分,就像「平型關大捷」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的一部分。

伊普爾(Ypres),位於比利時,是比利時西佛蘭德省部的一座城市,位於比利時西北部的濱海帶,是最後一片沒有落入德國手中的比利時領土,也是雙方激烈爭奪的地區。一方想攻,一方要守,幾次爭奪,將這塊帶有濃厚歷史氣息的地方徹底摧毀。

三次伊普爾戰役,對雙方都有重要的意義,在戰爭史也都有特殊的地位。

三次伊普爾戰役,前兩次由德軍主動發起,第三次則由聯軍發起。

第一次伊普爾戰役,發生於1914年10月19日-11月20日期間。本次戰役作為一個轉折點,交戰雙方由此正式進入相持階段,殘酷的塹壕戰開始了。一戰最讓人驚恐戰慄的莫過於塹壕戰了,原點就發生在伊普爾。此戰,德軍傷亡13萬人,協約國軍隊損失10餘萬人。

第二次伊普爾戰役,發生於1915年4月22日-5月25日。此戰德軍公然違背《海牙公約》禁止在戰場上使用含有化學毒劑的投擲武器的規定,在伊普爾主動投擲化學武器---氯氣彈。而且,本次戰役的發起,德軍目的就是實驗化學武器的效果。德軍並不打算在西線上徹底打敗聯軍,也沒打算佔領多少地盤,此戰主要是為了牽制聯軍,以掩護德軍在東線展開的軍事調動。1915年4月22日,德第4集團軍向伊普爾突出部的英第5軍、法第20軍陣地連續施放6000罐18萬公斤氯氣。這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造成英法聯軍1.5萬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正面10公裡、縱深7公裡的地帶無人防守。回過神來後,聯軍決定以牙還牙,對德軍同樣使用了化學武器。此役,英軍損失6萬人,法軍損失1萬人,德軍傷亡3.5萬人。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氣的戰役。

第三次伊普爾戰役,發生於1917年7月31日-11月10日。背景是俄羅斯「二月革命」爆發,東線戰事結束。協約國打算趁德軍尚未將東線士兵轉運到西線之前,主動發起攻勢,計劃佔領伊普爾周圍的高地,包括帕斯尚爾山脊,最終將徵服比利時海岸,減輕德國潛艇在比利時港口作業的日益增長的威脅。

協約國方面,帕斯尚爾的軍隊是英國有史以來派出的最大的軍隊,但它不僅僅由英國士兵組成,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南羅得西亞、印度、紐芬蘭和加勒比海的人,身為大英帝國的臣民,都必須要服從英女王的徵兵,與英國部隊並肩作戰。

最終,在連綿的大雨之下,雙方一番苦戰,英國人佔領了伊普爾周圍的高地,拿下了帕斯尚爾山脈,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五英裡。算是取得了小勝,大的戰略意圖沒有實現。經過此役,英軍傷亡30萬人,法軍傷亡8000多人;德軍損失約27萬人。

在第三次伊普爾戰役期間,加拿大人被作為預備隊被最後投入戰鬥,結果在加拿大士兵的勇敢表現下,取得了進展,奪下了帕斯尚爾山脈,但加拿大士兵有15654名被殺或受傷,傷亡慘重。

四、

《帕斯尚爾戰役》作為一部加拿大影片,自然是在講加拿大士兵的戰役中的表現。這部僅投資1400萬美元的戰爭片,無法展現整場戰爭的全貌。甚至,聯軍方面,除了加拿大士兵,都看不到其他國家的人。

至於《1917》的故事原型阿爾弗雷德·門德斯的表現,當然付之闕如。

不過,管中窺豹,通過本片,也可以看到「斯帕尚爾戰役」的一斑。

加拿大軍隊在一戰中表現最可歌可泣的,其實是第二次伊普爾戰役期間。當德軍第一次使用毒氣彈時,東北風把大部分毒氣帶到法國軍團陣地,法國人潰不成軍,防線上留下一道6.5公裡的空缺。加拿大軍團迅速頂上,努力去填補法軍留下的空缺。德國人面對加拿大人,一陣強攻後又是毒氣。加拿大人一邊頂著炮火,一邊通過用泥漿覆蓋的手絹呼吸,還是被致毒的濃煙嗆的奄奄一息,但是他們英勇地撐到了援軍的到來,為英國人頂上反攻爭取到時間。此戰,加拿大人在賭氣與炮火下的表現,極其勇敢,為自己贏得了名聲。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短短幾天內就傷6000餘人,死亡2000餘人。

之外,加拿大在歐洲戰爭的高光時刻,還有「維米嶺戰役」。在法國北部的維米嶺,英法聯軍連戰不克,而且消耗極大。最後,將任務安排給了加拿大士兵。結果,加拿大人改變策略,採取重炮連番轟炸的形式,對維米嶺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然後派出了4個師約3萬人的加拿大軍團發動了對維米嶺的總攻,最終加軍以傷亡1.1萬人的代價拿下了維米嶺。對此,法國為了感謝加拿大人,直接將維米嶺周邊一平方公裡的土地贈送給了加拿大。所以,至今加拿大在法國本土上都擁有一塊自己的飛地。加拿大人在那裡修建了一座高達40米的維米嶺紀念碑。至今,加拿大國旗都飄揚在維米嶺的上空。加拿大政要也多次造訪那裡,以示重視。

至於第三次伊普爾戰役的情況,上面已經說了。加拿大人作為預備隊,作為最後的殺手鐧被拋出,在他們的死力衝擊下,聯軍終於拿下了帕斯尚爾山脈,為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但整個帕斯尚爾戰役,或者說第三次伊普爾戰役都是一場無意義的消耗戰。傷亡過於慘重,而且戰果卻寥寥無幾。被用來拍反戰題材的作品,確實挺合適的。

尤其是,在當時天氣預報尚未被準確預報之下,協約國一方在發起進攻之後不久,就迎頭撞上了連綿的大雨。整個戰場都是一片泥濘,幾乎變成了沼澤地,塹壕幾乎都要被雨水灌滿。雨地上的戰爭,給雙方都帶來了極大不方面。飛機也基本無法飛起來。就是硬碰硬地拼死力,拼人頭,拼消耗,拼毅力。

五、

《帕斯尚爾戰役》的故事,作為反戰題材,還有一個奇特的優勢。

加拿大遠赴重洋去歐洲參戰,儘管當時他們代表的大英帝國的臣民,但加拿大作為移民國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英國人的後裔。在加拿大,還有德裔的存在。

英裔人加入協約國一方,為英國二戰,很好理解,但德裔就不一樣了。

《帕斯尚爾戰役》作為一部真人題材改編的影片,就直面了這種矛盾性。

據導演保羅·格羅斯說,這個故事改編自他的祖父的經歷。老格羅斯在一戰戰場上因殺害一名無辜的德國少年而抱恨終生。如同山姆·門德斯將自己爺爺的故事改編為電影一樣。格羅斯也將自己爺爺的故事改編後拍成了電影。

《帕斯尚爾戰役》的開篇,就是一場激烈的戰鬥。主人公米歇爾自己身邊的戰友全部犧牲後,怒不可遏地衝進德軍的塹壕裡,結果發現那裡只剩下了一名德國少年。少年斜坐在那裡,在看到米歇爾之後,伸出了手求助。不過,米歇爾卻將自己的刺刀插進了少年的額頭,殺死了他。這個本能一樣的刺殺動作,在德國孩子死後,給米歇爾留下了強大的心理陰影,繼而退出了戰場,返回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他愛上了一位女護士,不巧的是,這位女護士是一個德裔家庭。女護士的父親身為一代移民,當戰事發生後,就回到了祖國參加了德軍,作為德國軍人,戰死於戰場之上。

女護士與弟弟自小生活在加拿大,他們在國內掀起的反德浪潮中猶如浮萍一樣,蕩來蕩去,無所依從。尤其是弟弟,非常想從軍,加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去參戰,以此洗掉自己德裔的身份。但是,他患有哮喘病,幾次體檢都通不過,軍隊拒絕接受他。

男主米歇爾也主張這個小弟要好好學習,不要參軍。但這孩子還是弄了一個假的醫學證明,正式參軍了。護士女主以為是男主搞得鬼,故意讓自己弟弟去送死,跟男主大鬧了一頓。

為了保護這位未來的小舅子,男主決定重返一線。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被編入小舅子的隊伍,好時時保護他。

他們一起到達歐洲後,被送往的就是帕斯尚爾戰役。

在炮火與遍地的泥濘之中,小舅子活了下來,男主卻犧牲了。

整個故事很悲壯,既有帶著悲劇的愛情,又有戰事的殘酷不堪。

六、

影片讓人思考。

英裔人、德裔人、加拿大人,到底哪個對,哪個錯?戰爭,究竟是為了什麼?

男主在本性被扭曲之後,退出了戰場。又在保護他人性命目的中,重返戰場,直至犧牲。

值得嗎?

一戰將加拿大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將人性扭曲,戰是為了什麼,不戰又是為了什麼?

戰爭是為了英國?還是為了加拿大?或者是為了個人?

整部《帕斯尚爾戰役》作為一部反戰片,對主題的表達還是蠻不錯的,凸顯出了一戰的無意義。揭露了戰場上的殘酷與荒謬,還有對人性的扭曲。

對於想看更多戰爭場面的人來說,這部片當然是不太足,畢竟投資額太小,不可能有什麼大場面。

不過癮,但能夠讓人反思。作為一部反戰主題的影片,也算可以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小丑成IMDb影史十佳電影 IMDb是什麼意思?
    《小丑》本月初開始在全球多地上映,近幾天已進入IMDb影史電影得分榜前十,常駐第10位,到過第九。一起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吧!  小丑成IMDb影史十佳電影  隨著電影小丑熱映,本片網友口碑也陸續揭曉,目前本片在IMDb有22.3萬人打分,均分高達8.8!躋身IMDb影史第10高分!將原本第10名的《搏擊俱樂部》擠出Top 10!
  • 影史經典:50部偉大的好萊塢影片,沒錯,是偉大!
    BBC邀請62名全球知名影評人評價美國最偉大的100部影片,在上篇文章盤點排名1到50之後,再度盤點後面的50部。榜單並不是根據票房、觀賞性和評分評選出來的,更多的是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及對後世的影響。51.
  • 漫威不會在世界影史留名?《百鳥朝鳳》導演之女言論引熱議
    只是以作品本身的內容價值來進行影史地位判斷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比如《一個國家的誕生》這種種族主義作品並不能影響格裡菲斯在影史中的地位和影片達到的成就。 2,對什麼是電影的定位有問題,從《比利林恩》到《LALALAND》 《比利林恩》從來就不是「小眾的實驗性影片」,因為沒有財團會去花《比利林恩》的投資來做120幀影片實驗,尤其是在好萊塢。
  • 堪稱韓國影史最貴影片《勝利號》卻被指特效一般?
    《勝利號》的故事發生在2092年,此時的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移居至宇宙中去生活,宇宙垃圾清掃船"勝利號"的船員們發現被認為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人類機器人後,便投身於危險的交易之中…… "90後"新秀演員金泰梨飾演"勝利號"戰艦中的船長。
  • 備受爭議的《影》到底講了什麼?張藝謀說:長恨自己才華不夠
    尤其是,張藝謀將所有的爆發點放在影片結束前20分鐘,各種人物結局不斷反轉,充滿了戲劇性。但這種戲劇性其實並不突兀,而是隱藏在日常對話和行為中,如果看影片,不妨多留意前面的對話細節之處。有人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我認為,見仁見智吧。
  • 影史經典:50部偉大的好萊塢影片,沒錯,是偉大!|十二怒漢|西部片|...
    BBC邀請62名全球知名影評人評價美國最偉大的100部影片,在上篇文章盤點排名1到50之後,再度盤點後面的50部。  第1-50名榜單  榜單並不是根據票房、觀賞性和評分評選出來的,更多的是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及對後世的影響。  51.
  • 影史製作最燒錢的影片,看看有沒有你沒看過的,趕緊收藏!(二)
    昨天細數了影史上排名30到21的影史最燒錢電影製作,可以到我主要看往期文章,喜歡點讚加關注,我會為大家陸續更新,今天給大家帶來20到11的影史最燒錢的電影,話不多說,上菜!  第20名《超凡蜘蛛俠》
  • 打臉奧斯卡:更應該獲得最佳影片獎的10部影史經典
    10.金剛(1933) 開創性的影史經典《金剛》創下了當時最高的票房記錄,但因為是「怪獸電影」,甚至連一項提名也沒有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卻是大多數現代觀眾從未聽說過的
  • 盤點影史經典十大頭腦風暴的智鬥影片!
    影片的靈感來源於凱文·斯帕西和薩繆爾·傑克遜的影片《談判專家》,雙劉的鬥智鬥勇是本片的最大看點,劉德華也憑藉此片獲得演繹生涯首個金像獎。主要講述蝙蝠俠和小丑的「相愛相殺」故事,影片對小丑的刻畫是完美的,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的意外逝世,為《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憑空籠罩了一層悲傷的面紗,而這部影片也成了他生前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
  • 上映16年,被評為最偉大的電影,這部影史神作,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很難想像,在影史長河裡會有這樣一部「奇怪」的電影存在!在2004年,一部不起眼的電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多地創下了票房記錄。電影中的故事並不新鮮,卻把輕鬆逗趣、溫馨可愛推到極致,並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以及對問題學生的關懷,喚起了觀眾心靈的共鳴。
  • 9.3分影史神作,橫掃48項大獎,票房超60億,它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或許單論藝術成就,它可能算不上一部偉大的電影,但是絕對有資格在影史佔據一席之地。 9.3分影史神作,橫掃48項大獎,票房超60億,它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 影史經典《末日皇帝》,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講述溥儀的故事
    這是第一部拍攝紫禁城的影片,也是第一部以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主角,以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的成長路線為主線的電影。經典之程度,至今依然無法超越。這一點,從它發布後接連斬獲的世界電影大獎就完全看得出來。這部影片一經發布,立刻在當年拿下幾乎奧斯卡的所有大獎、最佳劇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等。九項奧斯卡金像獎電影真的不是蓋的。
  • 這部恐怖片經典,何以擔當影史第一?
    今時今日,它已經和[羅斯瑪麗的嬰兒]和[驅魔人]一起,成為恐怖片影史最繞不過的三座巔峰和經典。有人甚至給它冠以「恐怖片第一」的名號,也不知故去的庫神知道了會作何想。不過呢,盛名之下,也會經常聽到有另一種聲音說,「我覺得[閃靈]好像並不恐怖啊」,為什麼[閃靈]既經典又爭議呢?很簡單。
  • 俄羅斯影史戰爭片票房冠軍《獵殺T34》本周來襲
    T34是什麼?軍迷會告訴你,T-34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設計出的著名中型坦克,戰鬥全重3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 《比利·林恩》會影史留名嗎?
    今天,就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會是一部影史傑作嗎?」「真的適合120幀嗎?」「對比原著小說,電影做了什麼改動?」等熱門話題。書評君將一一為你做出解答。撰文|伯樵「接受史」是一個略顯掉書袋的名詞,對於大部分觀眾讀者來講,這個詞既無意義,也不重要。
  • (影史)黑澤明和《羅生門》70年前背後的故事
    >今天我們不聊電影,聊聊那段70年前的故事在奈良森林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芥川的《竹林中》描寫的是人心奇怪曲折與複雜的陰影,它用鋒利的解剖刀剖開人性最深奧隱秘的部分,並把它公之於眾。
  • 《極限職業》憑什麼成為韓國影史冠軍?
    也正是這種「新鮮感」最終動員到了韓國本土超過1600萬觀眾走進影院,這一成績在韓國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二,僅次於1700萬觀影人次的《鳴梁海戰》,但在票房數據上,《極限職業》已然超越了《鳴梁海戰》登頂韓國影史票房冠軍。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六年前上映的《七號房的禮物》(同樣由柳承龍主演)之後,韓國喜劇片再次跨過千萬人次大關。
  • 影史輝煌的1994年,沒想到這部神作也是同時期(歐洲篇)
    上期和大家講了美國地區1994年左右湧現了大量經典影視作品(上帝最想看電影的一年,世界電影史的輝煌時期(美國篇)),這期為大家帶了來自歐洲的神作!3、《四個婚禮一個葬禮》(DB評分7.4)英國由邁克·內威爾執導,於1994年3月9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主人公查爾斯在參加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過程中,與女孩凱莉相識、相戀的故事。本片是典型的英式幽默喜劇,含蓄而又充滿嘲諷,經常會讓人捧腹大笑。同時也因為英俊的休·格蘭特在其中的表演,以及浪漫色彩濃厚的愛情故事,讓這部低成本的影片風靡了整個世界。
  • 講武生談電影後市:中等體量影片可以快速進場,現在機會比去年多
    講武生稱,作為影院復工以來第一部有大卡司陣容的真人新片,《抵達之謎》選擇在影院復工後首批上映,是影聯和出品方共同決策,也是助燃國內電影市場快速復甦的微薄心意,這是一種雙向支撐。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無論在疫情期間還是復工後,講武生都採取較為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隨著影院復工,影聯傳媒也將重新步入正軌。
  • 張藝謀的《影》,視覺效果美得像潑墨畫,但故事講下來卻平平無奇
    張藝謀《影》剛開始有新聞的時候就極大地引起了我的興趣,不單單是因為大導演,還因為看到道服化,以及色調。確實太漂亮了,像中國的水墨畫以真人的樣子活過來了,翩翩起舞。看了片子,總結:《影》好「看」,但不耐「看」。跟《活著》不能同日而語。